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物介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徐渭《杂花图卷》 博物馆文物介绍

博物馆文物介绍

2024-07-15 21: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杂花图卷》是徐渭传世的佳作,在这卷十余米的长卷中,徐渭以酣畅淋漓的“胶墨”分别绘制了牡丹、石榴、梧桐、菊花、南瓜、扁豆、紫薇、紫藤、芭蕉、梅兰竹等13种花卉蔬果。徐渭以其疾飞狂扫的豪放气势,纵横挥洒,信笔涂抹:画中牡丹含羞沾露,占尽风流;硕荷、梅兰、修竹、榴枝,笔触歪斜正侧,跌来倒去,随意点染,自如流畅。作紫藤逸笔草草、洋洋洒洒。忽而,又如狂风乍起,点线飞舞,纵横密集,线条速急癫狂。顷刻,笔住墨涸,嘎然而止,墨彩纷呈,留下满纸斑斓。体现了他用笔峭拔劲挺多变与用墨洒脱自如的艺术风格。画中尽显着交响乐一般波澜起伏的宏大乐章。时隔4个世纪,画中依然显出墨迹淫淫的湿润感。

徐渭自称“畸人”,在科举道路上屡遭挫折,考了8次,直到41岁也未能中举。精神颓废、心情抑郁的徐渭曾9次自杀。嘉靖四十五年,他在又一次狂病发作中,怀疑继妻张氏不贞,将她杀死,因此被关入监牢。获释时他已年过半百。饱尝人间冷暖的徐渭最后在贫困潦倒中死去。袁宏道曾经慨叹:“数奇不已遂为狂,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弱先生者也。”

这位“狂人”的确算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枚奇才。他精草书、擅诗文、通戏曲。在中国写意花鸟技法的演绎中,更是一位集大成者。清初的八大、石涛、乾隆时的“扬州八怪”、晚清的赵之谦、吴昌硕乃至现代的齐白石、潘天寿等无不受其影响。郑板桥曾不惜“以五十金”换取徐渭涂抹的一枝石榴,并曾刻制了一方“青藤门下牛马走”的印章钤盖画中。齐白石则自称“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好友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晚年贫病交加,藏书数千卷也被变卖殆尽,他自称“南腔北调人”,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去世,年七十三。

与历朝各代的花鸟长卷相比,比如元代钱选的《八花图》相比,徐渭这幅作品是非常特殊的。两相对比,我们会很明显地看到徐渭作品的惊世骇俗之处。当然,就第一眼印象来说,徐渭作品上那种笔墨横洒,满眼望去,唯有黑白之色的第一印象,确实会比《八花图》给大家的印象更深刻。

卷首第一株植物是牡丹。书画上有“墨分五彩”或者“墨有五色”的说法。简单说来,随着墨汁的晕染和融化,墨汁的颜色会渐渐变淡而逐渐呈现出五种不同浓淡的墨色来。徐渭无疑是用墨高手,他没有用精细的颜色来表现牡丹的富丽堂皇,他只是用浓墨、淡漠的晕染,一层层墨汁的化开去,从而形成了牡丹绽放时候花冠硕大、争奇斗艳的姿态。对于花鸟画来说,这确实是一种创新——以淡雅的水墨却表现着浓艳的牡丹。矛盾的双方却彼此呈现着对方的美。画家先用淡墨晕染出花卉的形态,然后在需要的地方再以浓墨点晕,使得花朵墨色不同,从而形成一团墨汁,数种浓淡的效果。徐渭这种花卉的画法,被后人称之为“泼墨花鸟大写意”。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及文集传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