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西方数学传入中国, 中西数学产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徐光启几何原本参考文献 伴随着西方数学传入中国, 中西数学产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

伴随着西方数学传入中国, 中西数学产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

2023-08-07 21: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伴随着西方数学传入中国, 中西数学产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

作者:复旦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韩尚蒙

明末西方数学传入中国的重要背景,是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教。自从西欧地理大发现后,葡萄牙捷足先登,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包括东方。葡萄牙来到东方后,也请求罗马教皇派传教士到东方传教。因而,方济各·沙勿略和罗明坚等传教士相继来华传教。对西方数学传入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传教士,当属利玛窦、邓玉函和罗雅各等。

(利玛窦)

利玛窦(1552-1610),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1582年到达澳门传教,1600年,和庞迪我一起进京,向万历帝进献万国地图和十字架等西方物品,并居住在北京直到去世。利玛窦的传教方法,其中两项是结交士大夫等上层人物和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以取信于中国士大夫,包括数学。邓玉函(1576-1630),是耶稣会德国籍的传教士,1619年到达澳门,1623年抵达北京,并在历局编纂《崇祯历书》。罗雅各(1593-1638),1630年到达北京,参与《崇祯历书》的编纂,编《测量全义》。在数学方面,与利玛窦、邓玉函来往密切的士大夫就有徐光启和李之藻。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今上海人,是明末的政治家和科学家,1603年加入天主教,取名保禄(Paul),他向利玛窦学习数学、天文学和地理学知识,和利玛窦合作翻译西方数学著作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李之藻(1565-1630),字振之,号凉庵居士,今浙江杭州人,明末的科学家和政治家,也是天主教的信徒;1598年李之藻考中进士,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知识,1629年和徐光启一起负责历局的工作,翻译西方著作,编纂《崇祯历书》。

展开全文

(徐光启)

《几何原本》,全面介绍了欧式几何;欧式几何逻辑严密,论证科学,对中国的数学界影响深远;现在我们在学习和生活、生产中使用的数学名词,如直线、曲线、直角、点、三角形等,都是从《几何原本》中得来。邓玉函编译《大测》,将三角函数的知识引入中国,比如正弦、余弦、正割、余割、正切、余切等。此外,李之藻和利玛窦根据克拉维斯的《实用算术概论》和程大位的《算法统宗》,合作翻译出《同文算指》,介绍西方的笔算,如四则运算、分数、开平方和线性方程等。罗雅各的《测量全义》,介绍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正切定理等。此外,《崇祯历书》还介绍了圆锥曲线以及如何求圆、椭圆的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李之藻)

参考文献:

1、白寿彝:《中国通史:明时期下》

2、张岂之等:《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3、李天纲:《徐光启学传》

4、潘亦宁:《中西数学会通的尝试-以(1614年)的编纂为例》

编辑:施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