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上作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恃可以组哪些词语 堂上作文

堂上作文

2023-12-16 01: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栏目与广州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联合主办)

【作文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仰望着夜空,

感到一阵惊恐;

如果地球失去引力,

我就会变成流星,

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

为了拒绝这种“自由”,

我愿变成一段树根,

深深地扎进地层。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套作,不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学生习作】①

无限制,不自由

文/王婧怡 华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12)班

一位诗人曾写下自己的惶恐:如果没有引力,他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地在天宇飘行。为了拒绝这种“自由”,他甚至愿成为深扎于地层的树根。而我觉得,真正的自由,是地面上的自由。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是卢梭在《社会契约论》开篇写下的话。古往今来,人们始终努力挣脱身上的重重枷锁,寻求更大限度的自由。然而,若真的逃离了一切限制,我们是否会更幸福?我们是否就真正拥有了自由?答案想必也是否定的。

如果每个人都享有任意妄为的“自由”甚至能决定他人生死,只怕我们都将不会有安全感,都会成为真正“无依无附的流星”。

而飘行在太空的流星能否控制自己的方向?不能。在这样的混乱与虚空中,人绝无持续发展的可能。由此观之,绝对的自由只会带来混乱与不自由。

适当的限制才可以创造相对的自由,它是自由的保障。在这种限制下,人才可能合理掌控自己的人生。禁枪、禁毒让我们享有生存的自由,监控摄像头让我们享有安心把手机放在口袋里的自由——当我们以自己希望的方式随性生活时,常常没有意识到,适当的限制才是一切的前提。

孔子曾言“从心所欲,不逾矩”,能够从心所欲,是因为已把规矩内化于心。世上有千万种自由,他们之间往往互相冲突,规则的存在只是为了平衡不同的自由,让各种自由实现最大化,其方式必然体现为限制。

诗人感叹,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为了生长的自由,我们当效仿树根,根植地面,遵守规则,踏实做人。

服从地心引力的限制,让我们不惧陨落的危险,安心享受自己的自由;遵纪守法,不越规矩,也让我们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维系着个体自由发展的契约。正如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的老虎伤人事件缘起于游客擅自下车,最终损害了自己和他人安全游览的自由。我们是平凡的个体,但可以用自身行动拒绝不受限的自由。

我们的行为不仅保护着自己和他人的自由,同时也发挥着表率作用,让他人不侵犯我们的自由。身为时代青年,我们应当明晓自由的边界,树立规则意识,成为真正的自由卫士,守护个人乃至国家自由发展的权利。

我们是地球的造物,是有行为自由的生灵,但我们也唯有脚踏实地,方能自由行走在这个世界。

【学生习作】②

万物有所“恃”,扎根方行远

文/郑凯欣 华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12)班

“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引力将万物吸附于地球表面,牵附万物轨迹,亦托举万物生长。微观“引力”之外延,其可抽象延伸至时之大势、国之法度、人之根基……欲窥其堂奥,须知万物皆有所“恃”,“引力”看似限制了自由,实则给自由划定了安稳生长的空间。

无引力牵引的流星无依无附地飘行,无绳子牵引的风筝漫无目的地流浪……无所“恃”的自由可能是一时的自由,绝非长远的繁荣。流浪的星体终将堕落,断线的风筝飞不长久。

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一个人的绝对自己是疯狂,一个国家的绝对自由是混乱。”事物无所“恃”,便难以觅得长远发展的空间,甚至可能招致毁灭。

“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然而挣脱“枷锁”所缚并非自由,而是无所“恃”的混乱。有所“恃”一定要捆绑自由吗?所“恃”之物为何不能托举自由?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为风所恃,却“抟扶摇而上九天”。须知真正的自由并非无所依傍的胡作非为,而是借“所恃”而有所得。

如何借“所恃”而有所得,获得真正的自由?扎根方行远。面对“所恃”与自由的对弈,树展现出了过人的智慧。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这是一棵树的哲学;向下找准支点,向上自由发展,这是树给予人的哲思。华木亭亭倚盖苍,树根是树之“所恃”,汲取营养,稳固根基,树方有栉风沐雨自担当的自由。揆之于人,找准生命的支点,奋发深耕,方能行稳致远。

扎根群众者,有“最美”大学生村官秦玥飞;扎根群山者,有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扎根教育者,有学界泰斗蔡元培……这些“中国脊梁”们在努力扎根的实践中诠释着人世楷模的内涵。

为人如此,为国亦然。今日可见嫦娥探月、北斗组网、蛟龙入海,中国科技自由地在天下四方探索,皆有赖于前期技术及经验积累的深耕。诚然,万物有所“恃”,扎根方能行其稳,行其远。

万物皆有所“恃”。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无异于水月镜花,转瞬即逝;有所恃亦可有所得,故人亦可如树,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愿你我皆如亭亭华木,在有所“恃”的自由中实现永恒而灿烂的生长。

【教师点评】

习作①开篇引述材料,提出观点,材料与观点之间以“自由”一词衔接,凸显核心概念,立论简扼;第二三段围绕论点“我们必须接受限制”进行因果论证,依次写“无限制则无自由”“有限制则有自由”,先从反面论述,再从正面强调,前后对比,逻辑严密;第四段回扣材料,由“诗人”写到“我们”,归纳出一般道理,并以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事件论证“接受限制”的重要性,进而演绎到“青年”特殊个体,论述“明晓自由的边界,守护个人乃至国家自由发展的权利”的观点。

全文思路清晰,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结构行文,有理据,有实例,论证方法灵活,内容充实,表达爽利,是一篇以理性见长的考场佳作。

习作②从追求绝对自由导致“无依无附地漂行”的结果角度立意,提出“万物有所‘恃’,扎根方行远”的观点。首段引用材料,提出论点;第二三段从“为什么”角度展开,重点论述“有所恃”与“自由”的关系,先从反面着笔,再从正面论证,层次清晰;第四段为过渡段,呼应标题,承接上文“有所恃”,引出下文“怎么做”论证角度;第五段回归材料,由“树根”写起,扎进底层是树之“所恃”,引申到人,找到生命支点,深耕于地,便是人之“所恃”,人有所恃才能行稳致远;结尾重申观点,总结全文,呼吁“你我”要追求“有所恃”的自由。

整体看,作者立意角度新颖,论述有层次,体现出独立思考的创作意识。但“恃”字使用不够精准,材料中心是“有所限制的自由才是真自由”,依据材料中心立意,应围绕受限的自由、有限的自由、自由与限制等关键词确定中心论点,而“恃”(依仗)与“限制”词义并不相同。

(华南师大附中语文教师 盖英俊)

【非师点评】

从一首诗歌的阅读出发,写出自己的感悟和联想,两篇文章都能够很好地完成此次写作任务,但各自的感悟并不相同。

第一篇文章想到的是自由和限制/约束之间的辩证关系问题,也是个较为深奥的哲学命题,要想论述得简洁明了并不容易。作者采用一种逆向思维,设想如果没有限制会怎样,大到国家的政治小到个人的生存发展,无疑都会陷入混乱之中。

接下来从正面思考,为什么限制是自由的保障。虽然问题很宏大,但作者的论述是比较清晰准确的。但对于树根扎入地层这个意向和遵守规则这一观点之间的关联度有点弱。文章后半段的论述显得有点牵强。

第二篇文章思维更为严谨,虽然同样是论述自由与限制之间的关系问题,但将微观的客观的引力加以想象,抽象延伸至时之大势、国之法度、人之根基,立足于“万物皆有所‘恃’”,指出真正的自由需借“所恃”而有所得。

这样的观点就和诗歌的主题更为贴合,从自然的树木生长,到人的生命支点,到扎根群众、扎根教育以及科技发展的依托等,具有层次感,同时亦能很好地涵括,显示出思维的逻辑性。

两篇文章语言表达都很好,并能够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自圆其说,显示出作者思考的深度和对议论文文体的熟练掌握。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广东省写作学会副会长 邓玉环)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编辑 | 易芝娜

校对 | 黎松青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