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张雨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张雨生全部视频 理解张雨生

理解张雨生

2023-12-18 02: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11年的某天,我去中国传媒大学参加著名词人许常德的一场交流活动,听到他讲了一件关于张雨生的小故事:

1994年,许常德填词的《一天到晚游泳的鱼》作为主打歌被收入了张雨生的同名专辑中。然而现实中两人其实并不认识。后来某一天,许常德在公司偶然看见了“同事”张雨生,笑呵呵地过去打招呼:

“你好,我是许常德。你的歌《一天到晚游泳的鱼》,歌词是我写的......”

然后张雨生抬头看了他一眼,“哦”了一声,就走掉了。留下许常德在那独自尴尬。

许常德笑着讲述这件糗事,言语间其实充满欣赏与怀念。席间的我也感同身受地开怀大笑。作为一个不能再资深的张雨生乐迷,小学一年级就被《我的未来不是梦》种下小火苗,三年级被《和天一样高》唤醒记忆,五年级被他离世的消息震惊,随即通过《大海》《口是心非》开启了流行音乐启蒙,六年级的暑假反复听过《卡拉OK Live·台北·我》,就已经明白了“商业音乐”和“自由创作”的区别——那是贯穿张雨生音乐生涯的矛盾。

所以我完全理解1994年的张雨生说出那个“哦”的含义。他可能对这首“公司安排”的商业主打情歌完全无爱,更不在乎词作者是谁。说不定正在脑海里构思之后的《卡拉OK Live·台北·我》呢。

2021年的11月12日,张雨生已经离开我们24周年了。这些年来听过的音乐越多,越能理解他的天赋才华、学习意识和音乐观念,出现在那个时代多么不易,戛然而止又多让人扼腕叹息。那个在《天天想你》里唱着纯真情怀的,在《大海》里听话乖乖唱情歌赚销量的,在《我是多么想》里搞说唱的,在《后窗》里用二胡笛子试验中国风的 ,在《爱情的图案里》用竖琴和弦乐组撩拨5拍子的,在《河》和《玫瑰的名字》里做交响金属的,在《若我告诉你其实我爱的只是你》里玩smooth jazz的......居然都是同一个人。

纵观华人流行音乐史,十年内风格尝试如此广泛,精进蜕变如此显著,从被包装的偶像歌手到顶级制作人的转变如此成功,堪称凤毛麟角。这当然要感谢唱片工业最后辉煌年代的大环境,感谢翁孝良、陈志远、彭国华等一众前辈保驾护航,感谢小K、Koji等伙伴挚友的互相影响和鼎力相助。最重要的还是张雨生那颗艺术家的内心、国际化的音乐观,以及在音乐道路上孜孜不倦的求索努力。

带我去月球前,先去趟美国

在张雨生所有专辑和ep中,《天天想你》《大海》《一天到晚游泳的鱼》《还是朋友》等是由唱片公司主导的。而《张雨生创作专辑》(带我去月球)《卡拉OK Live·台北·我》《两伊战争·白色才情》和《口是心非》完全是他本人的创作,后三张的制作人也是他自己。它们清晰地展现了5到6年的时间里,张雨生的音乐造诣显著的飞跃过程。

1992年,在飞碟老板彭国华的鼎力支持下,张雨生发表了大手笔赴美制作的《张雨生创作专辑》。就当时的市场反馈(15万张)而言,它或许不算成功。有很多年轻人直抒胸臆的稚嫩表达,以及今天看来有点过时的硬摇滚音色。但它的制作过程,很可能给张雨生毕生追求的“国际化”带来了重要的启迪和影响。

这张专辑的乐手班底以当时来看非常不错:鼓手Kelly Keagy,贝斯手Gary Moon,吉他手Brad Gillis、Josh Sklair、Tony Riparetti和Ron Freshman,键盘手Phil Shenale,小提琴手Charles Bisharat等人,都是当时北美非常出色的职业乐手和乐队成员。像Phil Shenale参与过的作品,总计曾21次提名格莱美;而擅长blues的Josh Sklair甚至两度获得格莱美奖,并且与Etta James长期合作。乐手阵容中还有另一个响亮的名字——黄大炜,在夏威夷和加州完成了他的音乐自我修炼。

于是我们在《现在这样》中听到了辉煌敲击的钢琴键、90年代标志性的硬摇滚riff轰鸣以及Bon Jovi式的solo;在《我想把这片天空打开》中,能找到Scorpions等乐队的影子;《带我去月球》里时髦的电小提琴solo,也是那个时代流行的标签。张雨生把源自学生时代的硬摇滚偏好,融入了服兵役期间的创作成果中,再加上国际准一线乐手和音频工程人员的助力,共同造就了一张稍显稚嫩但是有模有样的原创专辑。

1994年的张雨生,

有了groove的味道

等到1994年,有了前作《大海》巨大的商业成功作保,再加上飞碟和华纳正忙着收购案,张雨生从唱片公司那要到了充分的话语权,在没人管的状态下开始了《卡拉OK Live·台北·我》的制作。在他去世后的很多年里,《卡拉OK》都被看作是真粉试金石,许多人称赞它的开创性,69分钟的全长在当时非常罕见,live录制的方式也十足大胆。但讽刺的是,这张专辑里流传度最广的歌却是5分51秒的抒情慢歌《我期待》,不少人的关注点也只是KTV里飙高音。

张雨生《我期待》

所以《卡拉》到底好在哪?听着前三首《我是多么想》《动物的悲歌》《灵光》连贯而出,如果让我回到1994年,怕是要一拍大腿跟着扭动起来:94年的张雨生有groove味道了!

Funky的guitar riff和bass line,风骚的铜管组,弹簧般密集又松弛的drum fill,时不时变换出两句后16反拍......为了节省预算在货舱里苦练了一年的live band,这次果然是玩真的!键盘手和编曲Koji Sakurai,鼓手“豆子”姜永正,贝斯手“同学”谭明辉,加上吉他手张雨生,四个人由此开始形成了“The Band”固定班底。再加上负责录音和混音的小K,这个黄金团队的合作一直持续到《口是心非》。

尤其是《灵光》这首歌,弦乐四重奏、铜管组和假合唱团(估计是预算所限),铺满了张雨生愈演愈烈的古典音乐情结,配上隐讳克制的歌词,把一首原本表意单纯的情歌做出了精致高级的效果。接下来,古典音乐的影子以实录或者采样的方式密集出现在《子夜抒怀》《这一年这一夜》《再见兰花草》等歌里。而《永公街的街长》《兄弟呀》《我的心在发烫》延续了张雨生的blues硬摇滚情怀。《后知后觉》再次把funky味道拉倒满。从钢琴弹唱起步,一点点堆积出密集织体和辉煌篇章的《蝴蝶结》,仿佛在教育芭乐歌写手们,高级的苦情歌应该怎么编。《跟的上我吧》在呢喃弹唱之间诉说心意。当然还有耳熟能详的《我期待》,透彻地秀了一把华人第一vocal的情感表现力。

和前作一样,张雨生对非情非爱的社会性议题做出了非常直接的表达,但对情爱的描绘反而非常节制。后者是文学积累深厚的他非常擅长的技巧,而前者则依然显得有太多话想说。但如果只论音乐,《卡拉OK Live·台北·我》无疑是超越时代的杰出作品,黑人音乐元素和古典音乐风格充实了张雨生原本的硬摇滚根基,甚至采样和说唱都有所体现。再加上用live band制作个人专辑的方式,这些当时的“大胆尝试”在20多年后的今天看似无甚惊奇,可又有多少歌手愿意或者有条件去实践呢?

唱片工业的黄金时代真美好啊。

她想走就让她走,留来留去留成仇

1996年的双ep《两伊战争》是张雨生丰华时期的第一次探路。我一直觉得这是他创作生涯里非常重要、但又比较容易被忽视的转折点。因为在《白色才情》里,他终于学会了放下拧巴的神经和撑破脑海的表达欲,用最轻松简单的方式玩音乐。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我的歌始终在过多的音乐繁饰下,迷失掉原来创作时捕捉灵光乍现的那种激动与狂喜,背负太多企图,终于顾此失彼!音乐,倘若源自心灵,不过‘诚实’而已......”

Koji与张雨生在北京

《白色才情》甚至随意到有些“偷工减料”。比如《未知》,你一定可以在《青涩的记忆》《冰点》《三月的天真》《仲夏夜之美》《无知的岁月》中找到一样的和声进行和某种呼应关系(后几首都出自《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再比如《后窗》,张雨生好像是从好朋友徐嘉良那儿拿来了《摘下满天星》的前奏,直接就用上了。

“偷工减料”甚至体现在录音过程里:张雨生和录音&混音师小K商量了一下,找了一个没做声学装修的地下室录制了姜永正的鼓——“让鼓声乓乓乓地残响更接近真实吧!” 这种录鼓的习惯一直持续到《口是心非》里,与《卡拉OK》时期的声音风格非常不同,更加粗砺自然。

张雨生《再见女郎》

可是,嬉笑玩耍间并不简单。《再见女郎》爽朗的都市摇滚,调侃间显露出一种经过大风大浪后的成熟,还穿插了两段萨克斯风solo,比当年紧绷的硬摇滚自然松弛多了。《发晕》又是一首写得那么高级的情歌,一开始甜甜的听得人脸通红,少年心乱蹦,结果越往后越舞动跳跃。豆子姜永正的鼓录得太好听了,动态和脆感驱动着这首歌的律动滚滚向前,推动着张雨生的音色,从一开始的少年羞涩(仿佛回到《天天想你》),发展到近乎呐喊的直抒胸臆。至于那首《后窗》,明显的早期“中国风”,民乐器被塞进摇滚三大件儿的框架里,塞进吉他riff和bass slap的缝隙里。可能没有周杰伦-钟兴民时代那么自然,主要还是和张雨生骨子里rocker的唱歌方式有关系啦。

《白色才情》里的张雨生,给人感觉是卸下了很多包袱,用玩的心态小成本尝试了一些信手拈来的东西。但接下来的《口是心非》,就像博物馆里让人凝固神情和脚步的巨幅艺术品一样,惊艳地升华了华语流行音乐史。

相思会醉,爱恋能痴,

谁成就了《口是心非》

这是公认的张雨生最成熟、最成功、最杰出的作品。对我而言,它是华语流行音乐史上为数不多的、与欧美主导的流行音乐体系能在同一时空对话、并且生命力持续至今的专辑。音乐的丰富性被紧密统一在类似舞台艺术的感观之下,有张有弛,精彩纷呈。张雨生和Koji Sakurai同一时期进行的音乐剧实践,非常明显地体现在《口是心非》之中。“The Band”四人团每个人的才华都得到了畅快淋漓的发挥。20多年来每隔一段时间把玩这张专辑,都能咂摸出新的滋味。

当听到《如果你要离开我》踏着乡村音乐的节奏,用口簧琴和模拟班卓琴的弹奏揭开舞台的大幕,穿梭着funky的bass line和摇摆的铜管,最后在blues风味的吉他solo、反复多次的切分和张雨生高亢的声音表现力中,发展成一首华丽的jam band曲子......我们需要意识到直到10年以后,台北男孩周杰伦才用《牛仔很忙》近似再现了这一幕。

张雨生《如果你要离开我》

最为人熟知的同名曲《口是心非》,在我看来是一首有点迁就市场的“主打歌”,玩得比较节制。倒是《Cappuccino》很有意思,又一首被鼓手驱动滚滚向前的歌。Koji的编曲设计了4/4,7/4,8/4的变化,给鼓和贝斯出难题。但Metal Kids时代就和张雨生并肩战斗的豆子姜永正,举重若轻地秀了一把当时华人世界最好鼓手的实力,如录制爵士鼓教学曲一般。多变的复合节奏、多种音色的轮转、无所不能的pattern变换......简单的配器之下,只有张雨生如乐器般穿梭的人声与豆子怎么玩都有的鼓点,在用各种语言对话。

如果当时拍摄了官方MV,《玫瑰的名字》一定会是日后超越《死了都要爱》的KTV毒药。交响乐加前卫金属的框架、管风琴音色的铺底、弦乐组的紧张感、明亮轻盈的钢琴音色、强劲有力的吉他riff、从上一首的jazz迅速拉回到重金属的鼓点,加上张雨生本来就非人类的音域和戏剧化的演唱......《玫瑰的名字》就是一首诞生在1997年的华人摇滚乐范本。接下来的《河》延续了这种范本,主歌部分迂回的浅吟低唱,随着黄中岳的吉他solo和弦乐织体更加密集的渲染,迎来了戏剧感加倍的爆发,最终在张雨生提升两个8度的嗓音里进入到失控奔腾的状态,化作华彩篇章,在辉煌中走向终结。结尾那段吉他手的对话,左边的黄中岳代表现代摇滚乐的风格,右边的张雨生抱着经典硬摇滚的音色。两个人演奏时,连鼓声都被小K做了相应的风格切换,代表着传统与现代的交错又融合。

张雨生《河》

到了《爱情...的图案》,音乐的风味愈发丰富浓郁。谭明辉顺滑的bass在此处找到了最好的秀场,被竖琴和弦乐组主导的chamber pop编曲框架,包裹着blues的根基和5拍子的摇曳感。奇数拍的groove和blues行进甚至让人联想起Pink Floyd的Money。接下来的《随你》是《灵光》式情歌的延续和升华,也是我最喜欢的张雨生的情歌作品。但这首歌的各种小细节最有意思:DJ sketching开启的前奏和bridge处的人声效果器处理,不仔细听容易被漏掉。还有间奏处齐特琴音色渐起后,一种与唱片封面呼应的画面感如水上晨雾般扑面而来:一只皮诺曹提线木偶徐徐转身、舞台上所有结构在齿轮的转动下换位移形,面对这个画面的我仿佛坠入梦境一般——过去24年几百次听到此处时,都会有同样的感觉!

玩着bossa nova的小品《神采》,用手风琴松弛了听觉神经。《在黄昏融化了世界的色彩以前》回到了铜管交织的funky氛围中,4拍加5拍的复合节奏、拉丁风格的打击乐、时而显现的爵士和声以及转调,还有对《婚礼进行曲》的引用,勾勒出一幅被剧场感抽象出来的、嘈杂喧闹的婚礼画卷。

这样一张专辑,必须由 《若我告诉你其实我爱的只是你》这般杰作来收尾总结。此前只在某些缝隙流露过jazz句子的The Band四人组,此时索性完全放开,玩出一首融合smooth jazz和东京都市流行乐的终曲。听,Koji指尖流淌着Yamaha DX7的经典音色,像给整首歌镶上一抹暧昧的银色;豆子松弛稳健的鼓和打击乐,同学肥厚的bass line和连贯入注的slap;铜管组在副歌第二遍齐奏出《友谊地久天长》的经典旋律带出复调感,还有张雨生聊天般诉说感的发声方式......

还有那些由始至终吹得飞起、味道无比正、紧紧抓着耳朵、一听就知道出手不凡的萨克斯风solo,来自美国音乐家Wink。Wink全名叫Vastine "Wink" Pettis,你可能在许多90-2000年代港台歌手的作品中听过他的solo甚至和声,比如张学友的《如初》,林忆莲的《夜太黑》,郑秀文的《天生妒忌》。这是因为Wink从1992年开始定居香港,是那个年代香港乐坛最“好用”的乐手之一。但他更大的来头是Roy Ayer在80年代末巡演乐队的成员,曾出现在后者1991年出版的Ronnie Scott's Club现场录音专辑Searchin'中。而从2004年起Wink移居到了上海,并踊跃参与了新世纪上海爵士乐场景的塑造进程。时至今日,依然可以在上海本土jazz club寻找到他的演出信息。

《口是心非》中如此密集的音乐巧思和宝藏般的内容信息量,离不开张雨生长期的音乐伙伴Koji Sakurai。这位前NHK的音乐总监,从《卡拉OK》时代起成为张雨生“The Band”的键盘手和主要的编曲者,与张雨生一起成长,从流行乐一路杀到音乐剧,再回到《口是心非》,某种角度给张雨生的创作注入了脱胎换骨的灵魂。拿《神采》的demo来说,原本规整的4/4拍和分解和弦,简单基础的和声进行,最后“解决”到“密麻错落的情怀”时,甚至让人想起范晓萱那首乖乖甜甜充满MIDI味儿的《Rain》。结果在Koji的手中摇身变成一首bossa nova,前奏一起让人想起Sade的《Smooth Operator》。而《玫瑰的名字》的demo本来叫《只要能够》,如果按雏形的样子去编曲,怕是会得出一首琼瑶剧插曲,跟最终的交响金属没有半点关系。

工作中的Koji和张雨生

所以《口是心非》不仅是张雨生个人创作和制作水准的最高峰,更是“The Band”四人组灵魂碰撞的绝响,是与张雨生常年合作的混音师小K的杰作,是黄中岳、Wink以及所有乐手和幕后人员的智慧结晶。

2018年,小K、豆子、Koji、黄中岳、陈复明等人聚会

图片来自小K老师微博

就像张雨生对小K所说的,“距离我们企望的国际水准应该越来越近了”。《口是心非》是一张集大成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专辑。她本来是张雨生创作生涯的一个全新起点,是一场华人流行乐前所未有精彩大戏的开篇,可惜再也没有下文。而花开两头,同样是在1997年,前洛杉矶华人警员陶喆在当年12月发表了同名专辑《陶喆》,开启了中文当代R&B/soul的探索。3年后,台北青年周杰伦以同名专辑《Jay》为起点,开启了另一场被人广泛熟知的华语流行音乐、R&B、说唱、嘻哈、摇滚、爵士、乡村、中国风的融合之旅。“通网”后20多年的华语流行乐,虽然先后遭遇了彩铃时代网络神曲的屠戮,以及短视频时代洗脑快歌的碾压,但至少在信息接收的实效性上和音乐多样性上,接近了与全球潮流一致的步调。

但我还是经常泛起那个念头,如果《口是心非》并不是张雨生的终点,那么......会是什么样。

你笑的一厢情愿,绝版的明信片

让任何资深的华语流行乐迷去列举心中的词作大家,可能没有几人会说出张雨生的名字。那只是因为文学青年张雨生的文字功力,被耀眼的音乐的才华暂时遮掩了光辉。他是我心中最厉害的词人,能把一句直白无趣的话描绘成一幅多维立体的画。男女欢爱,在他笔下变成了:

当你平躺下来 我便成了河

回绕你的颈间 在你唇边乾涸

窃想你的眼神我恋恋不舍

聚为一泓泉水深邃清澈

一场婚礼,在他笔下被勾勒成:

在星辰造型出神圣的几何以前

我们的心跳冲破古老的高原

当黎明破晓之姿粉刷彤霞一片

我们的视野才拓展到地平线

所以你说你情愿挥别憧憬的爱情唯美

所以你说你情愿迎接繁复的柴米油盐

对女性的暗暗欣赏,被他描绘成两幅画:

你的黑发,你的双唇,你的眼眸

在我眼前竟是这般米罗

你的温柔,你的轮廓,你的洒脱

在我心底都是飘逸水墨

每次经历失意时分,都会想起他的这句:

眼看他无中生有,却越来越茁壮

多少红尘情愫,却越来越荒凉

还有这首“疯疯癫癫”的歌,一直提醒着疲惫的像现实生活低头的都市男女,不要忘记爱情最该有的模样:

你笑的一厢情愿 绝版的明信片

恍惚置我于诸神的纪元

谁不在等待他的贝德丽采

清秀的佳人在日落尽处重现

如果你柔情的双眼悬挂在天边

我愿是容纳你笔直光线的深邃

即使在世纪末以前极短的时间

我也要散尽所有力气,雄雄为你搏一回

写出这般美好句子的人,一定怀揣过人世间最纯真的心灵,却在32岁就去世了,好难过呀;听了这首歌24年,却好难再拥有歌中描绘的那种心境,雄雄为谁搏一回的勇气,好难过呀。

大概十年前,一位东北喜剧明星在元宵节晚会上翻唱了《大海》,在KTV大火了一阵;十年后,两位“没来由”的难以定义的歌手翻唱了《口是心非》,在抖音大火了一阵。三位翻唱者的艺术风格,与张雨生似乎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只是听到之后让人十分感慨,如果张雨生今时今日依然在创作,面对时代变迁和商业环境的变换又会如何面对?或许他和小K已经谈好的下一张blues专辑,又是一张经典;或许崇拜莫扎特的他,早已完成了几部交响乐甚至歌剧的创作;或者在世纪之交就找rapper合作过新金属,或者留下了更多珍贵的live现场......每次怀念他,我怀念的都不是一个单纯的人,而是一种曾经出现苗头的时代风潮,一种与“国际水准越来越近”的音乐追求。

而且怀念过后,总要念叨一句:

“眼看他无中生有却越来越茁壮;多少红尘情愫却越来越荒凉。”

参考资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ba97d8101016k3c.html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92174384/

https://music.douban.com/subject/148144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C%B5%E9%9B%A8%E7%94%9F%E5%89%B5%E4%BD%9C%E5%B0%88%E8%BC%AF

https://www.tomchang.cn/music/album/

https://weibo.com/u/2074705281 (小K老师的微博)

更多「爵士越界」专题文章

BLUE NOTE SHANGHAI

Add: 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867号中信广场3-5层 Tel: 139 1870 6076

BLUE NOTE BEIJING

Add: 北京市东城区前门东大街23号 Tel: 139 1090 291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