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丨BtoZMovie 2023年上半年恐怖片盘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恐怖片的制作过程 盘点丨BtoZMovie 2023年上半年恐怖片盘点

盘点丨BtoZMovie 2023年上半年恐怖片盘点

2024-07-09 11: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

《梅根》作为2023年第一部爆款恐怖片,它的热度并不在于故事在同类题材作品里有多大突破或者电影质量有多拔尖,更多的是那种由内到外透露出来的“网红感”。先不说温子仁提供故事大纲兼监制这一“噱头”,光是预告片释出后各种魔性的Gif、梗图和恶搞视频刷爆欧美社交平台,就足以先声夺人。自带婊气的金发冷面形象、动感的流行音乐与舞蹈,甚至是略显做作的片名“M3GAN”,都成为了年轻互联网观众喜闻乐见的元素。而在 ChatGPT 引发热议的当下,《梅根》的出现又恰好多了一层与现实的映照。

《梅根》

说回故事本身,《梅根》结合了“玩偶杀人”与“人工智能反叛”两种常见设定,从女性视角出发,展开了一则有关现代科技、儿童心理问题与依附关系的惊悚寓言。它具备一定的创意性,叙事与剧作有着合格的完成度,娱乐效果与社会议题样样不落,是一部相当工整、稳妥的商业作品,甚至意外成为国内难得引进的一部 Blumhouse 系恐怖片。

有意无意的坎普趣味促使影片及角色形象成为网络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而设定背后的潜质也远大于目前 PG-13 的分级所能呈现出来的程度。哪怕有再多明显不足,它最终还是以将近1.8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成绩,一度摘得今年全球恐怖片票房冠军(现已被超过),实现了商业性和话题性的双丰收。

《梅根》

作为老牌 Slasher 系列的“重启续集之续集 (Requel-sequel)”,《惊声尖叫6》面临着新的难题,比如新旧角色的交棒以及如何顺势求变,然而从它选择对标韦斯·克雷文版的《惊声尖叫2》开始,仿佛就注定了这部的争议也如同当年那部续集那样,会被贴上“牵强”、“疲软”和“自我重复”等负面标签;再加上整体配方其实跟前一部差别不大,难免让人觉得有点低于预期。

《惊声尖叫6》

但尽管如此,《惊声尖叫6》依旧用1.68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收益,证明了这个系列持久的影响力。这次将故事背景换到了纽约大都市,巧妙利用城市空间特质来制造戏剧冲突与惊悚氛围,以成熟的制作、高度的血腥值、惊险的桥段设计,维系住了作为一部当代砍杀电影该有的快感,并继续秉承该系列招牌式的戏谑与解构,瞄准自身炮轰“恐怖片系列续集是如何诞生与发展的”,虽然吐槽有些过载,但元恐怖片的娱乐效果不减。不可否认《惊声尖叫6》确实呈露出一些倦态,也很难说未来还剩多少新鲜感支撑着更多续作,但那股专属恐怖影迷的狂欢劲儿,无论何时都能赢得大多数粉丝一次又一次的关注与期待。

《惊声尖叫6》

无独有偶,同样出自经典恐怖片系列的新作《鬼玩人崛起》则以1.46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实现了商业意义上的“崛起”。但相较于其他紧贴社会议题或者是想方设法让影像气质“脱俗”的新时代恐怖片,《鬼玩人崛起》来得相当复古而纯粹。爱尔兰导演李·克罗宁从沉稳内敛的长片首作《地面之洞》跨越到这样一部激烈凶猛的血腥娱乐作品,似乎稍显水土不服,以至于节奏和部分场面的处理并没有偏向传统的“鬼玩人”风格,这对于一些影迷来说多少有些不够火候。

《鬼玩人崛起》

实际上,比起山姆·雷米版的“喜感”和费德·阿尔瓦雷兹版的“极端”,他更多地是以自身精巧的视听技巧和公寓空间调度来制造不安与压迫感,用“鬼妈妈”的点子续写新的篇章,并以后辈的谦逊姿态在片中注入不少致敬;当然对于身体疼痛的展示以及恐怖形象的邪恶感塑造也毫不含糊,尤其是最后出现的邪物算是这些年商业片里非常难得且惊奇的实体特效怪物造型了。换句话说,能够提供新的标志性元素和名场面、单刀直入推进剧情、保证足本的血浆和老派趣味,《鬼玩人崛起》已经很精彩地完成了这次新版的任务指标。

《鬼玩人崛起》

每次聊到阿里·艾斯特,都绕不开他作品的争议性:那些病态的、怪异的、错位的、反道德的精神冲击时刻,在不断“折磨”观众的同时,又能令人佩服其鬼才般的天赋与美学风格。这次的《博很恐惧》是一部很难归类的作品。它不受限于类型框架,也不遵循统一的叙事逻辑,而是以元素风格迥异的几幕戏拼贴成一段三个小时、光怪陆离的人生经历,从日常生活的焦虑,到虚实交替的奇遇,再到原生家庭的梦魇,这令不少观者只能用一句“意识流”来完成对全片的匆匆诠释。

《博很恐惧》

不过对于能够走进艾斯特的电影世界的人来说,《博很恐惧》无疑是一次叹为观止的体验。影片延续了《遗传厄运》的恐怖意象和家庭噩梦主题,以及《仲夏夜惊魂》中环境与人际关系的陌异感,用更极致与怪诞的影像展现了导演世界观内的种种恐惧,炮制出一部大型的“人生恐怖片”。高超的视听语言、恣意而花哨的形式感、丰富的文本以及对恐惧感的精确刻画,令片子保持着一层微妙的趣味。尽管这样一部作者电影从立项开始仿佛便注定了“亏本”的结局,但有人不断坚持创新恐怖电影范式,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肯定和鼓励的事。

《博很恐惧》

总算又有机会在 Highlight 单元聊上一部亚洲恐怖片了。从《灵媒》到《咒》,再到今年这部《祭屋出租》,民俗元素仿佛成为了检验一部亚洲恐怖片能否收获观众缘的试金石。只要片子拍得足够邪门,那就成功了一半。

单从观感的角度来讲,《祭屋出租》确实是近几年来难得“精彩”的一部泰国恐怖片。邪气的场景与音效、讨巧的叙事手法、环环相扣的情节铺排,都精准对上了普遍观众的口味。导演索分·沙达菲斯这次不再像《厉鬼将映》《怨鬼之家》等前作那样抛出各种惊吓桥段来丰富剧作,而是扎实地用一个悬念感强、一波三折的离奇故事,成功维系住了观众的好奇与不安。

《祭屋出租》

当然它并非无可挑剔,比如全片基本上都是情节不断驱动人物,没有太多余地让观众与角色共情;再加上稍显冗赘的结构和较为简陋的制作,多少还是有点影响观影体验。但按照目前综合评价以及蝉联数周泰国本土票房冠军的优秀成绩来看,《祭屋出租》都称得上是今年上半年最受欢迎的热门恐怖片之一,尤其是在泰恐萎靡多年的阶段,能够出现一部故事完整、氛围得当、表演到位、高潮迭起的传统类型作品,不容易了。

《祭屋出租》

《拜访小屋》观感的好与坏,主要取决于观众能否心悦诚服地接受这个“强设定”:被选中的角色跟世界末日有什么必然联系?“杀一人救世界”的内在因果关系是什么?观众为什么要无缘无故去承受这种不切实际的道德负担?

当然沙马兰打从一开始就不打算解决这些问题,也不再顺应影迷对他的反转期望,而是以一贯出色的叙事技巧与镜头调度,在密闭格局内通过角色间的紧张互动便实现了相当高效的悬疑氛围营造以及情绪调动。实际上抛开类型外壳和争议性元素来看,内核依然是沙马兰始终想要述说的、具有普世价值观的“童话”,但它就如同片中给出的电车难题那样,相信与否、共情与否,全由观众自行决定了。

《拜访小屋》

布兰登·柯南伯格的《无边泳池》可以被形容为一部“危险的坏电影”。早在电影节展映期间,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像一只狗那样绑着项圈、被牵到观众面前,就已经奠定了这部电影的古怪基调。影片借助克隆人的科幻设定,通过各种充满禁忌和剥削意味的元素与桥段,深刻描写了身处陌生异域的角色在面对极端邪恶时从恐慌无助到自我毁灭的整个过程。

比起更加形式化的前作,导演这次在故事构造方面其实通俗不少,也逐渐形成了一套不同于其父亲的影像风格,但作品所呈现的扭曲价值观以及令人不适的暴力犯罪镜头容易引发观众的抵触情绪,也导致了影片评价两极化比较严重。

《无边泳池》

尼古拉斯·凯奇参演的《雷恩菲尔德》和罗素·克劳主演的《教皇的驱魔人》仿佛是一对殊途同归的难兄难弟:同一天北美上映,各自都有好莱坞大明星坐镇,同样取材于略显俗套的恐怖片子类型,并且都不出意料地拍得无趣。前者试图从现代社会关系的角度重新诠释吸血鬼和仆人的关系,但后半段的走向却变成了一部闹哄哄的、让人审美疲劳的低龄向超英片,喜剧效果也不算理想,只能说看在演员、血浆和制作的份上,不至于到非常难看的地步。

《雷恩菲尔德》

后者就真的只能称得上是一部不功不过的传统驱魔片了,它几乎没有什么新意可言,但至少叙事稳实,表演维持在水准之上,场景氛围以及服化道方面都还算用心,视觉效果也过得去,能够踏踏实实做好这些本分,倒也确实不会差到哪里去。偏爱驱魔题材的朋友大概还是可以试试看,但没办法期望太高。

《教皇的驱魔人》

也许是受限于原作篇幅与商业制片模式,《柜魔》整体而言是一部非常“循规蹈矩”的美式商业恐怖片,无论是情节发展、角色刻画或主题立意。这对于拍出了《夺魂连线》《行车记录仪》的罗布·萨维奇来说反而过于保守了,以至于全片看下来缺乏意料之外的惊喜,节奏上的把握也低于预期。但他依旧能够在这样一个传统的剧本框架内有效展示自己不俗的惊吓设计能力,恐怖氛围烘托得住,其中有一处鬼怪形象设计也还算亮眼。这些都令片子能够维持在一个及格的可看度,尽管还可以做到更好。

《柜魔》

没记错的话,我们的总结从来没有提过大陆恐怖片,原因相信各位都懂啦。如果大家还有印象的话,年初的时候有过一则未经证实的中文互联网传言,大意是指今年国内将会放开恐怖题材电影的限制。先不说这个消息靠不靠谱,但趁着这个话题,上半年倒是有两部作品可以尝试放到这个单元说说。

在经历了首作《中邪》因“宣传不当”而被撤映后,导演马凯时隔七年做出回应,带来了恐怖喜剧新作《了不起的夜晚》。当然“片场闹鬼”本身不是什么原创的设计,大家也都明白国产恐怖片的惊悚效果大概是什么样的水准,片中不加节制的反转与煽情也有点扣分。

但好玩的地方在于它是一部能够自觉意识到审查机制存在、自觉意识到“我不能有鬼”的电影,于是便用戏中戏的形式进行包装和揶揄,同时不乏对“片场众生相”的生动刻画以及对行业丑态的讽刺。大胆的类型混搭尝试加上真挚的创作态度,很难让人对其进行过多苛责。

《了不起的夜晚》

如果综合话题度拎出一部网大来聊的话,《纸人回魂》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了。老实说整部片子依旧摆脱不了那种容易令人出戏的网大质感,比如电视剧风格的叙事、稍显悬浮的演技、没完没了的配乐等,但往好的方面看,至少故事完成度还行,主题立意与情感描写不算生硬,民俗元素也较为丰富,从宣传海报到美术道具都能看出确实用了心,能够在豆瓣观影人数2万多的前提下拿到一个及格分数也足以体现它的国民认可度,算是一部在国产电影的框架下值得鼓励的作品吧。

《纸人回魂》

又到了吐槽的环节!首先要上场挨骂的选手来自斯科特·库珀的《淡蓝之眸》。老实说这位导演本身不乏丰厚的类型片执导经验,前两年的《鹿角》也有精彩表现,再加上这已经是他跟克里斯蒂安·贝尔的第三次合作了,实在很难想象本片竟然从情节编写、叙事节奏、悬念推进到角色刻画都处在一种全方面平庸、失效的状态。豪华的配角阵容更让人迷惑到底大家是怎么凑到了这部片子来的。整部电影看起来味同嚼蜡,或许只有爱伦·坡迷能在其中找到些更多的乐趣吧。

《淡蓝之眸》

两位“克里斯托弗”导演分别带来了令人失望的新作:克里斯托弗·史密斯(《恐怖游轮》)并没有从前作《驱逐》的失败中吸取教训,今年的《献祭》依旧是一部节奏冗长、桥段乏味、情节松散的作品,悬念设置和角色转变都处理得相当突兀,可能连吉娜·马隆都不知道自己在演什么。

而克里斯托弗·兰登(《忌日快乐》)试图打造一部合家欢儿童向的恐怖喜剧《我们有鬼啦》,但事实证明它只是一部集俗气、尴尬和做作于一身的糟糕作品。干瘪的喜剧效果、生硬的角色塑造、过时的成长鸡汤,让两个小时的观影过程显得异常煎熬。

《献祭》

恶童类恐怖片能否拍好,很大程度取决于小演员如何表现,像《不对劲的孩子》这种只会呆板地瞪着眼睛、刻意冷笑的表演方式显然就是一个反面教材,当然这个敷衍的剧本和贫穷的视觉效果本身也没法带来多好的观感。而《双生谜》对角色的塑造更是到了一种令人厌恶、难以接受的地步。新版《玉米地的小孩》至少小演员还能展现出一种跋扈的邪恶感,主题则变成了三代人的对立,还有意料之外的恐怖元素,但是视听氛围极其土气,整个故事发展和角色转变也欠缺说服力,导致观众很快就厌倦了这场闹剧。

《玉米地的小孩》

聊完孩子聊聊妈。《卧床休养期》是一部全方位公式化的作品:夫妇搬到新居,结果只有怀孕的妻子频频撞鬼,而丈夫只是觉得她出现幻觉——回想一下你已经看过多少遍这样的电影了?甚至连故事落脚点都要回到“为母则刚”那一套,难免有些陈旧。

圣丹斯选手《兔子快跑》反而刻画了一段敏感、紧张且带有阴暗秘密的母女关系,演员表现可圈可点,视听层面也很讲究,但过早暴露的悬念实在难以支撑故弄玄虚的情节发展,越往后越露怯,最后在模糊不定的意象之中匆匆走向了无疾而终的结局。

《兔子快跑》

恶魔题材作品每年都层出不穷,但无论是以犹太民俗传说作为新颖切入点的《祭品》,还是描写普通人学习如何召唤恶魔的《从暗处来》,都没能达到出众的效果。而《最后一班》的导演重拍版《马鲁姆》几乎是原版的一比一再现,连桥段都是二次使用,尽管那种“山雨欲来”的阴森氛围依旧维持水准,鬼怪造型也足够抢眼,但它基本上只是在原版的基础上补充了一些细节,并没有什么实质性拓展,整体而言还是低于预期。

《马鲁姆》

在以往盘点提及过的惊喜冷门作品当中,相关导演的后续动向也是特别关注的内容,尽管他们不一定还能带来令人满意的新作。比如《迷失内华达2:密涅瓦》只是一部没有什么进展的续集,第一部的成功在于充足的情绪铺垫以及始终抓人的悬念,到了这部仿佛只是用剩的杂乱素材堆砌而已。另外像《海滨别墅》导演今年新作《闻所未闻》试图从听力障碍的设定出发来铺设灵异元素,音效设计也有一些小心思,但冗长稀碎的铺垫背后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犯罪故事,恐怖效果和情感描写都不尽人意,浪费了这个概念的潜质。

《闻所未闻》

至于某部改编自公共版权经典动画形象的 Slasher,它无非就是一部《隔山有眼》式的美国南方剥削电影(Hixploitation) 的变体,虽然有着动画的噱头,内容依旧是俗不可耐的。当然对于这类电影来说,傻气的情节、刻意的三级镜头和粗暴的血腥桥段已经是标准配置了,没办法深究太多,简单图个乐就行。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可卡因熊》有其荒诞底色,但实际成片完全放不开手脚,无论是喜剧效果还是情节推进都太过缺乏想象力了,角色塑造不够有趣,血腥尺度不及预期,最后还要收尾于一种尴尬的合家欢正能量。也许片子最大的贡献,大概就是为今年的恐怖片界增添了一个熊熊吉祥物而已吧。

《可卡因熊》

其余小片子挑几部集中聊聊:新西兰的《夺命水箱》是部非常呆板的怪物片,既没有半点B级片的快感,也做不到高效地叙事、塑造人物和处理空间调度。意大利的《寂静之声》基于一个特别潦草的设定,桥段重重复复,剧本单薄到完全撑不完一部长片的体量,最后只好硬掰另一个不相干的故事收尾。西班牙的《尸智症》只是一味地拖时长来成全结尾的奇观,却没有足够的细节铺垫,给人的观感像是一边妖魔化老年人,一边强行拼凑恐怖元素,没办法促成什么有意义的讨论。

《尸智症》

日本方面,《贞子DX》在概念诠释上其实更接近于铃木光司原作的科幻设定,甚至试图影射当代疫情生活,然而灾难级的角色塑造以及傻气的行为表演简直让人无法忍受,糟糕的喜剧效果只是导演的一厢情愿,整个谜题的推演过程更是儿戏到不行,在这种情形下根本不需要再去讨论什么恐怖效果了。贞子看了都想立马跳井自杀。

《贞子DX》

根据漫画改编的《寻找身体》对于恐怖形象和部分惊悚桥段的处理其实还算过得去,但叙事节奏松散,人物塑造呆板。游戏设定看似新奇,但内在逻辑莫名其妙(“找齐身体”跟“破解循环”之间有什么关系?几个角色被选中的必要条件又是什么?),归根结底只是对校园怪谈和友情鸡汤的一次自我感动的意淫。

《寻找身体》

之前还夸过中田秀夫拍的《凶宅怪谈》比预期有趣,结果一部《“那个”所在的森林》又让他功德尽毁。片名遮遮掩掩,煞有介事地搞什么“这个”“那个”,然而开场没多久便暴露了悬念,并且偏偏选了一个最缺乏想象力的设定。整部电影的表现手法仿佛倒退了20年,充斥着低幼的情节、廉价的特效、不讨喜的角色及其尴尬的演技,令人如坐针毡。

《“那个”所在的森林》

此外,上半年还出现像《照片的她》和《新教》这种叙事风格与影像质感有别于常规日本恐怖片的另类作品,只可惜过于晦涩的表达形式终究没法让大多数观众投入其中。前者借少量的惊悚元素与昆虫意象来洞察男女情感关系和心理状态,然而新鲜感很快就被消耗殆尽,只剩下行事逻辑迷惑的角色在自说自话;后者对于城市空间的幽冥感及疏离感的渲染还算奏效,情节走向也出人意料,但空洞的角色、单薄的剧本配上沉闷的节奏,还是差点意思。

《照片的她》

韩国这边,一部《江南丧尸》为今年的韩国恐怖片开了个很糟糕的头,其余片子也拎不出什么值得称赞的。《水鬼》和《鬼惑》同样讲述了“带崽恐怖故事”,虽然比起悬念性差、情节冗赘、神神叨叨的前者,后者勉强还能在宗教元素的助力下维持一点点可看性,演员表现也加分不少,但缓慢的故事推进加上枯燥的桥段始终令人提不起劲,说到底两部电影都是半斤八两的下乘之作。

《鬼惑》

机翻字幕的传播令一些本身质量不突出的韩国恐怖片雪上加霜,《玉水站之鬼》便是受害者之一。高桥洋的剧本加上白石晃士参与改编,还有现实都市传说打底,这些看起来都很有派头,然而全片除了开场唬人以外,基本上就是一惊一乍的桥段以及索然寡味的调查过程,最后还牵扯出一个草率的诅咒设定,难免让人觉得有些胡诌。

《玉水站之鬼》

伪纪录恐怖片《诅咒录影》从宣传物料来看其实非常吸引人,复古、阴森而不祥,充满很强的暗示性,可惜这种氛围在正片里并没有持续太久,凌乱的线索和解谜过程令中后段的节奏变得很差,恐怖效果寡淡,最终它只是沦为一部既没能像《灵异咒》那样实现以假乱真的纪实感、也没能像《咒》那样制造出感官刺激的平庸之作。

《诅咒录影》

接下来聊聊东南亚。以防大家还没有直观意识到《祭屋出租》有多难得,以下是今年其他泰国恐怖片播报环节:一边是以《世纪虫》和《怪兽湖》为代表的劣质怪物片,粗糙的制作水平和流水线的懒惰剧作令人梦回 2000s 小作坊烂片,适合跟新加坡的《生死环线》凑个三部曲一起打包丢进垃圾堆里;另一边则有《死亡古董店》这类苟延残喘、矫揉造作的泰式分段恐怖片;还有像《巫蛊人偶》这种为了尬捧流量鲜肉而生的无趣作品。

《怪兽湖》

而本以为可以脱俗于其他泰恐的《安妮的脸》,看似高概念,实际上只有翻来覆去的相似追杀桥段,叙事太过低效,再加上始终捋不清的角色关系与情节逻辑,观众早已失去耐心去接纳这个自圆其说的结局,更别提背后想要表达的现实意义了。

《安妮的脸》

作为后起之秀的印尼,上半年没有出现类似《撒旦的奴隶2》这样的生猛作品,包括在本土非常卖座的《分身灵》(暂译,Qorin) 也只是打开了一点民俗怪谈的窗口,具体到情节和人物又是一团糟。就连《新降头女王》导演新作《伊万娜》也拍得异常保守,片子大部分时间沉浸在历史与现实的“同时空交错”,却没有在恐怖桥段上花多少心思,宅子空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鬼魂杀人的时机和逻辑也十分混乱。至于越南这边,大概只剩《抽象画中的越南少女2》适合对当红女明星芝芙感兴趣的观众随便看看吧,毕竟从任何层面来说都是一部没有意义的续作。

《伊万娜》

最后回到港产片。比起去年装神弄鬼的《失衡凶间》,同样单元式的《猛鬼3宝》是货真价实的鬼片,并且从标题和海报设计再到片中低俗搞怪的情节,都不难看出影片回溯了上世纪以《阴阳路》系列为代表的港产鬼片的复古低成本风格,同时不忘贴近时下社会议题。但每个故事都拍得相当老套,喜剧元素也很勉强,时政诉求更是直白而生硬,就连最基础的恐怖效果都没能实现。影片归根结底只是用自身呼应了它所想要缅怀的——香港灵幻鬼片的黄金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猛鬼3宝》

接下来照例推荐一些关注度不高,但或许值会对部分人胃口的作品。《疫情惊魂》(Sick) 尽管被冠以一个宽泛的译名,但它实际上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去担负社会评论的功能,而是轻巧地将疫情话题化作笑料与嘲讽,把故事集中在80多分钟的简短时长和有限的时空格局内,以紧凑利落的叙事节奏、敏捷流畅的动作戏份、不俗的惊悚氛围营造,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又病态的追杀大戏。

导演约翰·海姆斯的前作《孤身》曾在往期盘点里同样推荐过,其简洁高效的优点也很好地延续到了这次的新作当中,再加上适时的娱乐效果,《疫情惊魂》绝对是 Slasher 恐怖片爱好者不容错过的一部惊喜之作。

《疫情惊魂》

如果要为2023年评选一位“年度恐怖片女神”的话,《维纳斯》(Venus) 值得一个提名。影片出自《死亡录像》导演豪梅·巴拉格罗,改编自洛夫克拉夫特的小说《魔屋之梦》。密闭空间内的逃杀、若干恐怖元素的杂糅以及看似不可思议的情节发展,令观感不断跳跃在褒义与贬义的“WTF”之间,时而不太着调,时而又令人震撼。当然最吸睛的莫过于艾斯特·爱珀斯托饰演的血性十足的女主角,撑住了影片疯狂而多变的调性,为今年的恐怖片界留下了一个令人难忘的角色。

《维纳斯》

《糖果区域》(Candy Land) 不一定人人都能接受,因其粗粝的影像风格、令人生畏的大尺度情节加上一群不太体面的底层人物,很容易会被归类为下流的剥削片。实际上影片对这些边缘人群的描写是抱有关照与同情的态度的,镜头下的角色个性鲜明且生动有趣,有朴实的情谊和梦想,也有积极向善的生活态度,这对于一部展现了色情与暴力的恐怖片来说并不多见。当杀戮的旋律奏起时,观众也更能深刻体会到内在的悲剧性色彩。

《糖果区域》

《神秘感染》(Blood) 单从故事的角度来看不算新奇,甚至被俗套地概括成一句“男孩染上嗜血怪病,母亲为爱偷血供养”似乎也不为过。但好的讲述者永远能让一个老旧的故事发挥出初始的吸引力。得益于导演布拉德·安德森丰富的惊悚类型片经验(《9号谋杀案》《机械师》《致命呼叫》),影片叙事扎实而流畅,节奏推进得当,外加米歇尔·莫纳汉等演员在内具备足够感染力与说服力的优秀表演,观众很容易就能投身于角色的困境之中。哪怕相似的设定和情节你已经在别的作品里看过很多遍了,依旧不妨碍这次的揪心体验。

《神秘感染》

越来越多的恐怖片开始以细腻独特的角度关注女性生育困境及情绪状态。比如《生物钟》(Clock) 构建了一个通过治疗与身体改造就能消除女性恐育观念的荒谬设定,用时钟作为意象暗喻社会对女性施加的生育焦虑与传统道德压力。尽管影片作为一部新人长片首作多多少少有些命题作文式的浅显感,但故事整体完成度还行,细节的呼应以及画面色彩变化等小设计都很有灵气,恐怖元素也不含糊,理应值得更多鼓励。

《生物钟》

《宝贝鲁比》(Baby Ruby) 则聚焦女性产后抑郁,虽然这个话题本身已经有点屡见不鲜,故事层面也略显薄弱,但阴郁的影像氛围、紧绷的人物精神状态以及惊悚意味强烈的镜头,再加上《燃烧女子的肖像》女演员诺米·梅兰特的出色表现,足以将“生育恐惧”真实而露骨地传达出来。在这样的作品里,我们明白真正恐怖的未必是影片所呈现的有限内容。对于不少观众来说,一旦结合现实环境代入其中,这就不再只是一部单纯的心理惊悚片。

《宝贝鲁比》

《骨灵》(Huesera) 相比之下其实更有层次感。影片结合了墨西哥民俗文化、身体恐怖意象和酷儿元素等,叙述了女主角整个孕期过程中遇到的超自然现象以及心境变化,诉诸鬼怪与身体元素来探讨女性生育所经历的身心折磨和自我牺牲。恐怖效果不俗,视觉呈现有亮眼之处,细节也照顾到位。而片中女主角的塑造也并非典型的、世俗意义上的母亲形象,因此令作品有了更深的解读空间。我们可以看到“母性”并不是永恒的、天然的解决方案,“母亲”也不一定是每个女性的最终归宿。

《骨灵》

有意思的是,以男性视角表现生育焦虑也能拍出别样的意味。韩国的《三七日》刻画了一个新生儿刚诞生的美满家庭,女方一家信奉“三七日”的传统风俗,即婴儿出生后21天内必须要遵守一些禁忌,否则将招致厄运,然而一场葬礼随即打破了平静的生活。

影片从东亚文化语境出发,借助日常生活的民俗元素与灵异元素,以缓慢内敛的叙事节奏描绘一个男人如何面对旧日的心魔,并将内心的恐慌、焦灼与悔恨具象化为一幕幕亦真亦幻的诡异场景。没有大起大落的惊吓桥段,只有草蛇灰线的细节呼应。整体氛围和留白段落都掌控得恰到好处。

《三七日》

如果你喜欢复古范强烈又带点恶搞成分的 Slasher 电影,这部《十月的第三个周六》(The Third Saturday in October) 值得关注一下,当然首先别忘了它还有一部捆绑的续作《十月的第三个周六5》,两部分别代表了70年代和90年代的 Slasher 电影——至于为什么是第五部,因为导演刻意营造出“长命系列”的假象,用一种“都市传说”式的口吻煞有介事地交代了“遗失人间”的二三四部!也许他做不到像缇·威斯特那样平衡好致敬与趣味,但对于不同年代风格恐怖片的镜头、表演、元素和配乐等各个层面都把握得相当精准,又不会处理得太过火,而是将那些犯傻的、笨拙的、粗糙的对白与情节,浑然天成融入到作品当中,令恐怖片迷不由得会心一笑。

《十月的第三个周六》

说到喜剧 Slasher,这部烂番茄新鲜度87%《黑化游戏》(The Blackening) 是难得可见的一部黑人视角的反类型“梗恐怖片”。几位好友来到林中小屋度假,结果遇上杀人狂,这是不是超级俗套?影片恰恰就是利用了恐怖片的刻板印象及固有公式,注入不少黑人文化相关的笑话,喜剧效果立马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说真的,你可能很难再在一部恐怖电影里看到几个黑人讨论谁更该去送死的桥段了。非要挑剔的话,风格还可以往《惊声尖笑》的方向再靠一些,桥段也可以再紧凑一些。当然从目前的呈现来看,它依然足够好笑、足够解压。

《黑化游戏》

《布鲁克林45年》(Brooklyn 45) 讲述五位退伍军人兼好友多年后齐聚一堂,但一场招魂仪式逐渐令事态往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全片除了开头和结尾,所有情节都发生在同一个密闭空间内,仅靠角色间的紧张对峙以及节外生枝的冲突推进,戏剧张力营造得当,同时巧妙呼应反战主题。复古风格与恐怖元素都把控得很到位,几位老演员的精彩表演也令影片增色不少。值得一提的是,导演泰德·盖根几年前的《我们依然在这》(We Are Still Here) 同样是一部容易被忽视的冷门佳作。

《布鲁克林45年》

从《最佳房东》《茜茜》再到《尸体游戏》,自从Z世代走到聚光灯下 ,根植于网红文化的恐怖片便接连不断出现。而作为一部典型的小成本惊悚片,《夺命网红》(Influencer) 寥寥几笔便抓住了网红矛盾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况,但它没有太多批判的野心,只是在最“当下”的议题中称职地制造转折,让疯狂的角色在跌宕的情节里斗智斗勇,出其不意便是胜利。也许你关掉电脑不一定还会留恋这部电影,但它至少可以给你90分钟毫无负担的快感。

《夺命网红》

沉寂数年以后,《恐怖废墟》导演卡特·史密斯以新作《吞下》(Swallowed) 再次回到自己熟悉的领域——酷儿身体恐怖,在怪异的危急环境下捕捉暧昧的性张力向来是他的拿手好戏。

不过带着《恐怖废墟》的期望来看这部电影的观众可能会有些失望了,因为《吞下》并不是一部标准意义上的恐怖片,更像是继承了导演一切恶趣味的黑色幽默与 guilty pleasure、在纱帐后撩拨挑逗想象力的男色怪味甜点。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反派由80年代酷儿恐怖经典《猛鬼街2》的主角马克·帕顿出演,作为淡出影视圈多年的首位"male scream queen",他的表现也令人印象深刻。

《吞下》

欧洲每年都会交出一些气质怪异的小众恐怖片,奥地利的《家庭晚餐》(Family Dinner) 就是其一。故事讲述深受体重问题困扰的青春期少女在复活节前夕来到阿姨家度假,希望能在她的健康饮食指导下改善肥胖身材,然而整个家庭始终笼罩着一种压抑的氛围,似乎有什么黑暗秘密正在向她迫近。阴冷克制的视听语言、不疾不徐的悬念铺设、反常的人物行为再加上格格不入的美食描写,令影片持续发酵着离奇与诡秘的气息。直观恐怖镜头不多但却非常有力,真相的揭晓也足以令人背脊发凉。

《家庭晚餐》

罗马尼亚的《山羊妈妈和她的三个孩子》是一部非常“返璞归真”的童话改编作品,它不像《格蕾特和韩塞尔》尝试注入性别议题或者追求复杂高端的视听技巧,结果适得其反;也不像《小红帽》那样使劲往奇幻和言情的方向扯,结果落入俗套。本片只是套了一个真人恐怖电影的外壳,原汁原味讲述这则大家可能已经耳熟能详的黑色童话故事。也许有人会觉得这种拍法太过寻常,没有什么预料之外的惊喜,但叙事、表演和氛围其实完全没有拖后腿,时长也控制在一个恰当的度,整体简洁、精巧又不失情绪感染力。

《山羊妈妈和她的三个孩子》

桌面型伪纪录片发展到今日,已经很难再去追求所谓素材与视角的合理性,就好比今年大热的《网络谜踪2》,“桌面”只是一种形式,解谜的快感以及对类型框架的突破才是真正目的。不过这里想聊的是另一部片子。《起死回生》(Resurrected) 讲述未来的梵蒂冈教会拥有复活死者的神奇能力,引发了民间的极大争议,而作为神父的男主角逐渐意识到那些被复活的人似乎有点不对劲,从而开始探寻教会背后是否存在某种阴谋。影片对概念的描写不算太缜密,对桌面元素的把玩也基本上在预期范围内,但新颖的设定、曲折的情节与紧凑的节奏,还是足够吸引人的,总体来说是一部合格的、适合片荒备选的小惊喜冷门作品。

《起死回生》

另一部伪纪录恐怖片《异水》(The Outwaters) 围绕一群好友在沙漠旅行时遇到的怪事展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一部非常符合定义的 Lovecraftian Horror——无法用常理概括所发生的超自然现象、时间与空间的规则失去一切意义、存在着更宏大的生命将人类玩弄于股掌之中、身处其中的角色疯狂降低理智值。

但影片的实验性,注定了它就像去年的《魔童谣》一样会引起两极化的评价。它抛弃了任何合理化解释,专注于打造一场魂飞魄散的噩梦体验,让观众如同片中的角色一样,在黑暗中窥见失序的奇观,在奇观中一步步走向绝望与崩溃。

《异水》

此外,入选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的英国民俗恐怖片《石之岛》(Enys Men) 也是一部考验观众耐心的独特作品,但它要来得更加风格化。全片大部分内容只有作为守岛人的女主角每天独自重复着对岛屿的勘测工作以及她的日常生活作息,随之而来的还有若即若离的幻象。期待戏剧性元素或者常规叙事逻辑的观众可能很快就会败兴而归,但复古的胶片摄影、精致的构图与色彩、绝美的岛屿风光,想必能在视觉层面上俘获不少人的心。《异教徒》式的民俗氛围加上《灯塔》式的心理惊悚描写也丰富了影片的肌理。

《石之岛》

上半年先这样吧!部分已出资源的片子按照日期划分将安排到下半年盘点再聊,包括全球票房成绩优异的《潜伏5:红门》和《巨齿鲨2:深渊》、流媒体特供的《蒙上你的眼:逃出巴塞罗那》和《僵尸100》,以及一些关注度不高的小成本恐怖片,如《蛛网男孩》等。

《蛛网男孩》

当然还有很多热门新作到时必须大聊特聊,比如过几天即将公映的《修女2》、万众瞩目的《电锯惊魂10》、安德烈·艾弗道夫的《得墨忒耳号的最后航程》、大卫·戈登·格林的《驱魔人:信仰者》、A24最新口碑佳作《回应我》、伪纪录恐怖片爱好者期待已久的《致命录像带85》等等。

《回应我》

第二梯队可以留意的作品包括阿萨·巴特菲尔德主演的《恶魔游戏》、菲恩·伍法德自导自编自演的《夏之地狱》、印度民俗恶鬼题材《深居在内》、印尼最新力作《鬼噤声》、圣丹斯高分作品《新生,重生》等。希望能出现多一些意外之喜啦。

《新生,重生》

日本下半年也有不少作品,光是清水崇就要带来两部新作《忌怪岛》与《大家的歌》,此外还有中田秀夫的《被禁止的游戏》、白石晃士的《战栗怪奇世界》、今年上海电影节展映过的《甜蜜的家》等等。韩国这边最令人期待的应该就是《眠》了,从目前的评价来看还算不错。

《眠》

台湾则继续挖掘本土题材,顺利的话大家下半年应该就可以看到《女鬼桥2:怨鬼楼》《粽邪3:鬼门开》《化劫》等都市传说及民俗题材相关的恐怖新作;香港这边暂时只能观望一下,像《失衡凶间之罪与杀》《失衡凶间之恶念之最》或许很难再让人保持期待,但接下来很快就要上映的《七月返归》以及何超仪主演的中日合拍片《怨泊》(已评为三级片)倒是令人十分好奇呢!

《怨泊》

本期盘点就到这里~ 今天中元节刚好适合在家补补恐怖片,咱们下次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