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梦醒、刘魁:基于实证视角的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培育策略探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当代大学生一般处于什么时 吕梦醒、刘魁:基于实证视角的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培育策略探析

吕梦醒、刘魁:基于实证视角的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培育策略探析

2024-06-15 13: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  要:90后大学生成长于风云际会的全球化时代,当国家的盛世集中于此,自我认同的构建相较于过去却更加困难了,实证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自我认同现状不容乐观,处于较低同一性发展状态的大学生比例较大。与此同时,大学生自我认同存在发展领域不均衡,发展过程不稳定以及认同体验上矛盾突出等特征。为提高当代90后大学生自我认同水平,高等教育应在准确把握自我认同发展特征的基础上,采取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促进教育场域中关系模式的转变以及注重大学生主动型人格的培养等措施。

  

关键词:自我认同;当代大学生;实证调查;培育策略

  

    自我认同是个体在与外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准确的自我认知,稳健的处事风格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明确把握,最终使个体达致一种没有内在心理障碍,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它是关系到个体如何自处、如何处理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关系的重要问题。因此,一直以来自我认同问题都是大学生研究中的热点,但与前代大学生相比,当前90后大学生在自我认同问题上面临更多的挑战,他们正身处纷繁复杂的现代性社会,个体化浪潮和社会风险双重夹击使本就被现代性动摇了传统与文化根基的自我认同变得更加岌岌可危,而大学生应如何突破技术和物质的壁垒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如何让驰骛于外物的浮躁内心重新获得自我价值的根基,正是我们研究自我认同问题目的之所在,而对于这一问题的求解则必须通过实证调查深入到大学生生活实际之中。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工具

  

    为准确把握当前大学生自我认同的现状,本研究采用修订后的自我同一性(即自我认同)状态量表(EOM-EIS-2)进行实证测量。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分为同一性获得、同一性延缓、同一性早闭和同一性扩散四个子量表,分别代表四种不同的同一性状态:其中“同一性获得”指个体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成功解决认同危机,获得稳定的同一性状态;“同一性延缓”是指个体正在经历同一性危机,正在寻求可能的解决路径;“同一性早闭”是指个体对自我同一性缺乏探索,直接接受父母或权威人士的期望;“同一性扩散”状态则指个体对自我同一性既缺乏探索的勇气又缺乏解决问题的热情,处于一种消极的危机应对状态。每个分量表均包括意识形态及人际关系两大领域,意识形态分为政治、宗教、职业、人生观四个方面,人际关系分为性别角色、友谊、娱乐活动和交往方式四个方面,共计8个子量表,32个项目,均使用6点计分法。该量表在北美、欧洲、澳洲、亚洲等地区广泛地应用于研究、教育和临床等领域,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学指标,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应用最为广泛的自我同一性评价量表。此外,本研究还使用了Berzonsky制定的同一性风格问卷(ISI-4)进行辅助分析,最新的同一性风格问卷由36个项目组成,其中各个风格都各自包含9个项目,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86-0.89之间,可用于施测。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当代中国90后大学生,在南京七所不同类别、不同规模和不同教学质量的大学,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9份,有效回收率为96.9%。样本分布从学校来看,一本院校比例为40.1%,二本院校比例为38.6%,三本院校比例为21.3%;从年级分布来看,一年级大学生比例为20.1%,二年级大学生占35.1%,三年级大学生占27.3%,四年级占17.4%;从专业来看,文科经管比例为37.3%,理工科比例为58.6%,艺体类为1.4%,医学类为2.7%;从性别分布来看,男生比例为60.2%,女生为39.8%;从民族分布来看,汉族为93.6%,少数民族为6.4%;从户籍来看,城镇户口比例为62.2%,农村户口比例为37.8%;此外样本中独生子女比例为55.9%;非独生子女比例为44.1%。

  

二、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基本态势

(一)当代90后大学生自我认同总体情况

  

    根据EOM-EIS-2同一性状态量表的制定者Adams等人确立的同一性状态评分标准,以各分量表平均值以上标准差处(M+SD)为划分点来判定样本所处的同一性状态。具体的划分准则为:若只在一个分量表上得分高于划分点则为纯粹同一性状态,若四个分量表得分均未达到划分点,则处于同一性未分化的延缓状态;若在多个分量表上得分均高于划分点则处于同一性转化状态,此时按照较低水平状态进行判定,例如处于同一性延缓—同一性获得转化状态的样本按照同一性延缓状态划分[1]。后来Jones(1994)等研究者将划分点进一步精确到平均数以上半个标准差处,即M+SD/2,本研究亦使用此划分点作为同一性状态的划分依据。据此,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得出,样本中位于同一性获得状态的大学生有129人;位于同一性延缓状态的有365人;位于同一性早闭状态的有174人;位于同一性扩散状态的有301人。大学生自我认同四种状态的分布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同一性延缓状态(37.7%)、同一性扩散状态(31.1%)、同一性早闭状态(18.0%)及同一性获得状态(13.3%)。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现状不容乐观,同一性地位分布不均匀,大部分大学生处于较低水平的同一性延缓和同一性扩散状态,处于较高水平的同一性获得状态的学生为数最少。这一结果与国内目前现有研究成果基本保持一致,也符合笔者的研究预期。

  

(二)当代90后大学生自我认同的人口学差异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自我认同状态在院校、年级、专业、户籍、独生子女与否等变量上存在差异,在性别、民族及政治面貌等变量上则无显著差异。在院校方面,不同院校的大学生分别在同一性延缓及早闭两种状态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三本院校大学生同一性延缓比例高于二本及一本院校大学生,而一本院校大学生同一性早闭状态比例高于二本及三本院校大学生;在年级方面,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同一性四种状态分布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在大一阶段,大学生同一性在成就和延缓维度上比例较高,处于较好的发展水平;从大二开始,大学生在较低水平的早闭和扩散状态的分布比例就有所提高,到了大三阶段这种情况最为严重,至大四阶段又略有好转;在专业方面,同一性扩散状态与专业呈显著相关,其中人文经管类大学生在同一性扩散水平要低于其他专业大学生。在其他状态分布上各个专业则无明显区别;在户籍方面,同一性延缓及早闭状态与户籍问题呈显著相关,而在同一性获得及扩散状态上无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农村大学生延缓状态比例高于城镇大学生,而城镇大学生在同一性早闭状态上比例要明显高于农村大学生;而独生子女也是与同一性早闭状态显著相关,非独生子女在早闭状态的比例上明显少于独生子女。此外,在性别、民族与政治面貌三个变量上,经卡方检验证明,四种同一性状态分布并无显著差异,说明大学生同一性发展水平与这几个因素相关度不高。

  

(三)当代90后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发展特征

  

    以埃里克森的同一性理论为基础制定的同一性状态量表分别对个体在意识形态和人际交往两大领域下的政治、信仰、职业、人生观以及性别角色、友谊、娱乐活动和交往方式这八个方面进行测量以便详细的掌握受访者在各个方面的认同状态。根据调查结果,当代90后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发展具有以下特征。

  

1、自我认同发展领域不均衡

  

    经调查发现,当代90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在两大领域共八个层面上的发展并不均衡。其中,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水平要明显低于人际关系领域的发展水平。有15.5%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领域达到同一性获得状态而在意识形态领域这一比例仅为7.1%。通过对意识形态领域的职业、信仰、政治观念以及人生观四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发现,这大学生在四个领域的得分都比较低,以职业意向为例,仅有4.6%的大学生处于同一性获得状态,即“通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尝试已经明确自己以后的职业方向”,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55.8%)是处于同一性延缓状态,即“一直在试图评价个人能力以探索自己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有17.6%的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倾向于听从父母的意见:“自从父母说出他们的期望后,我对职业问题就再也没有任何疑问了”;有21.9%的大学生处于职业同一性扩散状态,即“我没有想过自己想从事的职业,有什么工作就先做什么,等有了更好的再说。”

  

2、自我认同发展过程不稳定

  

    曾有研究指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在大一到大三阶段是一个持续增强的过程,到大四扩散及延缓型开始增多,重新进入同一性危机状态”。[2]但本次调查发现在大一阶段,大学生同一性在成就和延缓维度上比例较高,反而处于较好的发展水平;从大二开始,同一性发展在较低水平的早闭和扩散状态的比例就有所提高,到了大三阶段这种情况最为严重,可以说大三阶段是大学生同一性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早闭和扩散状态的大学生均占据较高比例。这一现状说明大学生自我认同水平的发展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恒定不变的状态,即使已经达成较高水平的同一性状态也有可能发生水平的倒退。在四个年级中,分布范围最广的依然是延缓状态,始终保持在32.1%至46.7%的范围内。

  

3、在认同体验上矛盾突出

  

    从总体来看,当代90后大学生正面临高自信、高成就欲的心理特征与较低水平的同一性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表面上90后大学生以思想成熟、自信独立著称,但实际上这种高自信并不等同于高水平的自我认同。正是由于高成就欲的大学生在极力试图掌控自我人生的这一路上试图高歌猛进,却正面临着无比坚硬的社会现实,所以从现实来看,当代大学生正在陷入一种对自我认同的矛盾状态:自信却又脆弱的心理状态,在独立与依赖之间的辗转徘徊,追求独特却又沉溺于消费主义进而转向陷入自我的消解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大学生在构建自我认同途中必须突破的困境,

  

三、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影响因素归析

  

    自我认同的最终目的是使个体达致一种没有内在心理障碍,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它是社会环境及个体交互作用的产物。正如同一性理论的奠基人埃里克森形容的那样:“人在发展过程中是兼具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三方面因素的统一体”。[3]事实上,无论是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还是社会学家吉登斯,虽然他们在阐述自我认同因视角差异而各有侧重,但都非常强调环境对自我认同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将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影响因素划分为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及个人因素三个方面

  

(一)家庭因素

  

    本研究采用的家庭环境认知量表是参照MOSS等人在1981年编制的家庭环境量表(FES)编制而成,将家庭环境分为亲密度、情感表达以及独立性三个维度,均使用5点计分法。经检验,量表整体的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α)为0.912,信度较高可用于施测。在进行家庭环境与自我认同状态相关性分析后发现,家庭环境与同一性获得状态之间相关系数为0.234,且P=0.00,P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