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心理剧观后感(八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心理表演剧本 校园心理剧观后感(八篇)

校园心理剧观后感(八篇)

2024-07-04 00: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浅谈校园心理剧

近年来,心理教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许多学校经过实践,寻找到了不少心理教育的方法。其中校园心理剧便是一个卓有成效的方法。心理剧是一种集体心理辅导法,它是将角色扮演、角色互换、内心独白等心理治疗的技术,通过表演的形式对团体进行的一种辅导和教育,它集教育性、运动性、趣味性为一身。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这种方法更易于接受,因为学生看心理剧时是一种主动接受的愉悦的心理状态,剧中小主人的心理独白,情节的发展能引起学生换位思考,教育学生理解他人。

心理剧与学生的生活

心理剧要有明确的教育辅导目标,要有敢于大胆表演的演员,需要有一套专门负责心理剧的人员,更要有典型意义的素材,但是心理剧的素材从哪里来呢?当然是从孩子中间得来。我们有的老师做起了有心人,深入学生中间进行采风,并对每月的学生心理信息采集结果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归类。熟悉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剖析校园内外的种种现象,把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综合提炼,再根据孩子的心理接受能力编写成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心理剧。 鼓励孩子根据亲身的经历和体验自编自演心理剧,这些发生在孩子身边,符合孩子心理特点的心理剧,使得小演员更有切身感受,才能在演出时达到了真情流露的境界,才能深深打动观众,产生共鸣。

心理剧的编排

每编排一部心理剧之前,所有参加表演的人员及指导教师都要坐在一起学习剧本,锤炼台词。按照自己的理解说说各自担任的角色的性格特点,该如何表现。当然,在讨论过程中常会出现意见的分歧,这时指导老师就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带着同学去揣摩剧情和人物特点,做出合理的选择。在讨论中各个演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找到合适自己的角色,主角往往选择那些与剧中主人公有类似心理体验的同学扮演。当然还可以进行角色转换。此外还要集体商榷舞台道具的布置,背景音乐的选择,人物服装的搭配等等事项。

通过集体的学习讨论可以让所有表演者深入了解剧本和其表现人物的神态、语言、性格特点,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 角色扮演是心理剧的基础,是扮演某个人或某件事或者自己在某个不同的情景下的行为。当表演的同学对自己如何表演这个角色有了觉察,那么他就知道了如何改变自己不正确的行为。 角色扮演是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剧本中的一段话,需要将它具体到动作、语言、语调、神态……例如同伴交往的角色扮演中,必然出现同学之间的对话,这时说话的同学得有姿势的变换,语调的抑扬,眼神的交流,还要有反映内心动态的面部表情。这时每一个姿势,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都要进行反复的推敲。此外,在角色表演中,根据剧情的需要,我们还可以邀请老师和家长参与表演。例如,表演《让我做一天校长》,可以请来学校校长参演;表演《妈妈》,可以请来同学的妈妈参演。老师和家长的加入,让排练中出现了更多的欢笑,更重要的是师生合作、亲子合作让表演更真实,更生动。 剧本是固定的,表演则是灵活的,在表演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还可以根据他们的要求进行角色互换,这样可以消除表演者的约束感,被动感。整个角色扮演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在团体中建立一种宽容、和谐的气氛,这样更利于表演者的发挥。

…… …… 余下全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