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物的采访稿怎么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怎样写人物采访提纲 对人物的采访稿怎么写

对人物的采访稿怎么写

#对人物的采访稿怎么写|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对人物的采访稿怎么写

2023-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对人物的采访稿怎么写

怎么写人物采访提纲

一般的新闻报道在采访之前很重视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

人物的采访提纲说白了很简单,就是你要采访对象要回答的一些题目的罗列。这些题目又不简单是干巴巴的罗列,需要的是你对他本身的熟悉。

人物采访提纲,至少应该包含采访对象、采访目的、采访时间、背景资料、注意事项、问题设计、采访方式、采访内容、采访准备这九个方面的内容。如何写人物采访提纲?具体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确定采访主题

一般媒体在派记者进行采访之前实际上已经确定好了采访主题,而记者需要做的就是围绕主题进行相关背景调查,快速翻阅资料,做到心中有底。

某记者在进行中国文化为什么要走创新之路这个采访主题时整整看了一个下午关于文化创新方面的报道。记者要采访首先要比被采访者在这方面还懂得要多,虽然你不可能是专家,但你可以借着快速充电成为半个专家,不然去采访,可能人就丢大了。

二、熟悉被采访人资料

举例来说,你采访的是某个事件的某个人,那么你需要了解围绕这个人曾经发生过什么样的事情做个一个全面调查,比如有着自己的经历、读过什么样的学校、有着怎样的性格、办事风格是什么?最近他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需要说明的是,也许有些资料对记者来说可能根本就用不上,但我觉得这很难说,其实采访的过程就跟上战场一样,也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三、深入了解采访背景

如果采访的是一个事件,那么你同样需要对事件先做一番调查。如何调查?你需要调阅大量的资料,你可以看电视上的事件回放、需要看其他媒体对它从各个角度进行的报道,媒体不一样报道的角度也会有不同,同时,你要将各个媒体不同角度进行的采访和报道做个总结,他们各表达出了什么东西,有着怎样的观点,被采访人又是怎样回答这些问题的,他的回答是否一直都是统一的,也就是说从他的回答里理解他的内心所想。把这个事件做到烂熟于心,而且需要将事件里的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弄明白弄清楚,然后站近了看站远了看,是不是还缺少一些东西?你是不是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而这些不明白的地方,就是你本次所要采访时要提问的地方。

四、整理线索

通过对被采访人和采访事件的了解,整理出已经成型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以及还未成型的观点,寻找本次采访线索,也即突破口。

五、设计问题

通过对人和事件的了解以及对线索的整理,进行问题的设计。需要说明的是,问题的设计是需要环环紧扣的,它们之间并不是分散的关系,采访就是一条流水线,记者需要做的是沿着这条流水线向下走。什么称为向下,就是深入挖掘事件的本质,尽力想办法让事件的参与人告诉人们事件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他本来想收到什么样的效果。让读者读完之后也觉得还是有所收获的,如果你的读者看完之后觉得不知所云,好的证明你本次的采访是失败的,其实从源头上已经失败了,在于你的问题设计不合理。

六、罗列你的问题

将问题设计之后你就可以在纸上罗列你的问题了,罗列完之后你需要再看一遍你的采访提纲是否有什么漏洞。

七、其他

以上都是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关键在于采访过程。在采访过程中,你会发现有时候你的采访对象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沿着你的思路走下去,那怎么办?无所谓就沿他的思路好了,记者需要把握的是采访主题不发生偏移,同时还要注意在采访过程中发现线索,可能你在采访前期的准备时并没有发现这条线索,别的报纸也没有提及,而此时你的采访对象说了出来,你就需要紧追不放,在完成新闻采访主题的同时你还拿到了别人之前所没有注意到的新闻。

一般的新闻报道也很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但这种资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访提纲也是粗略的。因为一般新闻采访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个相对独立的事实。所以,只要记者精于提问,往往就会有收获。然而,单个的、相对独立事实的深度对于深度报道是不够的。在Why(原因)和How(怎么样)上的探究,使背景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成为深度报道采访前期工作中新闻工作者耗费大量精力的地方。

首先,通过对社会现实状态和发展变化的研究分析,找准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能否准确、敏锐、富有远见地选择报道题材直接关系到深度报道的成功与否。这就要求记者对现实生活要有敏锐的嗅觉,对社会动态有明智的把握。《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是以深度报道见长的专栏,那些看似冷点的新闻事件,却正是一段时间内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冰山一角”,新闻记者通过艰苦的调查研究在凌乱琐碎的线索中找到适宜的报道题材。

其次,作好背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新闻事件的背景大致包括:补充性的历史资料、展示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资料、提供人物必要经历的资料、数据性的事实等,收集并分析这些背景材料对深度报道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报道的全过程也有深远的推动作用,包括帮助记者获得采访机会、迅速进入采访角色和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为了能独家采访基辛格博士,就在准备了大量相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基辛格博士的性格特点,然后直接打电话同基辛格的办公室联系采访事宜,还当面向办公室工作人员阐述了基辛格接受采访的种种好处,最终使基辛格接受了独家访问。

最后,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得到完善的结果。杜骏飞在《深度报道原理》一书中提到,美国内华达新闻学教授拉鲁?吉尔兰德曾在拟定采访提纲方面推出了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提醒记者在设计提问时应该涉及到下列一些具体的问题:

目标———你们(或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障碍———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

解决———你们是怎

样对付这些难题的?是否有解决矛盾的计划?

开始———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提出的?

当然,采访提纲的拟订还和记者本人的采访习惯、交流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但确保问题的独特、准确、连贯、创意、引人入胜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归根结底,一次采访无非是一场生动活泼而富于思想的交谈,具体的提问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4、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故意地不露声色,有时同样有效。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说:“我发现,在电视采访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问一个漂亮的问题,等对方回答完毕你再沉默

三、四秒钟,仿佛你还在期待着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会怎样吗?对方会感到有点窘促而向你谈出更多的东西。”

善于观察与倾听,捕捉采访问答中所不能显现的事实。艾丰提醒所有的记者“在采访时别忘了带上眼睛和耳朵”。我们强调观察和倾听是因为深度报道采访需要记者全身心地投入,许多鲜为人知的原因和珍贵的新闻事实,都是记者调动所有感官包括心灵去感知到的。

(1)选择正确的视角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这个视角可能是指宏观的,把握事物相互关联的全局视角;也可能是指记者个人情感、思想的视角;还可能是指在现场观察时的微观视角。总之,正确的视角加上细致的观察,会让记者获得准确的、直接的、富有特征的资料。

(2)做一个有心的听众,邝云妙在《当代新闻采访学》中提出:一名记者,特别是一名老练的记者,应该是最善于倾听的人,而不是喋喋不休的人。的确,善于倾听的记者往往更容易有丰厚的收获,也更容易与采访对象沟通。稍纵即逝的新闻线索,谈话对象的弦外之音,都会因为你的有心倾听而被发掘,对新闻事实的领悟或许就会更接近其本来面目。

采访具体要求:

1.时间、地址的预约;

2.如有变动,第二方案的制定;

3.采访内容的拟定,包括问题的准备;

4.事前对采访对象的背景了解和资料收集;

5.事前对中大历史(包括康乐园和石牌)要有一定了解;

6.对于是否可录音和照相要事先询问被采访者;

7.采访进行时对主题的把握(尽量不要离题)、时间的控制;

8.采访时要与被采访者形成互动;

9.采访时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速、说话的清晰和明了;

10.采访时遇到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提问,绝对避免主观编造和添加;

11.采访后可询问是否可以提供相关资料;

12.赠送一定的礼品表示感谢;

13.将完成的采访稿寄回给被采访人,请其过目并可适当让其修改;

14.将最终出作品寄送一份给被采访人并再次表示感谢。

第2篇:怎么写人物采访提纲(小编推荐)

怎么写人物采访提纲 一般的新闻报道在采访之前很重视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

人物的采访提纲说白了很简单,就是你要采访对象要回答的一些题目的罗列。这些题目又不简单是干巴巴的罗列,需要的是你对他本身的熟悉。

人物采访提纲,至少应该包含采访对象、采访目的、采访时间、背景资料、注意事项、问题设计、采访方式、采访内容、采访准备这九个方面的内容。如何写人物采访提纲?具体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确定采访主题

一般媒体在派记者进行采访之前实际上已经确定好了采访主题,而记者需要做的就是围绕主题进行相关背景调查,快速翻阅资料,做到心中有底。

某记者在进行中国文化为什么要走创新之路这个采访主题时整整看了一个下午关于文化创新方面的报道。记者要采访首先要比被采访者在这方面还懂得要多,虽然你不可能是专家,但你可以借着快速充电成为半个专家,不然去采访,可能人就丢大了。

二、熟悉被采访人资料

举例来说,你采访的是某个事件的某个人,那么你需要了解围绕这个人曾经发生过什么样的事情做个一个全面调查,比如有着自己的经历、读过什么样的学校、有着怎样的性格、办事风格是什么?最近他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需要说明的是,也许有些资料对记者来说可能根本就用不上,但我觉得这很难说,其实采访的过程就跟上战场一样,也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三、深入了解采访背景

如果采访的是一个事件,那么你同样需要对事件先做一番调查。如何调查?你需要调阅大量的资料,你可以看电视上的事件回放、需要看其他媒体对它从各个角度进行的报道,媒体不一样报道的角度也会有不同,同时,你要将各个媒体不同角度进行的采访和报道做个总结,他们各表达出了什么东西,有着怎样的观点,被采访人又是怎样回答这些问题的,他的回答是否一直都是统一的,也就是说从他的回答里理解他的内心所想。把这个事件做到烂熟于心,而且需要将事件里的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弄明白弄清楚,然后站近了看站远了看,是不是还缺少一些东西?你是不是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而这些不明白的地方,就是你本次所要采访时要提问的地方。

四、整理线索

通过对被采访人和采访事件的了解,整理出已经成型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以及还未成型的观点,寻找本次采访线索,也即突破口。

五、设计问题

通过对人和事件的了解以及对线索的整理,进行问题的设计。需要说明的是,问题的设计是需要环环紧扣的,它们之间并不是分散的关系,采访就是一条流水线,记者需要做的是沿着这条流水线向下走。什么称为向下,就是深入挖掘事件的本质,尽力想办法让事件的参与人告诉人们事件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他本来想收到什么样的效果。让读者读完之后也觉得还是有所收获的,如果你的读者看完之后觉得不知所云,好的证明你本次的采访是失败的,其实从源头上已经失败了,在于你的问题设计不合理。

六、罗列你的问题

将问题设计之后你就可以在纸上罗列你的问题了,罗列完之后你需要再看一遍你的采访提纲是否有什么漏洞。

七、其他

以上都是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关键在于采访过程。在采访过程中,你会发现有时候你的采访对象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沿着你的思路走下去,那怎么办?无所谓就沿他的思路好了,记者需要把握的是采访主题不发生偏移,同时还要注意在采访过程中发现线索,可能你在采访前期的准备时并没有发现这条线索,别的报纸也没有提及,而此时你的采访对象说了出来,你就需要紧追不放,在完成新闻采访主题的同时你还拿到了别人之前所没有注意到的新闻。

首先,通过对社会现实状态和发展变化的研究分析,找准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能否准确、敏锐、富有远见地选择报道题材直接关系到深度报道的成功与否。这就要求记者对现实生活要有敏锐的嗅觉,对社会动态有明智的把握。《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是以深度报道见长的专栏,那些看似冷点的新闻事件,却正是一段时间内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冰山一角”,新闻记者通过艰苦的调查研究在凌乱琐碎的线索中找到适宜的报道题材。

其次,作好背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新闻事件的背景大致包括:补充性的历史资料、展示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资料、提供人物必要经历的资料、数据性的事实等,收集并分析这些背景材料对深度报道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报道的全过程也有深远的推动作用,包括帮助记者获得采访机会、迅速进入采访角色和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为了能独家采访基辛格博士,就在准备了大量相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基辛格博士的性格特点,然后直接打电话同基辛格的办公室联系采访事宜,还当面向办公室工作人员阐述了基辛格接受采访的种种好处,最终使基辛格接受了独家访问。

最后,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得到完善的结果。杜骏飞在《深度报道原理》一书中提到,美国内华达新闻学教授拉鲁?吉尔兰德曾在拟定采访提纲方面推出了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提醒记者在设计提问时应该涉及到下列一些具体的问题: 目标———你们(或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障碍———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 解决———你们是怎样对付这些难题的?是否有解决矛盾的计划? 开始———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提出的? 当然,采访提纲的拟订还和记者本人的采访习惯、交流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但确保问题的独特、准确、连贯、创意、引人入胜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归根结底,一次采访无非是一场生动活泼而富于思想的交谈,具体的提问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4、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故意地不露声色,有时同样有效。美国着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说:“我发现,在电视采访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问一个漂亮的问题,等对方回答完毕你再沉默

三、四秒钟,仿佛你还在期待着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会怎样吗?对方会感到有点窘促而向你谈出更多的东西。”

善于观察与倾听,捕捉采访问答中所不能显现的事实。艾丰提醒所有的记者“在采访时别忘了带上眼睛和耳朵”。我们强调观察和倾听是因为深度报道采访需要记者全身心地投入,许多鲜为人知的原因和珍贵的新闻事实,都是记者调动所有感官包括心灵去感知到的。 (1)选择正确的视角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这个视角可能是指宏观的,把握事物相互关联的全局视角;也可能是指记者个人情感、思想的视角;还可能是指在现场观察时的微观视角。总之,正确的视角加上细致的观察,会让记者获得准确的、直接的、富有特征的资料。 (2)做一个有心的听众,邝云妙在《当代新闻采访学》中提出:一名记者,特别是一名老练的记者,应该是最善于倾听的人,而不是喋喋不休的人。的确,善于倾听的记者往往更容易有丰厚的收获,也更容易与采访对象沟通。稍纵即逝的新闻线索,谈话对象的弦外之音,都会因为你的有心倾听而被发掘,对新闻事实的领悟或许就会更接近其本来面目。

采访具体要求: 1.时间、地址的预约; 2.如有变动,第二方案的制定; 3.采访内容的拟定,包括问题的准备; 4.事前对采访对象的背景了解和资料收集; 5.事前对中大历史(包括康乐园和石牌)要有一定了解; 6.对于是否可录音和照相要事先询问被采访者; 7.采访进行时对主题的把握(尽量不要离题)、时间的控制; 8.采访时要与被采访者形成互动; 9.采访时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速、说话的清晰和明了; 10.采访时遇到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提问,绝对避免主观编造和添加; 11.采访后可询问是否可以提供相关资料; 12.赠送一定的礼品表示感谢; 13.将完成的采访稿寄回给被采访人,请其过目并可适当让其修改; 14.将最终出作品寄送一份给被采访人并再次表示感谢

第3篇:两分钟教会你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人物采访稿

人物 | 腾讯对话——揭秘邦泰BOSS,做策划的终极出路

这个事情,我觉得,更多的需要考虑购房者的切身感受,我们一定要以用户为核心。”还没到何流办公室的我,门外远远的就听到了何流的声音。

出身草莽,跻身群雄

2001年进入到房产行业的何流,以“策划起家,做行业新闻炒作”开始与这个行业结下不解之缘:2002年到四川建信开始做策划专员,“这才是真正的起步”。何流慢慢地在行业内开始学习锻炼,直到开始了“中国合伙人”之乐山版:“我们几个乐山的农家子弟,都是比较了解地产行业的,于是在2006年一起合伙成立了代理公司,2007年正式更名为邦泰,这便是我们集团的雏形。”

“现在看来,我们还是几个„泥腿子‟一起拼着闯着这一片天,不容易,感受虽然多,但我认为我们仍然需要„扬长避短‟,比如说,我们做的宜宾邦泰临港国际,策略定位较好,这都要归功到它这本身的产品和位置,我们需要做短平快的刚需,那就必须要把握好自身优势,对于短板而言,在短时间内是无法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程度上的避让。尤其是在成都这个更有挑战性的市场里。”

纵论区域,善学者成

迟迟未能兑现时,何流以大源来举例,比喻华府。“大源板块已经非常成熟,但土地供应稀缺。离大源最近的就是华府,所以这么多知名房企愿意在华府拿地。目前华府板块的市场现状,是因为区域价值没受到认可,它进入市场时间非常短,但从大源的发展轨迹看,真正成熟发展了

4、5年,而华府板块不仅拥有区位上的优势,与大源2-3公里的距离却有相差近半的价格优势,再加上市政配套的大力推进,品牌房企的集中发力,这块价值洼地势必将在2-3年迅速从台后走到台前。”

问及邦泰作为一个成都“新军”如何看待自己所处的激烈竞争,何流丝毫不讳言,“置信是老牌本土房企,龙湖是渝派房企„一哥‟,华润是央企成都发展最好之一,这三家房企,都代表了各自所属的类型,我希望的是,不管是我个人与他们的管理者们进行沟通学习,还是邦泰集团,都是需要向他们多多取经,把他们当成学习对象,把我们从机会型转到策略型,保持产品服务至上的理念,同时在专注住宅品类的打造时保持资金的高周转,借用你们的一句话,就叫„弯道超车‟。”

坚持公益,不惧争议

何流非常坦率的承认于公司而言,公益宣传的必要性:“我们这样做了(对外宣传),一方面肯定是出于品牌建设和影响力的一个考虑,另外一方面,我认为,只要行善,就值得肯定,我们只是以这样的一个实际行动和促成报道来激发、影响更多的企业和人来关注这些弱势群体。”楼市江湖里盛传“邦泰业主只要积极参与到其公益活动中,便能免去3年的物管费”在今日的采访里,也从何流口中“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影响力所能及影响的人,包括我们的上帝——业主”得到了印证。

当然,事实也如何流所言:据了解,邦泰集团至今公益投入超过5000万元。2015年5月15日,何流代表邦泰集团向四川省慈善总会捐赠爱心善款500万元成立“邦基金”,旨在为四川省贫困地区教育公益事业的成长与建设打下夯实的基础。

第4篇:人物采访稿

今生我无悔,此行我无怨

——对海宁中学化学老师周学工的专访

初次和周学工老师见面是在2012年10月18日我们班级开展的校外团日活动:“走进海宁中学——采访党员老师”。作为宣传委员的我代表班级来到周学工老师的办公室采访周老师。周老师很热情,一见面就请我入座,并且很客气地端来一杯茶给我喝。周老师面带微笑,非常亲切。他戴着一副典型的教师眼镜,衣着朴素简洁,给人一个忙碌、年轻有为,具有亲和力,富有责任感的教师形象。周老师的办公室很简单并且整齐,一张书桌,两把椅子,还有一个书架,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化学教参资料以及关于时事政治的书籍和报刊。

周老师在大学时代,一直品学兼优,不仅仅是班级的团支书,也是系里的团干部,还是学生会主席。周老师说,为了起到一个带头表率作用,所以早早地加入了共产党,时刻做好敢为人先的带头作用,包括发生任何事情,作为党员的他要先站出来承担责任。从那次见面起,我就非常敬佩周学工老师。

不久,我又特地找机会和周老师交流,想更加深入地了解周老师。周学工老师被评为“感动潮乡十佳老师”之一,其颁奖词是:舍小家更是为了大家,在妻子怀孕时,毅然赴西藏支教,选择了困难和挑战。雪域高原的磨练,提高了自己,也帮助了藏族学生和老师。你的爱心加勤奋,为西藏和江南架起一座爱的天桥。2006年6月,得知市里要选派一名化学老师参加浙江省第三批援藏教师队伍,前往西藏拉萨那曲高级中学支教的消息后,周学工老师没多考虑,毅然报了名。周老师告诉我,支教只是他大学时的一个梦想,一开始有人对他说,用自己的身体去冒险是一件非常傻的事情。因为去西藏支教是非常艰苦的,最大的困难是身体适应不了高原气候。当时,周老师的妻子刘永梅一开始是不同意他去西藏支教的。一是自己怀孕了,需要照顾,不想和丈夫分开;二是担心西藏气候恶劣,他的身体会不适应。但刘永梅最终还是拗不过丈夫的援藏决心。

对于周老师来说,这短暂的一年支教路是一段宝贵的回忆,是这一生都无法磨灭的。后来,为了纪念这段美好的回忆,周老师和妻子把女儿取名为之熙,就是支援西藏的谐音。

艰苦的支教工作和恶劣的气候环境并没有吓倒他,他说:“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那些可爱、淳朴的藏族学生,这段经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我将永远记在心里。今生我不悔,此行我无怨。”

第5篇:人物采访稿

来源: 关天宇的日志

一、新闻采访提纲的格式其实是不受拘泥的,只要具备一下几点即可: 1.采访目的 2.采访方式 3.采访对象 4.提问提纲:(1)(2)... 5.采访步骤6.可能碰到的问题 7.设想解决的方法 8.采访前要携

一。新闻采访提纲的格式其实是不受拘泥的,只要具备一下几点即可:

1.采访目的

2.采访方式

3.采访对象

4.提问提纲:(1)(2)...

5.采访步骤

6.可能碰到的问题

7.设想解决的方法

8.采访前要携带的器材备注。。。【各方面备注均可,重要是自己需要的~】

二。新闻采访提纲的要领

1、

写作 时应多使用动词,少使用形容词,使 文章 生动起来。

2、 写作 应先起标题后写文,增强 文章 逻辑性。

3、交稿时必须有三重标题,以题代文。

4、消息类稿件每个自然段字数不得超过100字,两个句号,给读者阅读喘息的机会。

5、 文章 应多用动宾词组,少用偏正词组。

6、多用祈使句,少用叙述性语句。

7、消息以细节数量取胜,不追求细节的扩展,增强消息的信息量。

8、消息的结构是——标题、导语、第一新闻事实、背景补充、第二新闻事实、事件后续事实。

9、消息应具有细节的动感,具有事实的简洁清晰,具有信息的全面。

10、信息的筛选对于消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筛选的关键是在 写作 之前;起好标题,标题是筛选信息的最好尺度。

11、标题是一个记者最高文字

水平的体现。记者应多加强标题制作的能力。

12、标题是 文章 的广告,要使 文章 引起读者的阅读欲。

13、采访是全身心的采访,而不仅仅是用嘴,视觉是消息动词的来源,眼睛采访是 文章 生动的重要手段。

14、多提封闭性问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采访效率,节省采访时间。

15、重要采访前必须有提问大纲,一次采访的成功取决于采访前的准备是否充分。

16、记者的基本功之一是“找人”,记者手里必须有一批人名单,要保证能在最短的时间、最迅速地找到最佳的采访人选。

17、不要过分使用录音机,录音机应与笔记本一起使用,录音机记录关键的话语数据观点,笔记本记录被访者的表述逻辑和被访者的表情。分工协作才可能提高采访效率。

18、采访前记者必须心中有数,将最重要的问题放在最前面。争取最大限度地缩短采访时间,避免与 被采访者畅谈。

19、让 文章 生动起来的诀窍是多向被访者提这样的问题:“比如——”;“您能举个例子吗——”;“这是不是像——”;将 文章 的内容引向自己相对熟悉领域。

20、要学会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提问,不要期待被访者会完整地理解你提出的问题。

21、学会滚动式采访,第一个被访者所谈到的内容,要成为下一个被访者的提问,滚动式采访将使你成为一个受到别人尊敬的采访者。

22、在专家面前不要装行家,虚心是赢得专家尊敬的唯一途径。

23、多做深度报道,每一篇报道都将使你向专家型记者迈进一步。

24、采访批评性报道、争议性报道,必须采访当事人双方,以示客观公正。

25、电话采访目前被大量运用,但是此种采访方式也有弊病,电话采访不能视觉参与,不能确定被访者的确切身份。因此,在使用时必须慎重。电话反打是确定被访者身份的方法; 通过电话让被访者描述现场细节是获得现场感的途径。作为记者,现场仍是追求的第一原则。

三。新闻采访提纲 范文

采访提纲范例《07年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采访提纲》

采访目的:

1、了解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

2、了解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作用

3、了解哪些人参加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为什么参加?

4、参加考试者复习的情况。

采访要求:

1、言简意赅。

2、用词适当。

采访步骤:

1、采访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相关专业人士

2、采访参加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人员

采访方法:

1、专访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相关专业人员

2、随机采访编辑记者、播...

第6篇: 人物采访稿——教师

提纲

1上面聊到语言了,就谈谈雷老学习汉语的契机、过程、心得感悟

2最大的感悟应该是语言与文化:语言促进文化交流;语言复杂时会阻碍;为消除阻碍而需要进行的简化汉字的改革;改革的作用;改革的推广会遇到的障碍;推广方法 3翻译:这个与上文衔接不上,可能会很突兀 4宗教:属于翻译工作的一部分

5教学:在教室搭建一座中西文化的桥 6编书:在书上搭建一座中西文化的桥

(我这思路没重点,没逻辑。师兄,你怎么看?嘻嘻)

详细

a语言

印欧语系:拉丁语(西方人都不怎么知道) 蒙古语系: 汉藏语系: b文字精神

“文字使人死,精神使人活。The liter kills,the spirit makes life” 我很喜欢文字,因为我靠他吃饭——肉体不死。(文字背后的精神是他心灵不死) 文字把人折磨死,要求外国人背背,恰当的用它的话文字很有魅力的

而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喜欢文字背后的文化、思想、精神,强调多元化 不止英语汉语 其他被忽略的东西也很值得研究。

1学习汉语

学汉语的契机:到台湾后,对中国话、中国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看中国古典原文。现在特别经典,看到东方经典是莫大的恩典。孔子也不是特别难。特别得意。希望带给中国学生同样的喜悦——西方经典。

学语言的过程:第一年辛苦,做卡片背汉字 成语等 语言的精华:中国是成语,西方是拉丁语成语。

2语言与文化

语言促进文化交流:

罗马帝国是双语的,研究双语文化。中国也是。中间就有文化交流。(91年来北京,王府井的中华书店,没有外文书。现在书中都有外文,现在王府井的商店名都是英文拉丁字母。老人不懂,年轻人懂。每天接触字母,但很少想到他背后的故事。)给中国人更大的平台,了解拉丁文,只好会产生尊敬,感情,知道越多越喜欢,就不会排斥憧憬。这样才不会盲目排斥。西方也不能排斥中国。只是命运。很遗憾,中国在文化上没有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因为不认外人所了解。

障碍文化交流的原因:

很大的原因是汉字。如音形复杂。要简化(姐姐不学汉语)。改革必要性:简化之后,仍可保留繁体字,保留在书法领域。好处在于可以区别同音字(汉语的问题)。理论是这样,有待推广(读音很难,字形难度更大)。编相关词典,但工作忙,6000个,工程量大。汉语的习得:会发短信不会说;或者可以交流但不会发短信;会看报纸不会说(每个星期4000个卡片)。人的脑的内存没那么多,学汉语要顾发音,又要顾字形。偏旁部首查字典很麻烦,外国人学起来很吃力(对不起,我不会),中国的孩子也很辛苦,小时候花了很多时间学国语(10年)。鲁迅也呼吁救救孩子吧。外国孩子就很幸福了。1940也倡导过拉丁字母(吴玉章)(无法解决同音字现象),但毛主席保留,于是就简化。老一辈的一点点的努力慢慢积累。21岁,条件好,有2年的时间学习,学了之后才开始对汉语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很多人是当成工具,带着目的性——经济。所以应该有两种体系:国内繁体,国外雷老看法。对外国人,汉语的门槛太高。把外国人带入门之后让他们读汉字版,而非英译版,才能了解中国文化。孔子学院

改革:

吴玉章:简化汉字,使用abc ,没成功,很同情。

“雷”创意:如现在有五种表示方法:拼音,台湾注音符号,拉丁文,简体字+自创的()。保留汉字部首,加上拼音发音。既保留了汉语的精华,又简化的读音。如江jiang,红hong,扛kang。根据偏旁,可以才这个字与水有关,与工作有关。查汉字很难。很多汉字失去了原来的部首,简体字本身也丢了很多传统的东西。所以简体字是一个进步。知道部首,有知道发音,就很容易查了。既能吸引外国人学习汉语,又能保留与传统的一点点联系。所以我还可以保留恢复繁体字的部首(体)。马上可以读,更容易促进交流。我已经发表在了2012的《世界汉学》,无太大的影响。“让世界走向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可以保留汉字,用于书法。我的方法的好处就是可以很好的区分汉语中的同音字。繁体+简化。编书三语教科书。

作用:

简化字形字音,明天就会有很多人开始学汉语。有保留与传统的联系。外国人,中国学者查字典非常麻烦。改进汉字,对语言传播,文化交流偶很大的作用。

推广障碍:

理性的选择“这个很好”。感性“绝对不行,要回到过去”。繁体字不糊丢的,都会有人学。所有人学习繁体字、汉字。

外国人,地位微妙,所以很多人反对,因为外国人破坏。国人自觉。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已经发表,但还是不了解,不赞成。谁会发上这么多时间(8 10)来学汉语,像我这样的是个例外。:德国朋友极力反对——破坏汉语,因为才学五年,改革的话,就等于白学了;没有破坏文字,我只是原来的偏旁收回来。有利有弊。中国朋友呢?看得人不多,也不主动宣传,因为知道他们会反对的。中国人已被西化,喝的是可乐,吃的是汉堡,穿的是牛仔裤,唯一保留的是汉字。汉字简化已被证实是一个进步,问题是如何走下一步。汉语推广:集中在语法上,考级。考级后,仅仅能使用,却不能应用。我不重语法,记词汇。 推广方法: 不开讲座,开的话就会被扔鸡蛋。因为自己是一个外国人。可以开讲座,但不会太积极主动。教希腊语就包括对西方文化的爱好。找外国人做实验,效果就会出来的。不要求所有人都学习同样的汉字

3翻译 翻译 汉译外:有些人名的翻译还可以让读者意识到其著作的关系,但有些翻译完全失去这种关系,根本无法找回原来的味道。任何人都无法在互联网或是任何一种外文百科全书里查出原名。如果拼音不对,最好的“宽带”也没有用。研究外国思想家必须知道他们的著作,必须有书名的原文。但很多时候,读者无法从汉语译名找回原来的书名,只能进行一些错误的“联想”“猜测”。这究竟实惠提高读者的理解,还是会系统地阻碍读者掌握真正的知识呢?学习外来知识的要是是“原文”,是abc,而放弃这个要是就等于不愿意面对真相。这样不仅降低了译文的学术价值,也阻碍了汉语学术界“更上一层楼”,“国际”二字无从谈起?”保留外国人名,否则是去了很多信息,比如看得出来是哪国人。缺少对字母的尊敬爱好,太热爱汉语了。人名的翻译一直也得不到统一,差三个字典,三个字点都不一样。没必要翻译成汉字。小孩子的英语比你还好。保持汉语的纯洁性。我的梦想就是中文书跟我变得书一样,保留字母。感谢这个出版社——世界图文出版社,允许我保留字母。其他说不行,放只能放在括号里。不谢荷马就不出版,保留了“荷马”,加上自己的翻译“霍梅鲁斯”。“由皮特”。可以用这种方法修改一些错误的翻译(翻译人名也很费时,不如直接保留。)您的观点弥补了国人汉语推广的误区。说不好看,老人看不懂。字母是通用,好用的,减少汉字对外国人最好。国内说这个问题就牵涉到政治问题。我的书,字母就压倒了汉字。翻译传统100多年前沿袭下来的习惯。翻译一直在变。 外译汉:《制造障碍的汉译——也说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 优点是增加许多关于中国的内容,“中西合璧”的百科全书;缺点是大量的“减”“删”。许多释文被压缩到面目全非的程度,不能帮助国内读者全面理解西方传统。非常赞同北大一学者的观点“中国人知道不少西方的antithesis(‘反’的一面),但不了解西方传统thesis(‘正’的一面)”。

更可怕的是企图用中文完全代替原文,在所有词条的释文里都不是用abc,,虽然这些事问大多涉及到外来的人名、地名、书名和思想概念——对翻译有所了解的人想必都明白这一点:谈论世界历史、世界文学或世界思想史的时候不能完全抛弃abc,不能脱离原文,不能仅仅用汉字来代替原文,否则很多这样的只是就无法保存。原文之间的微妙关系在经过中文翻译的过滤自后都丧失殆尽。

异化归化:都有。问题是什么才是本土的?比如“母校”。不能做太大的变化,否则没人接受得来。(人来有惰性,懒于变化)所以我觉得在中国最需要一本语言学词源字典。我能编但只能写两三百字,但很必须,但又有必要。因为中国人需要反省。做这个工作,要懂一些古典语,要有一些鸦片战争之前的词典。中国很少。中国人也不愿做。学习语言就是一个反省自身语言的过程。

4宗教

对基督教 天主教感兴趣, 研究中国历史。宗教与拉丁语有关。字母,概念。通过宗教可以进行另一种沟通,而不是通过大炮。 我向你提供一个工具,用它你可以走向法学、哲学。。。

教学目标:

在中国建立西方古典学体系(尤其是古希腊语,拉丁语) 先让学生掌握语言 需要老师做榜样领进门 让他们有信心继续研究下去。如此之外没有别的目标。有外国学生想学。但问题是很少有高校专门聘请拉丁语老师开相关课程。也就是说学了找不到工作。希望高校建立希腊语语课程。词根、领域来希腊语。词根,记词,懂文化。(学习拉丁语的十个理由)语言学热门,希望古典也热起来。付出了很多,for what?Fornothing。何苦啊?这是我的奋斗。这是一场持久战。(最后还得看大众选择。)对!是一个教育问题,教育是漫长的,所以不会很快。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email protected]。举报文章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