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探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微电影创作理念 微电影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探究

微电影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探究

2024-05-31 21: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随着微信、微博、微视频的迅速传播,具有微制作、微剧情、微记录、微投入、短耗时等特点的微电影得以快速发展。而基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时代化需求的提出与创新实践,微电影融入思政教育取得一定成效,极大地带动着思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微电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可有效丰富思政教育内容资源、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并在教师的有效引领与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助力学生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微电影融入

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

传统教学模式下,思政教师的主导性较为突出,且习惯以理论知识灌输开展教学工作,使得学生主体难以参与其中,对思政教育实效性造成负面影响。而搭载信息技术将微电影融入思政教育中,不仅契合当代大学生学情实际,而且能在持续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变革思政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激发大学生参与积极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养成高尚思想道德修养,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进而推动思政教育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从学生角度出发,微电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可为学生深度参与思政教育提供便利,在充分互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在动手实践中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在有效引领下培养学生思维方式,进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其一,微电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现为教育内容的丰富与教育形式的创新。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育者引领大学生积极参与优秀微电影作品赏析、主题微电影创作等活动,以微电影形式吸引学生关注思政教育,并在创新教育形式过程中为大学生提供深度参与教育的机会,从而丰富学生理论知识储备、提升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加强学生综合道德素质。与此同时,由于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决定着其对微电影这一信息载体与文化传播形式具有天然亲和力,加之教育者的指导与帮助,学生可获得更加独特的思政学习体验,并对思政学习的兴趣更加浓烈。其二,教育者在将微电影融入思政教育过程中,强调微电影主题的宣传、价值观的引导与道德修养的培育,以问题导向式教育帮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探索,结合微电影创作实践,持续深化自身理想信念、不断增强自身实践技能,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

从思政教育角度出发,微电影的融入可以为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与多元的教育形式,助推思政教育整体进步。微电影拥有独特的创作模式、传播平台,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优质微电影数量日益增多、传播范围逐步拓展。基于此,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从微电影中提取主旋律资源、挖掘思政育人元素,并通过高效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内容的多样化发展。与此同时,思政教育工作者可着眼于微电影创作,以微电影教育法设计育人活动,在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性的基础上,深化思政教育影响、实现思政教育目标。而且,在微电影模式支撑下,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借助多媒体平台弘扬主旋律、传播优秀文化,在巩固思政教育网络阵地的基础上,以微电影形式讲好中国故事。

二、微电影融入

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策略

微电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既能提升学生主体学习自觉性,也能提升思政教育育人实效性,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质量实践,基于此,高校领导者与思政教育工作者应立足思政教育发展实际,结合大学生主体成长需求,紧抓微电影发展机遇,深入探索微电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策略,在多元协同中深化微电影融入,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

(一)强化师资力量,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

微电影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育人作用的充分发挥离不开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引领。高校应把握微电影融入思政教育的现实需求与教育者队伍的育人现状,以强化师资力量为主要抓手,通过培训、外出学习、合作交流、人才引进等形式提升师资队伍整体育人水平,优化队伍人员结构,切实引领微电影的高质量融入。其一,高校应立足校内思政教育者育人现状,从微电影融入需求角度出发,明确教育者在实践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以此为基础开展针对性培训,邀请思政教育专家学者、微电影创作成功者、相关文化机构负责人等进校开展讲座,为教育者提供接触微电影育人需求、学习微电影融入技能的系统途径,并创新培训形式,在教育者的深度参与中确保其能真正认同微电影育人价值,并掌握育人技能。其二,高校应鼓励思政教育者外出学习,以项目合作、育人交流等形式丰富育人实践经历,提升教育者个人育人水平。一方面,高校可与地方优秀高校密切合作,通过教育者的合作交流、微电影育人项目的开展丰富教育资源、拓展教育途径;另一方面,高校可与部分文化机构进行合作,带领思政教育者前往企业参加优质微电影创作传播活动,依托相关机构的帮助锻炼教育者的微电影创作能力,帮助思政教育者积累育人经验。其三,高校应优化调整师资队伍人员结构,从人才招聘、专家引进等角度入手,丰富队伍人员组成,并设置责任制,对微电影融入思政教育各环节作出职责划分与任务安排,确保微电影融入有专人负责、思政教育创新有专人引领,以此结合育人目标考核与微电影融入评价,激发教育者积极性,使思政教育者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得以充分,有效引领微电影融入。

(二)挖掘育人资源,奠定教育的内容基础

微电影作为一种全新的电影艺术形态,以微观化的叙事语言,聚焦日常生活中的小人物和小事件,在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中传达情感、弘扬文化。从该角度出发,优质微电影高度契合思政教育生活化转向需求,以特有的语言形式为思政教育注入活力,并以独特的表现形式提升思政教育感染力。与此同时,微电影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育人资源,需要教育者通过深入挖掘,在资源的高效转换整合中奠定思政教育的内容基础。一方面,教育者应充分发掘优质微电影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以微电影主题、人物形象、价值观念等凸显思政教育的思想性与时代性,奠定微电影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基础。例如,针对红色微电影而言,教育者应立足其中的历史背景、革命奋斗历程、光辉人物形象及革命斗争精神,引导学生接受价值引领与精神熏陶,在感知革命斗争精神的同时完善自身理论知识体系,以保障微电影育人价值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教育者应着眼于“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从获奖作品中挖掘育人资源,以优质微电影为支撑,持续夯实思政教育内容基础。具体而言,教育者在挖掘资源过程中应从大学生角度出发,分析获奖作品的优秀创作经验,深挖优质作品创作历程,将当代大学生的优秀事迹、创作理念、创作精神等融入思政教育过程,在特定教育主题下发挥微电影精神熏陶作用,在朋辈效应影响下激发大学生创作优质微电影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三)创新教育方式,组织微电影拍摄活动

在微电影融入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除组织优质微电影作品赏析活动外,也可组织微电影拍摄制作活动等形式深化融入,并通过创新思政教育方式,吸引大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性,以师生之间的充分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思政教育影响。其一,思政教育者应以教育主题为依据,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在明确微电影创作主题的基础上明确人员具体安排,奠定微电影创作的现实基础。其二,各小组负责人应在教育者带领下开展剧本编写、场景搭建、演员选择、排练拍摄、后期剪辑等工作,在各环节的认真实践中完成微电影创作。其三,高校与思政教育者应为大学生主体参与微电影创作提供必要的财力和人力支持,并及时为学生创作提供有效指导,保障创作各环节的顺利落实,真正从思政教育角度彰显微电影的育人价值。在微电影创作过程中,大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并在教育者引领下明确价值选择,在丰富思政理论知识储备中锻炼自身实践技能,在团队协作中养成合作精神,从而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真正做到将思政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变革考核方式,反映微电影融入效果

无论是教育者带领学生观看优质微电影,还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开展微电影创作,皆需要在教育活动结束后开展必要的考核评价,以全方位反映微电影融入效果,分析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为微电影高质量融入思政教育的创新实践提供有效参考。为此,高校应变革思政教育考核方式,在契合微电影教学法要求的基础上,全方位反映育人实效。其一,高校应完善思政教育考核评价指标,确保评价的公平性与科学性。在微电影创作中,由于团队中人员分工不同,所负责的工作量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高校在考核评价时应结合思政教育主题,优化评价指标,有针对性地提升考核公平性。其二,高校应优化考核评价主体,提升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真实性。高校应将思政教育者、大学生、专家学者、家长等多元主体全面纳入评价主体,从不同角度分析微电影作品及教育过程,明确微电影育人积极作用,发现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其三,高校应变革思政教育考核方式,在结果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基础上,动态化分析教育过程。尤其在微电影融入过程中,高校及教育者更应重视过程性考核,以教育者评价、大学生评价、师生互评等模式动态化监督微电影创作过程与实践进程,结合结果性评价全面展现微电影融入思政教育的育人实效,并在考核中发现问题并作出及时调整,以评促教、以评促改,促进微电影融入思政教育的育人实效性的提升。

(作者系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培训学院讲师)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