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背青鳉新手常见22个问题解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怎样养冷水鱼都有哪些注意事项 观背青鳉新手常见22个问题解答

观背青鳉新手常见22个问题解答

2023-11-28 19: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Q1 我现在应该做些什么来度过冬天?

如果你想在户外过冬,你需要调整食物。

我的话,在夏天每天喂它们两次,但到了秋天,我将它们减少到一次

另外,冬天建议用绿水,所以冬天前换一次水,用绿水迎接冬天。

〜加热繁殖〜准备一个加热器,如果在室内移动,请确保一个明亮的地方,如果目的是产卵,LED灯。准备设备以弥补冬季水温和日照时数不足。除此之外,与正常的养殖方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 在室温下饲养时- 变冷时,青鳉几乎不动并进入冬眠状态。由于没有喂食,所以很少换水,但最好不要让青鳉在有粪便和苔藓的水箱中越冬。

Q2 我想在户外养鳉鱼,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A:要小心的话,要注意盛夏水温升高,防止青鳉被雨水冲走,还要密切关注青鳉,春秋两季容易生病。此外,幼虫吃幼鱼,有蜻蜓的时候要注意,蜻蜓幼虫有点可怕。

Q3 我想在一个60cm的缸里养鳉鱼,这个箱子能养几条?

A:如果是60厘米的鱼缸,50到60条鱼应该没问题。但如果养殖密度高,会造成缺氧,加速水质恶化,对青鳉产卵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请注意不要添加太多。作为准则,每 1 升水有一条鳉鱼

Q4 我应该在水箱底部放碎石吗?

A:最好尽量放底砂。生长在沙子中的微生物净化了水,减缓了水质的恶化。

Q5 我将离开家几天,但那段时间我不能喂。 吗?

A:一周左右应该没问题。特别是在户外养殖的情况下,因为青鳉食物(如小昆虫和蚊子幼虫)可能混入水族箱中,所以很方便。

Q6 冬天多停在水底,活动少。很少吃东西,这是为什么呢?

A:冬天水温低,青鳉在水底不动,对食物没有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但在其他情况下,水质差可能是罪魁祸首。 通过换水来清理环境。如果鱼生病了,情况也是如此。仔细观察青鳉身体是否有任何异常。

Q7 青鳉应该如何过冬?

A:冬天正常饲养不繁殖的话不加温是没有问题的,我个人经历是之前冬天水面都结了一层薄冰都没问题。如果可能的话,使用一个不会改变水温的大睡莲盆或泡沫塑料,并放大量的底沙,为鳉鱼创造一个藏身之处。如果你把枯叶、浮木、石头、瓦片、花盆等放在里面,它就会躲在里面或阴凉处,忍受寒冷。它们都是要浸没在水中的,所以请使用不释放有害物质的。请注意,枯叶可能会溶解在水中并腐烂,具体取决于类型。10-11月采食量逐渐减少,12月左右,青鳉运动减慢,静止在底部,停止采食。从三月左右开始,当它们从藏身处出来并开始在水面上游泳时,开始逐渐喂食,同时观察情况。具体要看当地气候。

Q8 鳉鱼不产卵。为什么?青鳉蛋不会孵化。能问下原因吗?

A:青鳉在公母喂养适当、水温20℃以上、日照13~14小时的条件下产卵。如果它们不产卵,则可能是这些条件不满足,或者雄性和雌性之间的相容性较差。A:不能受精的未受精卵,卵是白色的,浑浊的,如果你用手指去捡,它们会被压碎。这样的蛋不会孵化。此外,即使受精卵在孵化前也可能被白色霉菌覆盖。在这种情况下,孵化率也会降低。 去除白色、混浊或发霉的鱼蛋。另外,如果水温低,孵化需要几天时间。孵化要加甲基蓝防发霉,提高孵化率。

Q9 即使青鳉幼鱼孵化,它们也不会在不知不觉中死亡。请告诉我如何养鱼苗。

A:成鱼和幼鱼的养殖方法几乎一样,但是幼鱼有一些微妙的地方。小的时候尽量避免换水,因为跟不上环境的变化,可能会死掉。但是,如果不换水,它就会因水质恶化而死亡。因此,有必要尽可能创造一个不需要换水的环境。例如,将它们放在较大的容器中饲养并使用细菌的生物过滤。至于食物,尽可能将其捣碎,并少量给予,每天 2-3 次。鱼苗真的很小,所以如果食物颗粒很大,他们就不会吃它(草履虫或者刚孵化的丰年虾比较好)。即使是同时孵化的鱼苗也分为快生鱼苗和慢生鱼苗。如果将它们放在一起,快速成长的个体会偷食并追逐小鱼苗,因此最好按照它们生长的顺序将它们转移到其他容器中。

Q9 很多青鳉幼鱼已经出生,但是在成长方面存在差异,我担心幼鱼仍然很小。

A:鱼苗生长的差异在所难免,如果是个体生长快的话, 2个月左右就有可能变成成鱼开始产卵。如果体型相差太大,大青鳉会追戳小青鳉,所以 如果可能的话,尽量把生长快的青鳉和生长慢的青鳉分开。

Q10 我的青鳉幼鱼长大了很多,我可以放到大鱼里面一起养吗?

A:如果可能的话,最好不要把它们放在一起直到它们成熟,但作为指导,它们应该在1厘米或更多的时候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一起样的话,先给小鱼少量的食物,这样大鱼就不会垄断食物,并且在大鱼吃的时候,给小鱼少量,分散喂食。

Q11 我想养殖球体鳉,您有什么建议吗?

A:球体交配时,可能会出现交配困难或未受精卵受精的情况,所以初学者应以半球体为父母。我认为有一个女性球体和一个男性半球体会很好。此外,水温对于球体养殖来说非常重要,热带鱼的加热器用于将水温设置为28°C至32°C以进行产卵,鱼蛋也在相同的水温下进行孵化。仲夏非常适合培育球体,因为水温自然可用。

Q12 在户外养殖中,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对青鳉有危险吗?

据说鳉可以承受高达 38°C 的温度,但在许多情况下它可以承受 40°C 以上的温度。但是,如果在绿水中养殖,则需要注意不要将水温提高太多,因为它容易缺氧。

Q13 7 月份应该多久换一次水和饲料?如果我把鱼放在户外,我应该在鱼缸上放东西遮阳吗?

>7月份应该多久换一次水和饲料?七月,青鳉也很活跃,吃的很好,所以请每天给它们两次。因此,水很容易变脏,因此请根据水箱的大小每周更换一次水。

>如果我把鱼放在户外,我应该在鱼缸上放东西遮阳吗?这取决于水族箱的大小和放置的位置,但如果是在整天暴露在阳光下的地方,则需要采取遮荫措施。请用透气的东西遮住水箱的一半左右。

夏天,很多地区的雨季还没有结束,所以我觉得5天换一次水比较好。雨季结束后,随着气温升高,日照变强,水质恶化速度加快,所以每两三天换一次水。重要的是要观察青鳉的状况和水的气味来计划换水的时间。一天喂两次,早晚各一次。如果想快速长出鱼苗,可以减少每次喂食的量增加喂养次数,每天分5次左右,以促进生长。

Q14 我有一个关于父母选择的问题。体型有点差(背部曲线),但体色很好,所以我想留着留给下一个亲青鳉。如果有点变形,可以吗?

因新育种或连续育种而异。在新养殖的情况下,如果出现您设想的特征,即使体形弯曲,也将其用作亲本青鳉。在连续交配的情况下,体型和骨曲度都容易遗传,所以即使体色特别好,也很难让它成为亲本青鳉。

Q15 我应该在一个鱼缸里放多少个收蛋器?

取决于水族箱的大小和亲青鳉的数量。如果是1 对或 2 对亲鱼,一个就足够了,但如果您有3 对以上或是一个大容器,最好使用 2 或 3 个

我自己的话,当使用多个收蛋器时,除了朝下的收蛋器外,我还放置了不同的形状,例如向上和侧向的收蛋器。蛋要及时收,因为夏天容易坏掉,也容易被大鱼吃掉。蛋在 1 周到 10 天孵化。

Q16 昆虫、贝类、藻类等要注意什么?

蜻蜓幼虫鸟类青鳉的天敌,所以在室外饲养时用网罩住它们比较安全。

至于藻类,如果它们长得太多,它们可能会缠结并卡住,所以要小心。如果它长一点,就会成为微生物的栖息地,青鳉会吃掉它,所以可以说是有它更好。

昆虫和贝类有很多种,但如果不是故意放进去的,最好去掉。例如,蚊子幼虫是成鱼的食物,但幼鱼却被吃掉了。

至于贝类,除非您故意将它们作为去除苔藓的措施放入其中,否则请去除任何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贝类。

养殖青鳉时自然会出现藻类和苔藓。如果青鳉被缠住了,应该去掉,但如果你不在乎外表,你不必小心翼翼地去掉它。但是,棕色或深色苔藓对水质不利。

Q17 我想在夏天尝试交配球体。你能给我一些关于如何选择球体亲本和交配时间的建议吗?

据说如果在高温下产卵和饲养,更容易出球体。如果用两只球体作为繁殖亲本,得到球体的机会会增加,但产卵困难,产卵量少。

Q18 你喜欢什么样的食物?你在饲养中使用什么?

当你想鱼长的快,最好是孵化的丰年虾等活食。

我大鱼是喂脱壳丰年虾卵和孵化的丰年虾混着来,鱼苗前期主要还是孵化的丰年虾。

Q19 我在室外鱼缸里养了幼鱼,但我担心高温。应该和成鱼一样对待吗?鱼苗应该存放在凉爽的环境中吗?

水温升高时,成鱼和幼鱼都需要注意。特别是鱼苗容易受到水质和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水温变化尽可能小的凉爽环境是合适的。

约1个月龄后,可在与成鱼相同的环境中养。

Q20 我不能很好地培养鱼苗。即使孵化很多,也会有相当多的死去。这可咋整?

因为有体质较弱的个体,不可能出100%的好个体

为了提高成活率,在出生后2周左右要注意饲养方式水质的变化。育苗出生后的3/4天是靠它腹部的营养,第4天以后不吃东西就会饿死,所以请在孵化后3~4天内开始喂食

你给它的次数应该分成每天4到5次,少量多次这样可减少食物剩余。至少给两次。它还吃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微生物,所以我们建议在绿水中繁殖。

在鱼苗的期间最好不要换水,因为它很容易受到水质变化的影响。如果油膜被拉长,用杯子舀起,有油膜说明水质要多上心了。容器越大,水质变化越小,成活率越高。

Q21 下大雨时,室外水箱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水可能溢出,鳉鱼可能会跳到外面,所以如果预报有大雨,请提前减少水量

有时会突然下大雨,所以我在所有的户外养殖池上都打了小洞。

Q22我想开始养殖鳉鱼,室内好还是室外好?

A:建议户外养殖。阳光对青鳉来说很重要,我觉得青鳉在户外养的更不容易生病,长得更好。但是,室内养殖可以让您始终观察和欣赏青鳉,因此最好将它们留在室内以供观赏。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