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1.65亿最贵后卫!德里赫特为何征服拜仁?4优势外还有3缺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德赫巴斯 解析:1.65亿最贵后卫!德里赫特为何征服拜仁?4优势外还有3缺点

解析:1.65亿最贵后卫!德里赫特为何征服拜仁?4优势外还有3缺点

2023-12-12 14: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拜仁即将从尤文签下德里赫特,转会费最高可以达到8000万欧元。这样一来,他也成为了历史上累计转会费的后卫。那么,这位荷兰中卫真的值那么贵吗?

1.65亿,史上最贵后卫

2019年夏天,德里赫特从阿贾克斯加盟尤文,当时的转会费高达8500万欧元,打破了范迪克保持的后卫身价历史纪录。不过很快,曼联就以8700万欧元的转会费引进马奎尔,于是德里赫特就成了历史第二。

三年之后,他又从尤文来到拜仁,转会费略低于之前,但也有8000万欧元,2次相加就是1.65亿欧元,大幅刷新了大卫-路易斯保持的中后卫累计转会费纪录(5次,1.187亿),也超过了坎塞洛(3次,1.204亿),成为了历史上累计转会费最高的后卫。

要知道,德里赫特今年8月12日才年满23周岁,前途非常光明,未来若是再次转会,有可能进一步刷新历史纪录。而他在德转的身价估值是7000万欧元,中卫位置上并列第二高,仅次于7500万的鲁本-迪亚斯。所以,尤文以7000万固定+1000万浮动的价格卖掉他,也并不离谱。

拜仁为何看中德里赫特?

当然,拜仁在中卫位置上已经砸了不少钱,卢卡斯-埃尔南德斯的转会费就是8000万欧元,不仅成为了足坛历史第四贵中卫,更是队史标王!而如今,德里赫特追平了这一纪录,成为并列的队史标王,那么问题来了:南大王为何愿意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得到他呢?

第一,适应高位逼抢,上抢果断勇猛,又有回追的速度。

众所周知,纳格尔斯曼的拜仁崇尚高位逼抢,上赛季场均前场反抢18.7次,欧洲五大联赛里仅次于利物浦,这就需要一名与之相适应的中卫。而德里赫特在阿贾克斯效力时就已经接受了滕哈格的战术熏陶,上抢时机果断,下脚勇猛,还有出色的回追速度,可以确保南大王的防线处于高位,安枕无忧。

他的速度多么快?看看这次与姆巴佩的对抗就知道了。德里赫特不仅没有被姆皇超车,而且提前判断一个卡位,就将皮球断下。

还有这次在中圈附近的及时上抢,不仅在第一时间就扼杀了对手的快速反击,还顺便为队友送出了一次助攻。

在低位防守中,德里赫特的表现也非常出色,防守意识和积极性都值得称道,尤其擅长在禁区内的铲抢和封堵,甚至不惜“舍头堵抢眼”!

第二,他有扎实的脚下技术,不错的盘带能力,面对对方的逼抢时,处理球非常冷静,能够把球择出来,交给队友。

他还有不俗的出球能力,尤其是一脚长传,可以直接找到前场的队友,这不禁让人想起了胡梅尔斯或者博阿滕,可以说是一位技术非常全面的现代型中卫。

第三,德里赫特的头球能力出色,能在攻防两端发挥作用。他的身高达到1米89,弹跳好,空中作业能力强,无论是禁区内头球解围,还是任意球、角球中的头球攻门,都颇有建树。数据显示,他上赛季意甲场均赢得2.9次空中对抗,成功率达到63%;欧冠场均赢得2.7次空中对抗,成功率也有61%。

看看尤文的这两次左侧角球传中,德里赫特一次抢后点,一次抢前点,对落点的判断都非常准确,对手确实很难防范。

第四,四后卫和三后卫打法都能适应。德里赫特在阿贾克斯和尤文图斯主要踢四后卫里的右中卫,但在荷兰国家队,范加尔现在主打三后卫阵型,他右中卫、居中中卫、左中卫都踢过,每个位置都游刃有余。一旦纳格尔斯曼决定在新赛季祭出352阵型,那么德里赫特完全可以与乌帕梅卡诺、卢卡斯搭档三中卫,没有任何问题。

8000万中卫,也有缺点

如果说三年前,有人问德里赫特值不值8000万,那么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不用犹豫。但是在意甲的三年时间里,他的发挥并没有得到明显提升,反倒经常遭到批评,因为暴露出了一些缺点。

第一,德里赫特在盯人时与对手的距离太近,更喜欢全力以赴地进行身体对抗,不太擅长给自己留出空间。虽然他的速度比较快,但毕竟体重也比较大,所以来到德甲之后,可能会在面对速度型前锋和边锋时吃亏,这一点与乌帕梅卡诺有着惊人地相似。

第二,他在禁区内的决策有时候会出问题,动作也不是那么地干净利落,这样就容易造成手球犯规,效力尤文3个赛季就7次送点,早已经被球迷们嘲讽为“排球小将”,这也是拜仁球迷非常担心的地方。

第三,与卢卡斯-埃尔南德斯一样,德里赫特并不害怕用身体和犯规来对付对手,但与卢卡斯不同的是,德里赫特不够“狡猾”,做动作不够隐蔽,有时候太横冲直撞,在德甲的节奏下容易被裁判抓到,吃到黄牌乃至红牌。

总之,德里赫特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但这些优点足以征服拜仁,而且他还不到23岁,发展潜力巨大,完全可以在德甲豪门、在纳格尔斯曼的调教下更上一层楼!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