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2019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并发症及其防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心脏压塞治疗首选什么药 CIT2019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并发症及其防治

CIT2019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并发症及其防治

2024-07-10 03: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介入治疗并发症分类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并发症分为5级,≥3级为严重并发症:1、2级,未改变或仅短暂影响患者身体及精神状态无需特殊处理或仅需轻度干预;3级,短暂改变患者身体或精神状态,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需用药观察或经导管介入方法予以纠正;4级,患者身体或精神状态为永久性改变,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需进一步干预或选择性介入操作纠正;5级,任何死亡事件或需急诊手术或ECMO支持以维持生命。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器械移位与脱落

常见于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发生率0.25%~1.44%。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发生率0.53%~3.8%。少见于PFO、动脉导管未闭(PDA)、主动脉窦瘤破裂、冠状动脉瘘、肺动静脉瘘、瓣周漏、PLAATO、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PPVI)及经皮心室重建术(PVR)等。多发生于术中、术后。

器械移位与脱落的主要原因是适应证选择不当,如ASD下腔侧无缘或边缘不足。置入器械选择直径过小。病变解剖部位特殊,如VSD伴中-重度主动脉窦脱垂时,缺损可能受到脱垂主动脉窦的影响,导致超声或左心室造影后X线影像测量缺损的直径较实际偏小,低估缺损大小。封堵器位置与形态的影像判断准确性不佳,另外,还有操作不当、器械本身质量问题。

临床实践中,及时识别器械移位与脱落非常重要。术中发生的移位或脱落,即可发现,非术中即刻移位与脱落,术后不久出现植入器械移位与脱落。临床可通过以下方法识别:原已减弱或消失的心脏杂音再度增强;术前未有的频发房性或室性早搏甚至短暂阵发性心动过速、胸闷及其他难以解释的临床症状如腹痛、胸痛等。立即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必要时X线检查,明确是否存在植入器械移位或脱落及脱落部位。

心包积液、心脏压塞

最常见于ASD封堵术、发生率为0.12%~0.47%,可见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PFO、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少见于PLAATO、TAVI、PDA及VSD封堵术等。多发生于术中,也可发生于术后数天、数周、2~3年。

体循环栓塞

体循环栓塞可见于VSD、ASD封堵术中或术后及冠状动脉瘘栓塞术中,发生率为0.16%。少见于TAVI术及经皮左心耳封堵术(PLAAC)。主要原因为术中操作不规范、输送系统排气不彻底、弹簧栓子脱落、术中或术后抗凝治疗不当所致;高龄患者与动脉管壁粥样斑块脱落有关。

冠状动脉空气栓塞

ASD封堵术空气栓塞发生率为1.0%~4.7%,肺动静脉瘘栓塞术中发生率10.2%,VSD、PBMV及LAAC术中也可发生。常见原因为导管及输送鞘管内排气不净或输送封堵器时带入气体所致。因操作时患者处于仰卧位,右冠状动脉开口朝上,气体极易进入右冠状动脉空气栓塞。发生冠状动脉空气栓塞时表现为术中患者突感胸闷、气短,胸痛及烦躁不安等,心电图检查ST段抬高及心率减慢。

完全性AVB、CLBBB

VSD发生率为0.1%~3.0%,术中、术后1周内,数年,国内术后10年以上发生III度房室传导阻滞(AVB)者3例,最长术后13年。ASD中或术后发生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