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奔马》赏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徐悲鸿的水彩画作品欣赏 徐悲鸿《奔马》赏析

徐悲鸿《奔马》赏析

2024-07-15 23: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奔马

      坚定勇猛,四蹄腾空,鬃尾飞扬,穿云破雾,呼啸而来!这幅神奇的奔马图是徐悲鸿先生作于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初夏,体现着徐先生对于刚刚获得解放不久的新中国充满了无比的热爱。从画面的题字上看“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就体会出大师难于抑制的欣喜之情。大师借马抒情,利用手中的画笔,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衷心的祝愿和期盼!悲鸿先生的马是高度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完美结合。这是我对徐悲鸿先生画马作品的一个总体认识。

  悲鸿先生画马特点有如下几点

  1、首先注重立体效果。只要我们拿他的画马作品同历史上的李公麟,明代的仇英,清代的任伯年画马作品比一比就清楚了。他们的马重气势,可是立体感不够,这不能不局限于历史的原因。任伯年用笔放纵,是其写意特色。然而由于没有西画法渗入,给人有结构不准,透视感不强,视觉平面化等感觉。悲鸿先生就不同,不论是单马,双马,还是群马,都按照透视原理去画。或者采用平行透视,或者采用成角透视,都将马画的具有空间感,真实感。即以上图的《奔马》来分析,我们不妨给它加上几条透视线,那种强烈的立体效果是很突出的。就是头部也使用阴阳明暗来表现,中国画的笔墨、造型语言是很明显的。

  2、悲鸿先生画马,造型上比较夸张。写意画当然有夸张,要点是要适度。他画的马和自然的马比较,比如颈部较长,腿部细而且高,都体现出“天马”善于奔跑,驰骋疆埸,勇猛精进的特色。尤其是马的鬃尾处在剧烈运动中向上飘扬,奋力摆动。这是前不见古人,后无来者的创造。

  3、重视解剖特点。悲鸿先生自己就说过他熟悉马的解剖动态,熟悉马的骨骼肌肉结构。例如马头鼻骨,面部阴阳转折面是很符合马的生理特点的,就连胸部肌肉也无不体现出骏马的矫健。

  4、悲鸿画马,民族特色显著。徐氏画马,虽说借鉴西画成分不少,但是我们民族绘画的特点是很突出的。既有科学的成分,也有绘画的主观创造。他用笔用墨完全是中国化的,鬃尾一般是使用浓墨挥洒,达到视觉平衡,肩部的转折面也使用浓墨,颈部阴阳交界处浓墨一笔,其它处使用淡墨,颈和肩交接处留白。有时候腹部背部也大面积留白。浓淡墨写大腿和管部,浓墨勾蹄。无不体现笔力的劲健俊爽。其画马完全是按照马的形体结构,肌肉走势来确定用笔用墨的,这些都给我们今天画马者带来启示。

  骐骥生绝域,鵉凤本高翔;云龙飞远驾,天马自行空。在神州广袤的原野上,永远飞驰吧,悲鸿先生的骏马!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