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篇】小学生语文期末怎么复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怎么把语文学好 【第6篇】小学生语文期末怎么复习?

【第6篇】小学生语文期末怎么复习?

2023-07-11 09: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今天学习了这样的一堂课,目的是为了能够陪伴孩子,把期末的语文进行复习好。

同时也跟大家做个梳理跟总结,笔记分享

那在整理的过程当中,作为我要摆正好心态,我们是孩子的妈妈,而非老师,我们的目标是为了做一个好妈妈,而非好老师。一起共勉啊!

亲情第一,人格第二,学业第三

在孩子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有方法的进行指导,这就是我们学习的意义!

整理的笔记如下

一、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复习?复习的意义是什么?

1)复习的概念

复习就是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避免遗忘

2)复习的意义有3点

1、复习是一种强化

2、我们同学在复习的时候,可以把平时学到的零散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3、复习可以弥补科目的薄弱环节

二、其次我们一定要制定复习计划,这样复习起来才会目标清晰

1)、首先我们要系统复习,一天1单元,对本单元课文逐课进行复习,复习期间一天至少一小时前,前半小时进行精读课文的复习,后半小时进行略读课文及学习园地的复习,在找重点。

2)、学会归类复习,在系统复习之后,应留3~5天的时间进行归类复习,将本册书的知识点进行归类梳理。

三、明确复习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一)系统复习内容为精读课文,阅读课文,学习园地

1)、精读课文主要以生字词、背诵、课文知识点(课后习题.作者及时代背景,老师对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的讲解)为主

生字词:课本背后的识字表,写字表,词语表,这都是重点.

背诵:要求背诵,自己出题目划线填空,会背会写

课后习题:这是课文的重点,是让我们必须掌握的内容,可利用课堂老师讲解时间进行复习巩固,重点题老师布置成课堂作业,这要认真听记笔记,因为很容易出现在期末试卷上

语文园地:非常重要,重点复习,识字,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都将是期末考试的出题题目,光这里就有20多分。

生字词多,音字易错,字易错成语,牢牢掌握

(二)归类复习

1)归类复习分4部分进行:基础知识,阅读,习作及综合练习,重点把握(语文学习园地)基础知识,以拼音字词句的复习为主。拼音重点练习看拼音,写字,写词

2)字:理解字义,辨析学过的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教材中蓝色字体为书中重点掌握的).也要会两种查字典的方法(音序.部首)掌握生字的音形义,重在考察我们学生查字典的能力以及理解多义字的能力,还包括写字的训练,如根据结构写字,照样子写字等等

3)正确读写学过的词语,包括听写或看拼音写词语,可以让父母听写.词的归类搭配读写如abcc .abb等形式的词语,

例如abcc波光粼粼的湖水

      aBB金灿灿的麦子

常用成语:

反义词,近义词这部分内容,与课后题和语文园地中出现的词语训练类型进行归类复习

词语的复习,要强调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并注意积累

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如:造句。

4)句子以积累为主,包括课内外古诗,名言警句,对联,谚语等的积累,诗歌和名篇作者的积累一本,学习学习原理中出现的读读背背及其拓展为主要复习内容

5)标点符号常用的标点符号

2.阅读.重点在审题怎么理解题的方法上,如在做阅读题时先看一遍,大体知道短文讲了什么内容,看读问题,带着问题短文读2遍,再动笔答题.

3.写作

习作的复习应以方法为主,而不应以写为主

首先,复习如何审作文题目,拿到一个作文题目至少读三遍

一读,想想这次习作让我们写什么,

二读,看,有哪些具体要求,用线画出并标出1.2.3,

三,看有没有遗漏的地方

其次对本学期的课文习作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列出简单提纲。

4.综合练习

期末复习卷,检测知识的掌握程度,重点听如何审题,如何做题,如何举一反三。

整理的笔记如上

整理的过程当中,作为家长要摆正好心态,我们是孩子的妈妈,而非老师,我们的目标是为了做一个好妈妈,而非好老师,在孩子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有方法的进行指导,这就是我们学习的意义!

有需要的收藏啊!

我是日记星球12568号星宝宝 王玲

—————————————————

我正在参加日记星球第75期蜕变之旅,这是我的第  6  篇日记!

无记录未发生,读到我日记的亲,也来写写你每天的心情吧!为自己留一份珍贵的回忆。

如果喜欢我,欢迎链接我

链接我的朋友可以获得以下四个大礼

1.电子书《身体知道答案》

2.电子书《人体58种疾病的调理方法》

3.《自媒体写作变现方式》

4.价值600元(1小时)家庭教育咨询

(帮助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