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判断中归谬法的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归谬法的例句 逻辑判断中归谬法的应用

逻辑判断中归谬法的应用

2024-07-18 03: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从2013年国考的真题来看,逻辑判断10道题中翻译推理的题目考了4道题,因此国考中翻译推理仍然是考试的重点,除了传统翻译推理的考点有假言命题,联言命题和选言命题,2012年国考中翻译推理还考到了逆向推理,即由结论倒推条件。而在近两年的省考中,翻译推理还考了一个特殊考点,即逻辑学当中的归谬法。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这样一个特殊的考点。

所谓归谬,是指从两个条件关系中总结出相互矛盾的结论,由此得到前提不成立,或者从两个条件关系中总结出相互矛盾的前提得到同一结论,说明结论一定成立。归谬法的标准形式是:—A→B,A→B;综上则B一定为真。我们来看一道题目的解法:

【例1】中央作出新一轮支援新疆的战略部署后,某单位很快组成由党办、人事处、业务处室参加的推荐小组,确定了援疆干部人选。这三部门的推荐意见分别是:

党办:从甲、乙、丙三人中选派出一至两人

人事处:如果不选派甲,就不选派乙和丙

业务处:不选派乙和丙,才选派甲

在下列选项中,能够同时满足党办、人事处和业务处室的意见的方案是:

A选派乙和丙,不选派甲 B.不选派乙和丙,选派甲

C.选派乙,不选派甲和丙 D.选派丙,不选派甲和乙

【答案】B

【考点】逻辑判断——翻译推理

【评析】这道题中选拔的人选必须同时满足三个部门的意见,即:

党办:不能三人都去也不能三人都不去

人事处:—甲→—乙且—丙

业务处:甲→—乙且—丙

根据人事处和业务处的意见,无论选甲或不选甲,结论都是一样的,所以这两句话综合起来说明乙和丙是一定不被选上的,这里就应用了归谬法。最后根据党办的话三人中还得至少去一人,所以甲要去。

这是2011年下半年联考的一道题目,此题中运用两个假言命题即得出了一个结论,即如果假言命题两句话分别符合:—A→B,A→B这样的形式,就可以得到B一定为真。这样的考法在2012年北京市的考题中再次出现:

【例2】要是不学习二胡演奏,徐平就做不了民乐理论研究。如果他喜欢民族乐器,那么他会选择学习二胡演奏作为专业。如果他不喜欢民族乐器,他就会做民乐理论研究。

由此可推出徐平将( )。

A.研究民乐理论B.学习二胡演奏

展开全文

C.不学二胡演奏D.不研究民乐理论

【答案】B

【考点】逻辑判断——翻译推理

【评析】首先将题目中的句子翻译成逻辑表达便于我们观察彼此间的关系,即:

—学习二胡→—民乐理论

民族乐器→学习二胡

—民族乐器→民乐理论

为了将几句假言命题的句子转化成归谬法的形式,我们将第三句话根据逆否定理等价变换为:—民乐理论→民族乐器,再将这一句和第一句递推联系起来即:—学习二胡→民族乐器,逆否等价即:—民族乐器→学习二胡,这句话和第二句话联系起来就成为了归谬法的形式,即:

—民族乐器→学习二胡

民族乐器→学习二胡

这两个假言命题综合起来说明,学习二胡是一定为真的。

这两道题提醒我们,近两年的省考联考中翻译推理都出现了归谬法这样一种新考点,而国考中很有可能将以前未出现的考点作为一种新考法出现在2015年的国考中,如果我们在做翻译后发现题目当中只有假言命题却没有事实,这个时候考察的就是将假言命题转化成归谬法的应用,综合两句假言命题得到一个结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