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翌湘:怎样才能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寻求平衡》读书笔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怎样才能精神 廖翌湘:怎样才能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寻求平衡》读书笔记

廖翌湘:怎样才能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寻求平衡》读书笔记

2023-03-27 20: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开春悟道。开卷有益。

元月刚出版的,贞尧仔先生《寻求平衡》一书,是作者继人文情怀经典著作《番薯情》之后,又一本人生平衡艺术集成之教科书,带给了我们许多哲学思考和心灵感悟。

(可点击链接查看更多→贞尧仔新书《寻求平衡》:“平衡”重在构建精神家园)

“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这是古典浪漫派诗歌的先驱、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的名句。

大意是,如果人生纯属辛劳,人就会仰天而问:难道所求太多以至无法生存?但还可以用真正的诗意追求,来对抗生活的不堪,脚踏实地实现内心的舒适、安然、惬意和美好。

前者是寻求平衡过程中的心理不平衡,后者是实现平衡的诗意生活之道。

作者在引用这句诗时是这样表述的:平衡是消除冲突的艺术,让人“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我们知道: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可以理解为道法自然,系最高境界的平衡艺术。

是的。道法自然。万法归一。天道自衡。平衡无处不在。存在就是平衡。问题是,怎样找到这个平衡?

对于过程而言,天下并没有绝对和静止的平衡,只有相对和动态的平衡。在道法自然面前,人是永远拿捏不准真正平衡的孩子。

于是就引出一个命题:平衡是道,寻求是法。只有寻求平衡的高超艺术,才能接近道法自然。这大约是作者为什么把书取名为《寻求平衡》的原因吧。

作者驾重若轻,开宗明义,在自序中这样写道:人人都向往过“神仙”般的生活,像“神仙”一样超然物外,获得精神的自由和愉悦。但是,人生活在现实之中,许许多多的现实问题总“忘不了”、顶不住、过不去。虽“都晓”“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但想了却又没有了好,想好却又没完没了,想逍遥却仍困于俗事,这就是人之为人的现实矛盾和无奈。

怎样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呢?作者开出的“药方”是神农“七味”。其中,两味是针对“基础病”:平衡的一般概念,人的实践思维;五味是调理“综合症”:认识你自己,人与自然的平衡,人与社会的平衡,人与人的平衡,人与自身的平衡。

这七个篇章,构成了全书平衡艺术的系统观和实操性。诚如作者所言:大多是从看书、听会、工作、吃饭交流、喝茶聊天、散步买菜、走街串巷、跋山涉水中得来的启发、思索和感悟。

只言片语,足见作者厚积薄发,举重若轻,功夫在诗外。犹如登山养心、品茶论道。

我们知道,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书所指的,平衡五条法则,即平衡循环、自我平衡、事物对称、自然位置和万物玄同,说的就是平衡系统观,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尤其是万物玄同,万物同根同源同归宿。体现了至高平衡艺术境界:道法自然,万法归一。从平衡的哲学观视角,作者告诉我们,要坚持“二元平衡”,注重在和谐状态下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在发展中有利于各方的情况下解决问题,注重公平与效率。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公平原则与效率结果,确实应当相辅相成,才能反映人的共同命运和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社会群体的大平衡,利于大众个体的自平衡。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哲学家帕斯卡《思想录》中这样告诉我们。本书作者在“认识你自己”章节中以思想统治世界、思想决定高度、思想改变命运来论述,验证思想的作用极其强大,也就是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之所以能立足于社会,无外乎是思想和行动。作者在人的实践生存方式中认为,看得失成败、人生价值意义,要从长计义,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选择坚守,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同时,要正确对待现实中的人生悖论。这对人在生活实践中如何自我进化、自我异化、自我优化,等于给出了一把打开诗意生活之门的金钥匙。

“春天万物生发,夏天繁花似锦,秋天硕果累累,冬天蓄能储藏。”在人与自然的平衡章节中作者认为,自然力无处不在,万物运行自有规律,自我平衡是大自然的铁律。在自然的大系统中,万物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交流,无形的自然力时刻控制着有形的东西,就像无形的思想时刻控制着有形的人体一样。敬畏生命,就不会“视万物如草芥”,就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能与万物和谐共生。作者以浴缸水槽排水时出现的小小旋涡,来引证道法自然中遵循自然、协调自然、文化自然的大道理,就是“极聪明的永不卷入旋涡”,人不必暗流涌动、拉帮结派,平平稳稳归入大海才是大道。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合和自然”是一种理念创新,包含着亲亲自然、创新自然、天人合一的诗意天地。“天人合一,应该是物我两需、物我两忘,做到物与我、需与忘相平衡……从物质之天的必然王国走向精神之天的自由王国,获得安身立命之所”。至此,作者揭开了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的自然规律和法则。

社会是个大熔炉。针对人与社会的平衡大法,作者出方,在第四章更是显得成竹在胸。我是主人吗,我需要劳动创造吗,我立是何处?三个设问,给出了人爱于群,立于群,从群中来,到群中去的角色定位。作者认为,精诚、精进、精湛,构就业成于精。劳而有功,功成名就,功绩不自夸,身价不自定,名声不自捧。功绩如天地,名声如日月。个人即便能发光发热,但在人民大众的汪洋大海之中仍只是一个小水滴。要把功业立于天地之间而不自傲。更应赞美把功绩倾注在大地上的人们。注重对等往来、公平竞争、自由发展,才能双胜双赢。同时,要遵循价值规范、真理规范、制度规范,这“三个尺度”。制度规范之美在于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相统一。文化如水,滋养万物;制度规范似渠,水到渠成。作者还用无证救人和医德高尚献血两个案例,以案说法,平衡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也验证了,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标准。做人做事始终有高线,有更高的标准和平衡点。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处之道,是平衡术的独门功招。作者认为,只有以天下为家,才能成就更大的事业,增加更多的幸福指数。家就在脚下,四海皆可为家,人们奔走四方,在哪里落脚,哪里就是家。“家”的序位,也就是“爱”的序位。有爱才有家,有爱的家真好。无论是竹篱茅舍,还是高屋华堂,总让远方的游子归心似箭,风雨兼程,历尽千帆后,仍然念念不忘回家的路。在人生道路上,要遵循友道精神,做到诚笃真挚、言而有信、劝善规过、亲疏有度、礼节不疏。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实践。要分清做事的三个层次,即问因果,明本末,知道技。看问题,办事情,做决策,要“学会弹钢琴”,做到“本宜重,末亦不可轻”。在人的平衡法则中,作者认为,人只有在五个维度(即自然、自由、社会、劳动、历史维度)上都得到充分而平衡的发展,才能摆脱不自由、受限制的状态,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可能。世界上没有一条河流完全是直的,拐个弯,才能畅其流;有出口,才能奔腾万里不溃堤。在福缘共存平衡法则中,作者深刻阐述福缘共生、共增、共享的道理,无论是一对夫妻、一个家庭,还是一个单位、一个团体,哪怕是临时聚首,都必须共同修缘增福,推进整体利益有序增长。草木百样,人生百态。能生存、交往、发展,离不开五个基本平衡,即义与利、权利与义务、显达与贫困、无私与成私、严己与宽人之间的平衡。通读第五章,使人彻悟,只有托付大情怀,才能实现家和、业兴、道明、事顺、缘聚、福至。

心主神明。人属水性。所以在人与自身的平衡章节中,作者开出的第六味药主要是针对“治心”和“治水”。中医理论说“心主血藏神”,“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心”若病将患大病,治病重在治“心”。所以,提倡身心平衡的“内心和谐”。修“身”首先要修“心”,“心”正而“身”不邪。按辩证唯物主义的说法是“改造主观世界”。作者认为,人的自知之明,就是做适合自己的事,既宜物,也利人,还能保全自己。在德位适配方面,必须收心集中注意力,始终记住自己还在抓紧时间赶路,凝聚心神正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不分心不走岔路。文中十分注重以讲故事举例子的方式来明道理。作者揭开了“凌波仙子”鲜为人知的奥秘,每一粒上市的水仙花球,都要经过三年的三种三收。所以,让自己常感幸福,必须享受尽功力的过程,从而自得其乐。幸福的源泉是爱和感恩,有爱就有幸福的家庭,就能广结善缘、彰显功业,有爱就有一切。与爱同行,感恩会裂变出更多的爱以及巨大的正能量。正因为此,作者提炼出了精句:“脚踏大地,吃五谷杂粮、饮清冽甘泉,应当跪拜大地之厚德;头顶蓝天,沐浴阳光雨露、观赏月美星灿,应当瞻仰上天之大道。”最精粹之处是,上善若水福相随,我顺故我畅,我平故我安,我静故我清。其中深藏着静水流深、静水自净、静水融和的道理。所以,平衡的致高境界像水一样,静则无碍、无忧、无染。人只有道法自然,循道而行,上善若水,才有无限的生命力。

《道德经》中说“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面对日新月异、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人们欲寻求平衡,必须具备和掌握综合思维。对此,作者深思熟虑,开出的第七味药是人的实践思维,配料是“锅底八珍”。包括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精准思维。这八种思维模式大多耳熟能详,但对于如何运用到实践中去检验,就是这本书平衡艺术中的典藏了。人若走钢丝绳,在险中找平衡点,难!如若胸怀大局,走阳光大道,大路朝天,不论走那一边,保持平衡,就不难。诚如作者所言,人有大格局、有大思维,才能与大环境相生相长,才有大作为。有战略思维,就容易找到当下的平衡点,点亮人生的未来点。学会历史思维,重在善待之、取舍之、借鉴之,不因某些不足或错误就将期全盘否定,也不因适合你的口味、你的立场就全部接纳,要把握主流主线、失误曲折,常回头审视自己,着眼于正在做的事和未来发展。要正确运用辩证思维,坚持事物普遍联系、发展变化和全面的观点,坚持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系统思维重点把握多元性、相关性、整体性和动态平衡性,就像好医生望闻问切系统诊断,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创新思维是基于思维形式的反常性、思维空间的开放性、思维主体的能动性和思维成果的独创性。作者认为,创新思维是支撑平凡努力的基础。实际上,创新成就了平凡中的不凡。法治思维的养成,必须有良好的法治环境,坚持以人为本,以法律为戒尺,做一个“冷静的观察者”,明白法不是万能的工具。坚持底线思维,必须牢固树立原则意识、边界意识、短板意识、小节意识,把做人做事的底线画出来,切实守住人生的道德、用权、金钱、交友的底线。精准思维,蕴含着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必须坚持精准调研、精准决策、精准实施,必须具有精湛技艺,坚持精品意识。

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成就事业的唯一途径。这本书始终贯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其成稿经历数年沉淀与打磨,作者越写越解放自己,越改心越通透,着实挂满了八大思维果实。

“以爱观物就满眼是爱,以爱待物也就满心欢喜,就像春风吹拂大地,大地就把最鲜活的绿意献给它;阳光照耀花朵,花朵把最美丽的笑脸献给它。”以爱和感恩心研读这本书,恰恰收获了平衡现实之困的诗和远方。

读友iamclound留言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平衡就是人的初心与世界接触时的本来状态。”

哲思从生活中来,必将利于指导生活。万千世界,本来如初。读《寻求平衡》这本书,不就是回归诗意生活的平衡“道”上吗?

以上概述,没有更多的见解,且当读书笔记,惠存。

书作者简介

贞尧仔:近耳顺之年开始创作散文、歌词等,作品散见于各级各类报刊,已出版散文集《番薯情》(海峡文艺出版社2022年3月出版)。散文《福榕记》荣获“福在八闽”全国征文活动二等奖,歌曲作品《看见》获评为福建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歌曲征集评选活动优秀作品。

编辑推荐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人生在世,需要在生活实践中把握为人处世的尺度,学会处理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与自我的平衡关系。以感恩之心来寻平衡、找平衡,则平衡易得,由此安顿自我,乃至成就自我,平安喜乐过一生。本书源于作者工作和生活的感悟,从初具雏形到最后成稿,前后经历了数年的沉淀与打磨,经过岁月的照拂和思想的雨露灌溉,时间终让这枚哲思之果成熟落地。

笔者简介

南竹,又名湘竹、南有湘竹,全网流量过亿的三个作品的作者,分别是:

(1)2022年华侨华人春晚歌曲《一字乡愁》(作词);

(2)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播出的庆祝建党百年歌曲《风展红旗如画》(作词);

(3)深圳中考语文试卷阅读题引文《做人要有立体感》(选自《读者》)(作者)。

春色关不住!黄花风铃木“金”艳福清!

福清路网大升级!最新进展来了→

总投资9.08亿元!福清这所医院动工在即!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