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我都装好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怎么在电脑上修图婚纱照 东西我都装好了

东西我都装好了

2024-05-27 20: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编注:本文是少数派 × tomtoc「东西我都装好了」征文活动的入围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想了解如何参与本次征文,赢取各种丰厚奖品,你可以 点此查看 活动规则和奖品清单。

随着照相机拍摄的照片、视频越来越多,整理与归档照片变成了后期阶段中重要的一环。妥善地保管好原片能够帮助你在日后找到这份记忆,按时、按规则整理文件的习惯会对你产生的积极影响。

从前期拍摄到最后的分享朋友圈,照片的整理与归档从拍摄完成开始:

拷卡:将内存卡的源文件导入到电脑储存:在对应的位置建立文件夹,导入照片源文件筛选与修图:将照片导入到 Lightroom、Capture One 等软件进行筛选与后期处理出图与分享:导出修改后的成片,发圈、返图清理与备份:将「确认的」废片删除,并将筛选后的照片与处理好的照片备份至云端、移动硬盘等其它安全的位置

下文中,我按照以上的流程,介绍我如何利用 Lightroom 的分级系统帮助我整理与归档照片,以及我整理时的一些经验与原则。

照片存在哪?

一般民用摄影无需像片场中的 DIT(Digital Imaging Technician,数字影像工程师),拷贝数据的时候备上 UPS、RAID 阵列硬盘柜,完成备份、归类、核对、质量检测、转码等工作。拷卡是真·拷卡 —— 将 SD 卡中的数据拷贝到硬盘中。

尽管 Lightroom 可以导入来自不同文件夹的文件,但建立一个固定文件夹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照片储存的位置,比如移动硬盘、NAS、云储存等,假如你订阅了 Adobe Creative Cloud (非大陆版本,详见 《Creative Cloud 产品(中国版)| 常见问题》),Adobe 默认提供了 200G、1TB 的云空间储存,除了可以利用云空间储存照片,也可以在其它设备上的 Lightroom 打开、处理云空间里的照片。

网盘选择

切记,为了数据的安全性着想,定期、多重备份数据是必要的,哪怕是上传到百度网盘,也比复制、粘贴到另外一个文件夹要安全的多。

不同储存位置的作用

我的照片储存在 OneDrive 海外版中,1T 大空间,便宜大碗,上传与下载的速度不赖,支持找回历史版本。除了云储存,我还会定期将照片备份到一块外置硬盘中,以防意外导致的文件损坏、丢失等问题。

另外还搭配使用了 iCloud Drive,作为数据库的同步盘,以便可以在不同设备上使用 Lightroom 处理照片,保证数据库的一致性。iCloud 的同步即时性、可访问性在我这边测试下来会优于 OneDrive。

至于为什么没用同步速度更快的坚果云,一是 Lightroom 的数据库体积比较大,二是因为我没氪金,同步一次就会把一整个月的流量给用完(裂开

将照片导入到 Lightroom 里

当储存卡插入电脑时,Lightroom 会自动弹出导入对话框,看到导入对话框:

左侧是导入源:从哪里来?中间是预览框与导入方式:来些什么、怎么来?右侧是目标位置:到哪里去?Lightroom-导入对话框

先看到右侧的目标位置 ——

文章 《做好图片管理 定格生活美好瞬间》 中写道:

对于专业摄影师或摄影爱好者来说,拍摄的照片主要是自己参与拍摄,自己不是主体,有十分明确的时间、主题、地点、人物的照片,照片规模极度庞大。这类型的照片通常可以按照「时间线 + 主题」的原则进行归档。

文件夹建立规则

每当有新的照片需要导入时,我会在 OneDrive 的照片文件夹中按照命名规则建立一个新的文件夹,作为当次拍照的根目录。按照名称规则建立文件夹有助于了解文件夹中照片的时间、地点、拍摄题材等信息。文件夹下还会有两个子文件夹:Modified(用于储存 Lightroom 导出的有水印图片)、图库导出(用于储存专供版权图库的高质量、无水印图片)。

照片文件夹建立规则-例

如 OneDrive/Images/2021/21.04.30-OnTheTrain,指在 2021 年 4 月 30 日搭乘火车时拍摄的照片。Qio qio 说下,#OnTheTrain 是我进行的一个项目,通过相机记录下火车上的瞬间,透过乘客们的眼睛,和他们交谈时(有机会的话)了解他们的世界。

导入方式

选择好目标位置后,看到导入对话框顶部有四种导入模式:

Lightroom-导入模式

拷贝为 DNG:无论照片是哪家的 Raw 格式,如 ARW、CR2、NEF,甚至是 jpg,都会先转换为 DNG 类型,然后再导入。

DNG(Digital Negative)是由 Adobe 开发的一种开源 RAW 格式文件。其优势在于兼容性,在资源管理器可直接预览,体积相对更小,同时会将元数据与修改储存在 DNG 文件中,无需外置 XMP 元数据文件。是否需要选择转换为 DNG 需要自己权衡相关的利弊。

拷贝:按照源文件格式拷贝到指定位置,初始位置的源文件将保留移动:将源文件移动到指定目录,初始位置的源文件将被删除添加:不对源文件进行任何操作,只将照片信息添加到 Lightroom 数据库,如源文件路径、照片的 EXIF 信息等

这里按照个人习惯选择导入方式。一般情况下,不要通过「移动」模式导入,建议图片处理完成前在 SD 卡中保留一份未处理的副本,储存在 SD 卡的照片可以充当「异机备份」。拷贝完成后,便可以进入筛选阶段。

哪些图片要处理?

Lightroom 的图库界面,左侧为导航器与文件夹,中间为网格预览图,右侧是图片选项文件信息。

筛选照片Lightroom-图库

导入完成后,便可以开始照片的初步筛选工作,减轻后期处理的工作量,强烈不建议对所有照片都进行后期处理。Lightroom 在导入时可以将某一个预设文件应用在导入的照片上,我创建了一个针对相机与镜头的光学矫正预设(自动调整基本曝光、自动 Upright 变换、根据镜头自动选取合适的矫正文件),导入时会应用在所有照片上,从而加快后期的处理速度。

Lightroom-文件名模板编辑器

通过「重命名 - 文件名模板编辑器」可批量按照一定格式重命名照片,模板编辑器提供了图像名称、序列和日期、元数据、自定文本四个类别的模板供命名使用。比如将名称批量重命名为:日期-项目名-图像名称.文件类型,使得照片在文件夹中可清晰辨认。

Lightroom-标签系统介绍

Lightroom 提供了三类标签分类系统 —— 星级(数字键 0 - 5)、旗标(P 键、X 键、U 键)、色标(数字键 6 - 9)。在图库、图库过滤器下方的标记栏中,你可以看到这三类标记选项。当你对某一张照片做出标记后,会在视图中展现出来,比如下方的照片被标记为 3 星、黄色色标、选用旗标。

Lightroom-标记例图

我自己建立了一套标签系统,方便在筛选与后期的过程中选择照片。

1 星:废片,可删除2 星:修修应该能用的,不行就套个复古滤镜(大雾3 星:可导出,白色水印4 星:可导出:黑色水印旗标:上传至版权图库

在实际中,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习惯构建一套自己的标签系统,按照照片等级进行分类。标签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大致的分类系统,类别数量不宜过多,建立后需长期遵循这一套系统进行标记。需要注意的是,旗标(Pick、Rejected、Unflagged)标签只在 Lightroom 中适用,不会写入到 Xmp 元数据文件内,Adobe 旗下其它应用也无法读取该标记。

运用标签系统的好处是可以更快速的调取所需照片,比如只浏览 3 星以上的照片,在过滤器中设置星级 ≥ 3 星,Lightroom 便会迅速过滤,仅展现 3 星以上的照片。避免在文件系统中手动建立文件夹并进行分类与整理,导致文件重复与版本多样。

Lightroom-收藏夹功能

除了标签这种大致分类,还可以利用收藏夹进行细致分类,利用收藏夹功能建立照片选集,譬如在年底时选取比较满意的照片打印成纸质照片、明信片,导出高质量、无水印的图片上传版权图库等等。智能收藏夹提供自动化操作,当照片符合某条规则时自动被纳入收藏夹中,如关键字词、星级、标签、相机型号等等。

修图Lightroom-处理标记

经过第一轮的筛选,在图库下方的标记栏,选择需要后期处理的标记(比如我设置的是标记为 2 星照片需要处理),不需要处理的照片便会隐藏。你便可以开始你的后期工作,后期流程中,还需要进行更细致的挑选,选出适合出图的照片,并打上导出标签,亦或是为不能处理的照片打上废片标签,最后统一处理。

出图与分享Lightroom-图片输出

完成后期处理,来到出图部分,其中的设置类别有导出设置、文件命名、视频、文件设置、调整图像大小、输出锐化、元数据、添加水印、后期处理,通常只需要调整导出设置(导出图片的储存位置)、文件命名(是否需要按照指定格式重命名)、文件设置(导出图片的格式、品质、文件大小)、调整图像大小(图片的长度与宽度)、水印(是否打上个人水印)。

假如构建了一个常用的导出设置,可以将其设定为预设,简化日后的导出工作,比如我设置了三个导出预设 ——

黑色水印:用于日常分享,导出到子文件夹 Modified,*.jpg 格式,质量 90%,图像长边为 3000px,使用黑色居中水印白色水印:用于日常分享,导出到子文件夹 Modified,*.jpg 格式,质量 90%,图像长边为 3000px,使用白色居中水印图库导出:用于上传版权图库,导出到子文件夹 图库导出,*.jpg 格式,质量 100%,图像长边为 6000px,不使用水印

完成所有设置后,点击导出按钮,Lightroom 会批量按照设置导出选中的照片。假如照片需要导入 Photoshop 中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将文件设置选项中的格式调整为 PSD 或 TIFF 即可。

MetaImage-GPS 编辑

也许是强迫症,由于相机拍摄的照片不带有 GPS 坐标,我会使用 MetaImage 将照片拍摄的地理位置写入 EXIF 信息中,以便导入到 iCloud 图库时能够显示其拍摄位置。经纬度坐标获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拍摄时用手机拍下所处位置的照片(需允许相机获取位置权限),但这种方式可能会因为定位偏移而有不准确的情况,另一种方式则是使用经纬度查询网站,查询具体位置的坐标后填入 MetaImage。将照片 AirDrop 到手机,发圈、返图,一气呵成。

清理与备份

别急,还有最后一步,清理废片以及备份源文件。删除「经过确认」的废片源文件,亦或是储存在专门的文件夹中,减轻硬盘与云空间的储存占用;并将其余的源文件备份到云端、移动硬盘等安全的位置。整个流程才最终结束。

关于 Lightroom 目录Lightroom 的目录结构与标签系统

Lightroom 采用目录结构(Catalog)对照片进行管理,使用 Lightroom 的目录结构可以更好地管理与组织照片,通过文件夹区分不同项目。

Lightroom-目录组成

假如你没有更改过 Lightroom 的储存目录,在电脑中的 图片/Lightroom 文件夹中,会有 Lightroom Catalog.lrcat、Lightroom Catalog Previews.lrdata 等文件。其中 *.lrcat 为 Lightroom 的目录文件,储存着 Lr 的重要信息,当我们在 Lightroom 进行任何操作时,这个文件都会随之改变。而 *.lrdata 则为照片的预览,如预览副本、智能预览、嵌入式预览,使你在图库模式下能够更快速地浏览照片,而非完全加载源文件。

保护好 Lightroom 目录

除了处理照片,对 Lightroom 目录(Catalog)的保护也是十分重要的。假设你完全依靠 Lightroom 目录储存照片的修改,万一将来硬盘炸了,而恰好没备份,噔 噔 咚。

默认情况下,Lightroom 目录储存在 系统盘/Users/用户文件夹/Pictures/Lightroom 或 /Users/用户文件夹/Pictures/Lightroom 中,这两个位置恰巧是系统盘。

为了避免日后心肺停止,建议将 Lightroom 目录转移到其它安全的位置,剪切、粘贴,然后在 Lightroom 启动时选择新目录所在位置即可。同时,开启每周备份功能,备份目录可以防止 Lightroom 目录发生意外损坏,如多台电脑之间同步冲突。备份位置可以选择在 OneDrive、iCloud Drive、移动硬盘、NAS 中。

结语

以上是我运用 Lightroom 整理与归档照片的一些心得与经验,整理照片的方式不仅只有这一种,你还可以通过 iCloud、Google Photos 云相册,Eagle、Pixave 本地相册进行归档。不管是哪种方式,目的只有一个 —— 保存好你的照片,使你在日后可以找到这份珍贵的回忆。

相关阅读秋凉《Lightroom 5高手之道数码摄影后期处理完全手册》做好图片管理 定格生活美好瞬间我的照片管理方案与备份方案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