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山参战老兵的滇藏游记:麻栗坡烈士陵园,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张大权烈土儿子张平 一个老山参战老兵的滇藏游记:麻栗坡烈士陵园,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一个老山参战老兵的滇藏游记:麻栗坡烈士陵园,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024-07-03 14: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30多年前,发表过一篇散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讲述了1984年在云南前线凭吊麻栗坡烈士陵园的情形。

  1984年7月,作为我军第一支电子对抗部队的一员,我随部队奔赴老山前线参加了西南边陲的老山防御作战。轮战期间,部队在紧张的战前训练之余,去麻栗坡烈士陵园祭奠了牺牲的烈士。

  

  

  照片右边为作者

  麻栗坡烈士陵园始建于1979年,位于麻栗坡县城4公里的磨山斜坡上。烈士陵园依山临河而建,地势显得很雄伟。那时的烈士陵园还没有后来的规模,也没有纪念碑。从大门进去,可以看见山坡上密密麻麻的烈士墓,墓地很简单,墓碑立在坟前,可以得知烈士的姓名和牺牲日期。

  当时葬在这里的除1984年牺牲的烈士外,还有79年以来牺牲的战士,共约700多名,年龄最大的35岁,很多小战士刚满18岁,穿上军装几个月就为国捐躯。后来其它军区轮战的部队战士牺牲后选择了火化,并将烈士骨灰送回故乡,不再葬入烈士陵园。据说埋葬在这里的烈士最终是960位,正好与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数字相同。从对面山上远眺烈士陵园,整个陵园宛如一面飘扬的旗帜。

  那时的烈士陵园大多是牺牲不久的战士,所以气氛比后来凭吊烈士要悲壮的多。祭奠烈士的除了烈士的亲人,还有生前的战友,很多人泣不成声,甚至嚎啕大哭。部队在烈士陵园后来纪念碑的位置举行了祭奠仪式,全体人员进行了宣誓,然后分散活动。穿行在烈士墓前,能看见很多墓碑前摆放着烟酒,还有些点心、小吃等。这些物品大多是烈士的亲人和生前战友摆放的。

  麻栗坡烈士陵园埋葬着很多当年闻名全军的烈士,名气最大的当属李海欣和张大权烈士。当然更多的只是普通的战士,然而一幕幕催人泪下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也记住了一位叫党振明的烈士。烈士的父亲叫党庆祝,也是一名老军人,参加过解放战争。党振明是他唯一的儿子,1984年4月29日在收复老山的战役中牺牲。半年后,烈士的父母来到烈士陵园,为自己的儿子写了一首催人泪下的诗,用石块压在墓上。当年,我用相机记下了这首感人的诗。

  

   当我再次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时,已经是28年后的2012年了。烈士陵园已找不到当年的记忆,看上去气势恢宏,格外壮观。拾级而上,左侧是“老山战役纪念馆”,大门在纪念馆的右侧,进入大门,当年部队宣誓的广场中间,伫立着白色大理石革命烈士纪念塔,正面是仿人民英雄纪念碑毛泽东手书碑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面是邓小平同志“为保卫边疆英勇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的碑文。两侧的苍松翠柏将烈士陵园衬托的庄严肃穆。正值清明前后,纪念碑前摆放着参战老兵们送的花圈,一群深圳参加过老山战役的老兵集体前来凭吊战友。

  面对密密麻麻的墓碑,已辨别不清具体的方位,只记得在半山腰的某个地方。这些年进行了几次整修,变化很大,先从左侧开始寻找,没有找到,又从右侧搜寻,终于看到了党建明烈士的墓碑,并意外的看见了党建明的父母和姊妹送的花圈,可见他的家人清明节曾来这里凭吊过党建明烈士。看着花圈及留言,能感受到他们28年来内心深处的切肤之痛。

  2012年凭吊烈士陵园后,回来后写过一篇博文。2019年居然收到一条留言,留言透露了党振明父亲的现状,不知现在情况如何?

  

  

  2012年清明节拍摄,党振明的父母及姊妹送的花圈

  今年4月,再次重返烈士陵园,除了祭奠党振明烈士,还受战友之托祭奠另一位烈士——张相华。张相华烈士是山东邹城人,1984年1月入伍,当年4月28日在老山战役中牺牲,年仅19岁。

  前段时间,张相华烈士的母亲30多年后来麻栗坡烈士陵园祭奠儿子的消息再次刷屏。张妈妈今年80多岁了,清明节期间从山东赶往云南祭奠自己的儿子,她说自己也老了,以后可能没有能力再来看儿子了。毕竟80多岁了,山东距云南几千公里,所以哭着说“也就这一趟了”。

  

  

  (网络图片)

  很多人以为张相华的母亲是第一次来云南边陲祭奠儿子,实则不然。张相华烈士1984年4月牺牲后,1985年4月,张相华的母亲乘坐了4天5夜的火车,从山东邹城出发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祭奠儿子张相华。4月4日,我的一位战友在烈士陵园看到了张妈妈,张妈妈已经哭干了眼泪,说儿子活着也没有一张合影,能否给她和儿子的墓碑照一张合影。遗憾的是战友当时的相机的胶卷已经照完了。第二天,战友又赶到烈士陵园,没有找到张妈妈,便拍了一张墓碑的照片,在陵园管理处查到了张相华家乡的地址,寄给了张妈妈。战友当年的日记专门记录下了这段经历。

  

  日记写于1985年4月4日,文中的老大娘就是张相华烈士的母亲

   麻栗坡烈士陵园,很多烈士的家人都来祭奠自己的亲人。杨昌荣烈士是贵州凯里县人,苗族,1983年1月入伍,1984年在收复老山的战役中牺牲,牺牲时距19岁生日仅有两个月。杨昌荣牺牲后,他的父亲带着妹妹和未婚妻到麻栗坡烈士陵园扫墓,挽联上那句“您亲爱的未婚妻王琼芬敬献”让多少人泪流满面。二战期间北非战场惨烈的阿拉曼战役,一位19岁的英军士兵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烈士的未婚妻在墓碑上刻下了两行催人泪下的诗句:“在人世间,你只是一名战士/而在我眼中,你就是我的整个世界。”同样是19岁,同样带着耿耿之志和拳拳之心长眠在离离青草之下,她们的内心世界永远留下了这段铭心刻骨的凄美之爱。

  

  

  

  左边的女孩子就是杨昌荣烈士的未婚妻,也许是为了给心上人一个美好的记忆,特意烫了发来到这里。这两张照片后来寄给了杨昌荣的父亲,淳朴的父亲回信十分感谢,并随信寄来2元钱邮资

  

  

  为父亲献上一束花的孩子,不知她的内心是否理解父亲离去的含义

  

  

  当年梁天义的父亲带着4个兄弟姐妹来麻栗坡祭奠梁天义烈士

  从1984年到2012年,再到2021年,37年间,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次登上麻栗坡烈士陵园,这种感受尤深。革命烈士纪念塔两侧是大理石纪念碑,碑上镌刻着烈士们的英雄事迹,周围有北京中南海带来的水土栽培的雪松。从山脚至山顶21排960名烈士墓碑整整排列,直线加方块,犹如士兵列队的方阵。

  

  

  

  

  

  

  在烈士陵园的入口处,买了几支敬献给烈士的花束。先向烈士纪念塔敬献了花束并肃立默哀。之后按照之前查找的烈士资料,分别找到了党建明、张相华等烈士的陵墓,向烈士致以崇高的军礼,敬献花束。烈士长眠在此已30多年,这些年轻人将他们音容笑貌永远定格在了19岁。虽然这个年纪还是父母身边的孩子,可当他们成为一名战士,尽管脸上稚气未褪,肩上却背负起沉甸甸的责任,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容不得他们有丝毫的犹豫。

  

  

  给张相华烈士献上一束花,又给战友打了个电话,告诉他已经完成了托付,并相约抽时间去张相华的家乡,看望当年在麻栗坡烈士陵园一别36年的张妈妈。

  离开烈士陵园,纪念塔下侧的牌坊飞椽流檐,两侧立着一对石狮,绕过牌坊,沿石阶下到陵园门口,用军人的最高礼节,向烈士们敬了一个告别的军礼。当汽车缓缓离开,再次回头看一眼烈士陵园,想起朱德总司令悼念先烈的题词:

  “你们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