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霸王别姬》:商业片也曾文艺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德国vs西班牙宣传片 浅谈《霸王别姬》:商业片也曾文艺过

浅谈《霸王别姬》:商业片也曾文艺过

2024-06-16 18: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7月初,陈凯歌的《道士下山》上映。演员阵容相当强大,郭富城、王宝强、范伟、王学圻,林志玲,这一串大咖的名字就足以吸引观众买票。尽管票房很牛,但豆瓣上5.6的评分瞬间使人心凉,电影的评论也都不是很好。

陈凯歌一生最巅峰的时刻都留在《霸王别姬》了。最近有种甚嚣尘上的言论,说当年《霸王别姬》其实是陈怀皑老爷子导演的,只不过冠上了儿子的名声而已。这种说法无从考证,但从侧面说明了陈导这些年迷失在了市场经济的大潮里,能力急剧下降。所以不得不使人想到那部经典影片《霸王别姬》。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是每次看这部电影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也能从中挖掘出很多东西,对今天依然是有值得借鉴之处。

1. 商业与文艺的完美结合

其实《霸王别姬》也是一部商业大片。当红明星、知名导演、大投资、大规模宣传、全国或全球同步上映等这些商业片的元素,《霸王别姬》几乎都有。首先来看看演员阵容:张国荣、巩俐、葛优、张丰毅、英达、蒋雯丽。职员组导演有陈凯歌,摄影有顾长卫,艺术指导陈怀皑,编剧是李碧华。出品人是汤臣集团创始人汤君年、徐枫夫妇。

李碧华也是这部小说的原著,著有《川岛芳子》、《霸王别姬》、《青蛇》等作品。《霸王别姬》情节曲折,情感浓烈,到处是精彩的戏剧冲突。曾在美国79家艺术影院同时放映,于1994年初创下522万美元的高票房,并且一直保持着中国内地文艺片在美国的最高票房纪录,这也标志着中国电影在美国达到了一个高潮。《霸王别姬》除了在美国 、日本 、英国 、法国 、德国 、韩国等国家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绩外,该片在内地的观影人次也突破一千万人次(按当时平均4元的电影票价计算)。

但就是这么一部剧,却未能获得奥斯卡奖项,张国荣也与戛纳影帝失之交臂。这其中有许多误会,许多机缘巧合的错过。但这些都不能否定这部电影的成就,无论是在商业上还是艺术上,它都是不可逾越的巅峰。在追求票房和名气的同时,亦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将两个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演绎的淋漓尽致,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通俗中见斑斓,曲高而和者众”。

2. 演员的优秀素质

当时霸王别姬中程蝶衣这个角色是想要请尊龙来扮演的。但却因为双方谈不拢而作罢,这才去香港邀请到了张国荣。可以说,这部电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张国荣对人物完美的诠释。其实,在李碧华的心中,张国荣也是不二人选。早在她的《胭脂扣》中,张国荣就将“十二少”这一角色演绎的活灵活现。那样风华绝代,让梅艳芳饰演的如花的美貌失去了说服力。而张国荣也不负所望,尽管他在这之前不曾学过一天戏,但他的天赋却似蝶衣一般,当时给他请了京剧表演艺术家张曼玲和史燕生夫妇教授他京剧知识,京戏名伶宋小川担任他的化妆师。仅数月,张国荣就凭着天资和勤奋,学会了所有在电影中需要的京戏技巧,并且与老师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而当初段小楼这一角色是想要请成龙来演绎的,但遗憾的是档期排不开,才请了张丰毅。不过现在看来,还好是张丰毅,总觉得大哥过于刚硬,演不出段小楼那种感觉。

派文革那场戏时,北京正值炎夏。40多度的高温苦了在火堆前拍戏的演员们,但大家都非常敬业地完成了那些细粉,才为我们呈现出这样经典的电影。

“犹如巡行和汇演,你眼光只接触我侧面。沉迷神情乱闪,你所知的我其实是哪面。”“你清楚我吗?你懂得我吗?你有否窥看思想的背面?”正如张国荣《侧面》这首歌曲中所写的一般。看完《霸王别姬》之后,会让人觉得是在欣赏一颗钻石,而且是最多面的、最珍贵的那种。你永远不知道它有多少面,但每一面都足够炫目,流光溢彩。

好的电影会经过时间的沉淀,引起一代又一代观众的共鸣。

3. 失去了土壤的中国电影

之后,陈凯歌导演似乎只注重商业而忘记文艺和深度了。05年的《无极》是他的滑铁卢,07年的《梅兰芳》也被人拿来和《霸王别姬》比较。尽管陈凯歌不喜欢外界这样对比,但这个中国一线大导确实有些江郎才尽的意味了;12年的《搜索》倒还有些深度,结合了时下“网络暴力”的热点话题;月初的《道士下山》更是差强人意,让人不敢相信这是当年那个拍出《霸王别姬》的导演吗?

其实这些年来,不仅是陈凯歌导演,另外几位大大导也面临着同样的趋势。也是因为时代的变化,人们压力太大,有点儿深度的电影好像也不受大众欢迎了。记得11年冯小刚《1942》尽管评价很高却票房惨淡。当时冯导拍着胸脯对华谊说:“放心,这部电影亏的钱,拍个贺岁片就都捞回来了。”冯导对于市场还是了解的,果然《私人订制》票房大丰收。

忘了谁说过一句话:“这时代不会再有大师,就算有,也被扼杀了。”也许,当下缺乏的,是那个年代给予电影人优秀的种子与独有的养分,失去了这些,就再也开不出那样绚丽的花朵了。这土壤,不仅是来自政策上的支持,不仅是演员的素质,也不仅是导演的才气,更是人们心中的精神土壤。在人人都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时代,很难沉淀出优秀的作品。就算有,观众没有足够的欣赏的能力,商业片也文艺不起来。但愿我们共同努力,别让土壤变得贫瘠,别让优秀的种子渴死在萌芽状态。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