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著导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情景交融的例子古诗 经典名著导读

经典名著导读

2024-07-11 00: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古诗十九首》包含哪十九首诗呢?

又对后世有何价值呢?

简介:

《古诗十九首》是一组以五言诗形式呈现的诗歌作品,这些诗歌选自南朝时期萧统编纂的《古诗》,被收入《昭明文选》(又称《文选》)。《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

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文化价值:

1、《古诗十九首》有着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它产生于东汉末期,标志着五言诗在发展中达到成熟的阶段。它的出现,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古诗十九首》也有着极高的艺术文化价值。它从乐府民歌汲取养料,有感而发,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抒情诗的典范。长于抒情,却不直言,委曲婉转,意味无穷。

(2)质朴自然。情感上,《古诗十九首》感情纯真诚挚,没有矫揉造作;艺术表现上,它的写境用语没有错采镂金式的加工,而是出水芙蓉般的自然诗境。

(3)情景交融,物我互化,浑然圆润的艺术境界。《古诗十九首》所描写的景物、情境与情思非常切合,往往通过或白描、或比兴、或象征等手法形成情景交融,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

(4)语言精练。《古诗十九首》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炼准确。不做艰涩之语,不用冷僻之词,而是用明白浅显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

3、《古诗十九首》还有着重要的社会文化意义。《古诗十九首》产生于社会混乱,政治黑暗的时期,它不仅能够让人们看到当时的社会风貌,身临其境,获得情感上的共情体验,更能以史明鉴,让人们以更加包容深刻的眼光看待当今的社会问题。

以下视频来源于

洄游文化工作室

已关注

关注

重播分享赞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洄游文化工作室讲师:

2021级汉语言文学(师范)2班季曹政

二、思妇相思——《行行重行行》

思妇诗

思妇诗是一种诗歌艺术题材的传统,源远流长。在《古诗十九首》中,思妇诗主要表达了女性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与期盼。这些诗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性独守空房、孤单寂寞的内心感受,以及她们对家庭、爱情的渴望与期待,通过女性的视角,展现出古代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和情感诉求。

《古诗十九首》的思妇诗以女性视角和情感体验为核心,表达了古代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和责任,反映了她们对自由和生命的渴望,为我们理解古代女性的思想感情提供了重要资料。

什么是“男女比君臣”?

《行行重行行》“浮云蔽白日"句用了比喻,比作是谗人惑游子,由此我们可推断出本诗是逐臣之辞,诗中主人公是在远方的逐臣,“游子”便是逐臣自指。可以理解为这首诗表面上是男女相思,实则是臣子思念君王,也就是“男女比君臣"。男女比君臣这个手法,从屈原《离骚》创始。在此向大家介绍屈原的“香草美人"之说一屈原在《离骚》中多次提到"美人",以男女之爱象征君臣之谊;也多次用椒、桂、蕙、芷等香草隐喻贤臣,此为“香草美人”之意。

【诗歌原文欣赏】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注释】

[1]重行行:是说行而不已。

[2]生别离:活着的时候分别。

[3]越:南方的越族。

[4]缓:宽松。

[5]捐:弃。

【题解】

本篇表现女子思念远行异乡的情人。首追叙初别,次说行路苦,再叙及相思之苦,最后以勉强宽慰之词作结.

以下视频来源于

洄游文化工作室

已关注

关注

重播分享赞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洄游文化工作室讲师:

2023级汉语言文学(师范)1班徐焕烨

三、爱人分离——《迢迢牵牛星》

牛郎织女的传说来历

“牛郎织女”的神话萌生于西周时期,最早记载在《诗经·小雅·大东》一文中:“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这里的“织女”“牵牛”仅指两个星座的名字,是作者借织女星不织布,牵牛星不牵牛来讽刺西周王朝徒有虚名却不作为。比起后世传颂的人神爱情,此时的牛郎织女只是原始先民星座崇拜的一种映射。

而到汉代,牛郎织女开始被赋予人的情感。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则明确了牛郎和织女两人的身份:“七月七,河鼓(即牛郎)、织女二星神当会。”通过崔寔的记载,可看到此时对牛郎的设定还是神仙,并非之后流传的人间放牛郎。这时的“牛郎织女”神话故事还只是碎片化的记载,并未形成完整的文本。

真正完整描述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是东汉文人五言诗《迢迢牵牛星》:在这里,牵牛、织女已被完全拟人化,且二人分隔银河两岸的典型故事情节也被提到,可看作牛郎织女故事的完整版本。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农历七月七在鹊桥上相会一次。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鹊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

【题解】

本篇写织女隔着银河遥思牵牛的愁苦心情,表现了爱情受折磨时的痛苦。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汉代已经产生,班固《西都赋》有这样的话:“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

【诗歌原文欣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

[1]迢迢:遥远的样子。

[2]皎皎:明亮的样子。

[3]零:落。

[4]复几许:又能有多远。

[5]脉脉:含情相视的样子。

以下视频来源于

洄游文化工作室

已关注

关注

重播分享赞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洄游文化工作室讲师:

2022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世承)3班周娅萱

四、知音难遇——《西北有高楼》

古代文人对知己的追求

中国文化对“交往理性”而非“认知理性”的情有独钟,决定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所追求的道,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交际”之道、“交道”之道。同时,中国文化的“涉身性”的性质,便对该道的追求具体化为个体生命之间的“知己之求”。

《西北有高楼》是一首写知音难觅的诗。从诗意看,诗中主人公是一位在生活中因失意而彷徨的人。凄凉的弦歌声从重门紧锁的高楼上隐隐传来,其声调的悲凉深深地感染了楼下听歌的人。从那清婉悠扬、感慨哀伤而又一唱三叹的歌声中,诗人清晰地感受到了歌者经历的惨痛和被压抑的内心痛苦。可是,最值得忧伤的不是歌者的哀痛,而是没有人能够理解她的伤感,知音难觅可能才是她感伤叹息的真正原因。诗人借高楼上的歌者之悲抒写的是自己的人生感受,但“伤知音稀”是一种具有广泛社会性的苦闷、悲伤和期待。

杞梁妻与孟姜女之间有什么联系?

《西北有高楼》”无乃杞梁妻"句背后是一个悲痛的故事。杞梁英勇战死,他的妻子趴在他的身体旁一直哭,哭得很伤心,就这样哭了十天,城墙都哭倒了。情节是不是有些眼熟?没错,似乎跟“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很像。那么两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呢?实际上,杞梁妻的故事是“孟姜女哭长城”的原型,后来经过一些民间流变,“战死”变成了“修筑长城意外而死",“哭城墙”变成了“哭长城", 最终形成了“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悲痛、感人的故事。

【题解】

这是一首感叹知音难遇的诗。开头写歌者的地点,中间写凄凉的歌声,最后写歌声所引起的听者的同情和悲哀。

【诗歌原文欣赏】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注释】

[1]交疏,交错镂刻。

[2]绮,有细花纹的绫,引申为花纹。

[3]清商,乐曲名,声调清越。

[4]徘徊,指乐曲的旋律正回环往复。

[5]慷慨,不得志的心情。

[6]知音,识曲的人,引申为知心的人。

以下视频来源于

洄游文化工作室

已关注

关注

重播分享赞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洄游文化工作室讲师:

2023级汉语言文学(师范)1班周蔓

参考文献

[1] 朱自清.《古诗十九首》.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20(03)

[2] 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商务印书馆.2017(12)

[3] 李桂安.《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J].青年文学家,2023(02):94-96.

[4] 北京青年报:《牛郎织女的前世今生》.2023(08)

[5]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06)

[6] 张晓芳.《古诗十九首》思妇诗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07):110-112.

[7] 张再林.知己之求——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终极价值[J].社会科学论坛,2013(05):4-19.DOI:10.14185/j.cnki.issn1008-2026.2013.05.013.

[8] 杨琦.浅析古代文人的悲秋情怀[J].语文建设,2012(14):30-32.DOI:10.16412/j.cnki.1001-8476.2012.14.023.

[9] 王立,李志.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生命意识与季节——从悲秋主题的继承和变异谈起[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89-95.

结语

通过本次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古诗十九首》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古诗十九首》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决无虚情与矫饰,更无着意的雕琢,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希望大家可以在闲暇之余品读这十九首诗歌,感受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品味其中蕴藏的思想。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

五言之冠冕,展独特风情

领感情之温婉,品无穷之韵味

供 稿 | 洄游文化工作室

文 案 | 陈燕浠

排 版 | 张心怡

审 核 | 李妍 朱亦欣

86年,从未忘记!

地球色卡 | 丹霞幻彩:红岩奇姿,霞光溢彩

香樟微话题 | 对你来说,胜人VS胜己哪个更重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