《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研讨+积极情景模拟”教学模式探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情景模拟教学案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研讨+积极情景模拟”教学模式探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研讨+积极情景模拟”教学模式探索

2024-06-15 09: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黄绍旭,毛小玲,林琼芳

(广西民族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广西 南宁)

一 引言

近年来,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呈现出新的特点,大学生群体中出现抑郁和焦虑等症状的人数比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引发学校和社会广泛关注。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扮演着主渠道的作用。为此,高校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将该课程定为各专业大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课程不低于32 个学时数。然而,高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过程中,大都采取大班教学的组织形式,学生人数普遍在80 到100 人不等,与此同时,课程教学方法大都采用讲授法,这不仅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其他公共课在课程性质方面的差异,而且也导致心理健康课程的教育效果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较强的学科特点,课程教学应以教师讲授为辅,以活动的形式为主,注重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分享,包括态度、情绪体验、认知信念等的方面内容。尽管目前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理念、实施方式和原则等方面有深刻的理解,但是缺乏有效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模式,因此课程教学的效果依然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二 案例研讨与积极情景模拟介绍(一) 案例研讨

案例研讨是一种以理论联系现实生活的教学方法。案例是指对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或存在的某种现象、事件或情境的如实记录和客观描述。案例是案例研讨法的核心,是学生探讨分析的客观依据,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生活联系的媒介。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师选择的案例应该具备三个基本特点:首先,案例应该是真实的,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真切经历过或观察得到的,是一种真实情景的再现;其次,案例应该具有典型性,能代表现实生活中的一类问题或相似事件,是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可能会遇到或产生的问题,或可能会发生的行为表现;最后,案例应该具有启发性。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对案例进行研讨,研讨的过程具有学习性和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散他们的思维,进而深化理解知识和外化行为,启发自我学习。

(二) 积极情景模拟

积极情景模拟是以文字案例、语言描述、图片、视频等作为教学场景引入,由学生自发生成或者由教师引导学生布置积极场景,再由学生进行情景角色扮演,在演出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认知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改变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情境模拟过程中,学生进行组内讨论,生成演出方案,通过创设情景、角色扮演、角色互动来获取知识和启发思维,是一种行动化的、正向的心理情景剧。在积极情景模拟教学中,教师邀请学生亲身参与、加入演出,在感受中自觉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论思维、团结协作、口头表达等综合能力,同时积极情景模拟可以修正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一些偏见信念,逐步转变为正向积极的理想信念。

(三) 案例研讨与积极情境模拟相结合的路径

1.以真实生活事例为导向的案例研讨,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大班教学的形式展开日常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进行特定主题的案例研讨,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加入课堂学习的互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换位思考、团结协作等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模式。通过有针对性的案例研讨,可以引导学生对同类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主动寻求应对策略、思考并形成自己的有效防御方式和应对机制,在研讨的过程中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自我加工。

2.教师正向引导,学生自发或教师引导创设积极情景

通过针对性的案例研讨,授课教师正向引导学生寻求有效的解决对策,实事求是,然后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讨论角色扮演的分工或增设角色或如何创设现场模拟情景,在这个讨论和创设情景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理解互让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学生通过主动探索,自发创设与学习生活相似的情景,可以不断扩大所学知识的应用面。如果同学们的讨论迟迟达不成共识或者是陷入僵局的时候,授课教师主动参与到同学们的讨论中,找到讨论中的问题所在,积极引导学生们相互理解和认可,最终确定本组演出方案。

3.教师观摩学生的自发性模拟演出,给予正向引导,理论知识实践化

积极情景模拟演出是通过行动表达的方式把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生活实际展示出来,以舞台表演的形式重现生活情境中的心理活动或解决心理冲突,帮助参与情景演出的学生们学会情绪表达与宣泄、促进自我心理调适,学生在课堂实践过程中能够加深对知识的应用与内化。授课教师不仅需要全程观看学生的演出,更要记录学生在情景演出中的积极行为,对学生的正向行为在演出结束后及时作出正向评价,让学生增强自我肯定,提高自我效能感。

三 学生关于“案例研讨+积极情景模拟”教学模式的感受(一) 促进自我认识,逐步开放自我

通过案例研讨和积极情景模拟,学生在案例研讨中反思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固有的行为反应模式或思维倾向,在积极情景模拟演出中体验自己真实的身心反应。在案例讨论中反思自身,促进自我认识,在演出中加强和激发自身各方面的组织协调能力,处理自身存在的一些负性情绪,改善一些不良的人际沟通模式,逐步开放自我,学会调节自我情绪,在演出中感到轻松与快乐,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有方向感。许多同学反映在研讨环节和演出中锻炼了自己,不仅消除了自己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的紧张与困惑,还让自己更加独立、有自信心,在演出的合作中提高了自我团队协作能力,真实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二) 增强集体意识,建立信任关系

因为同学们都是新入学的大一新生,所以相互之间还不是非常了解和熟悉,通过在小组内进行案例研讨和情景演出,让相对陌生的班级同学或宿舍同学有了实质性的交流与接触,在这个过程中加快了彼此之间的熟识,建立了同学们相互之间的信任,感情之间的升温,让加入其中的每一位同学彼此欣赏,增进团体里成员之间的心理认识。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同学们团结的能力,也增强了团结的意识,让参与其中的同学越来越信任团体里的伙伴,增进同学们的相互了解与接纳。通过案例研讨和积极情景模拟演出,帮助了同学们去认识班级里其他同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友谊。

(三) 锻炼肢体语言,促进默契配合

在积极情景模拟演出过程中,有不少场景是非言语的表演,在这种情况下,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意图,并且能够让伙伴成功意会,这需要耐心与智慧,需要肢体语言的形象展示。演出中的其他伙伴也不可能只是通过简单的主观臆测就可以猜测到肢体语言的真实信息,而是需要经过分析与判断,充分了解肢体语言的本质,这才能真正捕抓到伙伴的想法,判断出伙伴想说的话,彼此启发反馈,相互支持鼓励。这个过程不仅仅是锻炼了肢体语言,更加能够促进团队成员的默契配合,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感。

(四) 调整和改善人际关系,习得有效沟通模式

在案例研讨之后创设积极情景模拟演出,研讨的案例中有一部分可能是消极的案例,但是在情景模拟的演出结尾必定是积极的结局。同学们在演出的过程中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或亲身经历,把一些消极的言行举止表演出来之后,通过组内共同演出的其他伙伴指导帮助,采用有效的方式方法,让这些消极的言行举止换成用他人可以接受和理解的言行进行表达,培养了学生的同理心[1],采用非暴力沟通等有效的交流方式让他人欣赏并接纳自己。共同演出的伙伴会给予对方正向充分的言行肯定,这能够给演出或观摩中的同学们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学校是大学生最主要的活动场所,恰当的沟通模式能够有效减轻大学新生的焦虑感、孤独感、失落感[2],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渡过适应期,从而较大程度上预防了新生的人际关系困扰。

(五) 减少枯燥乏味,认识两性关系

很多学生原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授课老师在课堂上长篇大论,思想灌输。但是当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案例研讨+ 积极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学生们表示很喜欢这种师生互动、同学互动的教学模式,更加有趣味性,而不是学生在课堂上单一地接受课程理论知识的讲授。积极情景模拟演出需要学生们的身心投入,存在一定的表演性质,所以在演出互动的过程中,避免不了男女同学正常的肢体接触,但是部分同学先前对男女生之间的交往会存在一些距离感,正如“男女授受不亲”这般羞涩,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他们都认为应该不拘小节,正常的学习交流中所发生的肢体接触属于人之常情的事,在多数同学的鼓励下,少数同学重新认识了两性的交往方式,更加有勇气在集体中展示自我才能。

四 教学实施效果评价(一) 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有针对性的案例研讨能够使学生反思自身,提高学生表达观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换位思考能力,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3],使学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理论知识更加深入理解;通过学习小组内部讨论并创设积极情景,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理解互让能力,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力;授课教师通过正向引导并点评学生的自发性积极情景模拟演出,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4],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生活的自信心,能够提高学生对身边事物的积极看法,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二)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案例研讨+积极情景模拟”是动静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思考能力,也能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生活、学习事件和具体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案例研讨+积极情景模拟”是施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融合了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和实践教学,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可视化、演出化,学生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行动化,做到了思考性、实践性、互动性并举,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即使是大班级授课,依然能够使所有同学参与研讨,部分同学参与演出,但是学生充当观众也依旧能够在现场用心去聆听与观看,同样起到感同身受的作用[5],因此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提高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6]。

(三) 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践能力的提升

“案例研讨+积极情景模拟”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角度把学生的心理感受通过学习小组讨论和积极情景模拟演出的形式进行自我表述和现场演绎,这不单单是教师站在个人的角度进行授课,更是学生们展示个人聪明才干的舞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大班教学,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体验式课程互动时间会很少,现如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都要求以学生分享感受、体验教学为主,“案例研讨+积极情景模拟”正好切合本课程的教学要求,让同学们在教学过程中感到新鲜、有趣,潜移默化中促进自我成长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践能力的提升[7]。

五 结语

本文探索和构建的“案例研讨+积极情景模拟”相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新模式,通过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案例研讨和积极情景模拟等活动,提高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以及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辨别能力、思考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对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探索,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高校心理育人工作实效,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