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 要闻动态 江苏省教育评估院2023年工作要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微课的实施思路 江苏教育 要闻动态 江苏省教育评估院2023年工作要点

江苏教育 要闻动态 江苏省教育评估院2023年工作要点

2023-04-20 04: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3年,江苏教育评估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总体要求,高水平实施教育评估、专业认证、监测预警工作,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强化“服务中心工作、促进教育改革、保障教育质量”,切实发挥教育评估的方向标、指挥棒作用,全力推进高标准教育强省建设。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党对教育评估工作的全面领导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善于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落实全厅统一部署,强化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和党的二十大精神重点专题研讨。

2.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坚强战斗堡垒。认真贯彻落实党支部工作条例,常态化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规范落实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持续优化党建工作体系,制定落实机关党建责任清单,健全党小组工作制度,规范开展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积极开展“一支部一品牌一特色”党建品牌创建活动,积极参加“最佳主题党日活动”评选,推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充分运用“学习强国”“江苏机关党建网”“江苏机关党建云”等平台载体,深入开展理论学习。采取党支部书记引领学、党支部深入学、党小组交流学、党员个人自主学等方式,巩固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成果。深度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互融共促,引导党员干部用理论学习成果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创新实践。坚持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妇建的工作方针,提升群团工作成效,汇聚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合力。

3.持续抓好纪律作风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严的主基调强化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加强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持纪律作风建设与教育评估工作同频共振,抓好评估工作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安全风险防控,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常态化开展“三大安全”排查,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完善评风评纪工作规程,落实“五不”评估纪律,坚持评估院、被评单位、评估专家组三方共签《规范评估责任书》,主动接受驻厅纪检监察组和厅机关纪委的纪律监督。规范迎评环节具体要求,加强专家使用考核,畅通来电来信来访渠道,强化作风建设,认真落实“五个一”作风要求,即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把椅子、一杯热茶、一副热心肠。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常态化开展从业人员廉洁评估教育,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积极营造风清气正教育评估生态。

二、高水平实施评建工作,服务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4.服务“补短板、优生态”,扎实开展基础教育评估。加大对农村边远地区及城镇新增人口、流动人口集中地区的省优质幼儿园创建指导,完善省优质幼儿园评估标准,优化晋评与复审机制,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按照“重硬件,更重软件;重指标合格,更重群众满意;重数量,更重质量”的原则,规范开展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评估,强化义务教育内涵质量建设,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持续开展普通高中星级评估,强化普通高中资源建设能力。开展第二批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学校遴选,启动高品质特色高中建设,推动形成适合契合、特色多样的普通高中办学格局。

5.服务“树精品、创特色”,深入开展职业教育评估。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有序推进五年制高职办学单位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在评估实施中,更加注重挖掘办学单位人才培养工作的特色亮点,更加突出评估申报资格审查环节的重要作用,更加强调建立健全评估工作协同推进机制,更加强化典型示范的辐射引领功能。力求通过人才培养条件、状态和质量评估,引导和督促办学单位遵循教育规律、加强基础建设、规范办学行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范式。

6.服务“强内涵、创一流”,优质实施高等教育评估。认真组织开展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引导高校形成“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持续开展本科专业综合评估和本科新设专业评估,全面提升本科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核心理念,规范组织省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推动师范专业重塑人才培养体系,完善质量保障机制。扎实做好专科、本科、硕士论文抽检,深入开展优秀本科、硕士、博士论文评选,推动高校加强人才培养过程管理,培育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拔尖人才。

三、精准高效开展监测预警,助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

7.与时俱进开展教育大数据动态监测,推进教育治理精细化。协同做好长三角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评估,开展长三角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内部机制研究,促进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深化新一轮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监测,按照省政府确定的“条条达标”“校校达标”要求精细化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精准服务城乡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和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依托云计算、智能化等新技术,纵深推进ESI前1%动态监测,以实时性教育大数据监测图景式呈现江苏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取得的新进展。

8.聚焦重点学段重点区域开展预测预警,推进教育治理前置化。在低生育、高流动、城镇化的新背景下,分层分类开展“十四五”基础教育资源预警,推动各地准确掌握生源变化趋势,超前谋划教育资源建设和布局结构调整。基于“十四五”江苏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的基本判断,前瞻性开展“十五五”高等教育发展预警,提前预告高等教育资源需求,推动全省高等教育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布局结构、应对教学变革,更高质量服务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

四、充分发挥教育评估导向作用,推动教育改革取得实效

9.以评估实施为切入点,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走深走实。评估导向上,更加强调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的教育评估体系构建,促进立德树人“软目标”变成评估“硬指标”,让立德树人基础强起来、指标硬起来、制度实起来。评估执行上,围绕学校育人功能发挥,深入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评估,推动学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育人机制,保障育人方向,提升育人实效,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10.以评估科研为切入点,推进重点教育改革任务落实落地。开展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创建与分类评估研究,持续推进“公参民”学校规范治理和义务教育结构优化,全面提升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开展义务教育课后服务质量测评和社会满意度调查,发布专题研究报告,促进“双减”工作落地落实。开展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推进策略的国际比较研究,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开展高职专业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促进专业布局与产业结构紧密对接,推动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设。深入研究江苏高校专业建设供给侧改革的内在机理和优化路径,积极探索江苏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全面总结分类评价对江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推动支撑引领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的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11.以评估数智化为切入点,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以数字化赋能教育评估,力求更加高效、精准、全方位地呈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为开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结果评价创造条件。借助网络远程评估技术优化教育评估程序,通过数学建模对教育质量的“过程性黑箱”进行解构,探索教育质量提升的内部机制和有效路径。搭建线上线下互通、可视与可溯并重的大数据集约化管理平台,为被评对象提供多种评估方案,鼓励被评对象科学定位,自主“站队”,从“输入”“输出”的纵向变化中看到“进步”和“发展”的希望,实现教育评价的激励促进功能。推进各平台数据共享融合,通过多通道数据信息收集和多来源数据信息比对,综合评价教育发展质态。优化完善省属高校高质量综合考核数据管理分析平台,持续提升考核效能。

五、加强专业能力建设,整体构建高质量教育评估工作体系

12.建设高素质评估项目管理团队。引进和培养有教育情怀、有专业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协调能力,与教育评估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人才。组织开展项目化学习和读书活动,建立青年干部专业发展导师制,实行岗位定期轮换制度,加快建设研究型、创新型、实干型干部队伍。建立与学校和教育部门双向挂职锻炼机制,与评估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开展联合培养,支持青年干部再学习、再深造、再提升。完善《岗位职责说明书》,加强全院干部职工岗位履职考核,广泛开展评估理论研究,聚力提升专业水平,建设“六能”型高素质专业化评估项目管理团队,即能研制评估标准、能实施评估项目、能撰写评估工作报告、能开展评估课题研究、能发表学术论文、能拟定教育政策文件。

13.打造高品质评估专家队伍。建立健全教育评估专家遴选制度,扩大专家遴选范围,以教育类别为单元、以一线名师为主体、以德才兼备为标志,建强教育评估专家队伍。探索系统内外教育评估专家资格认证,制定切实可行、社会公认的评估专家认证标准,建设集中统一、标准规范、安全可靠、开放共享、动态更新的专家资源平台。完善专家管理规范,修订专家工作守则,加强专家评估实务操作指导,严格专家工作双线评价。组织开展专家系统培训、经验交流、专题调研活动,支持评估专家及后备专家的专业成长。建立评估专家定期联络机制,健全专家聘任制度、绩效档案制度及资深专家荣誉表彰制度,加强评估专家队伍凝聚力。

14.强化评估项目质量管理。强化质量强院意识,明确评估项目质量建设目标,细化评估项目质量标准,持续提升项目实施的科学性、有效性。完善项目规范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评估、监测、认证项目的责任主体,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作用,严把评估项目结论审议关。完善评估项目质量元评价制度,广泛开展项目“同行式”评议交流,实现难题共商、技术共享、经验共鉴,对项目质量评价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健全社会评价机制,完善被评者对专家团队评价制度、评估机构满意度调查制度、评估结果社会舆论分析制度,凝聚智慧,共推发展。

15.加强交流合作和评估宣传。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建立沟通协作机制,积极参与兄弟单位及各类高校、学术团体的交流活动。加强与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组织联系,选派业务骨干出国访学交流。加强与高校、专业机构合作,围绕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重点课题联合攻关,加快形成一系列具有领先水平的教育评估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完善宣传信息报送审核制度和定期通报制度,加强程序规范,强化科室负责人和分管院长审核把关机制,充分利用官网和“苏教评估”微信公众号等宣传载体,解读评估政策,讲好评估故事,展示评建成效,推动教育评估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