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显卡是“OC”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怎么看电脑是否开启超频 你的显卡是“OC”吗?

你的显卡是“OC”吗?

2024-07-16 02: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最近我们聊了许多游戏,不乏有些审美疲劳了,那今天换换味口,来一次正儿八经的小科普,你了解自己的显卡吗?

我们在选购显卡的时候,常常看到显卡后缀挂着“OC”的标识,对于新手小白来说,由于显卡型号大部分都是英文与阿拉伯数字的结合,显得极为冗长,往往很容易忽略字母“OC”,但实际上这个字母后缀所代表的含义在实际应用中是可以起到关键作用。

OC,是英文单词“over clock”的缩写,直译过来就是超过限度,对显卡来说意味着“超频”,凡带这个字母后缀的显卡,意思就是说这张显卡在出厂之前,厂家已经对它进行了预超频处理。

在基础配置相同的情况下,OC版的核心频率会比普通版的稍微高一些,这对于其性能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提升,但是超频之后所增加的功率负荷也需要匹配到相应的供电以及散热,所以增加的成本就不仅限于增加芯片频率本身了。显卡的生产可以说是非常精密的,以至于显卡生产厂家都无法控制每块显卡到底可以在什么样的频率下工作,AN两家实际上就已经自己做了多次测试,最终将最稳定的运行频率设定为公版显卡的时钟频率。但考虑到每块显卡的体质不同,这些频率设定都较低,留有一定的富余,也就是说,一块体质较好的显卡芯片甚至在超过设定频率3成以上的状态下依旧可以稳定运行。所以显卡的厂商会经过自家的技术人员的调整,通过合理的散热设计和用料设计,来提升显卡的频率。

想要让显卡工作在高频率状态下,厂商做的无非是增强散热效果,通过出色的设计来提升散热器的效能而提升显卡在高频状态下工作的稳定性。例如现在很流行的显卡水冷散热设计,就是简单粗暴的大幅提升显卡超频实力的做法。在原先厂家不支持超频的情况下,玩家往往通过硬件和软件双渠道强行超频,例如提升系统外频,加电压等野蛮粗暴的方式。加压超频虽然可以显著提升显卡性能,但加压本身就会缩短显卡的寿命,而且不像简单提高频率那样安全,用软件提高频率过头最严重的情况不过是蓝屏死机,但加压就有可能造成显卡的直接损毁,所以不建议对超频不甚精通的玩家们通过加压来超频。之前还流行修改注册表,调出隐藏属性或者安装超频软件,从提高芯片利用率下手等方式进行超频,这几种方式虽然管用,但是伴随而来的也是存在高风险,如果热量得不到及时冷却,会极大损害元器件寿命,得不偿失。

现在所流行的一键超频概念,实际上是厂家在确保散热系统稳定的情况下,为玩家留出了部分可压榨的空间,通过自身配套软件的调整,从而得到提升显卡频率的效果。

目前最常见的超频方法有三种。一是显卡驱动自带调频,通过驱动可以轻松调整显卡频率;二是厂家开发专门的超频软件,一些显卡有专门的软件为其提供超频服务,且操作简单易懂,不再需要多么高深复杂的技术,还可自定义参数;三是物理解锁,有的显卡上留有一个按键,专门用来超频,玩家只需要按下,当显卡运行过程中遇到需要“爆发自己小宇宙”的情况时,就可自行超频解决问题。

最后说一下超频使用的常用工具。许多硬件厂商和软件开发商都提供免费的显卡超频工具。Radeon WattMan是AMD开创性的全新超频工具,能够控制GPU电压、核心频率、显存频率、风扇转速和温度。可以在A卡官网下载Crimson驱动,16.6.2版本加入WattMan,有更为省电,帧率提供的优势,取代原Overdrive超频工具。美国板卡厂商EVGA提供一款名为Precision的工具,技嘉有OC Guru,Sapphire有Trixx,微星有Afterburner,还有许多其他厂商也发布了显卡超频工具。所有这些显卡超频工具都供用户免费下载,支持许多不同的显卡,而非只支持某一厂商的显卡。

我们在评测经常使用微星的Afterburner显卡超频工具。Afterburner基于已经开发了很长时间的Riva Tuner引擎。

Afterburner的使用非常简单和直观:用户可以从微星网站下载并安装Afterburner,然后就可以开始超频显卡了。Afterburner会对用户的系统进行扫描,判断是否兼容用户的显卡。用户的显卡很可能与Afterburner兼容,因为不同于许多超频工具的是,它支持任何显卡厂商使用数代GeForce和Radeon 显卡的显卡。完成检测后,Afterburner会显示一个详尽的界面,其中包含用于修改功率、风扇曲线、显卡和显存频率、温度数据的滑动条。

总体看来,超频后的显卡带来性能上的提升,但超频需谨慎,不追求极致的性能,稳定性至上!超频是为了提升性能,以便显卡能够更顺畅的工作。如果因为将频率提升过高,从而导致出现花屏、工作不稳定、死机等情况,那么就得不偿失了,应立即降低频率或恢复原始状态。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