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恒生指数编制方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恒生指数计算方法 香港恒生指数编制方法

香港恒生指数编制方法

2023-03-17 05: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金:详解恒生指数编制方法的五大变化_腾讯新闻

来源:金融界网

3月1日,

公司公布了此前建议系统性优化恒生指数代表性的咨询结果,其中涉及到5项较大的变化。我们认为这些变化在短期会影响潜在被动资金流向,中长期对增强恒生指数作为香港市场旗舰基准指数的代表性、增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都具有积极意义。就此,针对此次咨询程序的结果和潜在影响,我们分析如下。

此次咨询程序涉及到恒生指数的五大明显变化。具体而言:

目标于2022年中期前将成分股数目由目前的55只增加至80只,最终将成分股固定在100只;

按7个行业组别选择成分股,以达到更均匀的行业分布(于2021年5月指数检讨时开始实施);

将上市时间历史要求缩短至3个月(于2021年5月指数检讨时开始实施);

维持20-25只香港本地公司成分股;两年评估一次成分股数目;

对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的成分股均采用8%权重上限(当前普通成分股权重上限为8%,而同股不同权和两地上市公司权重上限为5%)(于2021年6月指数调整后生效)。

结合恒生指数公司基于80只成分股的模拟,以及我们的测算,我们认为此次指数优化意义和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优化后的指数市值覆盖率将较2021年1月的56.5%提升至71.2%,成交额将从50.2%提升至66%;

最为受益的是那些此前覆盖度远低于50%的行业,如

将从11只增加至20只,

将从当前3只增至10只、

从4只增加至10只;相比之下,金融会从11只降至10只。

当前市值排名5以下的公司需要上市6~24个月才可以纳入,将统一缩短至3个月。

现有指数中实际权重超过8%的个股较少,故因权重强行下调可能带来的被动资金流出影响相对有限。目前仅

的权重超过8%,分别为10.6%和10.2%,预计可能出现5.5亿和4.7亿美元的潜在被动资金流出。相反,仅

权重超过当前上限5%(5.62%),有望打开权重上限而受益。

在80只成分股假设下,

从26.9%升至28.6%,

从10.4%升至14.2%,

从4.6%提升至7.4%。相反,

权重将从40.3%降至32.8%。这一变化更贴切地反映香港市场受益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经济公司不断回归和上市,也有助于吸引更多资金追踪。

此外,我们根据当前调整方法,在报告原文中测算了潜在可能被纳入的前80只和前100只个股。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目前距成分股增加还较远(2022年中前实施),且行业代表性实施方法、以及指数调整委员会一些非量化调整标准等原因,这一测算仅作为近似参考。

2020年12月22日,恒生指数公司启动《优化恒生指数持续成为香港市场最具代表性和最重要的市场基准之建议》,涉及5项关键的指数优化实施建议。在经过1个月咨询期后,恒指公司与3月1日在其官网公布了其咨询结果[1]。咨询意见中涉及的5项优化建议普遍受到回复人士支持(共收到55间机构的60个回复),因此均被恒生指数公司采纳。在此基础上,指数公司提出具体落实方案及实施时间,并对调整后潜在情况进行了相关模拟。

我们注意到,这五大优化建议不论是对于短期的潜在被动资金流向,还是中长期增强恒生指数作为旗舰基准指数的代表性、甚至强化香港市场整体金融中心地位都具有重要意义。就此,针对此次咨询程序的结果和潜在影响,我们分析如下就此,我们针对恒生指数公司采纳的5条优化建议做了以下分析和点评,供投资者参考。

图表:恒生指数优化方案一览

资料来源:恒生指数公司,中金公司研究部

恒生指数在1969年推出时仅有33只成份股,2007年指数开始纳入H股公司时成份股增加到38只。2012年扩容至50只成份股,并在此后8年一直维持这一水平,直到2020年12月才又一次扩容至52只。虽然2021年3月季度调整中,恒指成分股进一步增加至55支(《恒生系列指数调整:新经济占比提升,恒指有望进一步扩容》),但随着赴港IPO不断增多,50只左右的固定成分股已经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截至2021年1月的数据,当前恒生指数对整体市场的市值覆盖率已经降低至56.5%和50.2%,明显不能匹配其市场旗舰指数的地位。

根据指数公司的模拟结果,纳入更多重要龙头公司和蓝筹公司后,

可以更好反映香港市场的真实情况,同时进一步对标其他如MSCI和FTSE等国际基准指数。

图表:恒生指数市值与成交额覆盖率逐年下滑,对港股市场整体代表性不足

资料来源:恒生指数公司,中金公司研究部

这七大行业组别为金融业、资讯科技业、非必需性消费与必需性消费、地产建筑业、公用事业及电讯业、医疗保健业,以及能源业、原材料业、工业及综合企业。

当前,恒生指数的选股标准依然以市值和成交额排名为主,辅以行业代表性、财务表现等顾问委员会的主观考量依据,这虽然能够使得指数囊括几乎所有市值最大的蓝筹股,但市场结构问题也会导致其对部分“冷门”或“弱势”行业覆盖率不足。

具体而言,变化最大的是那些目前覆盖度远低于50%的行业,如

将从11只增加值20只,

成分股将从当前的3只增至10只、

从4只增加值10只;相比之下,金融由于覆盖率已经较高,个数反而会从11只降至10只。

图表:调整后恒生指数对各行业的覆盖率都有所加强

资料来源:恒生指数公司,中金公司研究部

一直以来,恒生指数具有较严格的新股“快速通道”纳入标准,例如市值在全市场排名前5的超大型新股也需要三个月上市时间才能被纳入,而排名25位以下更是要上市满24个月。这一对大型新股的要求相比国际主要指数如MSCI、甚至恒生综合指数都要严格的多,目前通行的快速通道往往是市值满足一定门槛后,上市后10个工作日即可被纳入,这样可以保证指数更快最大限度捕捉到龙头新股,进而更好的代表市场面貌、满足投资者的配置需求。

因此,缩短上市历史要求后,恒生指数将大幅缩短大型新上市公司的纳入时间,尤其是市值排名靠后的公司。符合纳入标准的公司,需至少3个月上市历史。对于市值排名5以后的大型新上市公司,纳入恒生指数的时间将大幅缩减。不过即便如此,缩短后的纳入门槛仍高于其他国际指数。

伴随大型中资公司赴港上市,香港本地公司在恒生指数中权重占比从2016年年底的45.3%下降至当前的41.5%。

为保留恒生指数中的香港元素和与

指数的差异性,恒生指数将维持20-25只香港企业成分股,并每2年评估香港成分股数量。不过,根据恒指公司的模拟结果,即使如此,调整后香港本地企业的权重占比仍将有所下滑。当前恒生指数中香港企业权重占比为41.5%,调整后香港企业成分股权重将降低至33.1%,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资企业不断上市壮大的现状。

图表: 调整后香港本地股权重将下降至33.1%

资料来源:恒生指数,中金公司研究部

目前,一般成分股权重上限为10%,而二次上市和同股不同权个股上限为5%。

故因权重强行下调可能带来的被动资金流出影响相对有限。根据2021年3月公布的恒生指数最新调整结果,截止2月24日调整前,仅腾讯和友邦的权重超过8%,分别为10.56%和10.18%。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如增加成分股或增加行业代表性导致的摊薄效应),如果按照8%的权重上限重新测算,并基于当前Bloomberg统计的追踪恒生数的217亿美元的ETF规模资金,预计可能会使得腾讯和

出现5.5亿和4.7亿美元左右的潜在被动资金流出。不过,对于大多数个股而言,下调上限至8%都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此前,同股不同权和第二地上市公司在去年获准纳入时,为了防止一次性过大冲击,设定上限不超过5%。我们认为在平稳运行了一段时间后,上调其比重上限并与其他个股看齐是合理的。此举不仅提升了指数的合理性和客观性,同样也有助于鼓励更多公司以同股不同权和二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同样根据2021年3月公布的恒生指数最新调整,美团的权重在调整前为5.62%,在当前机制下反而需要强行下调至5%。而

的权重由于当前权重均低于5%(分别为4.85%和3.5%),因此暂时不受上限打开的影响。

图表:成分股权重上限调整至8%可能对个股产生潜在的资金流向

资料来源:恒生指数公司,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数据截至2021年3月2日

综合上述各方面在成分股个数、行业代表性、以及权重上限的变化,根据恒生指数公司的模拟结果,在80只成分股的假设下,

具体而言,

在恒生指数中的权重从当前的40.3%降至32.8%;相比之下,

板块的权重将会从26.9%提升至28.6%,

板块权重从当前的10.4%提升至14.2%,

板块权重从当前的4.6%提升至7.4%。这将使得新经济整体占比从当前的44.5%提升至52.4%,更为贴切的反映香港市场受益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经济公司不断回归和上市、成为投资中国新经济的桥头堡的地位。

此外,我们根据当前恒生指数调整方法,在图表7中测算了潜在可能被纳入的前80只和前100只个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目前距离恒生指数增加成分股的时间表还较远(2022年中前实施),且行业代表性的具体实施的方法论、以及指数调整委员会的一些非量化调整标准不完全明确等原因,我们这一测算仅能作为一个近似参考。

图表:调整后恒生指数中金融行业成分股权重占比下滑明显

资料来源:恒生指数公司,中金公司研究部

恒生指数编制标准 - 知乎

恒生

价格的重要指标,指数由若干只

(即

计算出来的,代表了

所有

的12个月平均市值涵盖率的63%,恒生指数由

下属恒生指数有限公司负责计算及按季检讨,公布成份股调整。

恒生指数,由

全资附属的恒生指数服务有限公司编制,是以香港

中的50家上市

为成份股样本,以其发行量为权数的加权平均

,是反映香港股市价幅动趋势最有影响的一种股价指数。该指数于1969年11月24日首次公开发布,

为1964年7月31日.

定为100。

恒生指数

Hang Seng Index

释义

Hang Seng Index;Hang Seng。名。用单数。缩写为:

。由

全资附属的恒生指数公司编制的指数。入选

为香港

50家

,是以发行量为权数的加权平均股价指数。为香港股票市场最有影响的指数。

国企指数,又称

,全称是

。也是由

服务有限公司编制和发布的。该指数以所有在联交所上市的中国H股公司股票为

计算得出加权平均股价指数。国企指数下1994年8月8日首次公布,以上市H股公司数目达到10家的日期,即1994年7月8日为基数日.当日收市指数定为1000点。

中金:详解恒生指数编制方法的五大变化_基准指数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

),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中金:详解恒生指数编制方法的五大变化

3月1日,

公司公布了此前建议系统性优化恒生指数代表性的咨询结果,其中涉及到5项较大的变化。我们认为这些变化在短期会影响潜在被动资金流向,中长期对增强

指数作为香港市场旗舰基准指数的代表性、增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都具有积极意义。就此,针对此次咨询程序的结果和潜在影响,我们分析如下。

此次咨询程序涉及到恒生指数的五大明显变化。具体而言:

目标于2022年中期前将成分股数目由目前的55只增加至80只,最终将成分股固定在100只;

按7个行业组别选择成分股,以达到更均匀的行业分布(于2021年5月指数检讨时开始实施);

将上市时间历史要求缩短至3个月(于2021年5月指数检讨时开始实施);

维持20-25只香港本地公司成分股;两年评估一次成分股数目;

对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的成分股均采用8%权重上限(当前普通成分股权重上限为8%,而同股不同权和两地上市公司权重上限为5%)(于2021年6月指数调整后生效)。

结合恒生指数公司基于80只成分股的模拟,以及我们的测算,我们认为此次指数优化意义和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优化后的指数市值覆盖率将较2021年1月的56.5%提升至71.2%,成交额将从50.2%提升至66%;

最为受益的是那些此前覆盖度远低于50%的行业,如

将从11只增加至20只,

将从当前3只增至10只、

从4只增加至10只;相比之下,金融会从11只降至10只。

当前市值排名5以下的公司需要上市6~24个月才可以纳入,将统一缩短至3个月。

现有指数中实际权重超过8%的个股较少,故因权重强行下调可能带来的被动资金流出影响相对有限。目前仅

和友邦的权重超过8%,分别为10.6%和10.2%,预计可能出现5.5亿和4.7亿美元的潜在被动资金流出。相反,仅

权重超过当前上限5%(5.62%),有望打开权重上限而受益。

在80只成分股假设下,

从26.9%升至28.6%,

从10.4%升至14.2%,

从4.6%提升至7.4%。相反,

权重将从40.3%降至32.8%。这一变化更贴切地反映香港市场受益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经济公司不断回归和上市,也有助于吸引更多资金追踪。

此外,我们根据当前调整方法,在报告原文中测算了潜在可能被纳入的前80只和前100只个股。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目前距成分股增加还较远(2022年中前实施),且行业代表性实施方法、以及指数调整委员会一些非量化调整标准等原因,这一测算仅作为近似参考。

2020年12月22日,恒生指数公司启动《优化恒生指数持续成为香港市场最具代表性和最重要的市场基准之建议》,涉及5项关键的指数优化实施建议。在经过1个月咨询期后,恒指公司与3月1日在其官网公布了其咨询结果[1]。咨询意见中涉及的5项优化建议普遍受到回复人士支持(共收到55间机构的60个回复),因此均被恒生指数公司采纳。在此基础上,指数公司提出具体落实方案及实施时间,并对调整后潜在情况进行了相关模拟。

我们注意到,这五大优化建议不论是对于短期的潜在被动资金流向,还是中长期增强恒生指数作为旗舰基准指数的代表性、甚至强化香港市场整体金融中心地位都具有重要意义。就此,针对此次咨询程序的结果和潜在影响,我们分析如下就此,我们针对恒生指数公司采纳的5条优化建议做了以下分析和点评,供投资者参考。

图表:恒生指数优化方案一览

资料来源:恒生指数公司,中金公司研究部

恒生指数在1969年推出时仅有33只成份股,2007年指数开始纳入H股公司时成份股增加到38只。2012年扩容至50只成份股,并在此后8年一直维持这一水平,直到2020年12月才又一次扩容至52只。虽然2021年3月季度调整中,恒指成分股进一步增加至55支(《恒生系列指数调整:新经济占比提升,恒指有望进一步扩容》),但随着赴港IPO不断增多,50只左右的固定成分股已经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截至2021年1月的数据,当前恒生指数对整体市场的市值覆盖率已经降低至56.5%和50.2%,明显不能匹配其市场旗舰指数的地位。

根据指数公司的模拟结果,纳入更多重要龙头公司和蓝筹公司后,

可以更好反映香港市场的真实情况,同时进一步对标其他如MSCI和FTSE等国际基准指数。

图表:恒生指数市值与成交额覆盖率逐年下滑,对港股市场整体代表性不足

资料来源:恒生指数公司,中金公司研究部

这七大行业组别为金融业、资讯科技业、非必需性消费与必需性消费、地产建筑业、公用事业及电讯业、医疗保健业,以及能源业、原材料业、工业及综合企业。

当前,恒生指数的选股标准依然以市值和成交额排名为主,辅以行业代表性、财务表现等顾问委员会的主观考量依据,这虽然能够使得指数囊括几乎所有市值最大的蓝筹股,但市场结构问题也会导致其对部分“冷门”或“弱势”行业覆盖率不足。

具体而言,变化最大的是那些目前覆盖度远低于50%的行业,如

将从11只增加值20只,

成分股将从当前的3只增至10只、

从4只增加值10只;相比之下,金融由于覆盖率已经较高,个数反而会从11只降至10只。

图表:调整后恒生指数对各行业的覆盖率都有所加强

资料来源:恒生指数公司,中金公司研究部

一直以来,恒生指数具有较严格的新股“快速通道”纳入标准,例如市值在全市场排名前5的超大型新股也需要三个月上市时间才能被纳入,而排名25位以下更是要上市满24个月。这一对大型新股的要求相比国际主要指数如MSCI、甚至恒生综合指数都要严格的多,目前通行的快速通道往往是市值满足一定门槛后,上市后10个工作日即可被纳入,这样可以保证指数更快最大限度捕捉到龙头新股,进而更好的代表市场面貌、满足投资者的配置需求。

因此,缩短上市历史要求后,恒生指数将大幅缩短大型新上市公司的纳入时间,尤其是市值排名靠后的公司。符合纳入标准的公司,需至少3个月上市历史。对于市值排名5以后的大型新上市公司,纳入恒生指数的时间将大幅缩减。不过即便如此,缩短后的纳入门槛仍高于其他国际指数。

伴随大型中资公司赴港上市,香港本地公司在恒生指数中权重占比从2016年年底的45.3%下降至当前的41.5%。

为保留恒生指数中的香港元素和与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差异性,恒生指数将维持20-25只香港企业成分股,并每2年评估香港成分股数量。不过,根据恒指公司的模拟结果,即使如此,调整后香港本地企业的权重占比仍将有所下滑。当前恒生指数中香港企业权重占比为41.5%,调整后香港企业成分股权重将降低至33.1%,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资企业不断上市壮大的现状。

图表: 调整后香港本地股权重将下降至33.1%

资料来源:恒生指数,中金公司研究部

目前,一般成分股权重上限为10%,而二次上市和同股不同权个股上限为5%。

故因权重强行下调可能带来的被动资金流出影响相对有限。根据2021年3月公布的恒生指数最新调整结果,截止2月24日调整前,仅

和友邦的权重超过8%,分别为10.56%和10.18%。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如增加成分股或增加行业代表性导致的摊薄效应),如果按照8%的权重上限重新测算,并基于当前Bloomberg统计的追踪恒生数的217亿美元的ETF规模资金,预计可能会使得

出现5.5亿和4.7亿美元左右的潜在被动资金流出。不过,

此前,同股不同权和第二地上市公司在去年获准纳入时,为了防止一次性过大冲击,设定上限不超过5%。我们认为在平稳运行了一段时间后,上调其比重上限并与其他个股看齐是合理的。此举不仅提升了指数的合理性和客观性,同样也有助于鼓励更多公司以同股不同权和二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同样根据2021年3月公布的恒生指数最新调整,

的权重在调整前为5.62%,在当前机制下反而需要强行下调至5%。而阿里和

的权重由于当前权重均低于5%(分别为4.85%和3.5%),因此暂时不受上限打开的影响。

图表:成分股权重上限调整至8%可能对个股产生潜在的资金流向

资料来源:恒生指数公司,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数据截至2021年3月2日

综合上述各方面在成分股个数、行业代表性、以及权重上限的变化,根据恒生指数公司的模拟结果,在80只成分股的假设下,

具体而言,

在恒生指数中的权重从当前的40.3%降至32.8%;相比之下,

板块的权重将会从26.9%提升至28.6%,

板块权重从当前的10.4%提升至14.2%,

板块权重从当前的4.6%提升至7.4%。这将使得新经济整体占比从当前的44.5%提升至52.4%,更为贴切的反映香港市场受益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经济公司不断回归和上市、成为投资中国新经济的桥头堡的地位。

此外,我们根据当前恒生指数调整方法,在图表7中测算了潜在可能被纳入的前80只和前100只个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目前距离恒生指数增加成分股的时间表还较远(2022年中前实施),且行业代表性的具体实施的方法论、以及指数调整委员会的一些非量化调整标准不完全明确等原因,我们这一测算仅能作为一个近似参考。

图表:调整后恒生指数中金融行业成分股权重占比下滑明显

资料来源:恒生指数公司,中金公司研究部

责任编辑:

恒生指数 - MBA智库百科

  恒生指数是由

于1969年11月24日开始编制的用以反映香港

行情的一种

,是香港股市价格的重要指针,

由若干只

(即

计算出来的,代表了

所有

的12个月平均市值涵盖率的70%,恒生指数由

属下

负责计算及按季检讨,公布成份股调整。

  恒生指数最初以1964年7月31日为

,基期指数为100,以成份股的发行股数为权数,采用

计算。后由于技术原因改为以1984年1月13日为基期,基期指数定为975.47。恒生指数现已成为反映香港政治、

和社会状况的主要风向标。

  恒生指数是香港股市价格的重要指标,指数共有若干只成份股(即

计算出来的,代表了

所有

的70%市值,恒生指数由

属下恒指服务有限公司负责计算。

  恒生指数以1964年7月31日为基数日,基数点100点,并选出30间上市公司

,仅供恒生银行内部参阅,直至1969年11月24日才正式向外发报,开始点数是150点。

  1985年1月2日,恒生指数增加4只分类指数,把33只成份股以行业分为4个分类:

  1986年5月6日,香港期货交易所推出恒生指数

,1993年3月推出恒生指数

,为投资者提供套戥方式,分散

  1992年8月4日,

成为首只晋身恒生指数成份股的

  1993年12月10日,恒生指数首次冲破10,000点并以10,228.11点收市。

  2001年10月3日,恒生综合指数设立,提供更具广泛代表性的股市指标,综合指数包括在香港股市市值头200位的上市公司,共代表香港交易所上市公司的97%市值。

  2006年9月11日

成为首只晋身恒生指数成份股的国企股。

  2006年12月28日,恒生指数首次冲破20,000点并以20,001.91点收市。

  2007年10月18日,恒生指数首次冲破30,000点,但不能在30,000点以上收市,直至10月26日才能以30,405.22点收市。

  2008年5月9日 ,恒生指数公司收市后公布季度检讨,

(2600)及

(0700)成为成份股取代

(1038)及

(008), 在2008年6月10日生效。

  2006年11月7日市场上仅余一只的恒生指数熊证被收回,故翌日是自

推出以来,首次没有熊证挂牌交易。

  2006年12月28日恒生指数首次突破20,000点。由1993年破一万点到2006年破二万点,

市值由约2.1万亿增至13.3万亿,增长五倍有多。

  2007年5月7日10时21分,恒生指数首次突破21,000点,报21,070.21点,上一个

所创的高位是18,397.57点,于2000年3月28日创下,当时主要受到

的科网股热潮所带动。

  2007年7月3日,恒生指数升至22,000点,收市报22,218.55点。

  2007年7月24日,恒生指数首次突破23,500点。

  2007年8月17日恒生指数开市后涌现沽盘,跌穿20,000点,下午开市后十分钟跌幅扩大至1,285.67点,可是在个多小时内,

逾1,000点,以点数计,是

以来最大的一日波幅。

  2007年8月20日,因美国周五突然减

半厘,港股重上21,000点。午市后,内地宣布计划让部分民众

港股,恒指上升逾1,200点,全日

1053.29亿元。以点数计是金融风暴以来最大的一日升幅。

  2007年8月31日,港股首次突破24,000点,全日成交1131.13亿元。

  2007年9月19日,美国减息半厘,带动港股首次突破25,000点,全日成交达1387.34亿。

  2007年9月24日,港股首次突破26,000点,全日成交打破9月19日所创下的纪录,达到400.44亿。

  2007年9月27日,港股突破27,000点,

再创纪录,达到1470.53亿。

  2007年10月2日,美国股市创新高,令港股首次突破28,000点,全日成交金额首次突破1600亿。

  2007年10月3日,全日成交金额首次突破2,000亿。

  2007年10月11日,恒生指数突破29,000点,全日成交1787.12亿元。

  2007年10月18日,受到AH股

方案消息传出的刺激,港股突破30,000点,恒生指数由2006年12月28日破二万点到2007年10月18日破三万点,只用了九个多月的时间。

  2007年10月29日,港股开突破31,000点,成交1776.28亿元。

  2007年10月30日,恒指创下31,958.41点的历史新高,成交1850.24亿元。

  2007年11月5日,港股受北水南调及

计划终止影响,下跌1,526.02点,成交1587.59亿。

  2008年1月22日,世界各地股市连环下跌,恒指收报21,757.63点,跌2061.23点。以点数计,是历来最大的单日跌幅;而以百分比计,是自911事件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2008年1月23日,美国联储局提前减息四分三厘,港股收市升2,332.54点(10.72%),报24,090.17点,以点数计,是历来最大的单日升幅。全日成交金额为1563.52亿元。

  2008年9月5日,恒生指数跌破二万点。

  2008年9月16日,受雷曼申请

令事件影响,恒指跌至18,000点。

  2008年9月18日,恒指最多跌1,353.47点,后

注资,令港股曾倒升212.72点。

  2008年9月19日,受多国救市影响,恒指大升1695点(9.61%),以点数计,为历来第三大的升幅。

  2008年10月8日,恒指跌穿16000点。

  2008年10月24日,恒指跌穿13000点。

  2008年10月27日,恒指急跌1602.54点,收报11,015.84点。

  2008年10月28日,恒指急涨1580.45点,升幅达14.3%。

  历史最高成交金额是2007年10月3日创下,录得2098.08亿。

  自 2003年年中开始,恒生指数逐渐由2003年4月25日低位 8,331 点反弹,进入长达四年半的牛市。于2003年6月17日重上 10,000点后,更先后于2006年12月28日及2007年10月18日分别突破 20,000点及 30,000点,并于 2007年10月30日升下历史新高 31,958.41点。

  但受“开展境内个人直接投资境外

试点方案”(港股直通车)落实遥遥无期、内地股市由高位大幅调整及美国次按风暴恶化等利淡因素拖累,恒生指数由高位反复下跌,于2008年1月22日跌穿被视为牛熊分界线的 250天

,跌至 2008年3月14日的低位 21,041.25点,及后虽曾一度反弹至 26,000点水平,但随着美国次按风暴新一波危机爆发,受

申请破产保护、

陷入

困难等消息拖累,恒生指数每况愈下,更于 2008年10月27日报出最低位10,676.29点,为04年5月以来的新低。

  今日恒生指数的计算公式:

  

  (例如比重上限系数为40%,即指在指数编算上,只计算该成份股40%之流通量

。)

  基准日是1964年7月31日,基准日指数是100点。

  四个分类指数的计算方法及公式与恒生指数相同。

  2006年6月30日恒指服务有限公司宣布更改恒生指数加入

后的计算方法及对现有成份股的数目及影响。(详情于#外部连结|外部连结)

  恒生指数分三阶段更改成份股于指数比重上限,第一阶段由2006年9月8日开始,恒生指数的计算方法改为以

调整计算。每只成份股的比重上限为25%。第二阶段由2007年3月9日实施2/3的流通调整,流通系数=100-2/3(100%-流通系数)并上调至最接近的5%倍数,比重上限为20%。第三阶段由2007年9月7日实施

调整,比重上限为15%。此举主要是为了避免指数受个别大市值成份股(如

)所左右而失去代表性。

  目前对恒生指数影响最大的成份股是

(15.63%),其次是

(13.02%)、中国建设银行(6%)、

(5.54%)。

  流通量调整系数(Freefloat adjusted factor,简称流通系数)是

份占总发行股之百份比。各成份股之发行量将经流通系数调整后才用以编算指数,策略性持有的股权将不纳入指数编算中。例如流通量调整系数为70%,指该成份股流通于市场上之股权为70%。

  恒指服务有限公司于2006年6月30日宣布将成份股数目由33只加至38只(当中包括33只非H股及5只H股),并于2007年2月9日宣布将成份股逐渐增加至50只,当中H股与非H股数目将不会被固定于持定水平。

  恒生指数成份股必需是以主版及于香港作第一

地点。如是国企股只要符合以下其中一点亦可。

  经甄选符合资格后,再按以下三项准则接受最终评选:

  恒生指数任何一只指数成份股如

一个月,该成份股将会从指数中剔除。在非常特殊情况下,例如该成份股被认为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

,才有可能获保留在指数内。

  由2008年10月6日起,恒生指数42只成份股包括:

  

为台资公司。

  以上数据截至2008年6月10日

  注:虽然中银香港控股股东是中国银行,但中银香港主要业务集中于香港,故不属于红筹股。

  近期变动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复制该内容请前往MBA智库App

:

|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

-

-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

添加图片(选填)

提交成功

反馈结果请前往

查看

(我的 > 帮助与反馈 > 我的反馈)

一文搞懂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 - 知乎

最近有朋友在后台问朗姆,

到底什么关系,有种傻傻分不清的感觉。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下这两个指数。

首先

都是

编制的指数,恒生指数公司和内地的中证指数公司、深证证券信息公司一样,都是专门编制和维护指数的公司。

指数编制公司编制出指数以后,基金公司会发行指数基金去跟踪这些指数,所以是先有指数,后有指数基金,但不是所有的指数都有指数基金跟踪。

选取在港交所上市的市值最大、成交最活跃的50只股票作为成分股,这种选股方式有点类似于大家比较熟悉的上证50指数。所以恒生指数的成分股大都是蓝筹股,所以它又被称作香港蓝筹股指数。

像中国移动、碧桂园、腾讯都是指数的成分股。

选择市值最大的50只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组成指数成分股。

简称恒生国企指数或者H股指数,这里的国企含义是中国企业,而不是我们理解的国企、央企的概念。

国企股也称H股,指注册地在内地、上市地在香港的中资企业股票。(因香港英文——HongKong首字母,而称得名H股。

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的主要差别就是成分股企业的注册地的差别。

恒生指数的成分股是不区分企业注册地的,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成分股注册地必须是中国。

这两只指数各自有50只成分股,有22只是重合的。

两只指数的涨幅对比(近5年):

今天就聊到这!!!

我是朗姆,估吧网创始人,一个指数基金投资爱好者。

你大妈已经不是当年的大妈了,一定要知道的【恒生指数】重大变化 $恒生ETF(SZ159920)$ 【 恒生指数 】是港股第一大指数,你平时看到的港股市场整体表现,大多以它为参照。 2... - 雪球

来源:雪球App,作者: 九龙十三姨,(https://xueqiu.com/3340475156/193489749)

 

  

】是港股第一大指数,你平时看到的港股市场整体表现,大多以它为参照。

2020年至今,【

】在编制规则上发生了非常重大的变化,今天主要就为大家盘一下这个~

资料来源:

公司官网

需要是恒生综合大中型股指数成分股。

什么是恒生综合大中型港股指数?简单理解就是:将在港上市的股票按照最近12个月月均市值由大至小排列,累计市值覆盖前85%的股票。

按照最新的披露:恒生综合大中型股指数成分股涵盖全市场86%的市值。

大中华公司,不包括外国公司。

至少三个月。

每月换手率0.1%以上。

换手率=历月内每日交易量的中位数/月底流通调整后之发行股份数

不包含带B的生物科技公司。

带B就是上市时暂未盈利。2018年,港交所对上市规则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革,其中就包含:允许暂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

,这一点跟我们之前介绍的【标普500】很像。主要考虑四个维度:行业组别里的代表性、市值、成交额和财务表现。

按照

的行业分类标准,一共有13个行业。委员会在确定行业内成分股数目时,目标是“使每个行业组别的市值覆盖率不低于50%”,让【恒生指数】各行业占比和整体市场的行业占比相似。

我在2019年写

的时候,他的前三大行业为:金融业(48%)、地产建筑业(12%)和资讯科技业(10%)。

以下是目前【

】的行业分布:

根据6月底数据,虽然“金融业”还是最高的,占比35%;第二大行业是“资讯科技业”,占比27%;第三大行业是“非必需性消费”,占比10%左右。

七个行业组别的巿值覆盖将会显著加大。七个行业组别的巿值覆盖将达到 50%以上的目标。

市值覆盖率方面,医疗保健业可望实现最大的增幅(由22%增至78%),其次为非必需性消费及必需性消费(由33%增至65%)、地产建筑业(由38%增至51%)、公用事业及电讯业(由58%增至72%)及资讯科技业(由86%增至95%)。相反地,由于金融业的巿值覆盖已处于81%的高水平,故其增幅只有0.3个百分点。

另外,

公司表示:这样做的原因是此可保持恒指与国指的区分。

“香港公司成份股”并不包括外资公司,并进一步收窄范围至大中华企业,故此香港公司必须有至少50%的销售收入来自中国内地境外(资产回报亦会考虑在内,以更确切地反映公司的业务表现),且其回报与中资成份股的关联性应偏低。

基于上述因素,预期恒指成份股的覆盖将会更加多元化,将有利于减低指数波幅。

目前,【

】的成分股有58只,比原来固定的50只稍多一些;

另外,

资料来源:天天基金网

最后提一句,

比如,2020年,恒生全收益指数收益率-0.29%,但是,内地的

的跌幅更大,比如2020年收益率为-7.91%。这么大的收益率差异,并不是说基金的ETF跟踪效果差,而是因为2020年,人民币兑港元升值约7%。

 

    

    

    

  

本文由星云财经网发布,不代表星云财经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