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 (附朗读指导)作者 徐志摩 朗读 张凤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徐志摩的现代诗《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附朗读指导)作者 徐志摩 朗读 张凤霞

《再别康桥》 (附朗读指导)作者 徐志摩 朗读 张凤霞

2024-07-13 08: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读出深沉而复杂的情感

------《再别康桥》的朗读指导

张凤霞

《再别康桥》作于1928年11月6日,是徐志摩诗歌的代表作,更是深得广大读者喜爱的一首现代诗。要读好它,必须认真了解它所蕴含的深沉而复杂的情感。

体会诗人深沉而复杂的康桥情结。徐志摩在诗歌《康桥再会吧》和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中,满怀深情地把英国剑桥(即康桥)称作他灵魂的再生之地、在外求学时遇到的“难得的知己”、精神上的朋友。在那里,的确可以寻得诗人精神上的“根”。

1920-1922年,诗人游学于英国剑桥大学,康桥周围思想文化的熏陶、英国式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洗礼,康桥自然美景的陶冶,使诗人在自然美中发现了人的灵性,找到了天人合一的神境。“古风古色,桥影藻密”的康桥,与保存着大自然古朴气息的诗人是一样的,这正是诗人和康桥能够进行交流和心灵对话的原因所在。可以说“康桥因为有了志摩,而成就了他的灵性,径自走入中国文学史灿烂的一页;志摩,因为有了康桥,而找到了精神的皈依与寄托。”在这天人合一的神境里,诗人的心智和艺术天赋得到了开启,诗人得以自由地感受着生命、感受着爱、感受着美,康桥从而成为诗人的精神依恋之乡。

“我这一辈子就只那一春,说也真可怜,算是不曾虚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愉快的!(虽则碰巧那也是我最感受人生痛苦的时期)。”(《我所知道的康桥》)到康桥,投访名师罗素未果,只是他人生暂时的痛苦;而寻求真爱未果,才是他人生最大的痛苦。康桥生活对他的改造,新的道德观念在他心中的萌生,使他在那“教我睁开眼”的康桥的早春视野里隐约迷人地出现了后来影响他终生的“美丽的希望”-----由此演绎出了1922年康河上的一段浪漫曲。当志摩解除了与幼仪的婚约后,这“美丽的希望”却已随父回国。1922年8月志摩带着感情的创伤和无限的眷恋告别了康桥。但是归国后不久,他的理想主义、诗化生活在现实中便开始碰壁。爱情上“美丽的希望”破灭,失落的心在空中漂浮了很久。直到他在1924年秋天与陆小曼相恋,经历了一段波折后,于1926年10月结婚。但不久,小曼就陷入交际场中,且吸上了鸦片;因对小曼生活作风不满,1928年6月诗人又一次出国,来到英国,并重返康桥。去康桥时,事先诗人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10月下旬诗人回国,11月6日船行至南中国海,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诗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由此可见,诗中该蕴含着多么深沉而复杂的情感!

读出诗中深沉而复杂的情感。诗歌的首尾两节,流露的是一种如轻烟、似微波般挥之不去的惜别时的依恋之情和哀伤、凄婉的决绝之情。此次告别,何时再见,已不得而知。全诗体现了诗人从对理想的无限憧憬到对理想幻灭的哀叹,也表现了“五四”从高潮到退潮时期追求个性解放的知识分子的心灵历程。把握了这个基调,朗读处理时就可以借助声音技巧,恰当地传情达意。首末两节重复,构成回环往复的韵律美。这两节不仅表达出缠绵、惆怅、幻灭之情,而且节中又用“轻轻的”、“悄悄的”再构成重复,使诗中的感情再三萦绕,回荡不息。首节的三个“轻轻地”在深情舒缓的节奏中还要略有变化。首个“轻轻的”是一种告别,用舒缓的语气表达难舍之情;第二个“轻轻的来”,稍显跳跃,以表达对旧地重游的期盼;第三个“轻轻的”,以深沉的语气表达离别时深深的依恋。尾节两个“悄悄的”在总的感情把握上应比首节更深沉,要有一种理想破灭后的凄婉和毅然诀别时的洒脱;第一个“悄悄的”宜深沉舒缓依恋;第二个“悄悄的”宜舒缓中略含回忆之味。而所有这一切,又被诗人置于“夕阳西下”的大背景之下,平添了一种“断肠人在天涯”的凄怆。

但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并不刻意渲染这种幻灭之感,而是能够从具体的怀念、惜别之中超脱出来。从每一件事物、每一种情思中都发现美的存在,以美的追求去融注全诗的意境,因而使读者不知不觉的也从离愁别绪中超脱出来,全身心的去感受惜别之情中的纯净之美,从而把生活中的人之常情真正升华为艺术中的至灵至性之作。中间四节,兴奋而热烈,流露的是一种沉浸其中、忘情于自然的情怀,表达了对康桥美景的赞颂之情。每一节的朗读,都要把诗人沉浸其中、物我相融、和谐美妙的感受传达出来。诵者一定要建立起生动的、内心真正看到的、感受到的画面,通过一幅幅画面的切换、借助自己的把握,完成诗人感情的传达。第二节,写的是康河的明丽柔美,选取了“金柳”“新娘”等意象,这两个词可处理成重音,以表现康河的形态美、色彩美;“荡漾"用拖声处理,以突出物我合一的境界。第三节突出的是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那水草好像在欢迎着诗人的到来。要满含深情,以舒缓的节奏朗读;用重音强调“甘心”一词,进一步表现“物我合一”的境界。第四节是转折点,诗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潭水清澈,霞光倒映,一片红光,潭水上漂浮的水藻,挡住了一部分霞光,零零碎碎,红绿相间,是实写;而彩虹似的梦-----美丽而短暂,是象征;“揉碎”写出了诗人梦想的破灭,此词要以慢声送出,以表现破灭之痛。第五节,从梦入手,再来康桥,是否来寻旧梦的呢?本节是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用"一船星辉"来比喻那时的生活,从而把物我相融、天人合一推向高潮。因此“放歌”要语调上扬,以切合诗情。

第六节是情感的过渡。过去已经成为历史,回到现实仍然是哀伤,"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是情感的高潮,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沉默"是人最深的感情,康桥尚且如此,诗人更何以堪?因此,"悄悄"就带上了诗人的主观感情,朗读时要满含离别、不舍,以深沉、缓慢的语调读出这个词。

此外,朗读时还要注意诗歌总体结构,以读出感情在不同段落的转换。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①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