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泰国人说话,有广西口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怎么说广西话 怎么泰国人说话,有广西口音

怎么泰国人说话,有广西口音

2024-06-16 00: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所以壮语和泰语,到底哪里像?

整体语音系统上,壮、泰语的发音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大同小异。两者有着很多相似的声母和韵母,都有八个声调[1],语法也很类似:比如“绿叶”在这两门语言里,就是“叶绿”;“我们的家”,就是“家我们”。从亲属称谓,到日常起居,壮、泰语也有很多“同源词”[2]。

除了日常生活用语之外,壮、泰语中有一批很特殊的相近词汇:与稻作文化相关的语词,比如谷穗、舂米、稻谷等[1]。同时,在从广州湾到云南西南部,至越南、老挝、泰国与缅甸的一片广阔地带中,还分布着大量以“na”(田)为名的地名[3]。

这大可说明,壮、泰两族曾在千百年前,共享一种稻作母文明。

你以为广西人凭借壮语只能在泰国畅通无阻?那实在是太小看壮语了。

从语言系属来看,从词汇、发音到语法都如此类似的壮语和泰语,实际上是同源的两种语言,它们都属于一个语族:侗台语族/语系[4]。

而除了壮、泰语之外,该语族还包括傣语、老挝语、掸语、土语、侬语等二三十种语言,分布在我国南部到泰国南部的大片毗连地区,总人口约有五、六千万之多[4]。

也就是说,不仅广西壮族人和泰国人能无障碍交流,可能可以互相交流的还有傣族人、布依族人、黎族人,和东南亚的老挝人、缅甸东北部的掸族人、越南北部的侬族人和岱依族人……

甚至傣语有时候比壮语还像泰语。据统计,在2000个基本词汇中,壮语、泰语和傣语所共享的同源词达500个,而傣语和泰语的同源词则达到了1500个[2]。同时,老挝语也和壮、泰语有着基本类似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1],甚至粤语、闽南语里也能看见壮语的影子[2]。

四舍五入一下,会说广西方言,走遍整个南方和东南亚也不是问题。

当然,各种语言的相似性也说明,在历史中曾共享过一种母文明的,不只有壮、泰两族。

(图/unsplash)

壮、泰语中那些和稻作文化有关的同源词,在傣语、老挝语,以及在缅甸的掸语中,也都能找到类似的词汇[4]。

甚至在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传统文化里,都能瞥见广西文化的影子——越南的侬族、岱族和壮族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越南北部青年在农历三月三日对歌定情的习俗,也和壮族今日“三月三歌圩”的民间习俗如出一辙[5]。

从农耕到打渔,从商业贸易到家庭往来,壮、老、傣、泰、掸等各族人民,都曾有着非常深切的人际往来。

壮族先民,广西土著

由此看来,说壮语、泰语以及东南亚诸多语言都是同根生,实在不算夸张。

语言,是研究历史的“活化石”。相似的语言体系说明,各族人民的祖先,曾经在一起生活。

一般认为,壮族、泰族,包括傣族、老族等民族,都是“同源异流”。他们的祖先是作为古老稻作民族的岭南越人族群,主要是分布在广西中、西、北部和贵州南部的西瓯人,和广东西部、广西南部、云南东部与越南北部的骆越人[6][7]。

(图/unsplash)

语言、民居建筑、生产生活与丧葬习俗等不同方面的史料都能证明,壮族由广西史前民族发展而来,两千多年前就于此繁衍生息。例如,壮族先民所居住的“干栏式房屋”,在广西考古中发现了不少类似的建筑模型,这种民居形式在如今的壮族地区也十分常见[6]。

换句话说,壮族向来是广西的“土著”。

东汉时期,他们被称为“乌浒、侄人”,宋代以后则有着“理、僚、布土、土人、撞、憧、侬、浪、沙、攘”等不同名称,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统称为“憧族”,1964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提议,才把“憧”字改为“壮”字,并沿用至今[6]。

不过越人并不只是独立盘踞于广西附近。自秦始皇兼并岭南,壮族先民就踏上了一条“汉化”之路。

秦始皇兼并岭南后,设置桂林、南海、象三郡,同时从中原迁来一批华夏族人“与越杂处”[8]。此后,中原王朝对壮族地区统治日益加强,戍兵、官吏、商人、工匠、农民等汉族以迁客的身份移居广西,汉文化在壮族先民群体内的传播也愈加广泛[9]。

到唐朝末年,壮族东部地区的汉化进程已基本定局。在岭南东部地区,有大量越语词汇的粤语作为汉语的一种方言开始形成,壮族文化的遗留只剩下大片壮语地名;同时,不服汉化的壮族先民退居至岭南西部,一东一西的民族分化由此成型[10]。

这种汉文化的影响,体现在语言上,则是壮语在古越语基础上,借鉴了许多古汉语词的特征。

(图/unsplash)

现代壮语从古代越语传承而来,并保持着许多古越语的痕迹。据记载,西汉时期,楚王母弟在湖中泛舟,船夫为他唱了一首歌——后人称之为《越人歌》。两千年后的21世纪,学者拟出越人歌的古代读音,发现其词汇与语法都和现代壮语的差别不大[6]。

汉语,也影响着越人的语言。时至今日,壮、泰、傣语中,还能找到不少现代汉语已经废除了的古汉语词,例如代表“火”的“燬”、意表一种水牛的“犩”、意为购买的“市”[2]……

千百年前,壮族先民就在广西附近这片土地繁衍生息,汉壮相融的文化得以流传至今。

壮、傣、东南亚,

一个大家族

如果说壮族是土著,那么泰、傣、老等民族,则是从广西迁去各后裔如今所在地的“移民”。

比如,老、泰两族实际并非本国土著,最早在泰、老边境内建国的民族并非泰族和老族,而是孟高棉语族——甚至流经老挝、泰国等东南亚五国的湄公河,最早的名字是“Menam Khom”,也即“孟高棉语民族的河”[11]。

(图/unsplash)

而如今大规模居住在泰国、老挝、缅甸与越南北部的主要民族——即泰、老、掸、岱与侬族,是从古代岭南越族居住一带,逐渐迁徙至各自如今所在地。

那么话说回来,和壮族同源的傣族与东南亚各族,是什么时候开始分开的,又是什么时候迁徙到如今其后裔所在地的呢?

答案是,约宋代前后,即在公元10世纪左右,傣泰语族从我国南方迁徙至东南亚与云南地区[10][12]。

以壮、泰两族分化为例,宋代前后,由于中原王朝势力南下,一部分壮族先民南迁,通过广西的左江流域进入了越南的红河流域,又因为该地越南京族先民的排挤,不得不越过红河流域,向西进入中南半岛中西部地区,在公元13世纪左右,建立了泰国首个史料可查证的王国——素可泰王国[10]。

傣族迁至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等地,也是在相同时期。以傣族为例,有人称:红河以南是傣,以北是壮。话虽有些绝对,但却不无道理。

(图/unsplash)

史料记载,傣族祖先依照不同路线从北向南迁至暖和的地方,广西正是其北部较为寒冷的地带之一。也有其他证据证明壮、傣拥有相同的祖先:部分地区傣族妇女的服饰与壮族类似,云南新平县的花腰傣在民族学调查中,也称自己的祖先是从广西迁移而来[13]。

而宋代以前,西双版纳与老挝、缅甸也还未设有国界,因此傣人也可能南迁行至如今的老、泰边境内[13]。据史料记载,泰、老先民曾有过几次大规模外迁,分别在秦、唐和宋朝,均是因中原王朝与本地起义军的战火所致。

早在公元120年,我国史料就已有对于掸国记载——当时距秦始皇平南越已经三百多年,学者推测当时泰、掸先民由于战火南迁至如今的泰缅边境,建立起掸国[4]。

直至两百年后的明朝,各族人民大约已经完全迁离岭南地区,剩壮族留守本地。以语言为例,烟草一词约在明朝嘉靖年间传入广西,读音为“ji:n”,而泰语中的“烟”却读作“bu li”,可见此时两族词汇已有不同来源[6]。

其中,迁至越南北部的先民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更大,形成了如今的越南京、侬、沙等民族;而向西迁去云南或中南半岛的先民则逐渐接受了印度文化,从而形成如今的傣、老、泰、掸等民族[12]。

不过,时至今日,这些民族还是保留了许多类似的语言,而各族人民密切往来的传统,也终究延续至今。

如今,乘着“一带一路”的顺风车,广西和泰国建立起10对友好城市,两地贸易数额也连年飙升,2021年,进出口总额已达到500.47亿元,是十年前的28倍之多[14]。泰国、柬埔寨、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也都是广西南宁人最爱去的旅游地[15]。

自2003年首届东博会召开以来,广西和东盟的双边贸易规模也不断扩大,2022年,广西和东盟的双边贸易规模已经达到2757亿元,比20年前增长了39.3倍。自此,东盟始终是广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占广西外贸总值达42.5%[16]。

除了泰国,去年马来西亚、新加坡也先后宣布对中国免签。截至目前,东盟十国除了菲律宾之外,都对中国推出了免签政策[17]。

没错,说不好普通话的广西人,或许能凭借着独特的语言优势,只花几百块机票钱,走遍东南亚。

读完点个【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