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若干问题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开化县介绍 加快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若干问题研究

加快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若干问题研究

2023-10-13 16: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决策,浙江省山区26县在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公共服务等方面与全省还有较大差距,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推动26县跨越式发展关乎全省共同富裕的如期实现。本文以开化县为例,围绕县域高质量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产业发展、区域品牌、城乡协调、“两山”转化、社会民生等方面提出开化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为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开化县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其题中之意。今年5月20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山区与沿海地区的统筹,升级山海协作工程,挖掘山区县潜力优势,增强内生发展能力和实力,带动山区群众增收致富,尤其是要支持一批重点生态功能县发展。山区26县由于地理区位、公共资源、历史发展等原因,与省内其他发达地区存在着差距,一直是浙江区域协调发展的短板,是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重点和难点,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就作出了实施山海协作工程的战略举措。因此山区26县能否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取得标志性成果,关乎着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全局。开化县在山区26县发展中等靠后,在生态发展县中具有代表性,研究开化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对于山区26县尤其是生态发展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二、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加快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理论上共同富裕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生产力要达到“富裕”水平,第二层次是“共同”所反映的全体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共享程度,第三层次是在前两个层次实现的基础上,作为自由发展的“人”要达到的最高理想发展状态。要实现共同富裕,政府与市场机制要更好地发挥作用,使得有效市场在做大经济“蛋糕”和初次分配中奠定共同富裕的基础,有为政府合理优化经济蛋糕“切法”,确保富裕“共同性”的实现。马克思指出的生产力水平对分配方式的影响及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具有同一性,分配方式首先取决于可供分配财富的多少,山区26县整体在经济总量上偏小,居民收入、公共服务等方面与全省差距较大,是缩小三大差距的重点对象。因此山区26县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做大“蛋糕”的需要,也是分好“蛋糕”的内在要求。

加快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新发展格局要求畅通内循环通道,“痛点”之一是山区县的生产要素、人流物流、消费市场等如何能够更好地纳入全省乃至全国大循环,在优势互补中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浙江需要进一步利用好市场经济相对发达、市场经济体制相对成熟、对省内外资源配置能力较强等优势,针对性加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创业创新生态营建、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积极把山区26县发展纳入新发展格局的大潮中来。

三、开化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山区26县在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着产业层次较低、收入水平不高、公共服务能力较弱和对外开放不足等共性问题。以开化县为例,主要存在以下短板:

(一)经济基础薄弱

2020年,开化县国内生产总值150.5亿元,在山区26县中排名靠后;人均GDP只有5.8万元,仅为全省平均的54.4%。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99元,仅为全省平均的一半,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4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75元。产业结构偏重偏老偏传统,数字经济、新材料、大健康等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尚需时日。科技创新基础较为薄弱,县域内企业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强、动力不足等情况,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仅为0.91%。

(二)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不充分,床位、设备配备未达到国家、省要求。普惠性公办幼儿园数量偏少,义务教育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总量较少,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生活需要。“小县大城”进展不快,2020年城镇化率仅为50.68%,县城的集聚辐射能力不强。

(三)对外协作有待提升

开化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但省际间共建共享、相互协作机制还未有效形成,省际旅游合作的桥头堡功能未能充分实现。高速公路主要为过境高速,公路密度只有73公里/百平方公里,远低于全省平均,且县境内西北部及东部均无高等级对外通道,存在外联而内不畅的明显不足。区域物流成本长期较高,要素流动、产业合作等区域开放合作度不强。

(四)区域生态、旅游、农业特色资源利用不足

“钱江源国家公园”是开化的特色品牌优势,但目前国家公园与产业经济、创意经济、互联网经济等结合度不够,品牌影响力与大熊猫、东北虎豹、三江源等国家公园差距很大,“两山”转化实现路径有待提升。特色农产品存在价格不高、深加工产品不多、三产融合不深等问题,整体在国内、省内影响力不大,以开化为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未能做大做强。

四、开化县加快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山区县加快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脚踏实地、久久为功。

(一)全力做强产业扩大税源

1、聚焦聚力主导产业。全方位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以数字化、高端化、市场化为导向,做大做强有机硅、糖醇两大主导产业,实行“一链一策”和“招大引强”行动,引进龙头企业,打造全产业链,形成2大百亿量级主导产业链,全力打造支撑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平台和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和产业创新联盟等,推动产业创新、产能协同、产品提升有效联动。

2、创新产业特色平台。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建设绿色硅材料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华康药业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载体,以及以省经济开发区和重点企业为支撑的创新企业群。加强开发区创新能力建设,积极培育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完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转移转化、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生产性创新服务体系。强化中科钱江源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钱江源高端装备研究院等平台作用,创新校地合作体制机制。以新机制、新载体、新模式推进产业集聚、产业融合、产业创新,培育产业经济发展新亮点。

3、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积极借势借力,建立与杭州上城、嘉兴桐乡、绍兴越城三大协作型“山海共富联盟”,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延伸布局产业配套设施,共同打造“科创飞地+产业飞地+消薄飞地+旅游飞地”的“双向飞地”模式,构建项目共赢、产业共赢协作模式。提升项目入区标准和门槛,积极引进投资规模大、投资强度高、产出效益突出的项目,坚决杜绝限制类、淘汰类项目。争取“一县一策”支持,与央企签订结对合作协议,努力引进一批带动效应显著的优质项目。

(二)全面打响区域特色品牌

1、打造“钱江源”区域公用品牌。聚焦“钱江源·农品”“钱江源·味道”“钱江源·星宿”“钱江源·山泉”四大板块,构建形成“钱江源”区域公用品牌协调发展和现代化营销体系,全力放大生态效应、品牌效应、富民效应,打造全国知名区域公用品牌、中国驰名商标。加快推进浙西中医药产业链项目,积极打造钱江源国家级中药材示范基地。实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打造“浙江制造精品”。

2、构建农业现代产业链条。延长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做强龙顶茶、山茶油、清水鱼、中药材、中蜂蜜、食用菌等主导产业,引育龙头企业,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推动开化龙顶茶、中蜂全产业链项目、农副产品冷链物流配送基地、蓝龙虾生物育种全球种质中心等项目建设。创建国家、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及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试点县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3、建立农业产业发展联盟。以主导产业为纽带,组建农业产业发展联盟,通过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品牌共塑,推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加快发展要素集聚和产业链拓展分工延伸,全力提升主导农业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拓宽农业销售路径,与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开展合作,建设本地化生鲜电商平台,“线上+线下”拓宽销售渠道。

(三)着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1、加快建设5A县城。加快“小县大城、组团发展、城乡融合”进程,按照“一主一副”的空间格局,做精做优重点区块城市设计,聚力建设核心城区。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升城市能级品质。推进“千年古城”复兴计划,启动城市更新改造行动,全面提升城区污水管网、城市排涝系统和旅游基础设施,基本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积极推动智慧城市、智慧城管建设,打造多领域应急系统数字驾驶舱,提升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

2、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与城乡融合发展结合,实现“人产城文景”深度融合。大力实施富民安居工程,推进偏远山区人口向中心城区、镇区梯度转移集中,加快异地搬迁脱贫小区、移民安置点等项目建设。全面促进城乡科技、人才、资本等双向高效流动,激发乡村活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镇、中心村延伸,努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组建乡村片区联盟。以区位相邻、功能相近为原则,围绕华埠镇、芹阳办、池淮镇、马金镇四个中心镇,组建南部、中部、东部、西部联盟。东部联盟突出城市旅游和城郊旅游,南部联盟突出工业发展和现代物流,西部联盟突出小微企业和现代农业,北部联盟突出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建立泛下淤联盟、大金星联盟、新青阳联盟、南华山联盟、高合联盟五大“村级联盟”,立足联盟资源禀赋,布局打造主导产业、主打品牌、强村公司、邻里中心等,以联合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四)积极畅通“两山”转化通道

1、加快钱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总结提炼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经验,高水平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建成运营科普馆、珍稀植物园、生态教育研学基地、农耕文化及民俗展示馆等场所,充分发挥科普展示功能。建立国家公园跨省合作机制,积极打造5A景区联盟,实现与江西、安徽跨区域共同保护、共立标准和共享政策。

2、擦亮生态旅游金名片。树立全产业“+旅游”发展意识,全面提升生态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等特色旅游业态。紧抓“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契机,培育民宿经济、生态旅游、文化创意、运动休闲、健康养生等新产业新业态。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打造水饮料特色产业集群,构建“药、医、游、食、养、研”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体系。整合体育资源,挖掘和培育运动特色,拓宽运动模式,打造区域联赛品牌,提升运动服务供给能力,发展赛事经济,打造具有影响力的赛事经济高地。发挥环境质量优势,做大“浙西林海”“华东绿肺”“中国天然氧吧”等招牌;发挥四省边际优势,加快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打造工艺小镇、美食中心、集散中心、运动健康驿站等节点,形成开化文旅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住开化游四省”。

3、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坚持试点引领,争创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基地,积极开展国家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试点,开展生态功能占补平衡改革项目试点。构建生态保护修复与生态资源开发相互促进的系统闭环,探索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实现GEP和GDP双转化、双增长。加快推进“两山银行”建设,迭代升级“两山”转化综合管理场景,打造多跨协同的GEP核算及应用场景。

(五)努力补上社会民生短板

1、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打响“健康开化”品牌,纵深推进“三医联动”“六医统筹”改革试点,推动医联体、医共体全面“共融”,创成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打响“学自开化”品牌,深化融合型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积极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办优办特衢州旅游学校和衢州乡村振兴学院开化分院。健全与县域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落实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改革制度。

2、全力“扩中”“提低”。实施提升居民收入富民行动,努力构建“橄榄型”社会。健全扶持中等收入群体政策体系,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建立清单化帮扶机制和精准化帮扶体系,完善最低工资制度,推进“五万增收计划”,提高低收入群体增收能力。

3、构筑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实施“内畅外联”攻坚行动,加快推进杭淳开高速、通用机场、衢九铁路开化站第五股道建设,深化衢黄高铁、309省道开化段前期,打造四省边际绿色交通枢纽。着力畅通县城与主要景区、乡镇及其相互之间的交通网,打造县域内部“15、30、60”交通圈。加快推进开化水库建设,开展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研究。加快城乡电力、配气管网、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五、总结

加快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突破点,开化县在山区26县发展处于中后位置,存在经济基础薄弱、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对外协作有待提升、区域特色利用不充分等问题,要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可以在做大产业扩大税源、打响区域特色品牌、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畅通“两山”转化通道、补上社会民生短板等方面发力,这些发展的路径对于浙江山区26县尤其是生态发展县的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也为我国广大山区县的高质量发展探索新道路提供一些示范。

(作者为中青一班二支部学员、衢州市政府副秘书长)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