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快捷指令打开穗康码或粤康码 行业分析报告

行业分析报告

2023-02-25 12: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俄能源商务论坛:2022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213页).pdf

2022本手册采用可再生纸和UV 环保油墨印刷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2022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2022能源行业的投资环境1能源行业发展现状 2能源行业发展前景 4能源管理 6碳达峰、碳中和 9外商投资政策 12石油天然气及深加工行业16石油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18天然气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23油气化工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26油田服务与工程建设 33行业监管政策 36技术、装备与创新 37行业合作机会 52煤炭及深加工行业54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56行业监管政策 62技术、装备与创新 68行业合作机会 80传统电力行业82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84行业监管政策 91环境保护 94技术、装备与创新 95行业合作机会 107核能行业110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112行业监管政策 118行业合作机会 118可再生能源行业124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126行业监管政策 133技术、装备与创新 135行业合作机会 150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目录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免责声明氢能行业154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156行业发展规划 159技术、装备与创新 160行业合作机会 163储能行业166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168行业发展政策 170技术、装备与创新 172行业合作机会 181能源合作项目业务流程184项目建设管理制度 186项目建设业务流程 188服务、设备和物资采购业务流程 191能源合作项目的融资192中国的金融市场 194能源合作项目的筹资渠道 195其他金融便利政策 197中俄能源合作展望198中俄能源合作的成果 200中俄能源合作的重点方向 204208附录 能源相关政府机关、企业单位名录致谢20620801第一章 能源行业的投资环境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能源行业发展现状 20162021 年,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产生活用能条件明显改善,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目前基本形成了煤、油、气、电、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加快转变。原煤40.7亿吨原油19,888万吨天然气2,076亿立方米规模以上工业发电81,122亿千瓦时2021 年度中国能源总生产量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6-4-20246805101520253035404550单位:%单位:亿吨标准煤能源生产总量增速20162021 年能源生产总量20162020 年,中国能源供应保障基础不断夯实,资源配置能力明显提升。2020 年,原油产量稳步提高,天然气产量较快增长,年均增量超过 100 亿立方米,油气管道总里程达到 17.5 万千米,发电装机容量达到 22 亿千瓦,西电东送能力达到 2.7 亿千瓦,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用能需求。2021 年,中国经济稳定恢复增长,能源生产与消费旺盛,煤油气产量齐升,能源生产供应能力持续提升。清洁能源装机与消纳取得新进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跨出新步伐,能源结构加快向绿色低碳转型。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21 年 12 月份能源生产情况,http:/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成效显著20162020 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低碳转型成效显著,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15.9%。2021 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 52.4亿吨标准煤,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25.5%。00.511.522.533.544.55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384042444648505254单位:%单位:亿吨标准煤能源生产总量增速20162021 年能源消费总量及增速 标准煤是指热值为 7000 千卡/千克(公斤)的煤炭,它是标准能源的一种表示方法,由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及其他能源的发热量不同,通常采用标准煤作为标准折算单位,其他主要能源与标准煤的单位重量折算比率是:原煤 0.714,原油 1.429,天然气 1.33。第一章 能源行业的投资环境3如何理解“现代能源体系”?“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是现代能源体系的核心内涵,是能源系统实现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中国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全球的大趋势看,中国要加快构建顺应世界大趋势、大方向的“现代能源体系”;从新阶段新要求看,能源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中国要加快构建顺应现代化经济体系内在要求的“现代能源体系”。20212025 年,如何有力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坚持“多元保障、补齐短板、强化储备”的原则,以保障安全为前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加强能源自主供给能力建设,确保能源供需形势总体平稳有序。着力增强能源供应能力;加快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加强能源应急安全保障能力。20212025 年,能源领域在推动碳减排方面有何举措?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做好能源领域碳减排工作。加快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进能源产业链碳减排;支撑、服务、推动重点行业转变用能形式。20212025 年,区域能源发展总体考虑和具体措施?推动中国区域能源协调发展,对能源生产布局和输送格局作出统筹安排,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加快西部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提升中东部地区能源清洁低碳发展水平;强化区域间资源优化配置。能源国际合作具体考虑?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坚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能源开放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具体包括:巩固拓展海外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增强进口多元化和安全保障能力;推进能源变革与低碳合作;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推动完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加强能源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现代能源体系发展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对中国 20212025 年能源发展提出了系统规划。“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解读能源行业发展前景12345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4 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目标“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在 20212025 年建设现代能源体系的主要目标包括:能源保障更加安全有力。到 2025 年,中国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 46 亿吨标准煤以上,原油年产量回升并稳定在 2 亿吨水平,天然气年产量达到 2,300 亿立方米以上,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约30 亿千瓦,能源储备体系更加完善,能源自主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重点城市、核心区域、重要用户电力应急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能源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到 2025 年,中国国内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五年累计下降 1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 20%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 39%左右,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达到 30%左右。能源系统效率大幅提高。到 2025 年,中国国内单位 GDP 能耗五年累计下降13.5%;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就近高效开发利用规模进一步扩大,输配效率明显提升;电力协调运行能力不断加强,灵活调节电源占比达到 24%左右,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 3%5%。展望 2035 年,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建成现代能源体系。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绿色生产和消费模式广泛形成,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 2030 年达到25%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主体电源,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碳排放总量达峰后稳中有降。213第一章 能源行业的投资环境5能源行业行政管理能源贯穿经济系统运作的各个环节,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中国政府更加关注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并通过各种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涉及到能源行业的中国行政主管部门主要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以及地方的有关机构等。能源交易平台能源管理 煤炭交易2007 年,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宣告成立。新组建的太原煤炭交易中心通过实行会员制、保证金制、商品核准注册制和电子商务交易网络制,为用户搭建起快速交易结算平台。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的设立,不仅标志着煤炭机制完全市场化,而且有助于煤企定价权的提升,在坚持供需双方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协商定价的基础上,明确了以质论价、优质优价、同质同价的原则。该交易中心的成立,带动了我国煤炭交易中心建设全面提速,一大批区域性煤炭交易中心陆续建成。几十家功能各异、规模不等、覆盖区域不同的煤炭交易市场纷纷成立。2020 年 10 月,全国煤炭交易中心成立。该中心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国家铁路集团联合煤炭、电力、钢铁、港口、地方交易中心等 35 家煤炭上下游优势企业,共同组建的“政府指导、市场化运作”的唯一国家级能源交易平台。油气交易中国陆续组建了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等油气现货交易平台,同时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市了我国第一个国际化期货品种 SC 原油期货,为推动我国油气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6 劳动者保护政策尊重人的劳动权利,注重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实现人的体面劳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政府一贯坚持的发展理念。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有效促进人力资源的良性发展。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的劳动用工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章。在外国人工作许可方面。如果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应当依法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等有关手续。2017 年起,中国实施统一的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按照“鼓励高端,控制一般,限制低端”原则,将来华工作外国人按照外国高端人才(A 类)、外国专业人才(B 类)、其他外国人员(C 类)实行分类管理。来华工作外国人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工作许可通知和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办理相关签证和居留手续。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政策制定与组织实施。许可的受理审批由地方外国人工作管理部门通过统一的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服务系统属地化办理。税收政策 目前,能源投资领域所涉及税费主要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市建设与维护税及教育费附加、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等。企业主要税费表税收种类征收范围及标准增值税基本税率 13%;低税率 9%企业所得税基本税率 25%;低税率 20%;高新技术企业减按 15%车船税依法登记的机动车辆和船舶,定额税率资源税原煤和以未税原煤加工的洗选煤,2%原油、天然气、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6%油页岩、油砂、天然沥青等,1%4%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缴纳增值税和消费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1%,5%,7%;教育费附加:3%;地方教育费附加2%耕地占用税实际占用的耕地面积为计税依据,有差别的定额税率城镇土地使用税以土地增值额为计税依据,适用超率累进税率土地增值税以实际占用面积为计税依据,定额税率(30%、40%、50%、60%)房产税以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的房屋为计税依据,从价 1.2%,从租 12%车辆购置税车辆购置行为,税率 10%环境保护税大气、水、固体噪声的应税污染物为计税对象,定额税率印花税征税范围:经济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簿、许可证照等,分0.05、0.3、0.5、1、2五档契税以成交价格为计税依据,承受人负担 3%5%本部分并未涵盖税法规定的所有内容,建议外商企业即时咨询专业服务机构后采取或不采取某项行动。第一章 能源行业的投资环境7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中国政府制定了土壤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税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防沙治沙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草原法、渔业法、水法、节约能源法、电力法、煤炭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民法总则、民事诉讼法等法律也对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作了规定或者修改。其中,一些生态环保制度值得能源投资者重点关注,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和验收、排污许可、生态保护红线、环境标准、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环境保护税、环境权益交易等。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概览主要制度制度规定概况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评是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和验收制度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经验收合格,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排污许可制度排污许可管理分为重点管理、简化管理和登记管理三类。前两类需要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第三类不需要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但需要填报排污登记表。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兼具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属性,是工业和能源项目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环境标准制度可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其中强制性生态环境标准必须执行;推荐性生态环境标准被强制性生态环境标准或者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引用并赋予其强制执行效力的,被引用的内容必须执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环境保护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要求特定单位向社会公开环境相关信息,除信息披露和公开外,能源项目投资者还应当关注其他生态环境领域公众参与的要求。环境保护税制度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应当依法缴纳环境保护税。环境权益交易制度近年来中国正逐步建立和完善其环境权益交易的相关制度。在政策层面,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水权等主要环境权益类型已得到关注甚至认可。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交易机构也已针对部分特定的环境权益类型制定了市场规则。生态保护红线2017 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明确生态保护红线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严禁任意改变用途。从实践看,中国各地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生态环境部门当前正逐步推进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并明确空间规划管控措施。生态保护红线(或类生态保护红线)的重点关注区域包括但不限于:自然遗产地、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鸟类主要迁徙通道和迁徙地等区域。根据项目所在地特点,地方生态保护红线方案进一步明确具体选址地的禁限制要求。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8“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2020 年 9 月 22 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国际社会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的郑重承诺,“中国将力争 2030 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同年,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及相关举措首次被写入了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2021 年 9 月,中国政府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涵盖“碳达峰”和“碳中和”两个阶段,对重大工作进行了系统谋划、总体部署,形成了宏观、中观和微观的战略布局,建立了多层次推进框架。2022 年 2 月,中国政府发布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意见指出,“十四五”时期,基本建立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制度框架,形成比较完善的政策、标准、市场和监管体系,构建以能耗“双控”和非化石能源目标制度为引领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机制。到 2030 年,基本建立完整的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基本制度和政策体系,形成非化石能源既基本满足能源需求增量又规模化替代化石能源存量、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全面增强的能源生产消费格局。按照统一部署,中国正加快建立“1 N”政策体系,作为“1”,是管总管长远的,在碳达峰碳中和“1 N”政策体系中发挥统领作用;“N”则包括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分领域分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科技支撑、能源保障、碳汇能力、财政金融价格政策、标准计量体系、督察考核等保障方案。碳达峰、碳中和2022 年 10 月 16 日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中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第一章 能源行业的投资环境9“1”:指导性纲领文件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主要目标 到 2025 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到 2030 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 2060 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N”:具体落实措施领域十大领域相应政策优化能源结构,控制和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使用 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等推动产业优化升级,遏制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盲目发展 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等推进节能低碳建筑和低碳的基础设施 关于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的通知 全国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导则 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等构建绿色低碳的交通运输体系,优化运输结构 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等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关于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的通知等发展绿色金融 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出台配套的经济政策和改革措施 政府将出台配套的经济政策和改革措施建立完善碳市场和碳定价机制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在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开展碳排放评价试点的通知 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等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增加碳汇 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 相应地方政策性文件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10 环境权益交易政策 碳排放交易2020 年 12 月,中国政府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中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于 2021 年 1 月1 日开启,并于 7 月 16 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首个履约周期于 2021 年 12 月 31 日结束。首期碳市场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 2162 家,覆盖除西藏、香港、澳门、台湾以外的 31 个省(区、市);首期碳市场交易价格总体保持在 40 50 元/吨区间波动;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履约完成率为 99.5%;自 2021 年 7 月 16 日上线交易以来,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 1.79 亿吨,累计成交金额约 77 亿元。绿证交易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发布的 关于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自愿认购交易制度的通知(发改能源2017132 号),可再生能源企业可通过销售绿色电力证书获得收入。中国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负责核发绿色电力证书,并负责组织实施绿色电力证书交易。核发对象为陆上风电和集中式光伏发电,每兆瓦时均核发 1 个证书;目前绿证自愿认购交易采用单向挂牌或协议转让的交易方式;绿证认购采取以出售绿证数量冲抵补贴电量的方法,发电企业出售绿证后,相应的电量不再享受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的补贴。未出售绿证对应的电量部分仍享受原有补贴;截至 2022 年 5 月,中国累计核发证书 4,275.01 万张,累计挂牌量 824.25 万张,占总核发数的 19.3%;累计交易量 192.40 万张,占总挂牌量的 23.3%。绿电交易2021 年 9 月,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启动开展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9 月 7 日,在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联合组织的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启动会上,共有 17 个省份 259 家市场主体参与,达成交易电量 79.35 亿千瓦时。绿色电力交易是在现有中长期交易框架下,独立设立的绿色电力交易品种,绿色电力在电力市场交易和电网调度运行中优先组织、优先安排、优先执行、优先结算。目前,参与绿色电力交易的市场主体以风电和光伏发电为主,将逐步扩大到水电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绿电交易价格由发电企业与用户双边协商、集中撮合等方式形成。节能减排政策节能减排是从源头降低能源消费、减少污染物排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是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有力举措。2022 年 1 月,中国政府发布“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组织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进一步健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推动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实现节能降碳减污协同增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确保完成 2025 年节能减排目标,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提出,到 2025 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 2020 年下降13.5%,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相较于 2020 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下降 8%,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下降 10%以上。第一章 能源行业的投资环境11外国投资主体根据外商投资法的相关规定:外商投资,是指外国的自然人、企业或者其他组织(以下称外国投资者)直接或者间接在中国境内进行的投资活动。外商投资企业,是指全部或者部分由外国投资者投资,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经登记注册设立的企业。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主要采取两种形式:公司和合伙企业。2020 年 1 月 1 日以后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及其活动准则,分别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等法律的规定。外商投资政策中国政府建立健全外商投资法律制度,使得外商投资拥有更加稳定、透明、可预期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2019 年 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明确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投资促进和投资保护。2019 年 12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进一步细化了外商投资法确定的主要法律制度。外国投资者可在中国境内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五十个以下的股东出资设立,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经济组织;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公司的全部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每个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经济组织;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均需根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外国投资者可在中国境内设立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普通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组成,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外国企业在中国设立的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简称代表处)应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管理条例等)。代表处是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从事与外国企业业务有关的非营利性活动的办事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且代表处不得从事营利性活动,仅可从事与外国企业产品或者服务有关的市场调查、展示、宣传活动,以及与外国企业产品销售、服务提供、境内采购、境内投资有关的联络活动。公司1合伙企业2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3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12 外商投资管理 外商投资项目管理根据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外商投资项目管理分为核准和备案两种方式。根据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6 本)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 年版)及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 年版)实行核准制的外商投资项目的范围为: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 年版)中总投资(含增资)3 亿美元及以上限制类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中总投资(含增资)20 亿美元及以上项目报国务院备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 年版)中总投资(含增资)3 亿美元以下限制类项目,由省级政府核准;前两项规定之外的属于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6 年本)第一至十项所列的外商投资项目,按照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6 年本)第一至十项的规定核准。核准范围之外且不属于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中禁止类的外商投资项目,由地方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备案。国家安全审查为了适应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需要,在积极促进外商投资的同时有效预防和化解国家安全风险,根据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办法规定,对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外商投资,依照办法的规定进行安全审查。办法所称外商投资,是指外国投资者直接或者间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下简称境内)进行的投资活动,包括下列情形:一是外国投资者单独或者与其他投资者共同在境内投资新建项目或者设立企业;二是外国投资者通过并购方式取得境内企业的股权或者资产;三是外国投资者通过其他方式在境内投资。经营者集中申报外商投资法第 33 条规定:“外国投资者并购中国境内企业或者以其他方式参与经营者集中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规定接受经营者集中审查”。根据现行反垄断法第 21 条,经营者集中达到规定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应当事先向中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根据相关规定,如果拟议交易构成“经营者集中”(如通过股权收购的方式取得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并且相关方营业额达到中国关于经营者集中的申报门槛/标准,则需进行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和审查。营业额标准为: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 100 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 4 亿元人民币;或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 20 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 4 亿元人民币。根据反垄断法第 48 条,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实施集中的,由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实施集中、限期处分股份或者资产、限期转让营业以及采取其他必要措施恢复到集中前的状态,可以处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信息报告制度外国投资者或者外商投资企业应当通过企业登记系统以及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商务主管部门报送投资信息。外国投资者或者外商投资企业报送的投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办法 关于外商投资信息报告有关事项的公告已于 2020 年 1 月1 日起施行,外国投资者或者外商投资企业应当按照上述文件的要求,向商务主管部门报送初始、变更、注销和年度报告。第一章 能源行业的投资环境13市场准入待遇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基本确立了以“准入前国民待遇 负面清单”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体系,即外商投资行业准入或业务运营等执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于不涉及负面清单的,与内资企业一视同仁不再施加其他额外限制或管制,全面享受“国民待遇”。投资促进政策为了进一步促进外商投资,外商投资法明确了一些外商投资促进政策,包括在国家层面,建立健全外商投资服务体系,为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提供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投资项目信息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在地方层面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便利、高效、透明的原则,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政务服务,进一步提高外商投资服务水平。此外,外商投资法亦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了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的以下权益(如下表所示)。外商投资法中明确的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相关权益类别具体规定政府采购参与进一步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公平参与政府采购活动,依法对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平等对待。标准化工作参与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平等参与标准化工作,国家制定的强制性标准平等适用于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保护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知识产权,鼓励在外商投资过程中基于自愿原则和商业规则开展技术合作。技术合作的条件由投资各方遵循公平原则平等协商确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行政手段强制转让技术。商业秘密保护加强对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商业秘密的保护,明确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于履行职责过程中知悉的外国投资者、外商投资企业的商业秘密,应当依法予以保密,不得泄露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融资促进促进外商投资企业融资,明确外商投资企业可以依法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公司债券等证券和其他方式进行融资。资本汇出保障资本汇出权利,明确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的出资、利润、资本收益、资产处置所得、知识产权许可使用费、依法获得的补偿或者赔偿、清算所得等,可以依法以人民币或者外汇自由汇入、汇出。征收禁止明确国家对外商投资不实行征收,根据社会公共利益需要实行征收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并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等。2022 年 10 月 26 日,中国政府发布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 年版),是外国投资者、外商投资企业享受优惠待遇的主要依据之一。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14 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 年版)中,将氢燃料绿色制备技术(化学副产品制氢、生物制氢、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电解水制氢等)开发、储存、运输、液化;氢能制备与储运设备及检查系统制造;燃料电池和混合燃料等新能源发动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新能源发电成套设备或关键设备制造:光伏发电、光热发电、地热发电、潮汐发电、波浪发电、垃圾发电、沼气发生与发电;新能源电站(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生物质能等)建设、经营;加氢站建设、经营等新能源领域列为鼓励外商投资的产业。前述外商投资 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所列能源产业,在符合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将享受进口税免征、减免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土地价格等政策。有关优惠政策具体包括:对于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自用设备,除进口不予免税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外,实行免征关税政策;对于符合条件的西部地区和海南省鼓励类产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减按 15%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于集约用地的鼓励类外商投资工业项目优先供应土地,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 70%执行。2021 年 12 月,中国政府连续第五年缩减全国和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 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 年版)。2021 年负面清单进一步放开外商投资在能源行业的准入限制,当前除了核电站的建设和经营须由中方控股外,能源行业的外商投资无特别的准入限制。第一章 能源行业的投资环境15第二章 石油天然气及深加工行业02石油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石油资源基础36.19亿吨771个1.5%中国石油探明技术可采储量约占全球石油探明储量中国已探明油田根据全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查开采通报(2020 年度)统计,截至 2020 年底,中国已探明油田 771 个。中国矿产资源报告 2021显示,截至 2020 年底,中国原油剩余探明技术可采储量 36.19 亿吨,约占全球石油探明储量的 1.5%。从地区上看,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西部和近海三个区域,其可采资源量占总可采资源量的 83.7%。从分布的盆地上看,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准噶尔盆地、珠江口盆地、柴达木和东海陆架等八大盆地,占总可采资源量的 81.13%。从资源深度看,石油可采资源有 80%集中分布在浅层(2,000 米)和中深层(2,0003,500 米)。从资源类型看,非常规石油可采资源量大约是常规石油的 0.8 倍。致密油可采资源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松辽、渤海湾、准噶尔四大盆地;页岩油主要分布在松辽、鄂尔多斯、准噶尔、伦坡拉、羌塘等盆地;油砂油可采资源主要分布于准噶尔、柴达木盆地。中国剩余油气资源较为丰富,具备稳油增气的资源基础。从剩余资源潜力、勘探阶段和勘探准备情况综合来看,中西部大盆地是石油储产量持续增长的基础;非常规页岩油资源规模大、分布连续性好,是重要接替资源;海域石油资源丰富,具备获得重大发现的机会和规模增储上产潜力,有望成为常规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区。亚洲陆上最大水平井平台华 H100 平台18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管道运输2019 年 12 月,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主要负责中国油气干线管网及储气调峰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以及油气管网的运行调度,定期向社会公开剩余管输和储存能力,实现基础设施向用户公平开放,推动形成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统一管网高效集输、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的“X 1 X”油气市场体系。海上运输2021 年,中国沿海港口原油吞吐量 6.9 亿吨。铁路运输2021 年铁路石油运量近 1.1 亿吨,总周转量 8.2 亿吨千米,平均运距 749 千米。公路运输2021 年,石油公路运输总运量约 3.3 亿吨,主要用于自成品油库配送至加油站的输送。石油勘探与开发概况石油运输12342020 年,全年油气勘查探井 2,956 口,二维地震采集 3 万千米,三维地震采集 4 万平方千米。常规油气勘查主要在塔里木、准噶尔、四川、珠江口、松辽等大型含油气盆地的新区、新层系;非常规勘查主要陆相、常压和复杂构造区。中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企业主要有中石油(CNPC)、中石化(SINOPEC)、中海油(CNOOC)、延长石油等多主体共同参与。2021 年,中国原油总产量 1.99 亿吨。目前,中国的石油主产区主要包括大庆油田、长庆油田、新疆油田、塔里木油田、渤海油田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石油其他企业1.99亿吨1,133 万吨5.69%4,864万吨24.44%3,515万吨17.670 万吨0.96,196万吨51.24 21 年各石油公司原油产量(万吨)及占比示意图第二章 石油天然气及深加工行业19石油消费中国的石油消费量总体呈增长趋势,2021 年石油消费量为 6.52 亿吨,同比增幅 4.1%,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为 18.7%。石油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建筑业、居民生活、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其中工业占比 37.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 35.4%。未来随着中国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石油消费增速将进一步放缓。2012年农林牧副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其化居民生活2012年2013年2014年石油消费量石油消费增速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5.0%0%5 %0.001.002.003.004.005.006.007.00(亿吨)20112021 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及增速示意图农林牧副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其化居民生活2.77.6.6%6.3%5.45.4%1.0%5 %0.001.002.003.004.005.006.007.00(亿吨)5.13亿吨2021 年中国进口原油6.52亿吨2021 年石油消费量2021 年中国石油消费结构示意图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建成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气进口通道,原油进口总体稳定多元。石油进口20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000(万吨)04,0008,00012,00016,000汽油产量柴油产量汽油表观消费量柴油表观消费量成品油供需 汽、柴油 6,000(万吨)01,0002,0003,0004,0005,000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产量出口进口航煤表观消费量2021年中国航煤供需及进出口现状15,457万吨3,224万吨5.7 21 年汽油产量2021 年中国航空煤油表观消费量与 2020 年相比增长16,337万吨2021 年柴油产量14,039万吨2021 年汽油表观消费量14,692万吨2021 年柴油表观消费量中国汽柴油供需现状 航空煤油 表观消费量为生产量与净进口量之和,表观消费量=当年生产量 当年进口量-当年出口量。第二章 石油天然气及深加工行业21100,363座53,132座2021 年中国共有加油站中石化、中石油运营加油站53%占中国加油站总量 加油站截至 2021 年底,中国共有加油站 100,363 座,中石化、中石油两家大型一体化能源公司共运营加油站 53,132 座,占中国总加油站数量的 53%。中石油北京亦庄加油站22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天然气资源基础天然气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天然气勘探与开发概况当前,中国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正处于快速攀升期,陆上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三大盆地是当前阶段天然气勘探的增储主体。2021 年,中国天然气产量 2,076 亿立方米,连续五年增产超 100 亿立方米。其中,常规天然气(含致密气)产量为1,740亿立方米,主要来自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珠江口、柴达木和松辽盆地;页岩气产量为231亿立方米,主要来自四川盆地及周缘;煤层气产量为 63 亿立方米,主要来自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2021 年,中石油生产天然气 1,378 亿立方米,中石化生产天然气 339.7 亿立方米,中海油生产天然气 226亿立方米,延长石油生产天然气 67.8 亿立方米,其余企业产量 64.5 亿立方米。根据全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查开采通报(2020 年度),中国已探明天然气田 289 个,页岩气田 7 个,煤层气田 28 个。中国矿产资源报告 2021显示,截至 2020 年底,常规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分别为 6.2 万亿立方米、0.33 万亿立方米、0.4 万亿立方米。从资源深度分布看,天然气资源在浅层、中深层、深层和超深层分布相对比较均匀;从地理环境分布看,天然气可采资源有74%分布在浅海、沙漠、山地、平原和戈壁;从资源品位看,天然气可采资源中优质资源占 76%,低渗透资源占 24%。其他企业 64.5 亿立方米3.1%延长石油67.8 亿立方米3.27%中海油226 亿立方米10.89%中石化339.7 亿立方米16.36%中石油1,378 亿立方米66.38 21 年中国天然气产量及企业产量占比示意图289个28个7个探明天然气田煤层气田页岩气田常规天然气6.2煤层气0.33页岩气0.4单位:万亿立方米2,076亿立方米2021 年中国天然气产量第二章 石油天然气及深加工行业23天然气运输基础设施近年来,中国天然气多元供应体系持续完善,天然气管道“全国一张网”基本成形。未来,中国将加快天然气长输管道及区域天然气管网建设。输气站场天然气储备中国形成了以储气库和沿海 LNG 接收站为主,以管网互联互通为支撑的多层次储气体系。截至 2021 年底,中国 LNG 接收站合计接卸能力超过 1 亿吨/年,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区域。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大天然气储气能力建设。江苏 LNG 接收站24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天然气消费2021 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增量同比增长3,690亿立方米410亿立方米12.5 21 年,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 3,690 亿立方米,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 9.5%。从消费结构看,工业燃料和发电用气增长最快。工业用气同比增长 14.4%,发电用气同比增长 13.4%,城市燃气同比增长 10.5%,化工化肥用气增速 5.8%。天然气处理厂天然气进口1,680亿立方米中国进口天然气2021年,中国进口天然气1,680亿立方米,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土库曼斯坦、俄罗斯、美国、卡塔尔及马来西亚等国家。其中,管道气进口量 591 亿立方米,占比约 35%。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管道气(亿立方米)LNG进口量(亿立方米)20162021 年中国进口管道气及 LNG 情况第二章 石油天然气及深加工行业25石油炼化 炼油行业炼油能力2021 年,中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炼油能力)超过 8.8 亿吨/年。按区域分布来看,炼油能力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原油加工和产品结构2021 年,中国原油加工量约 7 亿吨。产品类型以汽、柴油为主。石油化工中国石油化工行业近年来实现快速发展,乙烯产能快速提升,对二甲苯逐步实现自主供应,规模均达到世界首位;下游聚乙烯、聚丙烯等大宗合成材料产品全面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云南石化油气化工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26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2021 年底,中国共有乙烯生产企业 62 家。其中,中石化以及中石化合资的企业共 18 家,合计产能1386 万吨/年,占中国乙烯产能 32.9%;中石油的企业共 9 家,合计产能 741 万吨/年,占中国乙烯产能17.6%。20162020 年,中国乙烯生产路线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以煤/甲醇为原料的 CTO/MTO 路线发展迅速;2021年以来,已有多套乙烷及轻烃裂解装置建成投产,蒸汽裂解原料逐渐朝轻质化方向发展。2021 年中国分企业乙烯产能及占比中石化 1,386 万吨 32.9%中石油 741 万吨 17.6%中海油 215 万吨5.1%中国中化 115 万吨 2.7%中国兵器 63 万吨 1.5%延长石油 135 万吨3.2%民营及其他 1,370 万吨 32.5%神华集团 129 万吨3.1%中煤集团 60 万吨 1.4 21 年乙烯产能4,214万吨石油脑油裂解 66.8%催化裂解 2.3%乙烷及轻烃裂解 11.9%煤制烯烃 13.2%甲醇制烯烃 5.8%乙烯2021 年,中国乙烯产量为 3,655 万吨。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简称 RCEP)等一系列区域性贸易协定逐步签订,石化产品消费需求将继续增长。中国乙烯供需情况年份201620172018201920202021产能(万吨/年)2,3042,3852,5502,9023,4744,214产量(万吨)2,1712,3032,3722,6893,1773,655进口量(万吨)166216258251198207出口量(万吨)1101919表观消费量(万吨)2,3362,5182,6302,9393,3663,8432021 年中国不同原料乙烯产能构成第二章 石油天然气及深加工行业27丙烯中国是全球丙烯产能增速最快的国家,生产及消费稳居全球首位。截至 2021 年底,中国丙烯产能达到5,094 万吨/年。2021 年丙烯产量 4,150 万吨,进口量 249.4 万吨,出口量 9.1 万吨,表观消费量 4,390.3 万吨。中国丙烯供需情况年份201620172018201920202021产能(万吨/年)3,3393,4813,6204,0614,5185,094产量(万吨)2,5422,8003,0053,2883,7044,150进口量(万吨)290310284.4312.7250.7249.4出口量(万吨)00.20.31.21.39.1表观消费量(万吨)2,8323,109.83,289.13,599.53,953.44,390.3华东地区是中国丙烯产能最为集中的地区,也是发展最快的地区,截至 2021 年底,丙烯产能达到 2,259 万吨/年,占中国的 44.3%。西北地区丙烯产能位居第二,占比约 19.1%,该地区丙烯装置多以煤制烯烃为主。2021 年中国分企业丙烯产能及占比2021 年中国分区域丙烯产能及占比丙烯的主要生产工艺有炼厂催化裂化副产丙烯、石脑油裂解、轻烃裂解、丙烷脱氢(PDH)、煤/甲醇制烯烃等。中国丙烯主要以石化路线为主,占比 56.4%。未来,中国丙烯供应和需求将同步增长,丙烯产业一体化率继续提升。中石化 1,284 万吨 25.2%浙江石化 240 万吨 4.7%神华集团 265 万吨5.2%中石油 667 万吨 13.1%民营及其他 1,975 万吨38.8%万华化学 127 万吨 2.5%中国中化 140 万吨 2.7%东华能源 192 万吨 3.8%中海油 204 万吨 4.0%5,094万吨2021 年丙烯产能达到东北 606 万吨11.9%西北 973 万吨 19.1%华北 316 万吨 6.2%华中 159 万吨 3.1%华南 686 万吨 13.5%华东 2,259 万吨 44.3%西南 95 万吨 1.9%5,094万吨2021 年丙烯产能达到2021 年中国丙烯来源构成 石脑油裂解 33.4%催化裂化 23.0%煤/甲醇制烯烃 19.7%丙烷脱氢 21.1%轻烃裂解 2.8(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聚乙烯(PE)中国是聚乙烯消费大国,2021 年新增产能 490 万吨/年,累计达 2,836 万吨/年。2021 年,中国聚乙烯产量2,328.7 万吨,进口量 1458.9 万吨,出口量 51.1 万吨,表观消费量 3,882.9 万吨。中国聚乙烯供需情况年份201620172018201920202021产能(万吨/年)1,6491,7611,8731,9662,3462,836产量(万吨)1,435.51,472.41,599.81,763.92,002.02,328.7进口量(万吨)995.91,179.51,402.51,666.41,853.41,458.9出口量(万吨)29.924.522.828.325.251.1表观消费量(万吨)2,401.52,627.42,979.53,4023,830.23,736.5西北地区聚乙烯产能达到 835 万吨/年,在中国占比 29.4%;其次是华东地区,达到 590 万吨/年,占比 20.8%;东北和华南分别达到 481.5 万吨/年和409 万吨/年,占比分别为 17%和 14.4%。中石油和中石化是中国聚乙烯主要的供应商,聚乙烯产能合计达到 1177 万吨/年,占中国的 41.5%。近年来,浙江石化、大连恒力、宝来利安德、中化泉州、万华化学、延长石油和中煤榆林等企业聚乙烯项目陆续投产,市场竞争更加充分。2021 年中国分区域聚乙烯产能及占比华北 344 万吨 12.1%华南 409 万吨 14.4%东北 481.5 万吨 17.1%华中 116 万吨 4.1%西南 60 万吨2.1%西北 835 万吨29.4%华东 590 万吨 20.8 21 年聚乙烯产能2,836万吨2021 年中国分集团聚乙烯产能及占比民营及其他 1,143 万吨 40.3%外资企业 516 万吨 18.2%中石油 652 万吨 23.0%中石化(不含合资)525 万吨 18.5 21 年聚乙烯产能2,836万吨第二章 石油天然气及深加工行业29聚丙烯(PP)20162021 年,中国聚丙烯市场供需呈逐年增长态势。2021 年新增产能 334 万吨/年,累计达 3,216 万吨/年。2021 年聚丙烯产量达 2,926.9 万吨,同比增长 13.4%。中国聚丙烯供需情况年份201620172018201920202021产能(万吨/年)2,0192,2002,3002,5022,8823,216产量(万吨)1,790.81,927.81,956.82,240.02,581.62,926.9进口量(万吨)456.9474.5479.4522.3655.5479.8出口量(万吨)28.034.336.040.542.5139.1表观消费量(万吨)2,219.72,3682,400.22,721.83,194.63,267.6西北地区聚丙烯产能位居中国首位,达到 828 万吨/年,占比 25.7%。华东和华南地区占比分别为20.4%和 18.4%。中石油和中石化为中国聚丙烯主要供应商,产能合计达到 1308 万吨/年,占中国的 40.6%。2021 年中国分区域聚丙烯产能及占比2021 年中国分企业聚丙烯产能及占比西南 60 万吨 1.9%华中 146 万吨 4.5%民营及其他 1268 万吨 39.4%中国中化 55 万吨 1.7%中海油 70 万吨 2.2%浙江石化 90 万吨 2.8%东北 427 万吨 13.3%西北 828 万吨 25.7%华南 593 万吨 18.4%中石化 873 万吨 27.1%中煤集团 160 万吨 5.1%神华集团 265 万吨 8.2%中石油 435 万吨 13.5%华东 655 万吨 20.4%华北 507 万吨 15.8 21 聚丙烯产能3,216万吨2021 聚丙烯产能3,216万吨30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对二甲苯(PX)近年来中国 PX 行业一体化发展迅速,20162021 年,市场供需呈稳定增长态势,需求增长主要来自对苯二甲酸(PTA)行业的快速发展,产能增长主要来自恒力石化、浙江石化、盛虹石化等民营炼化一体化项目。2021 年,中国PX 产能达到 3,159 万吨/年,产量 2,160 万吨,进口量 1,365 万吨,出口量 0.006 万吨,表观消费量 3,482.8 万吨。中国 PX 供需情况年份201620172018201920202021产能(万吨/年)1,4111,4111,4212,2542,5543,159产量(万吨)9791,0221,12514702,045.52,160进口量(万吨)1,236.11,443.81,590.31,493.81,386.11,365出口量(万吨)8.4410.00590.0050.006表观消费量(万吨)2,206.72,461.82,714.32,963.83,431.63,5252021 中国 PX 产能3,159万吨2021 中国 PX 产能3,159万吨2021 年中国分企业 PX 产能及占比2021 年中国分区域 PX 产能及占比西南 75 万吨 2.4%西北 100 万吨 3.2%华南 255 万吨 8.1%东北 715 万吨 22.6%民营及其化2,219 万吨70.2%华东 1,954 万吨 61.8%中海油84 万吨2.7%华中 22 万吨 0.7%中石化583 万吨18.4%中石油274 万吨8.7%华北 39 万吨 1.2%中国 PX 产能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2021 年底,华东地区 PX 产能占比 61.8%,东北和华南占比分别为22.6%和 8.1%,其他地区产能占比有限。未来,新增产能主要分布在华东和华南地区,产品上下游一体化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凸显。随着石化行业开放力度加大,中国民营化纤企业纷纷向上游发展,建设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恒力、荣盛、盛虹等民营企业已经形成炼油PXPTA、乙烯乙二醇聚酯化纤产业链,PX 竞争主体进一步多元化,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21 年底,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三大集团 PX 产能总计 941 万吨/年,占中国的 29.8%,较 2020 年下降 8.6 个百分点;民营及其他企业 PX 产能增至 2,219 万吨/年,占中国的70.2%。第二章 石油天然气及深加工行业31 发展趋势总体来看,中国炼化产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在当前国际疫情蔓延、世界经济衰退、油价大幅震荡三重因素叠加影响下,全球产业链面临重构,中国将坚定“自主化、一体化、多元化、国际化”发展道路,坚持石油石化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模式,加快推进行业降本增效、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炼油向化工转型:炼化企业生产重心将向生产高端化工产品、化工新材料和炼油特色产品等方向转变。乙烯原料轻质化:中国乙烯行业将呈现原料多元化和轻质化趋势,乙烷、丙烷和轻烃等将更多成为裂解的主要原料。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中国将大力发展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的化工新材料和专用化学品,支撑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化工绿色低碳发展:石化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将致力于炼化能量系统优化、烯烃原料轻质化、电力替代、二氧化碳捕集、二氧化碳化工利用、氢能利用等。天然气化工天然气制甲醇中国甲醇生产以煤为主,其次是焦炉煤气和天然气。2021 年,中国甲醇产能 9,891 万吨/年,产量7,351 万 吨,进 口 量 1,120 万 吨,出口量 39 万吨,表观消费量 8,432万吨;其中天然气制甲醇的产能为1,067 万吨/年,占中国甲醇总产能的 10.8%。中国天然气制甲醇企业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华北、华南和东北等地区。天然气制合成氨中国合成氨主要以天然气、煤为生产原料。2021 年,中国合成氨产能 7,100 万吨/年,产量 5,096 万吨,进口量 81 万吨,表观消费量 5177万吨;其中天然气制合成氨的产能约 1,300 万吨/年,占中国合成氨总产能的 18%。中国主要天然气制合成氨的企业 23 家,产能合计 928 万吨/年,其中西南地区规模占比最大,约占 51%,西北地区居第二,占 22%。天然气制乙二醇截至 2021 年底,天然气制乙二醇合计产能 25 万吨/年,占乙二醇总产能的 1.2%。32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油田服务与工程建设油田服务中国油田服务产业可分为勘探、开发、生产三大环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下属油服企业合计市场占有率为85%,民营油服企业市场占有率为 10%,国外油服企业约为 5%。中国油服市场格局占比示意图 中国围绕油气勘探开发上下游全产业链,已建立涵盖物探、钻井、定向井、固井、钻井液、测井、录井、修井、测试、酸化、压裂、海洋工程、油气合作开发等专业技术服务体系,具备地质研究、工程设计、油气田开发管理等一体化服务能力。主要油气田专业技术服务企业包括中石油旗下的西部钻探、长城钻探、渤海钻探、川庆钻探、东方物探、中油测井等,中石化旗下的石化油服等,中海油旗下的中海油服、海油发展、海油工程等,以及科瑞、杰瑞、安东等大量民营油服企业,业务遍及中东、美洲、非洲、中亚、亚太五大区域。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油服企业85%国外油服企业5%民营油服企业10%海洋物探-东方勘探二号第二章 石油天然气及深加工行业33 中国主要油田服务公司中石油长城钻探油气工程技术服务、油气风险作业水平井钻井技术、侧钻井钻井技术、大位移井钻井技术、钻井取心技术、油基钻井液技术、稠油热采井固井技术、特色录井技术、随钻测量技术、带压作业技术、连续管作业技术、修井作业技术,特色压裂液技术、试油测试技术、页岩气高效开发技术、致密气高效开发技术中石油渤海钻探油气工程技术服务、油气风险作业工厂化钻完井技术、大位移井钻井技术、水平井钻井技术、储气库钻完井技术、煤层气钻完井技术、精细控压钻井技术、BH-LOT 可视化模拟油藏水平井录井导向技术、BH-HTC 高温高密度水泥浆固井技术、BH-CWT200 油气井测试技术、BH-系列优质新型钻井液技术、连续油管钻完井技术中石油川庆钻探油气工程技术服务、油气风险作业复杂深井、致密油气、页岩气 3 大系列 143 项特色工程技术中石油大庆钻探油气工程技术服务打造了调整开发井高效钻完井、中浅层水平井钻完井、深层气井高效钻完井、高渗低压层固井界面封固、水平井录井地质导向、水平井大规模压裂等十大特色技术,研发了液动旋冲工具、DQW-178 型涡轮钻具、DQ-LWD 随钻测井仪器等十大技术产品中石油东方物探地震和非地震,处理解释和油藏描述,软件研发,装备制造、油气风险合作陆上宽频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海洋地震勘探技术、复杂构造地震勘探技术、油藏地球物理技术、非常规勘探技术、综合物化探技术、低频勘探技术、DAS 光纤井中采集技术、高效混采数据分离技术、弹性波成像技术、三维速度建模技术、全波形反演技术、多波处理解释技术、海洋电磁技术中石油测井公司测井装备制造、井筒技术服务和油藏综合研究、射孔测井成套装备 CPLog、大数据平台 CIFLog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地球物理、钻井工程、测录井、井下特种作业、工程建设五大业务板块,包括勘探、钻井、完井、油气生产、油气集输到弃井的全产业链可控震源高效采集及配套质控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采集日效超 2 万炮,全节点地震采集及配套质控技术具备全节点复杂地表采集及近实时质控能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地震采集设备,I-nodal 节点采集设备,以及自主知识产权地震采集设计软件,Seisway 地震采集设计软件。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海上物探采集和工程勘察、钻井服务、油田技术服务、船舶服务自主地震采集装备及海洋油气勘探地震采集作业;高温高压测井 ESCOOL 系统完成渤海潜山裂缝型油气藏的评价,“璇玑”系统具备全规格现场作业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海洋地震采集电缆维修技术应用于中国海上油田及俄罗斯Sercel固缆维修,恒流变合成基钻井液体系 FLAT-PRO 解决低温高温(2-180)宽温度范围流变稳定难题,体系 ECD 变化小、生物毒性低、低温流变性好。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能源技术服务、低碳环保与数字化、能源物流服务以海洋石油生产技术服务为核心,拓展陆上非常规油气田技术服务业务,为海上及陆地油气资源的稳产增产提供技术及装备保障,同时通过物流、销售、配餐等服务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生产及销售支持;以产业低碳化、数字化为抓手,加快推动公司低碳环保和数字化产业发展;工程技术公司钻采工程研究院为增储上产、提高采收率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加速新技术落地应用;海油发展数字化运营中心实现大平台建设和数字技术赋能业务发展;工业互联网技术中心为工业企业提供工业互联网“产品 技术 服务”的一体化服务。34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科瑞油气工程技术服务、装备制造集高端石油装备研发制造、油田一体化工程技术服务、油田EPC 工程总承包三位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集团,在提升采收率、老旧油田改造、疑难油田开发等方面掌握世界领先技术,在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开发领域拥有杰出能力。杰瑞油气工程装备制造、技术服务自主设计建造的全球首座半潜式储油生产平台,全球首创的智能输砂设备、双混合超大功率固井车,以及功率最大的涡轮压裂车,1 万马力电驱压裂拖车,最大功率的 7000 型高压柱塞泵以及 3100 型、4500 型压裂车超大功率压裂车等高端装备。安东油田技术服务致力于全球油气开发的深入发展,油气开发全过程的产品和服务,油气开发全方位的专业资源服务,业务遍及全球各大油气生产地区。安东油田技术服务、机械装备、能源化工石油钻采工程及服务、石油钻具、石油管材、石油设备、特种钢材以及配套的涂层、涂料、内外防腐、焊接材料等,并成为国内外市场各领域主要供应商,是国内三大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主要的供应商和服务商,并在世界主要的油气产地如中东、北美地区以及俄罗斯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和销售服务网络。贝肯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开采及相关工程技术服务国际钻井承包商协会(IADC)会员,具备承钻 7,000 米以内各种井型、井别的能力,提供定向井、水平井服务;能处理各种复杂状况的泥浆体系和固井技术;能提供欠平衡钻井、无牙痕下油套管、气密封检测等技术服务;石油钻井井控设备检测、机械制造和石油装备维修服务;可生产多种油田化工产品。工程建设中国在油气田工程建设领域可向全球客户提供项目咨询、管理、研发、设计、采购、施工、开车、试运、培训、保运及投融资等全产业链的“一站式”综合一体化服务。主要工程建设企业包括中石油旗下的中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中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等;中石化旗下的石油工程建设公司等;中海油旗下的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业务遍及全球 66 个国家和地区,长期全面深耕油气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工程建设市场。工程建设服务场景第二章 石油天然气及深加工行业3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为中国境内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法规,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从事石油勘探开发的企业、事业单位、作业者和个人,以及他们所使用的固定式和移动式平台及其他有关设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规定了中国境内管道规划与建设输送石油、天然气管道以及运行中的保护、管道建设工程与其他建设工程相遇关系的处理、法律责任。根据修订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规定,对外合作开采海洋和陆上油气资源不再缴纳矿区使用费,统一依法缴纳资源税。2019 年 3 月,中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明确提出,除自贸区外,油气(含煤层气,油页岩、油砂、页岩气等除外)的勘探、开发虽然限于与外资的合资、合作,但对外合作项目总体开发方案由“逐案审批”简化为注册备案制,备案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内容,项目总投资额,项目符合产业政策的声明等,企业应当对备案项目信息的真实性负责。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规定,石油、天然气(含页岩气、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和矿井瓦斯利用,提高原油采收率(以工程服务形式)及相关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物探、钻井、测井、录井、井下作业等石油勘探开发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气源落实地区天然气调峰电站、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的建设、经营等均属于鼓励外商投资产业。行业监管政策36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技术、装备与创新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 常规勘探开发中国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攻关和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在常规勘探方面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典型技术,如砾岩油藏成藏勘探技术、古老海相碳酸盐岩勘探技术、高原咸化湖盆油气勘探技术、含盐前陆盆地冲断带油气勘探技术、深层火山岩油气藏勘探技术、大型巨厚碳酸盐岩油藏高效开发技术、超深水盐下湖相碳酸盐岩评价技术及裂谷盆地精细勘探技术,助力中国油气田高效勘探开发。在开发方面形成了特高含水期控水提效技术、化学驱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低超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关键技术、二元复合驱技术、稠油和超稠油水平井汽驱/蒸汽辅助重力驱油(SAGD)技术、深层碳酸盐气藏规模有效开发技术,突破纳米驱油和超稠油地下原位改质技术等典型技术,大幅提高采收率。第二章 石油天然气及深加工行业37 非常规勘探开发3,500 米浅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致密油水平井快速钻井、体积压裂技术以及中国陆相页岩油富集理论,有效助推中国陆相页岩油勘探突破、页岩气和致密油规模建产,页岩气年产量超过 230 亿立方米,支撑中国成为北美之外首个实现页岩气规模化商业开发的国家。海英雄岭页岩油平台 华 H100 平台生产建设现场(页岩油)四川页岩气区块38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 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成功研制全液压钻机、海洋钻井隔水管系统、深水水下采油树及配套工具等核心装备,海洋控压钻井、海洋平台模块化建造技术,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卸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顺利投运。物探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研发形成了三维地震观测系统优化设计、可控震源高效采集、宽频激发与接收、实时质量监控、数字化管理与控制等技术,形成了完备的“两宽一高”采集技术系列。BGP 海豹 4 号震源船在红海珊瑚礁附近施工深海节点地震仪器一体化海洋节点(OBN)地震勘探技术,全球市场份额占到 50%;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功耗 200 兆瓦原子钟和 1000 米压电检波器关键技术,形成千米海洋节点试制能力。第二章 石油天然气及深加工行业39uDas 分布式光纤传感地震仪可用于目前所有石油勘探开发井的 VSP 采集生产,具有全井段、高密度、高覆盖的特点,可进行超深井及高温高压井采集。eSeis 陆上节点地震仪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实现产业化。采集、处理解释软件系统KlSeis 地震采集工程软件形成采集设计、模型正演、资料质控、可控震源和静校正等 5 大技术系列 21 个应用软件,23 项特色技术;GeoEast 地震数据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系统形成了以高精度叠前成像、偏移距矢量片(OVT)及多波等代表的 9 大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系列,以及集构造解释、储层预测、油气检测、裂缝预测、三维可视化和虚拟现实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地震资料解释系统。eoEast 地震数据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应用 施工中的震源车 uDAS 光纤采集系统成功研发并商业化海洋地震固体拖缆采集装备中海油“海亮”拖缆采集装备和“海途”拖缆综合导航系统应用于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海中凹陷南次洼工区 3D 作业示范项目(533 平方千米)、渤中 331 工区高密三维作业示范项目(620 平方千米)。40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测井175/205高灵敏度声波测井技术攻克了耐高温压电陶瓷材料、粘接工艺技术,实现了声波测井换能器设计、材料、工艺和测试等关键技术自主可控。CPLog 快测平台高集成、高可靠、高精度测井装备,一次可测量多条曲线,满足常温系列、高温系列和小直径系列井型高效测井。统一的总线接口和信号协议,组合方式灵活,机电一体化、电路模块化等集合技术,仪器串长度短,作业风险低、测井时效高。用于地层岩性,划分有效储层,计算储层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参数。测试车及其内部CIFLog 测井软件具有稳定的数据“内核”,统一的数据模型,分布式存储架构。自主研发的数值模拟软件集成了电、声、核等测井领域的三维正演数值模拟技术,具备复杂地层测井响应分析、仪器结构参数设计优化和环境影响校正等能力;先后推出四代采集控制软件 ACME,配套 CPLog 测井系统,全面支持快测系列、阵列成像、地层成像、生产测井、存储式、射孔取芯等装备。高端射孔技术超高温超高压超深穿透射孔技术创世界纪录,性能指标达到 210/210MPa170h,穿深达到 2,091 毫米,替代了国外高端射孔技术。第二章 石油天然气及深加工行业41 钻井人机交互自动化钻机攻克了一键式人机交互等6项卡点技术,成功研制中国首套一键式人机交互 7,000 米自动化钻机。旋转导向自主研发 CG STEER 旋转地质导向钻井系统,完成 80 余口井全井段导向作业,关键核心技术全部自主可控。自动垂直钻井系统攻克井下闭环控制、近钻头精确测量、液压推靠、导向头结构设计、动力通讯一体化、非接触能量与信号传输六大核心技术。“一键式”人机交互 7,000 米自动化钻机 中油油服第一代自动化钻机在玛 35 井作业 42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钻修井领域创新技术与设备创新技术设备重点企业应用实例大直径旋转导向和随钻测井系统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渤海绥中 36-1(SZ36-1)、蓬莱 19-3(PL19-3)、秦皇岛 32-6(QHD32-6)示范区;东海残雪(CX)、黄岩(HY)、宁波(NB)示范区;番禺区块(PY)示范区“一键式”人机交互7,000 米自动化钻机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四川威 204H62 平台示范应用项目低温轨道钻机宝鸡石油机械公司、四川宏华集团、南阳二机厂、中石化江汉四机厂俄罗斯的钻井服务公司电驱动拖挂钻机钻井泥浆泵和柱塞泵宝鸡石油机械公司、江汉四机厂、四机赛瓦公司俄罗斯当地的钻井服务公司PDC钻头和牙轮钻头宝鸡石油机械公司、中石化江汉钻头厂、渤海装备俄罗斯当地的钻井服务公司防喷器等井控设备华北荣盛公司、中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石油机械公司、上海神开集团俄罗斯当地的钻井服务公司 7000 型电驱压裂撬 采油与井下作业单机功率最大的 7000 型电驱压裂撬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第四代分层注水技术保持国际领先水平。第二章 石油天然气及深加工行业43采油与井下作业领域创新技术与设备创新技术与设备重点企业应用实例 7000 型电驱压裂橇烟台杰瑞、四川宝石机械专用车有限公司中石油川庆钻探公司井下作业公司威远页岩气示范应用项目低成本短流程一体化预分水装置,实现了稀油/稠油采出液就地分水就地回注,大幅降低了高含水期油田污水来回输送成本,投资和占地为传统工艺的 50%和 30%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胜利、江苏、西北、中原油田高效三相分离器,大幅提高原油脱水效果,缩短处理时间 90%,降低处理能耗 80%胜利油田分公司胜利油田连续油管设备烟台杰瑞、中石化江汉四机厂、中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江汉研究所、宝鸡石油钢管公司、四川宏华集团苏 尔 古 特、PakerService 等公司不压井作业设备宝鸡石油机械公司、渤海装备、华北荣盛集团、大庆装备集团NSH 集团、苏尔古特、达旦石油公司等电潜螺杆泵山东胜利高原石油装备有限公司、杭州乾景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新乡市夏烽电器有限公司苏尔古特、卢克石油公司电潜柱塞泵大庆油田、沈阳新城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山东胜利高原油气装备有限公司苏尔古特、卢克石油公司140 兆帕高压井口装置江苏金石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宝鸡石油机械厂、上海神开集团、大庆装备集团诺瓦泰克、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7000 型电驱压裂撬应用现场44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油田地面工程在天然气集输、净化处理厂建设,山区、高原、沙漠、沼泽等恶劣复杂地形、地质环境的地面工程建设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技术优势。油田地面领域创新技术与设备创新技术与设备重点企业应用实例高含硫气田集输净化地面核心技术体系,高含硫天然气净化率达 99.99%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SEI、石工建普光气田元坝气田超稠油集输处理技术体系,一套装置实现原油稳定和脱硫功能,稳定深度提高 10%,脱硫效率由 78%提升至90%,气提气量下降 90%。大幅提高混烃产量、减少气提气处理量及脱硫剂加注量,经济效益好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塔河油田复杂山地页岩气集输处理技术,即“高压采气、中压集气、湿气输送、集中净化”页岩气田集输模式和标准化体系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涪陵页岩气田圆筒形浮式生产储油平台南通中远海运船务工程有限公司Dana Petroleum(E&P)Limited/希望六号、N487、DANA FPSO、WESTERNISLES高压离心泵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大连深蓝泵业有限公司、浙江科尔泵业股份有限公司卢克石油公司电脱盐、电脱水设备大庆油田、江苏扬中三星集团、寰球公司、长江三星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金门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各油田采油处理厂、各炼厂内部大口径管道球阀渤海装备、成都成高压阀门、中核苏阀、苏州纽威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俄罗斯国家管道运输公司镍基油套管宝武集团(宝钢)、天津钢管公司、衡阳华菱钢铁、宝鸡钢管管材研究所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卢克石油公司钛基钻杆及油套管中石油渤海装备能克钻杆有限公司、中世钛业、大庆装备集团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卢克石油公司 川渝页岩气施工现场第二章 石油天然气及深加工行业45 智能化开采油气开采生产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系统,包含现场仪表、井口控制器产品、站库过程控制系统、安全仪表系统、SCADA 平台软件、工业数据库,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智能化应用软件包等。石油与天然气运输基础设施领域 油气管道油气长输管线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可提供电驱压缩机组、燃驱压缩机组、大型球阀和高等级管线钢等核心装备和材料的生产制造,自主创新大口径、高级钢生产工艺,内焊缝自动跟踪纠偏、管道全位置自动外焊机等技术和装备成功应用于中国多条长输管线建设;数字化管线领域逐步实现自动无人巡检。油气管道领域创新设备创新设备重点企业应用实例X90 钢级超高强直缝埋弧焊管渤海装备公司、宝鸡钢管厂、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等X80 钢级大口径厚壁螺旋埋弧焊管、直缝埋弧焊钢管及管件以及低温直缝埋弧焊钢管渤海装备公司、宝鸡钢管厂、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等中俄东线、西气东输二线、三线,陕京四线X70 钢级高压高强厚壁钢管,符合 DNV-OS-F101-2013海底管线系统规范及 API Spec 5L管线钢管规范等相关标准要求渤海装备公司、宝鸡钢管厂、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等西气东输一线,陕京二线、三线双 金 属 复 合 管,执 行 API 5LD 标 准 或DNVGL-ST-F101 标准,获得 API 5LD 产品认证或 DNV 工艺认证宝鸡钢管厂、安向阳航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隆复合钢管制造有限公司、番禺珠江钢管有限公司天然气集输领域新型伸缩式无摩擦球阀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珠三角成品油长输管线46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待换图 LNG 接收站在天然气预处理方面,针对不同杂质组分的天然气源,自主研发了胺液配方的工艺核心技术;在冷剂方面,建立了混合冷剂配比模型和模拟计算方法;首创以低温两相流体随物性参数时序变化为特征的四维演化分析技术;在 LNG低温特性应用领域,拥有低温气液两相流精确仿真、低温动态应力耦合分析、事故动态演化分析、全厂能量动态优化等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性核心技术成果。LNG 接收站创新技术与设备创新技术与设备重点企业应用实例LNG 接收站大口径岸基智能装卸臂连云港远洋流体装卸设备有限公司、连云港杰瑞自动化有限公司中石化天津 LNG 接收站、国家管网龙口 LNG接收站等工程项目LNG 站场大型 LNG 高压外输泵大连深蓝泵业有限公司国家管网深圳 LNG 接收站、中石油江苏 LNG接收站、中海宁波 LNG 接收站27 万立方米 LNG 全容储罐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滨海液化天然气(LNG)一期扩建工程、广东珠海 LNG 扩建项目二期工程、中海油浙江宁波 LNG 三期工程 储气库创新形成了复杂断块气藏储气库动态密封、高速注采渗流等建库关键理论与方法,创造了埋藏最深、运行压力最高、井底压差最大等建库世界纪录;枯竭气藏储气库超低压地层钻井堵漏、交变载荷防裂隙固井、交变工况注采管柱设计等技术基本成熟,支撑了中国气藏储气库的大规模建设;自主创新高压大排量往复式注气压缩机组,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控体系,研制井下泄漏检测、注采管柱氦气密封检测等安全检测装备,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石油与天然气化工领域全行业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在过程强化与资源利用、自动控制与信息化、新型环保与节能等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及装备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千万吨级炼油装置国产化率已超过 95%、百万吨级乙烯装置国产化率已超过 80%,大中型石化企业主要生产过程基本实现了自动控制,炼化智能工厂建设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此外,掌握了 48K 大丝束碳纤维、低黏度 PAO 润滑油基础油、己二腈(尼龙 66 关键原料)等一批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生产技术。第二章 石油天然气及深加工行业47中石油油气化工领域先进工艺与技术先进工艺与技术重点企业技术优势应用项目常减压蒸馏装置工艺包寰球工程减压深拔技术大型蒸馏塔气液均布技术电脱盐脱水技术过程能量优化组合技术华 北 500 万 吨/年 常减压、大港 500 万吨/年常减压、长庆 500万吨/年常减压、吉林600 万吨/年常减压催化裂化装置工艺包寰球工程整合先进的、成熟可靠的反应再生系统成套技术采用先进的低温热利用技术,降低装置能耗某 石 化 160 万 吨/年重油催化裂化加氢裂化装置工艺包寰球工程保护催化剂和减缓反应器压力降上升技术减缓反应系统高温部位结焦技术反应产物高低压分离技术原料油换热系统防结垢技术防止连多硫酸应力腐蚀技术优化换热网络、合理利用能量技术紧急泄压系统及技术分馏部分采用双塔汽提技术格尔木炼厂 80 万吨/年加氢裂化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技术寰球工程找到 FCC 汽油中含硫化化合物分布规律,揭示其催化转化行为构建了适合于深度脱硫的催化剂和工艺体系某石化公司 150 万吨/年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工艺成套技术寰球工程对具有空间位阻类硫化物的有效脱除针对不同原料特点制订合理的清洁柴油加氢方案某石化公司 200 万吨/年柴油加氢大型蒸汽裂解乙烯装置工业化成套技术寰球工程以石脑油为原料的 15 万吨/年乙烯裂解炉:双烯收率为 49.56%;裂解炉热效率为 4.34%;清焦周期为 80 天以石脑油、加氢尾油为主要原料的 60 万吨/年乙烯装置:双烯收率为 47.29%;装置综合能耗为 594.6 千克(标油)/吨(乙烯)大 庆 石 化 120 万 吨/年乙烯ABS 树脂生产技术吉林石化快速聚合 100 纳米小粒径胶乳合成技术高分子附聚剂制备技术高分子附聚法 600 纳米超大粒径胶乳制备技术双峰分布 ABS 乳液接枝聚合技术双峰分布 ABS 乳液凝聚技术双峰分布 ABS 湿粉料氮气千燥技术主导产品 0215AH 的性能设计与混炼技术主导产品 0215AH 熔体黏度改性与熔体流动速率提高技术大庆石化10 万吨/年 ABS 扩能吉林石化20 万吨/年 ABS 扩能乙丙橡胶成套技术吉林石化采用改变控制逻辑、优化催化剂配比并改变铝锐比的方式使聚合系统稳定解决了水洗单元乳化的问题解决了因闪蒸温度过低造成下料困难、真空堵挂的一系列问题吉林石化 2.5 万吨/年和 4 万吨/年乙丙橡胶48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中石化油气化工领域先进工艺与技术先进工艺与技术重点企业技术优势应用项目乙烯裂解成套技术工程建设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CBL 裂解炉技术实现成套化扭曲片管强化传热技术炉管离线原位涂层技术百万吨级乙烯工艺包被多个项目应用,CBL 裂解炉和扭曲片管强化传热技术等乙烯产能均超过1,000万吨/年;炉管离线原位涂层技术在燕山石化、茂名石化和扬巴乙烯等项目应用;镇海炼化 120 万吨/年乙烯其他路线乙烯裂解技术北京石科院工程建设公司上海石化院重油催化热裂解制乙烯工艺(CPP)烯烃催化裂解技术(S-OCC)甲醇制烯烃技术(MTO)沈阳蜡化 50 万吨/年 DCC中煤延长榆林 150 万吨/年 DCC中原乙烯 6 万吨/年 S-OCC中原乙烯 60 万吨/年 MTO中国在油气化工领域先进装备主要有催化裂化大型烟气轮机、乙烯裂解炉、乙烯“三机”(裂解气压缩机、丙烯制冷压缩机、乙烯制冷压缩机)、聚丙烯挤压造粒机组等。油气化工领域先进装备先进技术、设备重点企业技术优势应用项目催化裂化大型烟气轮机中石油渤海装备特大功率烟气轮机的气动设计特大功率烟气轮机的结构设计特大型轮盘及超长叶片的研制主要零件加工及装配技术热态力学性能试验技术兰州石化 YL33000A 型烟气轮机海南炼化 YL25000A 型烟气轮机呼和浩特石化 YL29000A 型烟气轮机金陵石化 YL32000A 型烟气轮机上海石化 YL29000B 型烟气轮机CBL 裂解炉中石化工程建设公司技术成套化,规模从 2 万吨/年到 20 万吨/年原料适应范围广,可从乙烷到加氢尾油被多个项目应用,乙烯产能均超过 1,000 万吨/年乙烯“三机”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具备百万吨级乙烯装置的重大装备国产化能力,如 120 万吨/年乙烯装置用大型压缩机组大庆石化 60 万吨/年乙烯武汉石化 80 万吨/年乙烯中科(广东)炼化有限公司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聚丙烯挤压造粒机组大连橡胶塑料机械有限公司35 万吨/年聚丙烯挤压造粒机组实现完全国产化中科(广东)炼化有限公司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空分装置用空气压缩机组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 万立方米等级空分装置用空气压缩机组实现完全国产化宁夏银川神华宁煤 400 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纤维素燃料乙醇及联产电汽成套装备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3 万吨/年纤维素燃料乙醇及联产电汽成套装备实现完全国产化黑龙江省海伦市 3 万吨/年纤维素乙醇示范装置项目液化天然气装置闪蒸气提取高纯氦气技术装备四川空分设备(集团)责任公司大型液化天然气装置闪蒸气提取高纯氦气技术装备实现完全国产化内蒙古昊吉能源有限公司工业化示范应用项目第二章 石油天然气及深加工行业49创新油化品/化工品 油化品/化工品重点企业应用实例水密度压裂支撑剂重庆长江造型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原油减阻剂大庆及其他油田、廊坊科新集团、天津华佳工贸有限公司斯伦贝谢俄罗斯公司、俄罗斯国家管道运输公司等柴油降凝剂北京兴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炼化公司十六烷值改进剂北京兴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炼化公司加氢、重整、FCC 系列催化剂类石油化工研究院鞑靼石油公司、卢克石油公司50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数字化转型近年来,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将数字化新技术融入到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运输、销售环节的产品、服务和技术流程中,通过实时感知、自动采集油气产业链资产和运营数据,构建与物理企业相映射的“数字企业”;同时,通过与客户、供应商等全面互联,构建与外部环境互联互通的“数字生态”,形成内外互联、共享、协同机制和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孪生融合、双向交互的闭环系统。中石油数字化技术展厅 数字化管道应用第二章 石油天然气及深加工行业51行业合作机会合作概况埃克森美孚、壳牌、BP、道达尔菲纳埃尔夫、雪佛龙德士古、大陆菲利普斯等国际石油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中国境内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合作方合作概况菲利普斯公司1994 年,菲利普斯与中海油合作开采中国西江大型海上油田,1999 年发现了中国海上最大油田蓬莱 19-3 海上油田。壳牌1994 年在中国 2 个油田中持有 39%股份;1998 年在浙江嘉兴建立浙江壳牌化工石油有限公司;2002 年 11 月与中海石油化工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了石油化工项目(各占 50%股份),2006 年 2 月投产,2016 年扩建;通过合资合作在中国运营 1600 座加油站。壳牌勘探中国公司1999 年 9 月,壳牌勘探中国公司与中石油合作在鄂尔多斯盆地长北共同开发气田。哈斯基石油中国公司2006 年,中海油联合哈斯基发现了荔湾 3-1 气田,2009 年 12 月发现流花 34-2 气田,2010 年 2 月发现流花 29-1 气田;2014 年 4 月,荔湾 3-1 气田投产,12 月流花 34-2 气田投产。流花 29-1 气田 2020 年 11 月投产。BP、科威特海外石油勘探公司崖城气田中海油控股 51%,BP34.5%,科威特海外石油勘探公司 14.5%。BP、Kerr McGee流花油田中海油控股 51%,BP 控股 24.5%,Kerr McGee 控股 24.5%。BP、德士古秦岛油田由中海油作业,控股 51%,BP 控股 24.5%,德士古控股 24.5%。BPBP 在中海油三个煤层气产品分成合同中占有股份;2006 年,其与中海油合作投产了中国第一座 LNG 接收站广东大鹏 LNG 接收站;为中国 23 个机场提供航空燃油;在广东浙江拥有近 800 座双品牌合资加油站;BP 珠海 PTA 旗舰工厂,是世界上最大的 PTA 生产基地之一,项目总产能 270 万吨。BPBP 和中石油签署页岩气勘探、开发和生产的产品分成合同(PSC),作业区位于四川盆地内江-大足区块。道达尔2006 年,中石油和法国道达尔公司共同签署了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南区块天然气开发和生产合同,以及天然气买卖合同谅解备忘录。雪佛龙2016 年中石油与美国雪佛龙公司合作开发了川东北高含硫项目,中石油持股 51%,优尼科东海有限公司(雪佛龙全资子公司)持有 49%的参与权益并担任作业者。52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合作机会中国在油气常规勘探开发、非常规勘探开发、海洋勘探开发领域具备较强实力,在物探、测井、采油与井下作业、油田地面工程、油气管道生产与建设、LNG 接收站与储气库建设、运营等方面具有先进的技术,在钻井设备、压缩机组、LNG 设备、LNG 储罐等多类装备实现中国制造,国际合作基础坚实,合作前景良好。中方企业愿发挥整体合力、人力、资金、物资、装备等资源优势,希望在上游勘探开发、油气集输、长输管道、天然气加工、炼化等领域为俄提供工程服务、工程建设等服务,也期待中俄双方在各个业务领域开展对标、技术交流以及项目合作。第二章 石油天然气及深加工行业5303第三章 煤炭及深加工行业煤炭资源基础 煤炭资源储量及分布根据中国自然资源部统计,截至 2021 年底,中国煤炭储量 2,079 亿吨。分省区看,山西、陕西、内蒙、新疆煤炭资源排在前列,合计 1,496 亿吨,占全国的 72%。分资源品类看,褐煤和低变质烟煤所占比重较大。主要煤炭企业资源储量及主要作业区国家能源集团、中国中煤能源集团等企业煤炭资源储量约占中国煤炭资源储量的 20%以上。中国主要煤炭企业的煤炭资源及作业区企业名称主要作业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陕西、宁夏、新疆、山西晋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要分布在山西和内蒙古两地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主要分布在山东、山西、内蒙古、新疆和澳大利亚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集中在陕西省内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集中在山西省内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煤炭资源开发 煤炭开发布局截至 2021 年底,中国煤矿数量约 4,500 处,其中:年产 120 万吨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超过1,200 处(含 72 处年产 1,000 万吨以上的煤矿),产量占全国的 85%左右;年产 30 万吨以下的小煤矿产能占全国的比重下降至 1%左右。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21 年,中国原煤产量 41.3 亿吨。051015202530354045产量(亿吨)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162021 年中国煤炭产量41.3亿吨2021 年中国原煤产量56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重点企业煤炭产量中国煤炭产业集中度持续提升,目前已形成 6 家亿吨级和 9 家 5,000 万吨级的企业集团。2021 年,亿吨级以上企业煤炭产量 18.4 亿吨,占全国的 44.6%;5,000 万吨级以上企业煤炭产量 24.6 亿吨,占全国的 60%。2021 年中国主要企业煤炭产量企业名称煤炭产量(万吨)占比(%)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7,05413.8晋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38,3969.3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25,5196.2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24,6796.0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1,0115.1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7,4224.2潞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9,8122.4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8,6642.1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7,7171.9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7,4261.8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6,8221.7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8811.4华电煤业集团有限公司5,3581.3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5,2811.3辽宁省能源产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1311.2煤炭开发前景未来,中国煤炭开发将进一步向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资源丰富、开采条件优良的地区集中,发展先进优质产能,布局建设资源条件好、竞争力强、安全程度高的大型煤矿,增加大型、特大型现代化煤矿在全国煤炭生产中的比重,推动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第三章 煤炭及深加工行业57煤炭消费市场 煤炭消费总体情况2016 年以来,中国煤炭消费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由 2016 年的 27.5 亿吨标准煤增长到 2021 年的 29.3 亿吨标准煤。随着中国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逐年下降,由 2016 年的 62.2%降至 2021 年的 56%,降低了 6.2 个百分点。50525456586062640100,000200,000300,000400,000500,000600,000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煤炭消费(万吨标准煤)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162021 年中国煤炭消费变化 煤炭消费结构中国煤炭消费主要集中在电力、钢铁、建材、化工四大行业。2021年四大行业煤炭消费量占全国总量的92.3%,其中:电力行业占比 56.7%,钢铁行业占比 15.6%,建材行业占比 12.8%,化工行业占比 7.2%。煤炭进口 中国煤炭进口量2021 年中国煤炭进口总量 3.24 亿吨,其中:进口褐煤 1.19 亿吨,占进口总量的 36.7%;进口动力烟煤 0.82 亿吨,占 25.3%;进口炼焦煤 0.55 亿吨,占 17.0%。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万吨20162021 年中国煤炭进口量58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主要煤炭进口国家/地区及进口量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是 2021 年中国进口煤炭的主要来源国,自两国进口煤炭 2.53 亿吨,占中国煤炭进口总量的78%。2021 年中国煤炭主要进口国、进口量及占比进口国家/地区进口量(万吨)占比合计32252100%印度尼西亚1957461%俄罗斯569918%蒙古16445%澳大利亚11714%美国10603%加拿大10433%菲律宾8483%南非7042%哥伦比亚4201 16 年以来,俄煤进口量在中国煤炭进口的占比呈快速上升趋势,2021 年增长到 18%,比 2016 年提高 10.6 个百分点。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0.0%4.0%8.0.0.0 .0 162021 年俄煤在中国煤炭进口中的占比第三章 煤炭及深加工行业59煤炭深加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煤炭深加工产业在产业规模、工程科技、运营水平等方面均处于世界前列,已成为石油化工的重要补充。中国煤炭深加工产业链煤炭直接液化间接液化油品和化学品烯烃天然气乙二醇芳烃气化 中国煤炭深加工产业链 煤炭深加工主要产品及生产规模截至 2021 年底,中国煤制油总产能超过 800 万吨;煤制天然气总产能为约 60 亿立方米/年;煤(甲醇)制烯烃总产能超过 1,500 万吨/年;煤(合成气)制乙二醇总产能约 800 万吨/年。60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成效及趋势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成效中国煤炭深加工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技术进步和产业示范取得巨大成就,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煤气化、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芳烃等工艺技术,整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气均已实现工业化生产,逐步形成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鄂尔多斯能源化工基地、榆林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等多个现代煤化工产业集聚区。煤炭深加工装置实现长周期稳定运行。20162020 年,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生产运行水平不断提升,煤制烯烃、煤制油项目大都保持 90%以上负荷运行。煤炭深加工企业能效管控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随着煤炭深加工系统配置优化和提升,新建项目的能源转化效率普遍提高,单位产品能耗、水耗不断下降。目前煤炭直接液化、煤炭间接液化、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和水耗已基本达到示范项目的基准值。煤炭深加工技术全球领先。煤炭深加工产业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自主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具备了自主制造大型空分、大型加氢液化和费托合成反应器(重量 2000 吨)等重大装备和控制系统的能力,装备自主化率已达 90%左右。单炉投煤量4000吨/天及以上的水煤浆气化技术、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技术、单系列最大的低温费托合成技术(100万吨/年)、第三代甲醇制烯烃技术等为世界首创,并实现工业应用。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趋势中国煤炭深加工产业正朝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将重点从优化工艺、采用先进技术、延伸产业链、推进煤炭深加工与清洁能源多能互补应用、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实现突破。第三章 煤炭及深加工行业61行业监管政策行业监管及法律体系 行业监管体制煤炭行业基础管理、体制改革等职能归属国家能源局;煤炭重大项目审批、矿区总体规划审批职能归属国家发展改革委;煤炭资源勘查、矿业权许可等职能归属自然资源部;煤炭安全生产、重大事故调查等职能归属应急管理部及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煤炭建设项目取水许可、环境影响评价等职能归属水利部、生态环境部。行业法律体系中国一直实行以煤炭法矿产资源法矿山安全法为核心的煤炭行业法律法规体系。其中,煤炭法是规范中国煤炭资源生产开发及其他相关社会关系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是中国煤炭法律法规体系中的主体法。煤炭法律法规体系法律层次名称煤炭行业主体法煤炭法(2016 年修订),明确了煤炭资源开发规划制度;煤炭企业开办及煤矿建设制度、煤矿安全生产许可及安全管理制度等。与煤炭行业密切相关的其他法律矿产资源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矿山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劳动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行政法规尘肺病防治条例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生产资源勘察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工伤保险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土地复垦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等。部门规章煤炭行政处罚办法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办法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察规定煤炭出口配额管理办法煤矿安全培训规定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管理暂行规定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生产矿井煤炭资源回采率暂行管理办法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清洁生产审核办法等。62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相关政策标准及优惠 行业引导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中的煤炭篇章,是中国政府引导煤炭行业投资方向、施行投资项目管理、制定实施财税等政策的重要依据,包括鼓励、限制和淘汰三类项目清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煤炭部分类型目录鼓励类 煤田地质及地球物理勘探 矿井灾害(瓦斯、煤尘、矿井水、火、围岩、地温、冲击地压等)防治 型煤及水煤浆技术开发与应用 煤炭共伴生资源加工与综合利用 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和煤矿瓦斯抽采、利用 煤矸石、煤泥、洗中煤等低热值燃料综合利用 管道输煤 煤炭清洁高效洗选技术开发与应用 地面沉陷区治理、矿井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煤电一体化建设 提高资源回收率的采煤方法、工艺开发与应用 矿井采空区、建筑物下、铁路等基础设施下、水体下采用煤矸石等物质填充采煤技术开发与应用 井下救援技术及特种装备开发与应用 煤矿生产过程综合监控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 大型煤炭储运中心、煤炭交易市场建设及储煤场地环保改造 新型矿工避险自救器材开发与应用 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及煤矿机器人研发应用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限制类 低于 30 万吨/年的煤矿(其中山西、内蒙古、陕西低于 120 万吨/年,宁夏低于 60 万吨/年),低于 90 万吨/年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采用非机械化开采工艺的煤矿项目 煤炭资源回收率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的煤矿项目 未按国家规定程序报批矿区总体规划的煤矿项目 井下回采工作面超过 2 个的煤矿项目 开采深度超过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煤矿、产品质量达不到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的煤矿、开采技术和装备列入煤炭生产技术与装备政策导向(2014 年版)限制目录且无法实施技术改造的煤矿淘汰类 与大型煤矿井田平面投影重叠的小煤矿 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 30 万吨/年以下(不含 30 万吨/年),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甘肃、青海、新疆 15 万吨/年以下(不含 15 万吨/年),其他地区 9 万吨/年及以下(含 9 万吨/年)的煤矿;长期停产停建的 30 万吨/年以下(不含 30 万吨/年)“僵尸企业”煤矿;30 万吨/年以下(不含 30 万吨/年)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严重煤矿。属于满足林区、边远山区居民生活用煤需要或承担特殊供应任务且符合资源、环保、安全、技术、能耗等标准的煤矿,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暂时保留或推迟退出 既无降硫措施又无达标排放用户的高硫煤炭(含硫高于 3%)生产矿井,不能就地使用的高灰煤炭(灰分高于40%)生产矿井以及高砷煤炭(动力用煤中砷含量超过80g/g,炼焦用煤中砷含量超过35g/g)生产煤矿 6AM、M-2.5、PA-3 型煤用浮选机 PB2、PB3、PB4 型矿用隔爆高压开关 PG-27 型真空过滤机 X-1 型箱式压滤机 ZYZ、ZY3 型液压支架 不能实现洗煤废水闭路循环的选煤工艺、不能实现粉尘达标排放的干法选煤设备 开采范围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叠的煤矿(根据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文件要求进行淘汰)第三章 煤炭及深加工行业63 技术标准体系中国煤炭行业技术标准主要包括煤矿国家标准(GB)、煤炭行业标准(MT)和煤矿安全标准(AQ)。煤炭行业现行有效标准 1,620 项,其中国家标准 298 项、煤炭行业标准 1,218 项、安全生产行业标准 104 项。行业技术标准体系表名称提要煤矿国家标准(GB)主要规范煤矿重要安全设施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和安全性能检测检验、煤矿重大灾害预测预警标准及关键指标测定方法、煤炭质量标准及其测定方法、煤矿科技术语、煤矿机械技术文件用图形符号等。煤炭行业标准(MT)主要规范煤炭资源勘探与资源评价、矿山测量、煤质评价与工业利用、煤炭检测、煤炭清洁生产与加工、煤化工、煤矿节能减排与废弃物资源化、煤田勘探、煤矿开采、提升运输装备、电气设备、煤矿通信与监控、煤炭洗选装备;煤矿建设规划与设计、煤矿矿区区域规划、煤矿劳动组织、科技及产业发展相关要求。煤矿安全标准(AQ)主要规范煤矿通风、瓦斯防治、粉尘防治、火灾防治、水害防治、热害防治等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要求,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相关仪器仪表、煤矿呼吸器、自救器等个体防护装备及相关使用管理、煤矿安全评价、煤矿应急救援、煤矿防爆与三大保护技术、爆破技术及火工品、防静电及阻燃安全技术要求等。智能化建设政策自 2020 年以来,中国陆续出台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2021 年版)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了中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以及验收考核等具体要求。煤炭行业智能化最新政策名称提要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煤矿智能化发展基本原则:坚持企业主导与政府引导;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坚持典型示范与分类推进。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智能化示范煤矿定义、管理原则、职责分工;明确了智能化示范煤矿应符合的政策要求、建设方案、申报程序;规定了智能化煤矿建设单位的职责、验收程序、抽查和名单公布、政策支持、经验模式推广等。智能化示范煤矿验收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国家级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的验收的各项指标和验收条件。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2021年版)明确了露天煤矿智能化总体设计、建设要求、具体建设内容;明确了井工煤矿智能化总体设计、建设要求、具体建设内容等。64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安全生产政策中国不断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深化重大灾害治理、升级煤炭产业结构、加强安全信息化建设、提升安全科技支撑水平,煤矿安全生产形势逐年好转,2021 年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降至 0.044。未来,煤炭行业将重点从夯实煤矿安全生产基础、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煤矿职业健康保护、提升煤矿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煤矿安全生产最新政策名称提要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煤矿未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和矿长未依法取得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的,煤矿不得从事生产。矿山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实施细则(试行)鼓励公民和社会举报矿山重大隐患及违法违规行为,最高奖励 30 万元。关于严厉打击盗采矿产资源违法活动和矿山严重违法违规生产建设行为的通知处理好能源保供与安全生产的关系,科学合理核定产能、有序释放优质产能,坚决整治未经批准擅自提升产能、擅自扩大增产保供矿井范围、违规组织“三超”生产作业、将采掘接续失调的煤矿列入增产保供名单等行为。要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对矿山违法违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加强分析研判,精准治理。关于进一步严厉打击煤矿严重违法违规生产建设行为的通知明确 19 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未经批准擅自组织生产建设的;拒不执行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指令的;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的;重大灾害治理不到位组织生产的;超层越界、违规开采保安煤柱的;隐蔽致灾因素不清、重大风险没有管控措施冒险作业的;隐瞒作业地点的;瓦斯超限、无风、微风,出现透水、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冒顶等灾害预兆不撤人、冒险作业的;违规爆破、动火作业的;违法违规承包分包转包、以包代管的;使用淘汰设备、工艺的;未按规定安装安全监控系统、人员位置监测系统或者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以及修改、删除及屏蔽系统数据信息的;下井人员不随身携带人员定位卡的;火区、高冒区、采空区等管控治理和密闭管理不符合规定的;已公示列入淘汰退出名单应淘汰退出,仍以“过渡期”“回撤期”名义违规组织生产的;假整合、假技改,以整合技改名义违规组织生产的;主要负责人履行法定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不到位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完善、不落实的;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符合规定的,特别是混合所有制、托管企业不具备相应管理能力的;未严格执行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的;未按规定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或者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根据本地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实际,确定的其他内容。第三章 煤炭及深加工行业65 环境保护政策目前中国在煤炭行业环境保护方面的最新政策主要包括: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 年版)等。中国煤炭行业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名称提要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要严格实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加强矿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废弃物和采煤沉陷区治理。研究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明确企业和政府的治理责任,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投入,逐步使矿区环境治理步入良性循环。对原中央国有重点煤矿历史形成的采煤沉陷等环境治理欠账,要制订专项规划,继续实施综合治理,中央政府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煤炭企业按规定安排配套资金。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禁止高灰分、高硫分劣质煤炭的生产、使用和进口。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符合煤炭矿区总规和规划环评的煤矿建设项目,应依法编制项目环评文件,在开工建设前取得批复。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提出了商品煤应当满足的基本质量要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 年版)煤矿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名录规定,分别组织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66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行业相关优惠政策目前中国煤炭行业有关优惠政策主要包括: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优惠政策,即销售属于自身煤炭企业生产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或提供资源综合利用服务的,可以享受增值税征收和退税政策;企业所得税税额抵免政策,即煤炭企业购买并使用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 等设施设备的,根据政策可进行所得税税额抵免;资源税优惠政策,即对实际开采年限在15年(含)以上的衰竭期矿山开采的矿产资源,资源税减征 30%。中国煤炭行业优惠政策税收种类税收标准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销售属于自身煤炭企业生产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或提供资源综合利用服务的,可享受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优惠。关于印发节能节水和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煤炭企业购买并使用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等设施设备的,可进行所得税税额抵免。资源税暂行条例实际开采年限在 15 年(含)以上的衰竭期矿山开采的矿产资源,资源税减征 30%。关于继续执行的资源税优惠政策的公告2023 年 8 月 31 日前,对充填开采置换出的煤炭产能,资源税减征 50%。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企业主营业务属于 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 范围的,经主管税务机关确认,可按照 15%税率预缴企业所得税。煤矿安全改造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资金用于支持与煤矿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设备升级、系统改造和工程建设,煤矿灾害治理工程技术支撑平台,煤炭储备能力建设。专项资金用于计划新开工或续建项目,不得用于已完工项目。第三章 煤炭及深加工行业67技术、装备与创新科技创新近年来,中国煤炭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在地质保障、矿井建设、煤炭开采、安全保障、煤矿智能化、生态治理、煤炭深加工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先进技术装备,支撑了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地质保障领域先进技术装备主要优势企业特点高分辨三维地震、定向钻机、透明地质保障技术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煤炭地质与勘探,在地质保障技术、装备与工程领域具有绝对领先优势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定向钻机技术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煤矿地理信息系统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平台 反井钻机 定向钻机68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矿井建设领域先进技术装备主要优势企业特点深井冻结、注浆与大直径反井钻井成套技术装备中煤科工集团天地建井研究院中国煤炭行业唯一从事地下特殊施工技术的专业研究机构全断面硬岩掘进机、智能快速掘进成套装备、掘进机、掘锚一体机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立了煤、半煤岩及全岩巷道综合掘进技术装备体系,是中国巷道掘进领域的领军企业三一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掘进机系列产品处于行业第一梯队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在掘进机、掘锚一体机等方面也进行了系列产品布局巷道抗冲击预应力支护成套技术体系、系列巷道防冲吸能支护装备中国煤炭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巷道支护领域的领军企业,提出了“支护-改性-卸压”三位一体协同控制技术体系 掘支运一体化快速掘进装备 巷道防冲吸能支护装备第三章 煤炭及深加工行业69 煤炭开采领域先进技术装备主要优势企业及研究机构特点采场岩层协同控制技术体系,超大采高千万吨综采技术、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技术、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成套技术,保水采煤技术体系 中国煤炭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煤炭开采与支护、煤炭工程设计与咨询的综合性科技开发及推广应用机构,为推动煤炭开采与支护技术变革作出了重要支撑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作为采煤方法、采煤工艺研究的最高学府,在引领煤炭开采理论与工艺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交流变频采煤机电气调速技术、8 米以上超大采高采煤机中煤科工集团上海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采煤机最大总装机功率可达3,450 千瓦,采高达 9 米,整机重量220 吨 230 吨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8.8 米超大采高采煤机,配置直径 4,300毫米滚筒,具备不低于 1,600 万吨/年的产煤能力中国煤矿机械装备有限责任公司采煤机产品在煤矿现场得到广泛应用0.5 米 8.8 米采高、最大倾角70、最大工作阻力 26,000 千牛、寿命试验可达 6 万次以上的 500 多种型号的液压支架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煤矿机械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矿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一国际控股有限公司8.8 米特大采高液压支架创造了目前世界上最大采高 8.8 米、最大工作阻力26000 千牛和最大支护中心距 2.4 米的世界纪录全槽宽、全功率智能综采输送装备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创造了目前世界上总装机功率、生产能力之最,综合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矿用挖掘机太原重型机械集团煤机有限公司市场占有率 90%以上,代表了挖掘机领域的产业前沿水平,已经出口到俄罗斯、南非等 20 余个国家露天矿端帮大倾角连续提升关键技术与装备中煤科工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引领了露天煤矿规划与设计,研制的露天矿端帮大倾角连续提升关键技术与装备处于领先地位年产 2,000 万吨智能综采运输装备70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矿用挖掘机 8 米以上超大采高采煤机第三章 煤炭及深加工行业71 安全保障领域先进技术装备主要优势企业及研究机构特点冲击地压危险多尺度多元融合预警关键技术与方法,深部煤层冲击地压防治技术体系;冲击地压危险动静载区域探测技术与装备,系列巷道防冲吸能支护装备中国煤炭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院有限公司在冲击地压综合防治技术装备、自震式微震监测技术装备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在防冲吸能理论、冲击预测等方面处于研究前沿全过程监测、多元信息融合的瓦斯突出预警技术,碎软低渗煤层顶板岩层水平井分段压裂成套开发技术工艺,脉动水力压裂裂缝导向控制高效致裂增透技术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在煤矿瓦斯灾害防治与利用、瓦斯与煤尘爆炸防治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位置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持续推动了瓦斯防治理论突破光纤光栅传感、多频连续电法系统耦合充水水源监测技术和“井-地-孔”一体化微震系统导水通道监测技术,煤层底板灰岩隐伏导水通道探查与注浆治理技术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在矿井水文地质精细勘探、重大水害隐患治理和重大突水灾害应急抢险等领域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基于光谱技术的煤矿气体分析仪器、在线式火灾束管监测系统、采空区帷幕注氮(二氧化碳)防灭火工艺、非间隔连续拖管注氮防火装备与防灭火工艺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在矿井防灭火专项设计、技术研发、工程实施等方面具备综合优势山东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方面取得诸多进展 煤矿冲击地压预警平台72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矿煤与瓦斯突出智能预警系统 煤矿气体分析仪器第三章 煤炭及深加工行业73 智能化建设领域先进技术装备主要优势企业及研究机构特点覆盖煤矿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全流程智能化应用场景的总体解决方案中国煤炭科工集团 作为煤炭行业横向全专业覆盖、纵向全产业布局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提出了煤矿智能化一体化解决方案,支撑了行业60%以上的智能化工作建设智能化系列化综采(放)成套装备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具有采掘运支储选全产业链条的智能装备研发与制造能力华夏天信智能物联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煤矿井下装备的变频驱动与智能化控制解决方案综采工作面智能协调控制技术、工作面集中远程智能控制技术、矿井人员与车辆精确定位技术、煤矿供电无人值守系统、一体化矿山生产综合智能监控系统、煤矿安全生产动态诊断系统北京天玛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开采控制系统在现场广泛应用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人员精确定位系统在现场广泛应用山西科达自控股份有限公司无人值守控制系统在现场广泛应用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远程动态诊断系统等产品在现场广泛应用 智能化系列化综采(放)成套装备74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煤矿综合自动化智能监控平台第三章 煤炭及深加工行业75 矿区生态治理领域先进技术装备主要优势企业特点矿区复合污染水体原位修复技术、煤矸石和尾煤泥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技术、采空区监测评价与治理技术、矿区塌陷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技术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在煤矿低损害开发、塌陷区治理、生态修复等方面具有成熟的技术装备体系 木里煤田江仓矿区一体化治理示范工程 高潜水位矿区生态修复技术应用76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煤炭深加工技术领域先进技术装备主要优势企业特点大型水煤浆气化技术华东理工大学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日处理 4,000 吨/天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创造了世界单炉规模之最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技术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开发了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工艺和催化剂,运营世界首套百万吨级示范项目高效煤炭间接液化技术中科合成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煤间接液化技术和催化剂已在多个百万吨级示范项目实现工业化应用高效煤制烯烃技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了第三代甲醇制烯烃工艺和催化剂,在甲醇转化率、乙烯丙烯选择性、吨烯烃甲醇单耗等方面优势明显煤油共炼技术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发了煤油共炼新工艺,投运中国首套 45万吨/年工业试验示范装置低阶煤分质利用技术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百万吨级粉煤热解技术、煤焦油制清洁燃料技术等研究和工程示范中国领先神华包头 60 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第三章 煤炭及深加工行业77市场应用中国煤炭行业正加速向安全、高效、绿色、智能方向转型发展,安全高效开采技术、智能化技术、绿色低碳技术等加快孕育和释放,培育了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典型企业。煤炭行业典型项目实施情况大柳塔矿连续采煤机远程智能化控制实施企业: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实施概要:大柳塔煤矿连续采煤机远程智能化控制,基于 5G 无线技术、惯性导航技术、激光导引跟踪技术、多元信息融合技术、智能感知等多项新型技术,实现连采机自主行走、自主截割、辅助决策等功能,并引入模块化管理理念,将矿井综采、连采、运输、供电、给排水、通风及安全监测监控等生产系统高度集成统一控制,形成管控一体化平台。应用效果:既减轻了作业人员工作强度,保障作业安全,又推动了中国煤矿掘进设备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榆家梁矿薄煤层综采工作面智能化实施企业: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实施概要:针对如何解决和突破薄煤层开采自动化工作面遇到的问题和技术瓶颈,该矿创新性地提出了全新的自主智能割煤技术。智能化薄煤层开采技术包括自动化割煤远程干预技术、工作面巡检技术、以太环网通信技术、设备集中控制技术、全景视频监控技术和采煤机电缆拖拽技术的六个方面的关键技术,在榆家梁煤矿两个工作面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用效果:薄煤层工作面减人增效成效显著,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系数。宝日希勒露天矿无人驾驶综合智慧能源应用实施企业:国能神宝能源公司实施概要:“极寒型复杂气候环境露天矿 5G 无人驾驶卡车编组安全示范工程项目”是神宝能源推动智慧矿山建设,实现煤矿作业“少人则安,无人则安”目标的先行示范项目。项目对 5 台 220 吨 MT4400 电动轮矿用自卸卡车进行无人驾驶改造,与配套的 1 台 WK-35 电铲和 1 台遥控推土机及洒水车、平路机、指挥车等辅助作业车辆,形成一套完整的露天矿无人运输作业系统。应用效果:该项目研究成果填补了世界极寒地区矿山设备无人化运行的空白,通过无人驾驶技术与 5G 技术配合应用,能够降低矿卡油耗,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开采,保护了生态环境。78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成庄矿煤与瓦斯共采绿色开采技术应用实施企业:晋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实施概要:针对如何做好煤与瓦斯高效安全协同共采,成庄矿通过持续不断科研创新,形成了以区域地面探测、钻探探测为主的“三级”地质探测技术体系;构建了以五种抽放模式为主的“三区联动井上下联合立体式抽采”瓦斯治理体系;开展了生产系统集约化、生产系统自动化、高效回采布局优化等工作,形成了煤炭高效开采技术体系;研发了高浓度瓦斯集输、瓦斯提浓、低浓瓦斯发电等技术,实现了对不同浓度瓦斯的分类梯级利用,率先推动了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发展。应用效果:抽采浓度 30%以上的瓦斯 100%利用,抽采浓度 30%以下的瓦斯利用率达到 73.2%,形成了瓦斯梯级利用系统;示范区域盘区采出率达到 81.7%以上,工作面采出率达到 93.09%以上,实现了矿井的高效生产。张家峁矿智能化煤矿建设与示范实施企业:陕北矿业张家峁公司实施概要:为解决煤矿智能化的关键核心问题,全面建成智能化矿井,张家峁公司开展了张家峁智能化煤矿巨系统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示范矿井项目建设。应用效果:项目通过开发智能综合管控平台及大数据系统、研发 4D-GIS 地理信息系统、建成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研发智能化快速掘进系统、智能通风综合管控系统、无人驾驶系统及智能调度系统和自动监控系统等七大技术创新,研发的技术、装备和系统在性能指标、实际应用效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家能源集团 10 万吨/年 CCS 示范工程实施企业:国家能源集团实施概要:2010 年开工建设,2011 年建成投产,投资 2.1 亿元。CCS 示范工程由二氧化碳捕集区、二氧化碳储存罐区和二氧化碳注入封存区三大部分组成。煤直接液化厂产生的高浓度二氧化碳通过管道输送至二氧化碳捕集区,处理合格的液体二氧化碳经罐区封存,由二氧化碳槽车运至注入封存区,最后经注入泵加压而注入到 2,000 米以下的盐水层中。应用效果:该项目是国家能源集团开发的世界首个采用单混联合注入工艺与分测的技术,也是国内首个全流程内陆咸水层二氧化碳封存项目。第三章 煤炭及深加工行业79煤炭国际合作概况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煤炭国际合作,主要包括海外煤炭资源投资和开发、转让技术、出口设备、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等,其中:在澳大利亚、俄罗斯、蒙古等国开展了煤炭资源投资和开发项目;向美国、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乌克兰、印度、土耳其、越南、波兰、菲律宾等10余国家出口煤炭相关装备;在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加拿大、俄罗斯、印度、越南、土耳其、蒙古等国开展了煤炭类工程承包项目。国家能源集团开发建设俄罗斯扎舒兰项目俄罗斯扎舒兰煤矿位于俄罗斯外贝加尔边疆区红奇科伊行政区,拟建设年产500万吨露天矿,总投资26.78亿元,由国家能源集团所属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中方出资 50%,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公司出资 50%。2014 年,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的见证下,合作双方签署合作协议,项目列入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会议纪要与中俄煤炭领域合作路线图。行业合作机会80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未来重点合作方向煤炭开发及贸易领域。煤炭贸易是中俄煤炭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质无烟煤、低硫低灰的优质炼焦煤在中国具有一定市场需求,中俄双方可进一步发挥现有中俄煤炭合作机制,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扩大煤炭贸易量。此外,中国煤炭企业具有技术装备、人才、管理、投融资等全要素综合优势,中俄双方可在煤炭资源开发领域进一步开展合作。技术装备领域。中国已经建立起完善的煤炭开发与利用技术及装备制造服务体系,在资源勘探、快速建井、综合机械化装备制造、煤炭开采、生产安全预警与防范、煤炭洗选加工、煤炭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煤炭深加工等多个方面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在大型矿井建设、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新型煤化工技术等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总体上,中国的煤炭技术装备性价比高、产品线长,综合竞争力强,希望与俄罗斯相关企业在煤炭生产开发与利用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工程服务领域。中国国内形成了由众多煤炭勘探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生产运营单位共同参与,分工明确的煤矿工程建设服务体系。中国煤炭工程建设周期短、性价比高,专项服务能力突出,可为俄罗斯煤炭生产开发提供高效服务。第三章 煤炭及深加工行业81第四章 传统电力行业04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发电行业 发电能力及主要指标装机容量20122021 年,中国发电装机容量持续增长,年均增速 8.4%。截至 2021 年底,中国发电装机容量约 23.8亿千瓦,约占全球装机容量的 28%。其中,火电装机容量约占 55%;水电装机容量约占 16%;风电装机容量约占 14%;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占 13%;核电装机容量约占 2%。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太阳能发电风电核电水电火电单位:万千瓦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90,000单位:亿千瓦时(年)20122021 年中国主要发电类型装机容量发电量20122021 年,中国发电总量持续增长,年均增速6.1%。2021 年中国发电总量达 8.4 万亿千瓦时,约占全球发电量的 30%。太阳能发电风电核电水电火电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90,000单位:亿千瓦时(年)20122021 年中国主要发电类型发电量2021 年中国发电约占全球8.4万亿千瓦时30 21 年中国发电企业投资同比增长5,530亿元4.5%电源投资2021年,中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建设投资完成5,530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水电988亿元;火电672亿元;核电 538 亿元。84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主要发电企业中国发电企业数量众多,截至 2020 年底,中国发电企业共 7,114 家。主要的全国性发电集团包括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国投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中,中国三峡集团主要聚焦水电领域,中核与中广核集团主要聚焦核电领域,其他均为综合性发电集团。截至 2020 年底,以上 10 家发电企业装机容量约占中国总装机容量的一半。2020 年中国发电企业7,114家2021 年中国发电集团主要经营业绩企业名称装机容量(亿千瓦)发电量(亿千瓦时)清洁能源比重(%)营业收入(亿元)2.7111,03228.56,908 2.067,74438.13,855 1.956,42661.53,321 1.796,40432.62,764 1.605,83034.42,238 1.093,633961,365 0.682,1381,214 0.481,01632.2509 0.391,7402,472 0.361,53967.2437第四章 传统电力行业85 发电行业规划“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了 20212025 年,中国在能源保障、能源低碳转型、能源系统效率等方面的总体发展目标:能源保障方面,到 2025 年,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约 30 亿千瓦;能源低碳转型方面,到 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 20%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 39%左右,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达到 30%左右;能源系统效率方面,电力协调运行能力不断加强,到 2025 年,灵活调节电源占比达到 24%左右,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 3%5%。火电行业的重点规划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领域:重点对 30 万千瓦及以下煤电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对于调峰困难地区研究推动 60 万千瓦亚临界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到 2025 年,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规模累计超过 2 亿千瓦。大力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20212025 年,节能改造规模不低于 3.5 亿千瓦。新增煤电机组全部按照超低排放标准建设、煤耗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科技创新示范领域:燃气轮机设计、试验、制造、运维检修等关键技术攻关及示范应用。先进燃煤发电、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老旧煤电机组延寿升级改造、煤制油、煤制气、先进煤化工等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建设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工程。12 主要指提高已有煤电机组的调峰幅度、爬坡能力以及启停速度,为消纳更多波动性可再生能源、灵活参与电力市场创造条件。86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电网行业 电网行业现状电网规模2021 年,中国 220 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共 84万千米;220 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共 49 亿千伏安。20172021 年中国输电线路长度及变电设备容量情况 统计年度 分类2017 年2018 年2019 年2020 年2021 年220 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千米)685,567724,788759,465812,203843,390其中:直流部分37,39941,72141,90845,19146,9811100 千伏03,2953,2953,295800 千伏20,87421,32421,90724,74926,539660400 千伏15,92015,90816,10117,14817,148其中:交流部分648,168683,067717,557767,012796,4091000 千伏10,07310,39611,76613,80514,437750220 千伏638,096672,671705,791753,208781,972220 千伏及以上公用变电设备容量(万千伏安)378,934402,255431,697470,384493,921其中:直流部分31,65733,56638,32244,59047,1621100 千伏02,8672,8672,867800 千伏11,87912,93322,31726,93129,503660400 千伏19,77819,89113,13714,79214,792其中:交流部分347,277368,689393,375425,795446,7601000 千伏13,80014,70015,30018,00019,800750220 千伏333,476353,989378,074407,795426,960输电回路 容量84万千米49亿千伏安第四章 传统电力行业87电网投资2021 年,中国 220 千伏及以上输电网投资 1,909 亿元;110 千伏及以下配电网投资 2,756 亿元。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2732,0031,5231,8791,9092,8263,0643,1492,7882,756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单位:亿元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网投资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投资20172021 年中国电网投资规模主网结构中国实现了全国电网互联,形成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南方六大区域电网格局。东北形成了 500千伏主网架结构,华北形成了“两横三纵一环网”交流特高压主网架,西北形成了750千伏主网架,华东形成1,000千伏特高压环网,南方电网形成了“八交十一直”的西电东送主网架。截至 2021 年底,中国投产特高压工程共计 31 条,其中交流 13 条,直流 18 条。配网发展2021 年,中国 35110 千伏配电网输电线路长度为141 万千米,同比增长 2.7%。其中,110 千伏(含 66 千伏)输电线路长度为 79 万千米,同比增长 1.6%;35 千伏输电线路回路长度为 62 万千米,同比增长 1.6%。中国 35110 千伏配电网变电设备容量为 25 亿千伏安,同比增长 4.0%。其中,110 千伏(含 66 千伏)变电设备容量为 21 亿千伏安,同比增长 4.2%;35 千伏变电设备容量为 4 亿千伏安,同比增长 2.8%。电网运行中国大电网保持安全稳定高效运行,连续多年未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2021 年,中国供电系统用户平均供电可靠率 99.872%。电网线损率不断下降,由 2015 年的6.64%下降至 2021 年的 5.26%。中国输变电设施运行可靠性指标总体维持在较高水平,架空线路、变压器、电抗器、断路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隔离开关、避雷器、耦合电容器等 13 类输变电设施的可用系数保持在 99.4%以上,强迫停运次数维持在 0.5 次/百千米(台、套)年以下。主要电网企业中国电网企业主要有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和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其中国家电网经营区域覆盖中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供电人口超过11亿,南方电网经营区覆盖中国五个省(自治区)、供电人口 2.5 亿,内蒙古电力负责建设运营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电网、供电人口 0.14 亿。88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2021 年主要电网企业主要经营业绩企业名称输电线路长度(万千米)变电容量(亿千伏安)电网投资(亿元)营业收入(亿元)119.956.14,88229,711 26.211.39956,7166.51.9122935 电网行业规划“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对 20212025 年中国电网行业发展做了相关规划。创新电网结构形态和运行模式 提高配电网接纳新能源和多元化负荷的承载力和灵活性;积极发展以消纳新能源为主的智能微电网;完善区域电网主网架结构,推动电网之间柔性可控互联;科学推进新能源电力跨省跨区输送。大力提升电力负荷弹性力争到 2025 年,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负荷的 3%5%,其中华东、华中、南方等地区达到最大负荷的 5%左右。加强电力跨省跨区通道建设 重点建设金沙江上下游、雅砻江流域、黄河上游和“几”字弯、新疆、河西走廊等清洁能源基地输电通道,完善送受端电网结构,提高交流电网对直流输电通道的支撑;20212025 年,存量通道输电能力提升 4,000 万千瓦以上,新增开工建设跨省跨区输电通道 6,000 万千瓦以上,跨省跨区直流输电通道平均利用小时数力争达到 4,500 小时以上。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进 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推动电网主动适应大规模集中式新能源和量大面广的分布式能源发展;建设智能高效的调度运行体系,探索电力、热力、天然气等多种能源联合调度机制;加强供需双向互动,积极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区域能源发展重点及基础设施工程输电通道结合清洁能源基地开发和中东部地区电力供需形势,建成投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研究论证一批多能互补输电通道。电网主网架完善华北、华东、华中区域内特高压交流网架结构,为特高压直流送入电力提供支撑,建设川渝特高压主网架,完善南方电网主网架。第四章 传统电力行业89电力市场电力市场交易情况2021 年,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 37,787.4 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45.5%。其中,全国电力市场中长期电力直接交易电量合计为 30,404.6 亿千瓦时。电力市场交易品种中国已初步形成在空间范围上覆盖省间、省内,在时间周期上覆盖多年、年度、月度、月内的中长期交易以及日前、日内现货交易,在交易标的上覆盖电能量(含绿电)、辅助服务等交易品种的全市场体系结构。2021 年,省 内 交 易 电 量(仅 中 长 期)合 计 为30,760.3 亿千瓦时,其中电力直接交易 28,514.5 亿千瓦时、绿色电力交易 6.3 亿千瓦时、发电权交易 2,038.8亿千瓦时、抽水蓄能交易 117.6 亿千瓦时、其他交易 83亿千瓦时。省间交易电量(中长期和现货)合计为7,027.1亿千瓦时,其中省间电力直接交易 1,890.1 亿千瓦时、省间外送交易 5,037.5 亿千瓦时、发电权交易 99.5 亿千瓦时。电力市场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到 2025 年,中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初步建成,国家市场与省(区、市)/区域市场协同运行,电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一体化设计、联合运营,跨省跨区资源市场化配置和绿色电力交易规模显著提高,有利于新能源、储能等发展的市场交易和价格机制初步形成。到 2030 年,中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基本建成,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要求,国家市场与省(区、市)/区域市场联合运行,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市场主体平等竞争、自主选择,电力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配置。电力市场现状电力交易机构设有北京、广州两家国家级交易机构和 33 家省(自治区、直辖市)交易机构。电力市场参与主体截至 2021 年底,中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注册市场主体 46.7 万家。其中,电网企业 47 家,发电企业 3.1万家,电力用户 43 万家,售电企业 4,989 家。90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主要法律法规电力行业法律法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为核心,以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为基础,配套相关行政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形成电力行业的法规框架。电力行业主要法律法规法规政策名称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2018修正)保障和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维护电力投资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电力安全运行。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2019 修订)加强电力供应与使用的管理,保障供电、用电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供电、用电秩序,安全、经济、合理地供电和用电。电力监管条例维护电力市场秩序,依法保护电力投资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促进电力事业健康发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2011 修订)保障电力生产和建设的顺利进行,维护公共安全。电网调度管理条例(2011)修订加强电网调度管理,保障电网安全,保护用户利益,适应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行业监管政策第四章 传统电力行业91行业主管单位中国电力企业面临的监管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在中央层面,监管机构主要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务院国资委三个部委,财政部等其他部委也承担了部分监管职能。其中,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是电力监管的主体部门。在地方层面,监管机构包括地方发展改革委、地方经信委、地方能源局、地方安监局等。行业监管范围及依据监管范围相关文件(部分)投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价格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输配电成本监管暂行办法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关于印发 的通知关于印发 的通知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市场组织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电力市场监管办法电力市场运营基本规则公平交易关于改善电力运行调节 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的指导意见 节能发电调度办法(试行)服务有序放开配电网业务管理办法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管理办法新建电源接入电网监管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供电监管办法信息披露电力调度机构信息报送与披露办法供电企业信息公开实施办法(试行)准入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发电企业许可监督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全电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信息公开办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环保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排污许可管理条例92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行业监管体制行业监管可分为经济性监管和社会性监管。经济性监管主要包括价格监管、成本监管、市场准入监管、投资监管和市场监管;社会性监管主要包括环保监管、普遍服务监管和安全监管。电力行业监管主要内容监管内容说明经济性监管价格监管重点对输配电价、销售电价等进行监管,包括价格结构监管和价格水平监管。成本监管监管机构拟订颁布电网企业成本规则、输配电价格成本审核办法等,并监督检查成本规则执行情况。准入监管监管机构颁发和管理电力业务许可证,对发电企业在各电力市场中所占份额的比例实施监管。在较大地区范围内准许存在一家输电企业,在特定区域范围内准许存在一家配电企业。投资监管监督公司的投资行为,对电网企业投资项目进行审批或统一规划管理。市场监管对电力市场向从事电力交易的主体公平、无歧视开放的情况以及输电企业公平开放电网的情况实施监管。对电力企业、电力调度交易机构执行电力市场运行规则的情况,以及电力调度交易机构执行电力调度规则的情况实施监管。社会性监管环保监管包括电力项目环保审批和电力企业的生产过程环保监管;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监督等。普遍服务监管要求电力企业提供基本的电力供应服务,在规定的电力服务质量基础上,提供对所有用户而言可以负担得起的价格。安全监管主要是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包括监督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和政策执行,落实安全责任;制定电力安全监管规章、规则和标准,并监督执行;管理电力可靠性;监管电力安全生产;电力应急管理;调查处理电力安全事故等。第四章 传统电力行业93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政策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 年)提出,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达到燃气机组排放限值的“超低排放”要求,即在基准含氧量 6%条件下,烟尘、SO2和 NOx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 10 毫克/立方米、35 毫克/立方米和 50 毫克/立方米。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要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20 年下降 18%;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 1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 87.5%;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新建煤电机组,除特定需求外,原则上采用超超临界、且供电煤耗低于 270 克标准煤/千瓦时的机组;设计工况下供电煤耗高于285 克标准煤/千瓦时的湿冷煤电机组和高于 300 克标准煤/千瓦时的空冷煤电机组不允许新建;到 2025 年,中国火电平均供电煤耗降至 300 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下;20212025年,节煤降耗改造规模不低于 3.5 亿千瓦,供热改造规模力争达到 5,000万千瓦,存量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完成 2 亿千瓦。二氧化碳减排2021 年,中国单位火电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约 828 克/千瓦时,比 2005 年降低 21%;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约 558 克/千瓦时,比2005 年降低 35%。以 2005 年为基准,2006-2021年,通过发展非化石能源、降低供电煤耗和线损率等措施,电力行业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 215.1 亿吨。其中,发展非化石能源对电力行业二氧化碳减排贡献率为 56.7%,降低供电煤耗贡献率为 41.3%,降低线损率贡献率为 2%。其他污染物排放2021 年,中国火电发电烟尘排放总量约为 12.3 万吨,比上年下降约 20.7%。火电二氧化硫排放量约为54.7 万吨,比上年下降约 26.4%。火电氮氧化物排放量约为86.2万吨,比上年下降约 1.4%。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标准号:HJ 6332012)空气质量达到优良标准是指空气质量指数小于等于 100。94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火电机组分类情况中国火电机组装机容量共计发电技术和设备 发电设备生产情况2021 年,中国发电设备生产完成 13,463.2 万千瓦。火电机组生产 5,705.4 万千瓦,其中单机容量 30 万千瓦及以上 3,167.7 万千瓦。火电汽轮机生产 5,071.3 万千瓦,其中超临界、超超临界汽轮机 2,563.5 万千瓦。电站锅炉 5,504.7万千瓦,其中超临界、超超临界锅炉 2,432.5 万千瓦。技术、装备与创新2021 年全年发电设备生产完成情况分类2021 年生产完成(万千瓦)同比增长(%)一、发电设备产量(按发电机计)13,463.217.2水电机组2,017.818.2火电机组5,705.413.5风电机组5,600.022.1核电机组140.0-17.6二、其它发电设备主机火电汽轮机5,071.37.6核电汽轮机60.0-57.1电站锅炉5,504.720.8三、出口机组(按发电机计)1,062.416.112.97亿千瓦第四章 传统电力行业95 火电设备生产能力目前,中国设备制造企业发电设备产能充足,设计和制造技术水平国际领先,拥有年产煤电机组 7,0008,000万千瓦的产能,具备了充分的改造升级技术条件和改造设备的生产供应能力。国内设备制造企业在机组升参数综合改造、烟气余热利用综合改造、通流提效改造、灵活性综合改造、热电联产机组改造、电厂辅助改造等方面,积累了较多的成功案例。电站锅炉主要制造商为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西子清洁能源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华光环保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太原锅炉集团工业锅炉有限公司、北京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有限公司。哈尔滨电气集团、东方电气集团和上海电气集团同时拥有 100 万千瓦电站锅炉研发生产能力,其中采用上海锅炉厂 135 万千瓦锅炉的热电项目是世界在建单机容量最大的高参数二次再热燃煤电站项目。余热锅炉主要制造商为西子清洁能源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功率涵盖 260 万千瓦,其中西子清洁产品覆盖了 GE、SIEMENS、MHI、ANSALDO、ALSTOM 等国际主要燃机供应商的各类主力发电机型。生物质锅炉主要制造商为济南锅炉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锅炉集团工业锅炉有限公司、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功率主要为 10 万千瓦及以下。燃气轮机主要制造商为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汽轮机厂、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南京汽轮电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功率涵盖 735.9万千瓦,主要为 E 级、F 级燃气轮机,2022 年 3 月上海电气与 Ansaldo 联合开发的 H 级重型燃机吊装就位。蒸汽轮机主要制造商为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汽轮机厂、南京汽轮电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电气集团、东方电气集团和上海电气集团产品包括高效超超、二次再热等先进技术,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汽轮机功率范围 60110万千瓦,蒸汽压力可达 35 兆帕;超超临界汽轮机功率范围 60130 万千瓦,蒸汽压力可达 30 兆帕。发电机主要制造商为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发电机厂、南京汽轮电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齐鲁电机制造有限公司。功率涵盖 0.15135 万千瓦,主要包括水-氢气冷却、空气冷却、全氢气冷却、双水内冷机型以及燃气轮发电机。96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火电设备制造企业企业名称主要产品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东方电机有限公司1120 万千瓦等级燃煤发电机;46 万千瓦及以下分布式燃机、E 级、F 级、H(J)级等各级别燃气轮发电机。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0.5100 万千瓦等级超临界、超超临界、高效超超等汽轮机;35.9 万千瓦及以下分布式燃机、E 级、F 级、H(J)级等各级别燃气轮机。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5100 万千瓦等级高压、超高压、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高效超超、二次再热煤粉油气锅炉;5 66 万千瓦循环流化床锅炉。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0.3110 万千瓦等级新型空冷系列、全氢冷系列、双水内冷系列和水氢氢系列汽轮发电机以及燃气轮发电机、冲击发电机。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100 万千瓦及以下的超临界、超超临界、高效超超等汽轮机、燃气轮机。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5100 万千瓦等级高压、超高压、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高效超超、二次再热电站锅炉;2.5 万千瓦及以下生物质锅炉、垃圾炉等。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发电机厂120 万千瓦及以下的火电发电机、双水内冷发电机、燃气轮发电机、采用GVPI 技术的 3 30 万千瓦级三代空冷发电机等。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汽轮机厂135 万千瓦及以下的超临界、超超临界、高效超超等汽轮机;32.5 万千瓦及以下的 E 级、F 级、H 级燃气轮机。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135 万千瓦及以下的高压、超高压、超临界、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环流化床、二氧化碳锅炉等。南京汽轮电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生产能力达 1,000 万千瓦。35 万千瓦及以下火电发电机、汽轮机、E 级、F 级燃气轮机。山东齐鲁电机制造有限公司35 万千瓦及以下火电发电机、汽轮机、E 级、F 级燃气轮机。北京北重汽轮电机有限责任公司火电机组年生产能力 400 万千瓦。66 万千瓦及以下火电发电机;66 万千瓦及以下中压、高压、超高压、亚临界、超临界火电汽轮机。中国长江动力集团有限公司20 万千瓦及以下火电发电机、汽轮机。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3 万千瓦及以下火电发电机、汽轮机。青岛捷能汽轮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 万千瓦及以下火电发电机、汽轮机。北京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有限公司10130 万千瓦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锅炉。西子清洁能源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14 万千瓦及以下燃机余热锅炉、干熄焦余热锅炉、生物质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燃气锅炉等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余热锅炉、生物质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燃气锅炉等。无锡华光环保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5 万千瓦及以下的节能高效燃煤电站锅炉、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余热锅炉、垃圾焚烧锅炉、生物质能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等。太原锅炉集团工业锅炉有限公司13.5 万千瓦及以下循环流化床锅炉、生物质垃圾焚烧炉、燃油(气)锅炉等。四川川锅锅炉有限责任公司20 万千瓦及以下循环流化床锅炉、余热锅炉、煤粉锅炉、燃气锅炉等。济南锅炉集团有限公司20 万千瓦及以下循环流化床锅炉、余热锅炉、煤粉锅炉、燃气锅炉等郑州锅炉股份有限公司余热锅炉、生物质锅炉、燃煤锅炉、燃油(气)锅炉等。第四章 传统电力行业97发电技术创新中国发电技术和装备不断向高参数、大容量、高效能及低排放方向发展,中国的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掌握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等新技术,实现了发电标准煤耗和 SO2产生强度的双下降。重型燃气轮机重型燃气轮机发电效率高、能够频繁快速启停、适合电网调峰,是优化能源结构、实现大规模清洁能源替代的主要选择之一。2019 年 9 月,中国自主知识产权首台 F 级 5 万千瓦重型燃气轮机原型机整机研制宣告成功;2020 年 11月,首台 F 级 5 万千瓦重型燃气轮机顺利实现满负荷稳定运行。中国首台自主研发 F 级 50MW 重型燃气轮机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技术国家能源集团、清华大学等攻克了 60 万千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关键技术。2013 年 4 月,世界首台 60 万千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在四川白马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建成,并顺利完成 168 小时满负荷试运行。世界首台 60 万千瓦循环流化床机组四川白马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工程98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国家能源集团等攻关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关键技术,2015 年,国家能源集团泰州电厂二期投产,其中采用了世界首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发电效率 47.82%,供电煤耗 256.8 克/千瓦时。泰州电厂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 超超临界六缸六排汽超低背压单轴汽轮机中国大唐集团研发了六缸六排汽百万千瓦二次再热燃煤发电关键技术。2020 年 12 月,大唐东营发电有限公司两台 100 万千瓦超超临界六缸六排汽机组完成 168 小时满负荷试运行,该项目采用国内外能耗水平最优的百万千瓦二次再热超低背压燃煤发电机组,集成创新采用了 41 项技术,均为国内外首次使用,机组背压为 2.9 千帕,汽轮机热耗率为 6,949 千焦/千瓦时、供电煤耗为 258.72 克/千瓦时。大唐东营发电有限公司 1 号机组第四章 传统电力行业99 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技术中国大唐集团开展 100 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关键技术攻关,2019 年,中国大唐集团雷州电厂建成了世界首台 100 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 型锅炉的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同时创造了国内二次再热百万机组从首次并网到 168 试运行最短时间记录,锅炉效率达到 94.65%,厂用电率 3.996%,总效率 48.17%,供电煤耗 265.91 克/千瓦时。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IGCC)2012 年 12 月,中国华能集团在天津建成 250MW IGCC 示范电站。这是中国第一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电站。IGCC 系统是将煤气化技术和高效的联合循环相结合的先进动力系统,发电效率高,且环保性能极好,污染物的排放量仅为常规燃煤电站的 1/10,脱硫效率可达 99%,氮氧化物排放只有常规电站的 15%至 20%,耗水只有常规电站的 1/2 到 1/3。天津 IGCC 示范电站100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相变二氧化碳捕集技术2020 年 11 月,中国华能集团自主研发的中国首套 1,000 吨/年相变型二氧化碳捕集工业装置在华能长春热电厂成功投运。该技术可实现烟气中二氧化碳捕集率达 90%,同时再生溶液量减少 40P%,再生热耗低于 2.3 吉焦/吨二氧化碳,比传统乙醇胺吸收法降低 45%以上,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燃煤机组污染物一体化脱除技术2021 年 5 月,中国华能集团“低温法污染物一体化脱除技术研发和中试验证”项目在岳阳电厂通过验收。低温法污染物一体化脱除技术(简称 COAP)的成功研发,为中国燃煤电站率先实现从“单一污染物”控制向“多污染物一体化”控制、从“超低排放”向“近零排放”的跨越提供技术支撑。COAP 技术处理后的烟气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低于 1 毫克每标准立方米;粉尘排放低于 2 毫克每标准立方米;三氧化硫、汞、氯化氢和 VOCs(挥发性有机物)的脱除率高于 97%。华能集团低温法污染物一体化脱除技术第四章 传统电力行业101电网技术和设备 电网设备生产能力中国已形成涵盖规划、设计、科研、制造、试验、运输、运行全环节的高端输变电装备产业链条。该产业链条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在系统设计层面和设备整机层面实现了技术独立。电缆导体制品2020 年,中国电线电缆行业整体规模达到 5,243万千米。中国具备交流 500 千伏及以下海缆和陆缆、直流 400 千伏及以下海缆、直流 535 千伏及以下陆缆的研发制造能力。变压器/电抗器中国具备各电压等级、各种类型交、直流变压器和电抗器的生产能力,2020 年总产量 17.4 亿千伏安。中国制造和规模化应用了全球电压水平最高、容量最大的电力变压器、换流变压器和电抗器,包括交流 1,000 千伏/100 万千伏安电力变压器、1,000 千伏/32 万千伏安交流电抗器,直流 1,100 千伏/60 万千伏安换流变压器和1,100 千伏/5,000 安平波电抗器。开关设备中国具备各电压等级、各种类型的开关设备生产能力,并在各电压等级大规模应用了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中国制造和规模应用了全球电压水平最高、开断能力最强的 GIS 开关设备,即 1,100 千伏/63 千安 GIS 开关设备。2020 年,中国高压断路器总产量约为 213 万台。其中,72.5 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 GIS 产量为 22,311 台,72.5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高压SF6断路器产量为7,770台。有源控制装置中国具备串联补偿装置(SC)、静止无功补偿器(SVC)、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SVG)、可控并联电抗器(CSR)、直流融冰装置(De-Icer)等生产能力,主要用于 1,000 千伏及以下高压输电系统,提升系统稳定性、可靠性、灵活性和安全性。测量设备中国具备 1,000 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磁式、电容式电压互感器,1,000 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套管式、750 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独立式(油浸式、SF6)电流互感器,750 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电子式电压、电流互感器,和1,100 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直流电压互感器(直流分压器)、电流互感器(分流器型、全光纤型)的生产能力,并规模应用。继电保护和自动化中国具有 1,000 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设备的设计制造能力,产品性能和可靠性经过了中国超大规模复杂电网的长期运行考验。中国还研制了 100%国产的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设备,通过权威检测机构检测,试运行稳定可靠。智能计量系统中国已实现各省份高级量测系统(AMI)的全覆盖,实现了对所有电力用户用电信息“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的目标,并支持智能有序用电、线损管理、计量异常检测和智能诊断、大数据分析等高级应用。中国已全部采用智能电表,可实现全量采集、远程抄表、远程费控等功能。102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电网设备生产企业企业名称主要产品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多个输变电设备专业制造厂,生产交直流特高压及以下各电压等级变压器、电抗器、高压开关、中低压开关、电容器、互感器、避雷器、换流阀及电力电子产品、电线电缆、电力自动化集成及成套电力设备。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山东电力设备厂生产特高压及以下各电压等级变压器、电抗器等设备,控股的山东电工电气日立高压开关有限公司生产特高压及以下各电压等级 GIS 开关设备等输变电设备,所属多家企业生产电线电缆、铁塔等产品。许继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电网调度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电站自动化、换流阀及电力电子产品、铁路供电自动化、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电力管理信息系统、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控制装置、继电器、电子式电度表、中压开关及开关柜、变压器、箱式变电站和电缆桥架等。平高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特高压及以下各电压等级开关设备。南瑞集团有限公司主要所属企业有国电南瑞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等。生产电力自动化及保护、电力信息通信、电力电子、发电及水利自动化设备、轨道交通及工业自动化设备、非晶合金变压器等,服务特高压输电、柔性输电、大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电网调度和保护等。特变电工集团主要所属企业有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和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等,主要生产特高压及以下各电压等级变压器、电抗器等输变电设备。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主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变电站自动化、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电网调度自动化、保信及电力二次设备运维等输变电业务领域。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特高压及以下各电压等级变压器、电抗器等输变电设备。新东北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特高压及以下各电压等级开关设备。泰开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多个输变电设备专业制造厂,生产特高压及以下各电压等级开关、变压器、开关柜、电力电子、电线电缆。思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多个输变电设备专业制造厂,生产超高压、高压开关设备、变压器、继电保护及自动化系统、无功补偿装置、测量监测装置、电力电子设备。上海电缆厂集团有限公司生产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充油电缆、控制电缆、风能电缆、架空导线等线路设备。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交流 500 千伏及以下海缆和陆缆、直流 400 千伏及以下海缆、直流 535 千伏及以下陆缆。其中,海缆为公司业务发展重点,主要包括交流海底电缆、柔性直流海底电缆、脐带缆、动态海缆、海底光缆等类别。江苏亨通高压海缆有限公司生产电线电缆、海底电缆、海底光缆、光电复合缆、特种电缆、特种电力光缆、动态海底电缆、脐带缆及其附件。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生产500千伏及以下高中低压交联电缆、船用、矿用电缆、超耐热和高强度铝合金导线、碳纤维导线、海底光纤复合电缆、数据缆、核电站电缆、石油平台用电缆、风力电缆、阻燃耐火电缆,500 千伏及以下电缆附件第四章 传统电力行业103电网技术创新中国在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智能电网、大电网安全等技术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输变电设备制造、大电网安全与控制、新能源并网消纳等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同时,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深度融合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北斗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数字化手段,中国培育了一批新能源云、智慧车联网、综合能源服务等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2004 年以来,在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共同努力下,中国在交流 1,000 千伏及以上和直流 800 千伏及以上的特高压输电理论、技术、标准、装备和工程建设、运行等方面取得全面突破,全面掌握了特高压输电技术。截至2021 年底,中国在运特高压工程线路总长度超过 4 万千米,变电(换流)容量超过 4.5 亿千伏安,在保障电力供应、促进清洁能源发展、改善环境、提升电网安全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 年,中国首个 1,000 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投运。2010 年,中国首个 800 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运。2019 年,中国首个 1,100 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运。1100 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线路104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柔性直流电网技术国家电网公司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示范工程是世界首个实现风、光和储能多能互补的直流电网工程,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均为中国首创。工程额定电压 500 千伏,总换流容量 900 万千瓦,线路总长度 666 千米,建有 4座换流站,四端分别接入风电、太阳能、抽水蓄能和交流电网,实现了北京冬奥会场馆 100%新能源供电,每年可提供绿色电能 141 亿千瓦时,相当于北京市年用电量的十分之一,每年可节约标准煤 490 万吨,减排二氧化碳 1,280 万吨。项目于 2018 年开工建设,2020 年 6 月竣工投产。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南方电网公司昆柳龙直流工程是世界首条 800 千伏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工程,为世界第七大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送出电力。线路起于云南昆北换流站,落点在广西柳北换流站和广东龙门换流站,全长 1,452 千米,每年新增800 万千瓦西电东送通道能力。项目于 2018 年开工建设,2020 年 12 月投产。张北柔直中都换流站昆柳龙直流工程第四章 传统电力行业105 智慧车联网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国家电网公司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智慧车联网服务平台,覆盖中国 29 个省、273个城市,接入充电桩超过 170 万个,注册用户超过 1,250万,可在用户充电过程中自动感知电量信息、负荷变化,自动分析用户用车需求,有序安排电动汽车充电时段和功率。截至 2022 年 5 月,智慧车联网平台已接入充电桩超 177 万个。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 能源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国家电网公司依托自主可控底层区块链技术,建成能源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国网链”,实现与国家政务区块链平台“星火链网”跨链对接,打造绿电生产-交易-输配-消纳全环节透明化管理,实现绿电生产、交易、消纳等全过程溯源,创新设计基于区块链的绿色电力消费凭证,截至 2022 年 4 月完成凭证颁发 259 个,实现成交总电量 94.83 亿千瓦时;打造冬奥绿电溯源应用,为中国“绿色”办奥提供 100%可信证明。2021 年支撑绿电交易达 97 亿千瓦时。106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境外合作情况截至 2020 年底,中国主要电力企业境外累计投资总额为 951 亿美元,境外工程承包新签合同额累计 3,120.2亿美元;电力装备出口总额达 305.1 亿美元,电力技术服务出口累计总额为 106.9 亿美元。截至 2020 年底,中国主要电力企业境外可控装机容量共3491万千瓦,其中火电1,461.6万千瓦、水电1,629.8万千瓦、风电 338.2 万千瓦、太阳能 61.4 万千瓦。行业合作机会在中国的国际合作项目 跨国输电目前,中国与俄罗斯、蒙古、越南、缅甸和老挝电网实现了互联互通。2021 年,中国与邻国合计完成电量交换83.69 亿千瓦时,购入电量 58.98 亿千瓦时,送出电量 24.71 亿千瓦时。2021 年中国与邻国交易电量(亿千瓦时)分类电量(亿千瓦时)总计83.69进口电量58.98其中:俄罗斯38.25缅甸16.60朝鲜4.13出口电量24.71其中:蒙古13.82越南8.71缅甸2.05老挝0.13承包工程领域开始转向以太阳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领域。截至目前,项目分布于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以亚洲、非洲为主,辐射中东欧、大洋洲、美洲的海外市场格局。根据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公布的2020 年度全球最大 250 家国际承包商排名,共有 11 家中国电力企业承包商入围。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第四章 传统电力行业107 跨国集团合作案例 法国电力集团与大唐集团合作法国电力集团持有大唐三门峡发电有限责任公司(DSPC)35%的股份,这是一座使用超超临界技术的火力发电厂,总装机容量为 260 万千瓦。2014 年,法国电力集团与中国大唐集团在江西省合作建成了一座超超临界燃煤电厂(2100 万千瓦),并共同负责电厂运营。法国电力集团持有该电厂 49%的股份,大唐集团持股 51%。与国家能源集团合作法国电力集团持有国家能源集团所属山东中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SZPC)19.6%的股份,后者拥有三座火力发电厂,总装机容量为 306 万千瓦;持有国家能源集团所属东台海上风电公司 37.5%的股份,后者拥有东台两个海上风场,总装机容量为 50 万千瓦。通用电气与哈电集团合作为推动燃气轮机技术本土化,2014 年 GE 与哈电成立哈尔滨创新中心;2015 年,GE 与哈电达成协议,共同在中国推广 9HA 燃机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的广泛使用;2017 年,为哈电集团提供天津军粮城热电联产项目的9HA 重型燃机。2018 年,GE 与哈电集团在河北秦皇岛建立燃机制造基地,共同推进重型燃气轮机本土化制造和服务。与华电集团合作2016 年,GE 与华电集团签署在分布式能源领域的战略合作协议。GE 和华电成立合资企业华电通用轻型燃机设备有限公司,华电持股 51%,GE 持股 49%。与大唐集团合作2016 年 12 月2022 年底,GE 和大唐联合打造北京国际电力数据监测诊断中心,目前接入 6 座电厂的 13 台机组。西门子能源技术服务2011 年起,西门子在天津陆续与地方国资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民营企业罗尼尔(天津)智能电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智能电网解决方案设计及设备和技术服务、楼宇及产业园节能服务等业务。设备制造2018 年,西门子能源与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为广州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广州市太平工业园的分布式能源站项目提供 2 台 SGT-700 型燃气轮机。韩国电力公社2007 年,韩国电力与山西国际能源集团、德意志银行联合组建成立格盟国际能源有限公司。韩国电力持股 34%,山西国际能源集团持股 47%,其他公司持股19%。目前格盟国际控股运营火电装机 1,170 万千瓦,新能源装机 88 万千瓦。108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未来国际合作展望中国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高度重视新型电力系统技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燃气发电技术,双方可在这些领域探讨开展合作和交流。新型电力系统技术。新能源发电并网及主动支撑、电力系统仿真分析及安全高效运行、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灵活规划运行、新型直流输电装备、新型柔性输配电装备、大容量远海风电送出、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V2G、虚拟电厂、微电网等技术。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技术。先进高参数超超临界燃煤发电、高效超低排放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高效低成本的 CCUS、老旧煤电机组延寿升级改造、煤制油、煤制气、先进煤化工等技术。燃气发电技术。燃气轮机设计、试验、制造、运维检修等技术。第四章 传统电力行业10905第五章 核能行业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发展现状 核电生产运行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截至 2021 年底,中国商业运行核电机组共 51 台,装机容量为 5,328 万千瓦。2021 年中国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 4,075 亿千瓦时,核发电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 4.8%。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装机容量(万千瓦)20122021 年中国商运核电装机规模增长情况2021 年中国各类电源发电量占比情况核电 4.77%风电 7.68%火电 68.02%水电 15.69%太阳能发电 3.832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2021 年 1 月,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站 5 号机组建成投运2021 年 12 月,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并网发电第五章 核能行业113 2020 年 12 月,中国新一代先进磁约束核聚变实验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 M 装置(HL-2M)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燕龙”低温供热堆 玲龙一号 核电工程建设截至2021年底,中国在建核电机组20台,总装机容量2,269万千瓦,在建规模居世界第一。中国已经掌握了压水堆、高温气冷堆等多种堆型的设计和建造技术。核科技研发中国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三代压水堆技术首堆已建成投产,“国和一号”三代非能动压水堆技术正在建设示范工程;以高温气冷堆为代表的新一代核能系统产业化走到了世界前列;开发出“玲龙一号”(ACP100)、“燕龙”泳池堆(DHR-400)等小型堆;开发了“龙鳞”系统(NASPIC)、“和睦系统”、NuCON 等核电站数字化仪控平台。中国正在推动建设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已建成中国环流器二号 M 装置(HL-2M)、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 东方超环等核聚变实验装置。华龙一号114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核燃料循环中国实行闭式核燃料循环政策,建立了包括“铀勘察采冶铀纯化转化铀浓缩核燃料加工乏燃料管理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在内的核燃料循环产业体系。核装备制造中国掌握了核电关键设备的制造、检验和试验技术,形成覆盖主设备、泵阀、控制系统、大锻件等关键设备和原材料的全供应链体系,形成了每年 8-10 台(套)左右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主设备成套供货能力。核技术应用中国在核医学、材料改性、无损检测、辐照育种、食品与农产品辐照加工等方面,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年产值规模实现 20%以上增长。2021 年 8 月 31 日,哈电集团重装公司生产制造的“华龙一号”漳州核电1 号机组 3 台蒸汽发生器顺利完成出厂发运 伽马刀设备,精确高效治疗肿瘤 医用防护服辐照灭菌,将灭菌时间缩减至 1 天以内 利用电子加速器处理印染废水,废水回用比例达 70%无损检测(探伤)电子直线加速器,可实现能量实时在线热切换的工业无损检测第五章 核能行业115 核安全核安全是核事业发展的生命线。中国高度重视核安全工作,不断健全国家核安全体系,完善核安全法律框架,加强核安全管理与监管,提高核安保与核应急能力,推进核安全文化建设,加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田湾核电厂 1-4 号机组实景图 主要核能企业中国的核能企业包括: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等。1-4 号机组均采用 VVER-1000 机型,其中 1、2 号机组功率 1,060MWe,分别于 1999 年、2000 年开工,2007 年投入商业运行;3、4 号机组功率 1,126 MWe,分别于 2012 年、2013 年开工,2018 年投入商业运行。核能国际合作中国愿秉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的理念,与世界各国加强和平利用核能领域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核能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核科技工业的主体、核能发展与核电建设的中坚、核技术应用的骨干,是中俄核能合作的牵头单位。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先进核能利用、核燃料、天然铀、核技术应用、工程建设、核环保、116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装备制造、可再生能源、金融投资等核心产业,以及核产业服务、数字信息、贸易、健康医疗等市场化新兴产业。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致力于零碳排放的清洁能源生产与供应,业务覆盖核能、核燃料、新能源、非动力核技术、数字化等领域。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拥有第三代非能动核电产业链,具备研发、设计、工程建设、关键设备制造、运营和寿期服务能力。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努力发展核电,目前控股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海南昌江核电二期等。发展前景未来全球核能发展空间广阔。根据 2021 年 7 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发布数据,有 27 个国家正在考虑、计划或积极努力将核电纳入其能源结构。预计到 2050 年,全球核电装机容量最低为 3.63 亿千瓦,最高为 7.15 亿千瓦。高值预测下,新增核电装机 5 亿千瓦;低值预测下,新增核电装机近 8,000 万千瓦。未来,中国核电发展规模将不断增长,核能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推动沿海核电项目建设,保持平稳建设节奏,合理布局新增沿海核电项目。开展核能综合利用示范,积极推动高温气冷堆、快堆、模块化小型堆、海上浮动堆等先进堆型示范工程,推动核能在清洁供暖、工业供热、海水淡化等领域的综合利用。到 2025 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 7,000 万千瓦左右。目前,山东海阳核电厂、辽宁红沿河核电厂和浙江秦山核电厂分别成功实现了核能供暖,正在进一步推进扩大应用;江苏田湾核电蒸汽供能项目正在建设中。此外,多个小型堆供热项目、大型核电站热电联产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随着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以及能源安全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核能将保持积极安全有序发展的态势,到 2030 年,中国核电装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核发电量将大幅增加,为支撑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做出更大贡献。第五章 核能行业117核能行业法规体系中国建立了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核安全导则与技术性文件等组成的核能行业法规体系。2003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发布实施。201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 发布实施。其他相关法规文件还包括 核两用品及相关技术出口管制条例核两用品及相关技术出口管制清单等。中俄核能合作经验行业监管政策行业合作机会 两国政府高度重视核能合作建立在两国政治互信基础之上,是中俄合作的优先、重点领域。2019年6月5日,中俄签署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16 年 11 月 7 日,中俄签署了中俄政府首脑关于深化和平利用核能领域战略合作的联合声明,为核能务实合作打下坚实基础。在2021 年 5 月 19 日田湾核电站和徐大堡核电站开工仪式上,两国领导人为未来中俄核能合作指明了方向。两国建立了有效的合作协商机制两国为推动核能合作,发起设立了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核问题分委会、中俄能源商务论坛等机制,为两国企业搭建对话交流平台,营造良好环境,促进中俄企业开展长期合作,为合作项目落地提供了坚强保障。核能产业发展目标契合,有助于互利共赢中俄两国同为核能大国,都坚定支持和平利用核能,制定了较完善的发展政策,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在当前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未来两国核能合作空间大,加强合作可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利共赢。118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现有中俄合作情况核能合作是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内容,两国在核电、快堆、核燃料、核技术应用、核科技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核电核电项目建设是中俄核能合作的重点。目前,中俄合作建设的田湾核电站14号机组均已投产,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新开工的田湾 7、8 号机组和徐大堡 3、4 号机组正在有序推进工程建设。田湾 7、8 号(左)和徐大堡 3、4 号(右)施工现场 快堆中俄围绕快堆设备设计、供货、安装、调试、运行、维保等,开展持续合作。中国实验快堆 四台机组均采用 VVER-1200 机型,田湾 7、8 号功率为 1,265MWe,徐大堡 3、4 号功率为 1,274MWe。第五章 核能行业119 核燃料中俄在燃料元件制造、铀浓缩服务、先进核燃料研发等领域开展着紧密合作。核燃料 核技术应用中俄两国于 1992 年联合成立合资企业-北京双原同位素技术有限公司,这是中俄两国在核技术应用领域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合资企业。双方经过近三十年的通力协作,发挥各自资源和优势,实现了中俄两国在核技术应用产业的互惠互利合作。在双方合作下,中国建立了锎-252 中子源生产线,并开发出国内首台锎-252 中子后装治疗机。锎 252-中子源生产线120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深化/拓展合作领域 合作领域中俄两国可充分发挥双方互补优势,有望在核电、核燃料、快堆、核科学技术等传统领域继续深化合作,在核环保、核医疗、核技术应用、数字化技术产品等新兴领域存在较大的合作潜力,中俄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将不断拓展。合作模式随着中俄核科技水平提升和产业规模发展壮大,两国合作形式将不断丰富,由过去较为单一的传统商务合作,向联合研发、联合建造、联合投资、联合人才培养、联合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第三方市场联合开发等多元化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项目建议在核医疗领域,中俄两国具备互补优势,双方可以开展核素制备、核医疗产品开发、核医学科/核医疗设施建设等合作,联合建立核医疗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基地。第五章 核能行业121核医疗合作项目中俄友好医院合作目标选择优质医院挂牌成立“中俄友好医院”,在医、教、研、产、用等要素协同创新,引领核医疗医学发展,形成核医疗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基地背景基础中核集团在核应急医学救援、辐射损伤救治、涉核职业健康管理等方面具备优势。俄罗斯在核应急医学救援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有 15 支核应急医学救援自愿队,莫斯科第六医院是救治切尔诺贝利急性辐照的医院。两国可依托中核集团下属的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或核工业总医院,以及俄罗斯优质医院,挂牌成立“中俄友好医院”,进行医疗服务技术交流。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是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分队和四川省核与辐射事故医学救援队的承建单位。医院甲亢的 I-131 核素治疗、甲状腺切除技术、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手术和放射治疗技术等甲状腺相关治疗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其中甲状腺门诊量连续 10 年位居全国第一位、甲亢碘-131 治疗量位居全国第一位、核素显像量位居全国前 10 名,且拥有全国唯一的“核应激医学中心”。核工业总医院是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技术支持分中心、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分队及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培训基地,是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第四临床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核事故应急准备和响应能力建设中心。医院与 IAEA、WHO、美国 ORNL、法国 IRSN 等组织和学术机构开展着交流合作。合作内容与模式核应急医学救援与肿瘤放射治疗标准体系。核应急医学救援与肿瘤放射治疗关键技术。人才交流和培养。核应急医学救援与肿瘤放射治疗科研合作。核应急医学救援培训演练。核电厂操作人员和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技术。建设国际肿瘤高能放射治疗中心。通过专家互访、技术交流、培训演练、科研、临床救治等进行全方位合作。中国合作对象中国宝原投资有限公司在核电领域,双方将继续高质量推进现有合作项目建设,同时,可以在核电项目投资与建设、装备研发与制造、运维服务、人才培养等加强合作,联合开发第三方市场。核电合作项目VVER 国际培训中心合作目标合作建设 VVER 国际培训中心,面向全球 VVER 市场提供培训服务背景基础俄罗斯VVER技术国际领先,得到国际核行业的广泛认可。中国具备VVER机组多年运行经验,并配套形成了相应的技术服务能力。根据中核集团江苏核电有限公司与俄罗斯原子能服务公司签署的技术服务领域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对中俄核能培训领域合作进行了深入讨论,均认可合作建设 VVER 国际培训中心的可行性。2021 年,中俄双方联合完成中俄及第三国能源电力培训市场调研报告。2022 年 3 月,江苏核电有限公司与俄罗斯原子能服务公司、俄罗斯原子能技术学院召开了国际培训合作视频交流会,中俄双方将分析整合双方优势培训资源,探讨明确未来合作方向、合作模式和合作范围,逐步推进 VVER 国际培训中心建设。合作内容与模式近期,依托田湾核电基地和俄罗斯原子能技术学院的培训资源,尝试“互派教员,互派学员”的合作模式,丰富双方现有课程体系的课程内容,实现“现有课程的国际化升级”。远期,吸收其他国家的核电企业加入国际培训中心,并以合资形式实现中心的实体化运作。中国合作对象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核科学技术领域,双方可以面向未来核能可持续发展,联合开展核聚变等关键技术联合研究。122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先进核科学技术合作项目核聚变工程技术研究实验室合作目标联合成立核聚变工程技术研究实验室,开展核聚变关键技术联合研究背景基础核聚变能具有资源丰富、环境友好、固有安全等优势,是人类最理想的未来能源,是目前认识到的解决人类社会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是中国最早从事核聚变能源开发的专业研究院,拥有较完整的开展核聚变能源研发所需的学科及相关实验室,在聚变装置设计、聚变等离子体物理、聚变堆包层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中俄持续在核聚变领域开展合作与交流。中国在焊接技术、复合板制备技术、超声波无损探伤技术和热氦检漏接口技术等具备优势,中国的聚变实验装置能够为俄罗斯开展关键设备验证和技术研究提供平台,俄罗斯的先进堆设计研究、回旋管加热技术研发平台可为中国提供技术支撑。合作内容与模式回旋管的研发、设计和制造技术;弹丸注入系统研发;ITER 第一壁与屏蔽块;偏滤器高热负荷部件设计、测评;先进聚变堆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聚变堆人才联合培养。邀请俄罗斯研究机构参与,双方通过成立联合实验室,就共同关切问题,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学术交流、产品研发、设备供货、人才培养等合作。中国合作对象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牵头的相关研究机构在快堆领域,双方可以合作创建专业研究平台,联合技术攻关,提高快堆的技术创新水平,开发第三方市场。快堆合作项目快堆设备可靠性研究中心合作目标中俄合作创建快堆专业研究平台,与世界范围内高校、研究所、设备制造厂和核电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交流,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进一步改进与创新快堆相关设备,提高快堆的经济性与可靠性,从而实现快堆设备的全球化推广,开发第三方市场,吸引投资。背景基础中国实验快堆(CEFR)是中国第一个钠冷快堆,其核岛主要设备由俄罗斯供货。CEFR 目前部分关键设备已到使用寿期,需要成立设备可靠性研究中心来研究快堆设备的可靠性以延缓设备老化进程。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类似中心,中国和俄罗斯的快堆发展均保持世界领先,成立该中心可以聚集世界快堆发展的顶尖专家,攻克快堆领域的技术难题,实现技术革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有充足的实验设施和台架,为研究创造了良好条件。合作内容与模式可靠性设计技术研究;可靠性管理技术研究;设备状态监测和可靠性数据研究;机械可靠性技术研究;电子仪器可靠性技术研究。双方平等协商、资源互补、互惠互利,发挥各自在资源和科学技术上的优势,就共同的科学研究任务或目标进行技术合作和交流,在合作中培养人才,提高双方整体科研实力。中国合作对象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第五章 核能行业123第六章 可再生能源行业06基本情况 新增装机2021 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34 亿千瓦,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的52.1%,占中国新增发电装机的 76.1%,其中,水电新增 2349 万千瓦、风电新增 4757万千瓦、光伏发电新增 5488 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 808 万千瓦,分别占中国新增发电装机的 13.3%、27%、31.1%和 4.6%。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20162021 年,中国可再生能源稳步快速增长,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占中国新增装机的比例连续 6 年超过 50%。水电、风电、光伏和生物质发电是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主要力量;光热、地热、海洋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在2021 年也取得一定进展,新增装机共计约 14 万千瓦,仍处于商业化示范或技术研发阶段。因此,本章只聚焦水电、风电、光伏和生物质发电。水电2349 万千瓦13.3%风电4757 万千瓦27.0%光伏发电5488 万千瓦31.1%生物质发电808 万千瓦4.6%其他14 万千瓦0.1%累计装机20122021 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增长了2倍。截至2021 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达10.63亿千瓦,占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的34.7%,占中国发电总装机的44.8%。其中,水电装机3.91亿千瓦、风电装机3.28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3.06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3798万千瓦,分别占中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16.5%、13.8%、12.9%和1.6%。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单位:万千瓦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22021 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2021 年中国新增发电装机126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发电量20122021 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增长 1.5 倍,2021 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 2.48 万亿千瓦时,占中国总发电量的比例增至 29.8%。其中,水电 1,3401 亿千瓦时、风电 6,526 亿千瓦时、光伏发电 3,259 亿千瓦时、生物质发电 1,637 亿千瓦时,分别占中国总发电量的 16.1%、7.9%、3.9%和 2%。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单位:亿千瓦时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 20122021 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2021 年,中国水电、风电、光伏的利用率分别为 97.9%、96.9%和 98%,生物质发电实现了发电量全额上网。20172021 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投资总额占全部电源投资的比例保持在 54.882.1%。其中,2021 年风电投资额是 2017 年的 3.64 倍,光伏发电投资额是 2017 年的 2.99 倍。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0.0.0 .00.0.0P.0.0p.0.0.0,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单位:亿元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可再生能源发电投资占比 20172021 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资金投入 可再生能源发电利用率是指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实际发电量与可用发电量的比值。第六章 可再生能源行业127开发建设 水电开发建设近年来,中国水电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是仅次于煤电的第二大能源,成为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基石。2021 年中国新增水电并网容量 2,349 万千瓦,其中常规水电占比 79.1%,达中国新增装机的 10.5%。截至 2021 年底,中国常规水电累计装机容量约 3.5 亿千瓦,比 2012 年增加 54.7%;抽水蓄能累计装机 0.36 亿千瓦,比 2012 年增加近 80%。2021 年中国水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为 3622 小时,中国主要流域水能利用率约 97.9%。常规水电抽水蓄能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单位:万千瓦20122021 年中国水电装机规模中国 70%以上的水电水能资源集中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截至 2021 年底,四川累计水电装机 8,887万千瓦,是水电装机量最大的省份。湖北省的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 2,250 万千瓦。1,1931,2781,3861,5781,7361,7672,2833,7717,8208,887青海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湖北云南四川单位:万千瓦 2021 年中国主要省区水电装机规模128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风电开发建设2021 年,中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 4,757 万千瓦,占全球风电新增装机的 50.91%,占中国新增电源装机的 27%,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 3,067 万千瓦、海上风电新增装机 1,690 万千瓦。从新增装机分布看,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占比约61%,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占 39%,风电开发布局进一步优化。截至 2021 年底,中国风电累计装机 3.28 亿千瓦,占中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 13.8%,其中陆上风电累计装机 3.02 亿千瓦、海上风电累计装机 2,639 万千瓦。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单位:万千瓦 20122021 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 2021 年中国中东南部地区风电建设规模持续扩大,资源富集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重点开展基地化规模化开发,并加强特高压外送输电通道建设,实现了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风电平均利用率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达96.9%。单位:万千瓦1,1951,4551,7251,85019,422,1232,2342,4082,5463,996广东宁夏甘肃河南山东,山西江苏新疆河北内蒙古2021 年中国主要省区风电装机规模第六章 可再生能源行业129 光伏开发建设2021 年中国新增分布式光伏发电 2,928 万千瓦、集中式光伏发电 2,560 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首次超过集中式;光伏发电累计装机 3.06 亿千瓦。装机占比较高的区域为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分别占中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的 39%、19%和 15%。2021 年,中国光伏发电量 3259 亿千瓦时。中国光伏平均利用率为 98%。集中式分布式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单位:万千瓦20122021 年中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 1,3841,4021,4581,5561,6111,7071,8421,9162,9213,343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青海安徽浙江江苏河北山东单位:万千瓦2021 年中国主要省区光伏发电装机规模130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生物质发电开发建设2017-2021 年,中国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年均增长率 21.0%,截至 2021 年底,中国生物质发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 3,798 万千瓦。其中,生活垃圾发电和农林生物质发电是中国生物质发电的主要力量,此外还有少量沼气发电。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单位:万千瓦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农林生物质发电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沼气发电 20172021 年中国生物质发电并网装机规模中国的生物质资源主要集中在中东南部地区,截至 2021 年底,生物质发电累计装机较多的地区是山东省、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和河南省。农林生物质发电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沼气发电050100150200250300350400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单位:万千瓦 2021 年中国主要省区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第六章 可再生能源行业131发展规划中国把清洁低碳作为能源发展的主导方向,初步构建起以市场化为导向,规范、公平、完善的高效能源政策体系,实施了一大批可再生能源重大建设项目,推进可再生能源行业优先发展、稳中求进。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加快发展东中部分布式能源,有序发展海上风电,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建设,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热能;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加快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升级和特色应用,创新“光伏 ”模式,推进光伏发电多元布局;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引导全社会消费新能源等绿色电力;着力提高配电网接纳分布式新能源的能力;稳妥推进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制度;2030 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达到 1.2 亿千瓦左右。因地制宜发展其他可再生能源。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利用,稳步发展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有序发展农林生物质发电和沼气发电。“光伏 ”即光伏发电和其他能源/资源利用方式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在光伏发电时可同步开展其他能源/资源利用。132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行业监管政策行业主要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建设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应当依照法律和国务院的规定取得行政许可或者报送备案。建设应当取得行政许可的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有多人申请同一项目许可的,应当依法通过招标确定被许可人。电力企业应当真实、完整地记载和保存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有关资料,并接受电力监管机构的检查和监督。电力监管条例。电力监管机构根据履行监管职责的需要,有权要求电力企业、电力调度交易机构报送与监管事项相关的文件、资料。电力企业、电力调度交易机构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文件、资料。电力企业、电力调度交易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电力监管机构的规定将与监管相关的信息系统接入电力监管信息系统。最新监管调控政策近年来,中国关于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主要监管调控政策包括:政策名称相关内容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实施存量“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提升,稳妥推进增量“风光水(储)一体化”,探索增量“风光储一体化”,严控增量“风光火(储)一体化”。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完善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坚持并优化抽水蓄能两部制电价政策,将以竞争性方式形成电量电价,完善容量电价核定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 2021 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 2021 年起对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和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中央财政不再补贴。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以整县(市、区)推进方式试点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能源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的通知推行能源领域“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优化涉企审批服务;推行能源领域行政许可告知承诺制;进一步加大能源领域简政放权改革试点力度。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印发加快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到 2025 年,建成一批农村能源绿色低碳试点,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占农村能源的比重持续提升,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补充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绿色、多元的农村能源体系加快形成。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 2022 年新建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延续平价上网政策的函2022 年,对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延续平价上网政策,上网电价按当地燃煤发电基准价执行。第六章 可再生能源行业133行业政策 贷款、融资相关政策关于绿色融资统计制度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将清洁能源产业纳入绿色融资统计范围,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清洁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关于引导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风电和光伏发电等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提出,进一步加快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原则,在银企双方自主协商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实际和预期现金流,予以贷款展期、续贷或调整贷款进度、期限等安排。鼓励外商投资政策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鼓励外商投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关键材料、设备的生产制造,大型水电站、新能源电站、生物质发电系统、多能互补系统的建设和经营。上述产业可以享受以下三项优惠政策:一是在投资总额内进口自用设备,除规定不予免税的产品,免征关税;二是对于集约用地的鼓励类工业项目优先供应土地,并且可以按不低于所在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确定出让底价;三是在西部地区和海南省投资,还可进一步减按 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134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技术情况 水电技术在常规水电领域,20162021 年在勘测设计、建设施工、装备制造、运行管理等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在多项重大工程建设中实现应用。2020 年 6 月,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正式投产发电。乌东德双曲拱坝首次全部采用低热水泥混凝土,金属结构制作安装技术方面攻克了 800 兆帕高强钢焊接等难题;2020 年 9 月,吉林丰满水电站(重建)全面投产发电。项目攻克“一址双坝”建设难题,建设中采用数字化综合信息集成系统,对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等信息进行数字化全天候实时监控;2020年12月,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完成第一阶段蓄水。心墙堆石坝坝高 295 米,推动了 300 米级心墙堆石坝筑坝技术研究创新,施工建设中实现了无人碾压机群的应用;技术、装备与创新 2021 年 6 月,世界第二大水电站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的首批机组正式投入生产,安装 16 台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 100 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在抽水蓄能领域,中国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技术水平和机组制造自主化水平显著提升,在 600 米水头段及以下大容量、高转速抽水蓄能机组自主研制上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通过一批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实践,基本形成涵盖标准制定、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维护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和专业化发展模式。2021 年 12 月,世界装机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丰宁电站投产发电。白鹤滩水电站全球首批百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完成吊装第六章 可再生能源行业135丰宁 360 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的主要技术特点四项“第一”装机容量世界第一,安装 12 台 30 万千瓦单级可逆式水泵水轮发电电动机组,总装机 360 万千瓦。储能能力世界第一,12 台机组满发利用小时数达 10.8 小时,是华北地区唯一具有周调节性能的抽蓄电站。地下厂房规模世界第一,地下厂房单体总长度 414 米,高度 54.5 米,跨度 25 米。地下洞室群规模世界第一,丰宁抽蓄电站地下洞室多达 190 条,总长度 50.14 千米。三个“首次”首次实现抽蓄电站接入柔性直流电网。电站接入500千伏张北柔直换流站,实现新能源多点汇集、多能源时空互补、源网荷协同。首次在中国采用大型变速抽水蓄能机组技术。采用2台交流励磁变速机组,具有水泵功率调节高效、调度灵活等优势。首次系统性攻克复杂地质条件下超大型地下洞室群建造关键技术,为抽蓄大规模开发建设提供了技术经验和工程示范。世界装机容量最大的河北丰宁 360 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136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风电技术近年来,中国风电产业在大容量风电机组研发制造和应用、风电产业系统集成、海上风电全产业链技术发展及风电产业智慧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目前已形成大容量风电机组整机设计能力和较完整的风电装备制造技术体系。风电机组研发和制造技术中国风电机组国产化率已达 90%以上,实现了大型化、定制化,具有优良的技术经济性和电网友好性。中国企业开发出了低风速型、低温型、抗盐雾型、抗台风型、高海拔型等系列化风电机组,其中低风速风电技术位居世界前列,可利用的风能资源下探到 4.8 米/秒。工程勘测设计技术陆上发电混合塔架、新型海上风电基础、柔直输电等勘测设计技术取得明显进步。施工技术陆上风电吊装、海上风电基础施工等方面技术能力不断提升。风电智慧化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迅速被引入到风电机组设计制造、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智能车间、风电数字化设计及运维平台等智慧化应用快速落地并广泛推广,有效促进了风电项目的降本增效。风电智慧化技术应用案例湘电集团有限公司智能车间 建有风电变流器、风电主控、风电变桨、模块、线束等 5 条生产线,配备了重型有轨自动穿梭车、机械臂、自动裁压线束机等先进设备,同时工作台位、夹具考虑产品系列兼容性,可实现柔性生产;产品根据不同工艺路径设置参数后,通过软件与产线可编程控制器通讯控制实现产品物流进行对应流转,整体产品生产制造效率提升 40%。远景能源有限公司 EnOSTM智慧风场软件产品 基于大数据,通过应用及集成先进算法和云信息技术,具备集中式及分布式业务的风资源评估、排布选址、风机基础设计、道路与平台优化、集电线路优化、概算与经济评价等的一体化设计能力,服务于风电场规划、设计、建设、运行闭环;通过数字化监控平台及其 App 应用,可将传统风场升级为集中监控移动检修的无人值守风电场,基于损失电量闭环管理、风流模型友好并网、设备健康度及时维护,实现提升发电量 10%、降低运营成本 20%以上。中国首台 10 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成功并网发电第六章 可再生能源行业137 光伏发电技术中国光伏发电技术正在快速迭代升级,技术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多晶硅技术进步明显。2021 年中国多晶硅平均综合能耗已降至 9.5 千克标准煤/千克硅。高效电池技术百花齐放。硅片大尺寸、薄片化技术加快进步,182 毫米和 210 毫米尺寸合计占比已增长至 45%,P 型单品硅片平均厚度 170 微米。电池效率再创新高。量产 P 型 PERC 电池效率达 23.1%,N 型 TOPCon 电池实验效率突破 25.4%。智能光伏技术发展迅速。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光伏产业加速融合,光伏产业智能制造、智能运维、智能调度等水平逐步提升。智能光伏试点示范初见成效,“光伏 ”在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的系统化应用创新方兴未艾。1234 生物质发电技术中国生物质发电以直燃发电为主,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中国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直燃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农林生物质发电方面:低成本秸秆打捆技术逐渐成熟,高温超高压成为主流锅炉技术,汽轮发电机技术也正从高温高压向高温超高压发展;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方面,中温次高压技术成为大容量垃圾焚烧炉的主流,垃圾焚烧飞灰综合利用技术已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垃圾固废处理过程中;沼气发电方面,中国已突破了燃料式和全烧式等沼气发电机组技术,功率规格主要集中在 24 千瓦 600 千瓦。231138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设备情况 水电设备2021 年,中 国 水 电 机 组 产 量2,017.8 万千瓦,单机容量 10 万千瓦及以上机组产量占 87.5%,其中 100万千瓦级水电机组 7 套、40 万千瓦级抽水蓄能机组 3 套、30 万千瓦级抽水蓄能机组 18 套。抽水蓄能机组产量占水电机组产量比重快速提高,由 2016 年不到 1%提升至 2021 年的 32.7%。5001,0001,5002,0002,5000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抽水蓄能机组单位:万千瓦常规水电机组 20162021 年中国水电机组产量及构成趋势图目前,中国水电设备和水电开发处于较高发展水平。水电设备厂商主要有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东电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水电开发厂商主要有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国投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第六章 可再生能源行业139 风电设备中国风电全产业链基本实现国产化,风电设备技术水平和可靠性不断提高,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风电机组高海拔、低温、冰冻、台风等特殊环境的适应性和并网友好性显著提升,低风速风电开发的技术经济性明显增强。2021 年中国风电机组产量 5,600 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主力机型为 2.03.9 兆瓦,4.0 兆瓦以上机组产量稳步提升;海上风电主力机型为 4.05.5 兆瓦,6.0 兆瓦以上机组产量呈上升趋势。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单位:万千瓦20162021 年中国风电机组产量变化趋势图2021 年中国企业在全球十大整机制造商中占据六个席位,分别为金风科技、远景能源、运达股份、明阳智能、上海电气和东方电气。十大制造商中,中国企业合计市场份额约占全球的 44.8%,同比增加约 9 个百分点。软硬件基础设施原材料光威复材风机零部件金风科技远景能源运达股份明阳智能上海电气东方电气风机整机开发建设叶片塔筒法兰机舱罩转子房定子段中材科技时代新材节能风电振江股份双一科技天顺风能秦胜风能碳纤维上游中游下游风机国家电投华能集团大唐新能源龙源电力开发运维恒润股份伊莱特施工建设华润电力中海油中广核新能源三峡新能源中国电建中国能建中国风电产业链主要厂商140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光伏发电设备中国在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光伏组件、光伏逆变器等全产业链环节都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继续在全球保持较强竞争力。技术提升,能耗下降2021 年中国多晶硅企业综合能耗平均值为 9.5 千克标准煤/千克硅,预计到 2030年可降到 7.6 千克标准煤/千克硅。硅片大尺寸化发展中国光伏硅片大尺寸化发展趋势明显,2021 年 158.75210 毫米大尺寸硅片合计占比达 95%,未来其占比仍将快速扩大。P 型单晶 PERC 电池市场占比与转换效率提升2021 年,规模化生产的 p 型单晶电池均采用 PERC 技术,PERC 电池片市场占比进一步提升至 91.2%,常规电池片(BSF 电池)市场占比下降至 5%。大尺寸光伏组件功率提升,成本降低2021年,中国采用166、182毫米尺寸PERC单晶电池的组件功率已分别达到455瓦、545瓦;采用210毫米尺寸55片、66片PERC单晶电池的组件功率分别达550瓦和660瓦。光伏逆变器多样化发展,投资成本下降预期较大2021 年,光伏逆变器市场以组串式逆变器和集中式逆变器为主,市场占比分别为69.6%和 27.7%。2021 年,逆变器生产设备投资成本为 6.0 万元/兆瓦,预计 2027 年可降低至 5.5 万元/兆瓦。制造企业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中国光伏制造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快扩产步伐,并呈现高单体规模的特点,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123456第六章 可再生能源行业141中国光伏产业链主要厂商工业硅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光伏组件支架逆变器光伏电站电力设计院检测认证机构142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4)生物质发电设备中国生物质发电核心装备已实现国产化,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循环流化床锅炉性能优越,燃料适应性强。中国生物质锅炉主要厂商代表厂商主要产品类型无锡华光环保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杭州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济南锅炉集团有限公司生物质水冷振动炉排、生物质联合炉排、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水冷振动炉排炉、循环流化床锅炉、混燃锅炉、气化耦合锅炉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直燃锅炉第六章 可再生能源行业143创新情况 平台示范2015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实施光伏发电“领跑者”计划,通过建设光伏领跑示范基地,有效促进了光伏发电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极大推进了光伏发电成本下降、电价降低、补贴减少,目前已实现光伏平价上网。大同光伏“领跑者”基地2016 年 6 月,中国首个光伏“领跑者”先进技术示范基地在山西大同建成发电,一期项目建设规模 1 吉瓦。大同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先进技术实证平台对光伏组件、光伏逆变器、电站并网性能开展实证测试工作。山西大同首个光伏领跑者先进技术示范基地内的实证监测平台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2021 年 11 月,由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建设和运行管理任务的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首期任务建成,正式开始为新能源行业提供实证、实验、检测等服务,该平台是全球首个光伏、储能户外实证实验平台。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144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技术创新智能化技术创新深入应用到可再生能源工程服务的各个方面。20162020 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在关键节点上实现了智能化建设管理与智慧化运营,尤其是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工程建设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形成了以智能仿真、智能生产、智能交通、智能管理等为核心技术的工程智能建造体系;智慧电厂雏形初显,基本实现了无人少人值守、智能调度、智能机器人巡检等。应用案例无电地区可再生能源独立供电系统针对青藏地区海拔高、地广人稀、生态脆弱的特点,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攻关,优化利用光伏、风电、小水电及混合储能,在可再生能源独立供电系统电能质量控制、安全稳定自主化运行和建设调试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研发了系列装置、平台和系统,构建了供电质量好、抗扰能力强、自动程度高、建设调试易的可再生能源独立供电系统,解决了中国供电难度最大的青藏地区噶尔、日土、扎达、革吉、措勤、尼玛、玉树 7 个州/县,近 50 万平方公里、50 多万人的用电问题。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至当地电网中等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光伏建筑一体化目前,中国正开展高效智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利用、“光储直柔”新型建筑电力系统建设、建筑城市电网能源交互技术研究与应用。2004 年 10 月,浙江省杭州市海创基地建成,总占地面积超 20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24 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超过 50%,其将地热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于整个园区,从而大幅降低能耗。同时进行舒适性评价与能效监测,采用超节能的辐射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满足建筑空间的冷热调节和照明需求,又通过光伏发电解决空调和照明系统的耗电问题。海创基地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项目第六章 可再生能源行业145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项目龙羊峡 850 兆瓦水光互补光伏电站该项目是由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青海共和建成,填补了中国大规模水光互补关键技术的空白,应用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水光互补”项目将光伏电站视为“虚拟水电机组”,接入龙羊峡水电站,并通过水轮发电机组调节后,组合两个电源的电力电量,利用龙羊峡水电站的送出通道送入电网。龙羊峡 850 兆瓦水光互补光伏电站 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农光互补项目宝丰 640 兆瓦农光一体化产业基地宁夏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宝丰 640 兆瓦农光一体化产业基地建有全球最大的农光互补项目,采用 6667 万平方米枸杞 640 兆瓦光伏的形式,并配套产业扶贫方案,将农光互补、生态治理与项目紧密结合,实现了土地资源与太阳能资源的综合利用。电站 2017 年建成运行,采用了高效单晶硅组件和先进的华为智能光伏解决方案,智能组串逆变器与带倾角平单轴自动跟踪技术相结合,实现了云计算等 ICT 技术以及无线宽带系统、无人机巡检、智能光伏云等智能化运维手段,较传统光伏电站,发电量有一定提升,同时运维效率大幅提高,恶劣电网环境下的稳定并网运行也得到了保障。宝丰 640 兆瓦农光一体化产业基地 146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亚洲最大滩涂渔光互补项目温州泰瀚 550 兆瓦渔光互补项目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温州泰瀚 550 兆瓦渔光互补项目于 2021 年 12 月 16 日全容量并网发电,由 139.6万块正泰 ASTRO 450 瓦单晶硅组件及部分双玻组件组成,占地面积约为 493 万平方米,预计每年可发电 6.5 亿千瓦时,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 23.5 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 64.8 万吨。项目将渔业养殖和光伏发电相结合,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水域开发新模式,提升了海域集约利用程度,提高了单位面积海域的经济价值。浙江温州泰瀚 550 兆瓦渔光互补发电项目浙江温岭潮光互补智能电站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温岭潮光互补智能电站于 2022 年 5 月 30 日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这是中国首次将太阳能和潮汐能互补开发的创新应用。电站位于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及库区内,装机容量 100 兆瓦。该项目在潮汐试验电站外河道上设置光伏发电区,继而与潮汐发电形成互补型电站,与火电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 31,654 吨,减少排放温室效应性气体二氧化碳84,479 吨。浙江温岭 100 兆瓦潮光互补智能电站第六章 可再生能源行业147中国最大的沙漠生态光伏发电站-内蒙古库布其沙漠达拉特 2 吉瓦光伏项目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亿利洁能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内蒙古库布其沙漠达拉特 2 吉瓦光伏发电基地位于库布其沙漠中段,占地面积 6,667 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沙漠地区最大集中连片光伏基地。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 40 亿千瓦时,有效治沙 13,333 万平方米,年减排二氧化碳 320 万吨,节约标准煤 135 万吨。郑州空港科锐产业园智慧能源示范工程该工程在厂房屋顶装机2.3兆瓦屋顶光伏,年发电量约300万千瓦时。园区夏季采用地源热泵联合水蓄冷系统供冷,冬季采用地源热泵联合水蓄热系统供暖,夏季利用机组热回收功能供生活热水,过度季节及冬季开启热回收热泵机组制取生活热水;园区配置7千瓦交流充电桩,光伏汽车充电棚1套、光伏电动自行车充电棚1套,普通电动自行车充电棚l套。该工程融合分布式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地源热泵、水蓄能、电池储能、充电桩(棚),形成“源、网、荷、储/蓄、充”微能源网,实现电、水、燃气、冷/暖等综合能源的自动化管控,年节约基本电费超 22 万元,是园区能源互联网数字化、信息化的典型案例。库布其沙漠达拉特 2 吉瓦光伏发电基地亚洲装机容量最大的生物质电厂新丰旭能生物质发电厂新丰旭能生物质发电厂配备 6 台 130 蒸吨的直燃生物质锅炉和 6 台 3 万千瓦装机容量的汽轮发电机组,年发电量可达 13.8 亿千瓦时,年可供热量 100 万吨。新丰旭能生物质发电厂 148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标准引领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装机规模最大的国家,新能源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技术专家依托大量科技创新和工程实践,通过制定国际标准为全球新能源发展贡献“中国智慧”。IEC TS 62910:2015并网光伏逆变器低电压穿越测试规程,2015-10-15 发布这是中国在光伏并网领域发布的首个 IEC 国际标准。该标准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立项并主持编制、发布,给出了用于接入电网的光伏逆变器低电压穿越的测试方法。IEC TR 63043:2020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预测,2020-12-1 发布该标准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导发起,提出了面向不同时空尺度、不同预测对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技术路线和方法,是 IEC 在可再生能源功率预测领域的首个国际标准。IEC TS 63102:2021风电场和光伏发电站并网符合性评价方法,2021-09-17 发布该标准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导编制,规定了综合利用现场测试、仿真验证、运行监测、控制在环仿真测试的风电场和光伏发电站并网运行特性评价方法,是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并网符合性评价方面发布的首个 IEC标准。IEC62862-3-1:2022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设计总体要求,2022-1-27 发布该标准由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导编制,主要规定了槽式光热电站电力系统接入、太阳能资源评估、站址选择、总体规划、集热场布置、发电区布置等技术要求,填补了世界范围内光热发电站领域设计标准的空白。IEC TS 63406用于电力系统动态分析的基于变流器发电单元的通用 RMS 仿真模型,2021-09 立项该 IEC 标准提案由华能江苏公司与清华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创拓标准研究院联合发起,该标准规定的通用仿真模型可适应不同类型的一次能源接入,并可通过参数化和模型验证对发电单元主要的动态行为进行准确描述。第六章 可再生能源行业149国际合作典型案例 外商在中国境内的投资项目马来西亚得利集团投资嘉陵江朝天段梯级电站开发项目2015 年 7 月,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与马来西亚得利集团成功签约嘉陵江朝天段梯级电站开发项目投资协议,总容量达7万千瓦,将有效带动嘉陵江朝天段的整体开发,对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并对构建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和提升防洪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项目顺利推进。行业合作机会2020 年中国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提出,积极同相关国家在风电、光伏、智能电网、智慧能源、互联互通等方面加强合作。近年来,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吸引了大量外企进入中国开展业务,可再生能源投资吸引力稳居全球前列。在坚持“引进来”的同时,中国加快“走出去”步伐,持续推进与东盟、阿盟、非盟、中东欧等区域能源合作平台建设,与“一带一路”国家广泛开展能源投资、贸易、产能、技术标准等领域合作,可再生能源项目合作取得有效进展。中国首个中外合资海上风电项目江苏东台海上风电项目法国电力集团投资建成中国首个中外合资海上风电项目江苏东台 50 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2021 年 11 月,江苏东台海上风电项目成功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开创了中国中外合资海上风电建设的先河。该项目总装机 50 万千瓦,由国家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法国电力集团共同建设运营,项目预计年发电量 13.9亿千瓦时,可满足 200 万居民的年用电需求,相当于节省标煤 44.19 万吨,减排二氧化碳 93.75 万吨、二氧化硫1,704 吨。150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中企投资建设中亚规模最大的哈萨克斯坦札纳塔斯 100 兆瓦风电项目中国首个外资公司投资建设的光伏电站2012 年 9 月,中国首个外资公司投资建设的太阳能电站迪盛敦煌太阳能有限公司 18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竣工。该项目是中国国内第一个全外资独立开发建成的大型太阳能并网项目,由 MEMC SingaporePte.Ltd.在中国注册的全资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占地 50 万平方米,2012 年 5 月开工建设,历时 100 天建成竣工。中国企业在境外的投资项目中国发电企业海外投资建设首个风电项目加拿大德芙琳 100 兆瓦风电项目2014 年 11 月,加拿大德芙琳 100 兆瓦风电项目并网发电,该项目由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下属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中国电力企业在海外自投、自建、自营的第一个风电项目。在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共有 100多家当地公司参与了项目开发及建设,项目共创造了大约400 多个就业岗位。中企投资建设中亚最大风电项目2020 年 9 月,由国家电投中国电力国际公司投资建设的哈萨克斯坦札纳塔斯 100 兆瓦风电项目首批风机并网,标志着这一中亚地区装机容量最大的风电项目正式开始送出绿色电力。该项目采用中国资本、中国技术和国际标准完成建设。项目全容量投产后,每年可发电 3.5 亿千瓦时,将改写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缺电现状,为哈萨克斯坦能源体系实现“去碳化”发挥示范作用。中企投资承建阿根廷最大风电项目群2021 年,由中国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承建的阿根廷赫利俄斯风电项目群罗马布兰卡风电项目全部并网发电,装机容量 150 兆瓦。该工程是阿根廷最大的风电项目群 5 个独立项目之一。项目群全部投产后预计每年将为当地提供 16 亿千瓦时清洁电力,满足 36 万户居民用电;每年可让阿根廷减少燃烧标准煤 65 万吨,减少碳排放 180 万吨。第六章 可再生能源行业151中企承建的东非最大光伏电站投运2019 年 12 月,中企承建的东非最大光伏电站肯尼亚加里萨 50 兆瓦光伏发电站投入运营。该项目由肯尼亚能源部筹建,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贷款,中国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与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负责设计、采购、施工、安装及培训。该电站在 25 年内年均发电量预计为 7646.7万千瓦时,可以满足 7 万户家庭共计 38万多人口的用电需求。中 企 建 成 阿 根 廷 最 大 光 伏 电站高查瑞 300 兆瓦光伏发电项目2020 年 9 月,中企承建的阿根廷高查瑞 300 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该项目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和上海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承建,项目场址海拔超过 4,000 米,由 3 座100 兆瓦的光伏电站构成,共安装光伏组件 120 万块,并配套建设一座 345 千伏升压站。项目建设为当地提供近 1,500个工作岗位。中企发力柬埔寨水电项目截至 2020 年年底,中资企业在柬建成投产 10 座水电站,装机总量占柬全国装机总量的近 45%。中国重型机械有限公司采用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建设的达岱水电站,于2014年建成,装机容量 246 兆瓦。是目前柬埔寨王国单项工程装机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中企建成东非最大光伏电站肯尼亚加里萨 50 兆瓦光伏发电站阿根廷胡胡伊省高查瑞 300 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柬埔寨达岱水电站库区152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未来国际合作展望中国全面且先进的绿色、低碳技术,与俄罗斯良好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形成了优势互补。中俄可再生能源合作不仅为两国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并将向全球提供可持续发展与合作共赢的能源治理成功范例。技术装备领域。中国拥有完备的水电、风电和光伏发电装备研发、生产和制造产业链,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世界领先,装备产品性价比高,综合竞争力强,特别是在水电设施升级改造,高效光伏组件、智能化光伏逆变器和大型风电机组研发制造,新能源友好型主动并网,水风光多能互补综合利用等方面,都是俄罗斯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合作选择。工程服务领域。中国已形成成熟的水电、风电和光伏工程建设服务体系,可为俄罗斯水电、风电和光伏开发提供勘测设计、监理制造、施工建设、系统集成、运营维护、检测认证等全链条一站式服务,助力俄罗斯高效率高质量实施其可再生能源开发计划。第六章 可再生能源行业15307第七章 氢能行业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氢能产业链中国氢能产业链主要包括制氢、储运氢、加氢与氢的综合应用。近年来,中国氢能产业呈现积极发展态势,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氢、燃料电池和系统集成等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在部分区域实现燃料电池汽车小规模示范应用。全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 300 家,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中国氢能产业链图谱氢能生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2021 年制氢产量超过3,300万吨,其中,达到工业氢气质量标准的约1,200万吨。从区域分布看,中国氢气产能主要集中在西北、华东和华北地区。2021 年中国各类氢气制取方式占比煤制氢天然气制氢工业副产氢电解水制氢21%3,300万吨14%1d%目前,制氢方式主要包括煤制氢、天然气重整、甲醇重整、工业副产和电解水制氢。氢气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包括电费和原材料成本费等,电解水制氢是未来主流的制氢方式,其成本将随着电解槽设备成本和可再生能源度电成本的下降而不断降低。156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氢气的运输与加氢设施 运输方式高压气氢运输是中国当前应用最普遍的输氢方式,氢气经加压后利用集装格、长管拖车等进行输送,适合于当前用户数量分散且规模较小的情景。低温液氢和管道输氢更加适用于大规模用氢场景,正在开展小规模示范应用。中国已建成加氢站情况050100150250200300待运营加氢站在营加氢站全部加氢站单位:座 加氢设施截至 2021 年底,中国共建成加氢站 255 座。未来,中国加氢基础设施的发展趋势包括:一是加注压力从 35兆帕向 70 兆帕发展;二是建站方式由单一加氢站向加氢/加油(气)、加氢/充电等合建站发展;三是各种加氢技术路线充分示范应用。高压气态运输:目前,主要以 20 兆帕 I 型储氢容器长管拖车进行氢气的运输。30 兆帕 II 型钢制内胆缠绕瓶已有生产。中国 I型和II型储氢瓶技术较为成熟,广泛应用于工业供氢领域,长管拖车用 III/IV 型瓶技术与产品正在积极探索。管道输氢:中国目前氢气管道总里程超 100 千米,已建设的最长输氢管线为“巴陵长岭”氢气管道,全长约 42 千米、压力为 4 兆帕,钢级为 L245。在天然气管道掺氢方面,辽宁朝阳已开展 10%掺氢比例的天然气掺氢示范。05101520253035404550单位:座 中国各省已建成运营加氢站数量第七章 氢能行业157氢气应用目前,传统化工行业依然是氢气需求量最大的行业。传统应用领域目前,约 9095%的氢能消费集中应用在石油化工、钢铁冶金等领域,其中化工领域合成氨用氢占比最高,石油炼制工业用氢量次之。新兴应用领域未来,氢能在绿色交通、绿色工业和绿色建筑中将广泛应用。交通领域2021 年,中国已启动北京、上海和广东等五大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示范,全国保有量达 9,315 辆,以客车、货车等商用车为先导,氢能持续助力中国交通领域脱碳。未来,中国将积极探索燃料电池在轨道交通、船舶、航空器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提升交通领域氢能应用市场规模。工业替代2021 年,中国已在河北、宁夏和内蒙古等地开展电解水制氢项目规划和建设,已投产项目合计制氢能力超过 2 万吨/年。未来,中国将逐步探索可再生能源制氢在化工、冶金等工业领域中的规模化替代应用,不断提升氢能利用的经济性,推动终端应用减碳。能源建筑2021 年,中国已在山东、广东等地开展建筑、发电领域燃料电池示范项目建设运营。未来,中国将因地制宜布局氢燃料电池分布式热电联供设施,发挥氢能调节周期长、储能容量大的优势,开展氢储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等应用场景示范。中国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情况在建已投产规划020406080100120140160单位:个2021 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情况158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截至 2021 年底,中国有 23 个省市及自治区共发布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专项政策192项。2022年,中国政府发布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明确了氢能将作为中国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发挥清洁低碳特点,推动交通、工业等用能终端和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至 2025 年,中国将形成较为完善的氢能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环境,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氢能示范应用取得明显成效,清洁能源制氢及氢能储运技术取得较大进展,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至 2030 年,中国将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产业布局合理有序,可再生能源制氢广泛应用。至 2035 年,中国将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行业发展规划 中国发布氢能政策与规划区域分布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氢能发展的总体定位: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能源供应体系,利用储能特点,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构建电、氢、热融合系统。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加强氢能绿色供应,在交通、工业等领域推行减碳替代。移动交通是新兴热点领域;工业是规模化替代场景。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加速培育氢能关联的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等新产业、新产品。发展目标:到 2025 年,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 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 10-20 万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 100-200 万吨/年。到 2030 年,可再生能源制氢广泛应用。着力增强能源供应能力。到 2035 年,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升。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系统构建支撑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体系。统筹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氢能多元化示范应用。加快完善氢能发展政策和制度保障体系。第七章 氢能行业159关键技术及装备 技术、装备与创新 氢气制备关键技术 突破适用于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的质子交换膜(PEM)和低电耗、长寿命高温固体氧化物(SOEC)电解制氢关键技术;开展太阳能光解水制氢、热化学循环分解水制氢、低热值含碳原料制氢、超临界水热化学还原制氢等新型制氢技术基础研究;开展多能互补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最优容量配置研究,研发动态响应、快速启停及调度控制等关键技术;建立可再生能源-燃料电池耦合系统协同控制平台,研发可再生能源离网制氢关键技术;开展多应用场景可再生能源-氢能的综合能源系统示范。氢气储运关键技术 突破 50 兆帕气态运输用氢气瓶;研究氢气长距离管输技术;开展安全、低能耗的低温液氢储运,高密度、轻质固态氢储运,长寿命、高效率的有机液体储运氢等技术研究;开展纯氢/掺氢天然气管道及输送关键设备安全可靠性、经济性、适应性和完整性评价;开展天然气管道掺氢示范应用;研发大规模氢液化、氢储存示范装置。氢气加注关键技术 研制低预冷能耗、满足国际加氢协议的 70 兆帕加氢机和高可靠性、低能耗的 45 兆帕/90 兆帕压缩机等关键装备;开展加氢机和加氢站压缩机的性能评价、控制及寿命快速测试等技术研究;研制 35 兆帕/70 兆帕加氢装备以及核心零部件,建成加氢站示范工程;燃料电池设备及系统集成关键技术 开展高性能、长寿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电堆重载集成、结构设计、精密制造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关键技术,掌握系统集成优化设计技术及运行特性与负荷响应规律;完善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电池堆堆叠、功率放大等关键技术,掌握百千瓦级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集成设计技术;开展多场景下燃料电池固定式发电及分布式供能示范应用。160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中国氢能关键技术领域优势企业产业链代表性企业 氢安全防控及氢气品质保障技术 开展临氢环境下临氢材料和零部件氢泄漏检测及危险性试验研究;研制快速、灵敏、低成本氢传感器和氢气微泄漏监测材料;研发氢气燃烧事故防控与应急处置技术装备;开展工业副产氢纯化关键技术研究。制氢 储运 加注 应用 国家能源 中国石化 国家电投 宝武集团 中国船舶 赛克赛斯 中国航天 有研集团 中集安瑞科 中材科技 中科富海 京辉气体 氢枫能源 上海舜华 北京低碳院 中鼎恒盛 海德利森 厚普股份 国家电网 河钢集团 东方电气 捷氢科技 亿华通 重塑能源氢安全防控及品质检测认证目前,中国已有多家企业与机构开展氢安全及品质检测认证方面工作。聚焦氢气泄露机理、燃爆试验、临氢部件等方面研发,并围绕氢气生产、储运、加注和应用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监管。北京国氢中联氢能科技研究院、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等建设氢气品质检测实验室,中国氢能联盟组织“氢能领跑者行动”建立技术装备评价和测试平台,推动产业技术装备升级和提升氢气品质保障。第七章 氢能行业161氢能试点项目 中国石化新疆库车项目中国石化集团在新疆库车建设万吨级可再生氢示范项目。依托新建光伏电站,建设年产能 2 万吨的电解水制氢厂、储氢规模约 21 万立方米储氢球罐、输氢能力每小时 2.8 万立方米输氢管线及配套输变电等设施,预计2023 年 6 月建成投产。该项目是中国石化第一个贯通风光发电、绿电输送、绿电制氢、氢气储存、氢气输运、绿色炼化等氢能生产-利用全流程的典型示范项目。中国石化新疆库车项目 中车集团氢燃料混合动力机车中车集团已成功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混合动力机车,功率为1,400千瓦,设计时速100千米,起动牵引力 520 千牛,平直道最大牵引载重超 8,000 吨。该机车搭载中国自主研发的 400 千瓦中国最大功率氢燃料电池,寿命近 20,000 小时,装用 12 瓶组,35 兆帕大容量高压储氢罐,满载氢气可连续运行 24 小时。中车集团氢燃料混合动力机车 国家能源集团宁东项目国华投资公司宁东可再生氢碳减排示范区项目,总体规划建设 400 万千瓦集中光伏电站、96 万千瓦离网光伏直流系统用于制氢,并配备 16 万标方/小时电解水制氢设备(一期配置 20 套,2 万标方/年)和 20 座以上加氢站。项目将结合燃料电池重卡应用,推进光伏制氢厂、加氢站和氢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氢能与化工产业耦合发展,推进绿色氢能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国家能源集团宁东碳中和示范区 国家电投燃机掺氢燃烧改造国家电投荆门绿动电厂在运燃机成功实现 30%掺氢燃烧改造和运行,机组具备纯天然气和天然气掺氢两种运行模式的兼容能力。该项目是中国首次在重型燃机商业机组上实施掺氢燃烧改造试验和科研攻关,也是全球范围内首个在天然气商业机组中进行掺氢燃烧的联合循环、热电联供示范项目。国家电投燃机掺氢示范项目162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氢能合作平台 国际合作平台行业合作机会中国氢能联盟中国氢能联盟是由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于 2018 年牵头成立的氢能行业组织,近 200 家成员单位涵盖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行业骨干企业,分布在 22 个省市自治区,已成为推动中国氢能产业化及国际化的高端合作平台。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起成立,作为氢能产业研究机构和国际合作交流平台,长期从事氢能产品技术示范推广、标准规范与政策研究、促进市场投融资、搭建信息交流与合作渠道、系统开展宣传和科普活动、积极开展咨询服务等。中欧能源技术创新合作办公室2020 年 9 月,国家能源局正式启动中欧能源技术创新合作相关工作,并成立中欧能源技术创新合作办公室,为中欧能源企业联合开展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提供对接平台。123 国际合作项目中国重视开展国际氢能技术装备研发合作。2021 年 2 月,现代汽车集团全球首个海外氢燃料电池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基地“HTWO 广州”开工建设。工厂计划于 2022 年底投产,初期规划年产能 6,500 套。2021 年 12 月,中国石化恩泽基金与康明斯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并启动电解水制氢设备生产基地项目,规模为 500 兆瓦/年,计划于 2022 年底建成投产。2022 年 11 月,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公司与蒂森克虏伯新纪元、伊藤忠中国公司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围绕中国范围内的新能源、氢能、氨能、技术装备、能源贸易等方面加强合作,以共同实现降碳及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国家能源主管部门指导下,中国氢能联盟重视开展国际氢能合作,持续发布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报告,并与 IEA、IRENA、FCH-JU 等组织联合开展绿色氢能降本、政策指南、产业集群等方面研究;依托中欧能源技术创新合作氢能专项,设立中欧氢能技术创新中心,围绕绿色氢能技术装备,氢能数字化以及职业人才培训开展国际合作;举办中欧氢能产业研讨会、中俄氢能产业论坛、氢安全国际培训在内的多场氢能会议和培训活动。第七章 氢能行业163氢能项目示范中国积极开展氢能项目试点示范,推动氢能技术不断成熟和促进成本降低,以加快推动氢能规模化发展。2022 年北京冬奥会2022 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创了国际奥运赛事大规模用氢的先例。首次使用氢能作为火炬燃料,实现了冬奥会史上火炬的零碳排放;部署 16 座加氢站,示范运营近 1200 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并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供应,累计减碳 2200 余吨,完美践行“绿色奥运”理念。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2021年,北京、上海、广东、河南、河北正式成为中国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为牵引,持续加大氢能产业支持力度。北京上海广东河南河北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方面:推动电堆、膜电极等关键部件,质子交换膜、碳纸等核心材料,以及燃料电池系统集成与控制、整车的重大研发项目攻关,加快自主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推广应用方面:以市场化机制推动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示范应用,通过技术创新促进氢燃料电池汽车制造成本不断下降,各城市群在示范期内至少推广 5000 辆燃料电池汽车使用环境方面:以机制体制创新促进氢能供应体系(制-储-运-加)建设完善,加快建设加氢基础设施网络的普及,建立安全稳定的氢气供应保障体系中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情况“氢进万家”工程为推动氢能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加快氢能在交通运输、工业和家庭用能等终端领域应用,引导氢能进入居民能源消费终端,中国实施“氢进万家”工程,探索氢能在多种场景下的高效、安全利用新模式。“氢进万家”工程建设目标:一条氢能高速、二个氢能港口、三个科普基地、四个氢能园区、五个氢能社区工程化示范:开展副产氢纯化、可再生能源制氢、管道输氢、氢能交通、热电联供、氢能产业链数据监控等氢能生产和利用技术打造全国首个万台套氢能综合供能装置示范基地“氢进万家”工程计划164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未来国际合作展望中俄双方共同探索氢能产业多层次多领域合作,为两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新动力,面向全球提供氢能可持续发展与合作共赢范例。技术装备方面,中国已初步形成涵盖氢能制备、储运、加氢、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和生产工艺的产业体系,是俄罗斯氢能开发与利用的重要合作选择。项目合作方面,中国庞大的氢能市场需求与俄罗斯良好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形成了优势互补。中俄双方可聚焦可再生能源制氢,液氢/管道等长距离储运,以及工业、交通等下游应用领域开展项目示范,并探索面向东北亚开展氢氨贸易合作。第七章 氢能行业165第八章 储能行业08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基本情况 装机规模 累计装机规模:截至 2021 年底,中国抽水蓄能电站累计装机规模达 3,639 万千瓦,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超过 400万千瓦。新增装机规模:2021 年,中国电力储能装机保持高速增长。其中,抽水蓄能规模最大;新型储能中,压缩空气储能新增投运规模大幅提升;源侧新能源配置储能以及独立储能成为新增装机的主要动能。抽水蓄能86.3%锂离子电池89.7%铅蓄电池5.9%液流电池0.9%超级电容0.1%其它 0.1%飞轮储能 0.1%压缩空气3.2%熔盐储热1.2%新型储能12.5%中国电力储能市场累计装机分布 应用场景分布情况2021 年,中国新型储能应用分布中,电源侧和电网侧占据市场应用主导;独立储能、工商业储能这两类场景迎来了大发展;可再生能源并网、辅助服务、用户能源管理服务是储能项目中提供最多的服务类型。数据来源:CNESA。168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发展规划 市场发展前景储能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装备基础和关键支撑技术,中国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储能政策,包括行业发展、机制完善、项目落地等,稳步推进储能产业发展。2021年7月,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 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2022 年 3 月,“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到 2025 年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达 6,200 万千瓦以上。应用前景截至 2021 年底,中国风电累计装机 3.28 亿千瓦,光伏发电累计装机 3.06 亿千瓦。储能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电网中的优质灵活性调节资源,可以解决新能源出力快速波动问题,提供必要的系统惯量支撑,提高系统的可控性和灵活性。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储能是支撑发电侧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和消纳的关键技术手段;是提升电网调节能力、综合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支撑技术;也是支撑用户侧能源管理和电能质量的有效手段。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成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情景下的必然需求。技术发展趋势随着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预计 20212025 年,中国以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为代表的储能技术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技术发展重点主要包括:创新抽水蓄能工程建设技术,增强抽水蓄能装备制造能力。重点攻关超高水头大容量蓄能机组、大容量变速机组设计制造自主化,进一步提升辅机设备国产化水平。研发储备钠离子电池、液态金属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锂硫电池等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研发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高效储能技术。突破能量型、功率型等储能本体及系统集成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突破全过程安全技术。电池本质安全控制、电化学储能系统安全预警、系统多级防护结构及关键材料、高效灭火及防复燃、储能电站整体安全性设计。研发退役电池健康评估、分选、修复等梯次利用相关技术。创新智慧调控技术。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研究储能多功能复用、需求侧响应、虚拟电厂、云储能、市场化交易等。开展不同技术路线分类试点示范,包括液流电池、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储能技术试点示范项目;钠离子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等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试点示范;可再生能源制氢(氨)的氢(氨)储能、利用废弃矿坑储能等试点示范。第八章 储能行业169行业发展政策行业相关政策近年来,中国政府研究制定系列政策与措施,推动储能行业快速、有序、健康发展,储能行业的市场化机制、投资回报机制和成本疏导机制不断完善。储能行业相关政策政策名称相关内容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的实施路径中,储能的灵活调节作用、安全保障作用提高。风光储一体化要充分发挥储能调峰、调频作用。储能应在源网荷储一体化中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储能行业纲领性政策。提出到 2025 年,新型储能实现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 3,000 万千瓦以上的具体发展目标。“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储能作为新型电力系统支撑技术,明确要突破能量型、功率型等储能本体及系统集成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满足能源系统不同应用场景储能发展需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对于新型储能发展的技术路线、攻关方向、试点示范、支持政策、标准体系搭建等都做出了更详细的部署。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要建立完善适应储能参与的市场机制,鼓励新型储能自主选择参与电力市场,坚持以市场化方式形成价格,持续完善调度运行机制。激励投资和支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国家政策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 年版)明确提出,鼓励外商投资的行业、领域包括高技术绿色电池制造技术,储能铅蓄电池隔膜、充电桩、储能充电桩制造,充电/储能一体化节能综合设施或解决方案、大型储能技术研发与生产应用(蓄能电池、抽水蓄能技术、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储热技术等)、基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铝离子电池等新能源电池的分布式储能设备的研发、光储充一体化,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技术的开发应用或生产加工等。170 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中国部分)储能发展相关电力市场政策储能发展涉及的相关电力市场,包括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现货市场以及用户侧峰谷价差套利市场。储能发展相关电力市场政策电力市场市场政策辅助服务市场电力系统辅助服务管理办法,明确储能作为独立主体参与辅助服务市场,可获得调峰、调频补偿。电力现货市场关于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导下,储能充放电价格按照现货市场价格及规则结算。电力现货市场运行时,储能作为市场主体参与电能量交易。分时电价机制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及省级分时电价政策指导下,引导工商业用户用电,电价差拉大后,储能利润空间提高,利于储能行业发展。标准与法规截至目前,中国已初步建立涉及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飞轮等储能技术路线,涵盖基础通用、规划设计、设备试验、施工验收、运行维护等 8 个领域的标准体系。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明确了新型储能项目规划布局、备案与建设、并网与调度、监测与监督等环节的管理要求。电力储能主要包含许可/备案、建设及验收、并网投运等阶段,各阶段的主要标准要求如下:1234设计: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GB 51048-2014)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功率为500 千瓦且容量为 500 千瓦时及以上的电化学储能电站的设计,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标准自 2015 年 8 月 1 日起实施。许可/备案: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明确对新型储能实行备案管理,并针对新型储能项目特点提出项目备案的建设内容应包括项目采用的储能技术路线、应用场景、主要功能、技术标准、环保安全等。建设及验收: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

58人已浏览 2022-12-02 213页 5星级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