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茅山,带你见识真正的茅山道士【说走就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怎么可以去当道士 去茅山,带你见识真正的茅山道士【说走就走】

去茅山,带你见识真正的茅山道士【说走就走】

2024-07-01 02: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顶宫门前地面上,一个大大的福字。

前世千万次的祈祷,换来今天一个笑容。

道教敬香跟佛教有些不同,有两种,一是殿主烧香,此皆用立香,以三炷为准,插于大香炉内,炷与炷之间距,三炷平列以不过寸宽为合格,故有[烧香不过寸,过寸神不信】之谚。二是坛主拈香,此香以檀香为之,敬拈檀香,非常讲究,每炷檀香长短粗细,长不过寸,粗不过分。

坛主拈香时,初炷香插入炉中间,二炷插于左,三炷插于右,三炷香平列并拢。香炉左盒盛香面,右盒盛檀香。

叩拜,叩拜礼,是我国民族传统礼仪,有不同的敬意和不同的仪规,用不同的礼节以表示,故有九拜之仪,以表示恭敬之意。后世演变成叩头作揖礼,直到现在,道教仍行叩头作揖礼。

叩头有三叩、九叩之别。

道教以一揖三叩再一揖,为一礼。与上圣高真祝寿、庆贺道场毕要行三礼九叩。叩头虽用拜垫,实际是五体投地,即双足,双手着地,头磕下去时要头着手。足站成八字形,双膝与手同时着地,左手搂着右手,手心皆向下,成十字形,身为一,表示着[八十一化】。

茅山主要为道教的上清宗,据说主要是因为东晋兴安二年(364年)道士杨羲声称南岳魏夫人魏华存传授给他上清众经31卷。到东晋末年,道士王灵期加以增饰,开始广泛流传。至陶弘景时,茅山成为上清派活动的中心,因此这以后的上清派被称为茅山宗。

上清派是道教宗派中极有影响力的一个派别,形成于东晋时期,上清派素有“道门华阳亦儒门洙泗”和“茅山为天下道学之所宗”之美誉,并被标举为道教的代表,其法术体系和修道思想几乎涵盖了道教史各个时期的内容,因而极具典型。

茅山在抗日战争时是苏南抗日根据地,陈毅、粟裕曾率新四军一支队进驻茅山,后因日军扫荡而焚毁了九成以上的道院房屋,再加上文革时期的损毁,茅山上只剩一些断垣残壁。直到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政府拨款修复了九霄万福宫和元符万宁宫,现存建筑多为那时重建的。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刘长卿 《寻南溪常道士》

现在茅山上的大部分道士都穿了便装,但是很巧的是,我们到达的那天上午,顶宫正在做一场法事,正好被我们碰上了,亲堵了这场法事的全过程。谈到“茅山术”在一般人的心中,立即泛起一种神秘、尊重却又敬而远之的强烈感觉,这些也许都是在电影情节中所塑造出来的深刻印象,“茅山道士”似乎个个都有高深的驱鬼、下符、扭转乾坤的高深法术,所以对他们是既爱又怕。人对于一些未知的领域,总是充满了敬畏之心。

其实茅山派创立教派之初,教中严谨的教规、严格的教导,尤其是对每一位门徒人格的心术是否光明磊落为要求,并不只是“有强烈企图心”,入教的人就能通过审核的门槛。

要成为一个“真正茅山道士”必定在拜师之下,经过“漫长的磨练”以及“人品的教导”才能真正“功力高深”成为“正派的茅山道士”。

一个心术不正的人,绝对不可能拥有高深的“茅山法术”。

上清派始大盛于天下,茅山目前唯一的画符道人便在此。画符的步骤是:焚香请神、念敕水咒、念敕纸咒、念敕墨咒、念敕笔咒,然後持笔书符,一边持咒,後下符胆,书毕,念敕印咒,盖下符印,再催念敕符咒,最後掷 “筮”求准,若准(圣筮)则此符有灵可使用。在整套修练的过程中,除了画符、念咒,还得存思(观想)、打手诀(手印)、顿脚(於念咒毕都得顿脚,左右脚各有分别)、敕法水、焚化符箓或整张吞服,显出其不同的色彩。(本段知识来自网络。)

“祈寿符”,上部顶端都是画符的开笔,左右两侧分别写有“四时无灾,八节有庆”,中间写有“星寿吉辉”下端画着一个老寿星,眉毛胡须栩栩如生,而且在老寿星的图合“禄”和“寿”字,“符”和“福”是谐音,寓意老人-----“福禄寿其全”。这一般是祈求老人健康长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符箓是天神的文字,是传达天神意旨的符信,用它可以召神驱鬼,降妖镇魔,治病除灾。

何为福?什么是最大的幸福?

顶宫外面的墙上写着这些话:

静:少说话,多倾听。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因为爱说话的人本就失去了一份安静的美。

忍:面对不公,别气愤,别宣泄。有肚量去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能改变的事,有智能去区别上述两类事。

缓:做事,缓一缓,松口气,未尝不好。

让:大事大非,不能退让,但小事情,尽快听别人的意见。退一步海阔天空。

平:是平凡,是平淡,是平衡。尽管平凡的人,没有什么色彩,但往往生存的时间最长。

淡:一切都看淡些,对名利,对金钱,对感情。没什么是离开就不能活的东西,得失也是辨证的。

我独自站在墙边,读这些话,悟在心中。看似简单的话,真能做到,却非易事,大道理人人都懂,在大道面前,人人都是哲学家,可是却又往往被生活所累,因为我们都是凡人。

“幸福,一是睡在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的饭菜,三是听爱人给你说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这是林语堂定义的幸福。简单而真实,

我的幸福,很简单,每天过得不让自己遗憾。

走廊尽头,回望的老人。又在思考什么?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还能约上三五知己,登高望远,畅意闲谈,这是多么大的乐事。

顶宫的飞升台上立有一座石坊,正额刻“三天门”,背额刻“飞升台”。石柱两侧刻“修真句曲三峰顶;得道华阳八洞天”。为茅山道士、原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黎遇航撰书。这里也是茅山最高处,海拔372.5米,据说这里是为大师兄茅盈得道飞升之处。

穿过过道,后面的风景豁然开朗。远处的老子像,立于群山中,隐匿山间的仙人,被群山拥抱的感觉。

“大自然永远是一个疗养院。它即使不能治愈别的疾病,但至少能治愈人类的自大狂妄,人类应被安置于适当的尺寸中,并须永远被安置在大自然做背景的地位上,这就是中国山水画中人物总被画得极渺小的理由”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