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库尔斯克战役,堡垒计划VS库图佐夫行动,先攻后攻的一念之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德国二战失败后的代价 二战库尔斯克战役,堡垒计划VS库图佐夫行动,先攻后攻的一念之差

二战库尔斯克战役,堡垒计划VS库图佐夫行动,先攻后攻的一念之差

2023-07-31 04: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二战苏德战争,作为东线战场德军发起的最后一次进攻战斗库尔斯克战役,最终却因德军统帅部中途中止作战计划而成了一次虎头蛇尾的战斗,也为德军在东线战场的总体败退埋下了伏笔。那么,德军的堡垒行动计划和苏军的库图佐夫反击行动,都经过了几个月的精心准备,为何德军的堡垒行动计划最终失败了呢?这里面有先攻与后攻一念之差的关系。

01堡垒行动计划,曼施坦因的后攻策略没有得到重视

“堡垒行动计划”是德军在库尔斯克战役的行动代号,由于此次行动是由曼施坦因顿河集群打赢第三次哈尔科夫反击战而引起的,所以,曼施坦因的指挥策略对整个行动计划具有第一手的参考建议和最有说服力的作用。但德军统帅部并没对曼施坦因提出的后攻策略表示兴趣,相反,却将希望寄托在仍然发起突然袭击的先攻战略上。

一方面,曼施坦因与德军统帅部在作战指挥上出现分歧。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胜利后,曼施坦因成为新的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他向德军统帅部提出1943年东线夏季战役可能的两个选择:一个是放弃德军已经占领的顿涅茨盆地,把苏军主力吸引到纵深,然后对其围歼,这叫诱敌深入;一个是利用哈尔科夫战役胜利的有利契机,在苏军尚未作好防御准备之前,迅速发起一轮新的夏季进攻,时间最好在5到6月之间,这样德军的优势仍然可能有效发挥出来,从而达到重创苏军南线主力的目的。但对德军统帅部来说,曼施坦因的后攻策略并不可取,原因是德军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来做到诱敌深入或打赢后攻。

另一方面,对德军统帅部来说,堡垒行动计划不仅仅是一次重要的军事打击。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利,使德军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由于第6集团军被围歼,德军遭遇苏德战争爆发以来最大的危机,不仅东线兵员和补给严重不足,而且轴心国的向心力受到严重冲击,一些仆从国甚至拒绝增兵,有的已经对战争前景出现动摇。因此,只有打赢一场有影响的进攻战斗挽回失利的危局,才能巩固和保证德军在1941年闪击苏联以来的既有战线。

从这个层面讲,曼施坦因提出的诱敌深入策略,也就是先撤出既有阵地再展开反击的后攻策略,并不符合德军统帅部对东线战场的判断方针,只有集中优势兵力对苏军主力展开一次大的进攻,才能促使轴心国重拾信心,德军在东线战场的优势才能得到巩固。

02库图佐夫行动,朱可夫吃一堑长一智,苏军变先攻战略为后发制人

刚开始,苏军统帅部和斯大林对德军可能发起的1943年夏季攻势还判断不清,由于前期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两场战役都是由德军先发动进攻,从一定程度上讲,苏军在苏德战争爆发以后,主动发起的进攻战役基本上都没占到什么便宜,尤其是第三次哈尔科夫反击战,苏军又遭到曼施坦因的顽强阻击而退守到了库尔斯克突出部,客观上讲,苏军也在为先攻和后攻问题上徘徊不前。

首先,苏军及时的情报资源为后攻策略提供了借鉴。由于哈尔科夫反击战的失利,苏军加强了与盟军情报资源共享的力度,当德军统帅部拟制库尔斯克进攻行动计划以后,一个叫“露西”的情报机构就提前3天拿到了堡垒行动计划副本,这为苏军及时掌握德军夏季战役动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苏军也相应制定了“库图佐夫行动计划”,也是苏军有针对性地展开对“堡垒行动计划”的反制军事行动。

其次,德军迅速集结起来的装甲打击力量,迫使苏军吃一堑长一智。1943年1月份,德军在东线的18个装甲师能用的坦克只剩下495辆,但随着古德里安升任装甲总监,加大了虎式坦克等新型装甲的生产,加上德军不断从其它战场和本土大量运输坦克到东线,到堡垒行动展开前,德军的装甲总量稳步提高,德军已集结了50个陆军师共90万人,装甲也达到了2000多辆,客观上,苏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把防御作战放在了第一位,先攻只能退居其次。

再次,苏军主动发起进攻需要时间来准备。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以后,苏军中出现了大量的速胜主义者,认为德军的战斗力早已日暮黄昏,所以才出现了哈尔科夫反击战的失利。但在面对德军将要发起的堡垒行动计划,苏军也知道自己在进攻和防御作战中存在的许多不足,虽然苏军的补给和兵员补充比德军要好,但在单兵素质和装甲打击效果上并没有德军占有优势,仅拿德军的新型虎式坦克来讲,配备有88MM反坦克炮的重装甲坦克,一个坦克营就能抵上其它类型坦克的一个师,其战斗力仍然不可小视。

从这个层面讲,苏军在掌握了堡垒行动情报以后,仍然采取防御作战的后攻策略,不失为一个好的进攻方式。尤其是德军不断向战场输送新的虎式等新型装甲,加上有古德里安和军需生产的加强,德军装甲战斗力元气大增,苏军只有加强T34的生产进度,并增强战场防御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03堡垒计划VS库图佐夫行动,先攻和后攻的一念之差

那么,既然苏军早就掌握了德军的堡垒行动计划,也采取了保守的防御后攻策略,而德军明知道发动新一轮的进攻还存在许多准备不足,在进攻时间一推再推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坚持发动进攻呢?

第一,先攻和后攻,德军都有难言之隐。1943年,苏联的国防军工得到进一步提高,不仅国防潜力巨大,盟军的支援力度也在增加,仅战场上的摩托化运输方面,德军已大不如战争打响前,当苏军开着美式运兵车冲向战场时,德军还在使用传统的马拉肩扛运输方式。因此,如果不采取及时和果断的先攻策略,苏军的进攻力量就会越来越强大,到时德军想发动后攻的难度更大。

第二,战场环境不允许德军采取后攻策略。本身,曼施坦因提出诱敌深入策略是有一定打赢把握的,但对德军统帅部来讲,1943年的战场不仅仅在东线,北非25万轴心国部队投降英军,隆美尔在北非的失利对德军是个沉重的打击。同时,情报显示英美盟军正准备登陆意大利,苏军也加强了对库尔斯克突出部的防御,所有这一切容不得德军有丝毫的犹豫,只有快速发起主动进攻才能缓解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第三,堡垒计划VS库图佐夫行动,先攻和后攻的一念之差。当然,由于苏军掌握了德军的整个行动计划,他们打的是一场有准备之仗。相反,德军为了应对日益增多的苏军T34坦克,不得不加强新型虎式坦克的生产,而面对苏军每月近千辆坦克的入列,德军每月仅几十辆生产能力的差距暴露无遗。德军要想赢得后攻的胜利,就要面对苏军不断增强的进攻战斗准备和不断增强的装甲打击力量的威胁,这样看来,德军先攻似乎比后攻意义更重要一些。

总结:无论是先攻还是后攻,德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的表现都显得先天不足。一方面,堡垒行动是一个并不完善的进攻战斗,除了德军的准备一拖再拖以外,其作战兵力和参与打击的装甲明显不足,这为苏军打赢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苏军库图佐夫行动采取后攻方式,这是在以逸待劳,以足够的兵力和装甲优势让德军深入纵深,把曼施坦因的后攻策略变为己用,苏军打赢库尔斯克战役也就不足为奇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