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铁应急研究报告:建筑机械租赁头部企业,高空作业平台驱动成长 (报告出品方: 浙商证券 )1. 建筑机械租赁头部企业,近 5 年净利润年均增长 36%1.1. 深耕行业 10 余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建筑机械租赁平台 华铁应急研究报告:建筑机械租赁头部企业,高空作业平台驱动成长 (报告出品方: 浙商证券 )1. 建筑机械租赁头部企业,近 5 年净利润年均增长 36%1.1. 深耕行业 10 余年,... 

华铁应急研究报告:建筑机械租赁头部企业,高空作业平台驱动成长 (报告出品方: 浙商证券 )1. 建筑机械租赁头部企业,近 5 年净利润年均增长 36%1.1. 深耕行业 10 余年,... 

2024-05-30 05: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雪球App,作者: 未来智库,(https://xueqiu.com/9508834377/208855473)

(报告出品方:浙商证券)

1. 建筑机械租赁头部企业,近 5 年净利润年均增长 36%

1.1. 深耕行业 10 余年,为国内建筑机械租赁领域的领先企业

公司 2008 年成立,2015 年上市,是国内建筑安全设备租赁头部企业。成立之初, 公司主要从事建筑支护设备租赁服务;2016-2018 年,公司先后涉足了融资租赁、服 务器租赁业务(均于 2019 年剥离/转让);2019 年,设立“大黄蜂”,重点布局高空作 业平台租赁业务,并且通过收购浙江吉通开拓地下维修维护领域;2021 年 2 月,公 司与热联集团合资设立热联华铁,布局第三方资产管理,打造轻资产扩张模式;2021 年 12 月,聘任前蚂蚁集团共享出行事业部总经理彭杰中为公司总经理,推进数字化 转型战略。

公司业务以设备“干租赁”为主,可以分为建筑支护设备、高空作业平台及地下维修维护工程三大板块。主要产品包括高空作业平台、地下维修维护各类工法、地铁 钢支撑、民用钢支撑、铝合金模板、盘扣式脚手架、贝雷片、伺服轴力系统和集成式 升降操作平台等,广泛应用于地铁等轨道交通施工的支撑和保护、民用建筑施工、城 市改造项目、建筑内外装修维护、城市道路桥梁建设及维护、绿化园林维护、设备安 装及检修等领域。截至 2021 年 12 月,公司建筑支护设备保有量维持行业领先,高空 作业平台保有量为行业第二,地下维修维护的工法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在经营过程中,公司采取的是以租赁为核心,“采购+资产管理+租赁+服务”一体化的经营模式。1) 采购模式:按照“统一管理、集中采购”的原则合理安排采购,由 总公司采购部具体执行。2) 资产管理:将设备管理与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实现资产 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产品整体出租率、租赁价格及资产处置效益等。3) 方案设计: 依托专业的技术团队,根据单体项目情况设计最佳实施方案,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4) 设备出租及安装:组建专业租赁人才队伍,通过小程序等线上渠道结合城市网点, 实现线上线下有效结合,形成能覆盖 400 多个城市的营销服务能力。5) 售后服务: 在线上线下服务网络的基础上,公司结合行业内领先的技术优势提供更多增值服务。

1.2. 2015-2020 年业绩增长稳定,5 年归母净利润 CAGR 为 36%

2015-2020 年,公司营业收入从 3.33 亿元增长至 15.24 亿元,5 年复合增速约为 36%;归母净利润从 7000 万元增长至 3.23 亿元,5 年复合增速约为 36%。2016-2018 年,公司开拓了融资租赁、服务器租赁业务,与传统主营相关度较低,对公司的净利 润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整体的收入规模仍在稳步增长。2020 年在疫情负面影 响下,公司逆势而上,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32%。2021 年前三季度,受益于高空作业 平台业务的增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7.93 亿元,同比增长 79.42%;归母净利润 3.31 亿元,同比增长 109.16%。

根据公司 2020 年报显示,建筑支护设备、高空作业平台、地下维修维护业务的 营收占比分别为 56%/31%/12%。2021 年上半年,三大业务板块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5.77/3.80/0.96 亿元,同比增长 72.77%/105.51%/27.49%,预计 2021 年全年营收占比为 45%/40%/15%,高空作业平台业务的收入规模将持续提升。

公司近年来的毛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主要在 60%-70%区间波动,2020 年综合 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54%/26%,较 2019 年下滑 17.46 pct./8.22 pct.,毛利率下滑主 要系执行新收入准则运输成本调整至营业成本所致。其中高空作业平台的毛利率为 48.11%,2021 年预计会回升至 54%左右;建筑支护设备的毛利率为 58.02%;地下维 修维护工程的毛利率为 50.00%。随着规模效应、头部效应不断显现,公司盈利能力 有望持续增强。

公司建筑支护设备业务的 ROA 为 10%-15%;高空作业平台业务的 ROA 为 5% 左右,但 ROE 相对较高。公司在 2019 年完善高空作业平台布局后,ROE 达到 17.06%, 较 2018 年提升 19.07pct.;2020 年受疫情影响,ROE 略有下滑,但仍保持较高水平。 未来公司业务将以高空作业平台为主导,投资回报预计会持续提升。

1.3. 股权结构较为分散,5 次股权激励吸引核心人才

公司股权结构较为分散。控股股东胡丹锋及其一致行动人华铁恒升合计持有公司 股份约 1.34 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14.88%;此外控股股东还有红塔红土基金、南华 基金等管理的信托及多个自然人股东,但持股比例均未超过 5%。胡丹锋为公司董事 长,擅长战略布局和人才引进,曾先后荣获“2012 年度全国模板脚手架租赁行业风云 人物”、“2019 年最具社会责任感杰出企业家”、“2020 年中国高空作业设备租赁产业 影响力人物”、“2021 年全国建筑物资租赁承包行业杰出创新人才”等荣誉称号。

公司自 2018 年起连续四年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积极通过股权激励吸引人才,对 公司近几年来快速抢占市场起到了有效的人才支撑。

2021 年 12 月 22 日,公司发布 2021 年第二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授予激励对象 的股票期权数量为 1570 万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 1.74%,激励对象共计 47 人,包括 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人员,行权价格为 12.50 元/股。根据股权 激励计划的解锁条件,公司 2022 年的收入目标不低于 29.89 亿元,2022-2023 年两年 的累计收入目标不低于 71.74 亿元,2022-2024 年三年的累计收入目标不低于 130.33 亿元。(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 重点布局高空作业平台,将在市场高速发展中持续受益

2.1. 高空作业平台需求持续扩大,近 5 年销量 CAGR 为 63%

2018-2020 年,我国高空作业平台销量分别为 3.0/5.4/9.2 万台,同比增长 60.0%/10.1%/28.4%。2020 年疫情下销量仍取得逆势较高增长,较 2015 年增加 8.4 万 台,CAGR 约为 63%。

近年来,我国建筑从业人数持续减少,人工成本快速增长。2020 年末,我国建筑 工人的平均工资为 7.0 万元,同比增长 6.72%,相较于 2015 年增长了 43.16%,年复 合增长率为 7.44%。高空作业平台具有施工效率高、作业速度快、节能环保等优势, 相关单位大量使用高空作业平台,以降低人工成本。

我国高空作业安全事故数量不断攀升,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关注度。根据住建部统 计显示,2019 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 773 起、死亡 904 人,其中 高空坠落事故占比最大,共发生 415 起,占事故总数的 54%。高空作业平台将作业人 员、工具、材料等通过作业平台举升到指定位置进行各种安装、维修操作,并为作业 人员提供安全保障,与传统脚手架相比,高空作业平台安全性更高,在此驱动下设备 需求持续增长。

在安全关注度提升、人工成本增长的大背景下,我国高空作业平台市场需求空间广阔,市场规模将不断提升。

2.2. 国内高空作业平台租赁市场起步晚,对标北美成熟市场潜力巨大

由于高空作业平台具有使用频率高、单次使用周期短的特点,使其更适合通过租 赁的方式进行供应,因此在成熟市场,设备制造商一般不直接对终端客户进行销售, 而是以租赁商为中间渠道向市场提供产品。在我国,由于高空作业平台进入我国市场 较晚,社会认知度不高,市场初期以客户自行采购为主,但随着社会认知度提高,专 业租赁厂商布局高空作业平台租赁业务,高空作业平台租赁市场快速发展。

2.2.1. 我国高空作业平台人均保有量为 1.7 台/万人,仅为美国的 1/13

从市场总保有量来看,2020 年我国高空作业平台保有量约为 24.1 万台,同比增 长 61.7%,而美国的保有量为 73 万台,约为我国的 3 倍;从人均保有量来看,2020 年美国高空作业平台人均保有量约为 22.1 台/万人,我国人均保有量的 1.7 台/万人, 仅为美国的 1/13;从产品渗透率来看,2020 年美国高空作业平台产品渗透率(设备 台数与 GDP 之比)约为 3.5 台/亿美元,高于我国产品渗透率 1.6 台/亿美元。

对标美国成熟市场,无论从总保有量、人均保有量还是产品渗透率来看,中国高 空作业平台市场潜力巨大,未来至少还有 3-5 倍成长空间。

2.2.2. 2025 年国内高空作业平台租赁市场规模有望超 400 亿元,CAGR 为 31%

预测思路:以高空作业平台保有量、设备平均价格、出租率、租售比测算国内高 空作业平台租赁市场规模。 基本假设:

1) 高空作业平台保有量:2020 年美国人均 GDP 为 6.34 万美元,同比下滑 2.9%, 近 5 年 CAGR 为 2.2%;2020 年中国人均 GDP 为 1.04 万美元,同比增长 2.9%,近 5 年 CAGR 为 5.4%,增速高于美国。截至 2020 年末,中国、美国的高空作业平台人均 保有量分别为 1.7 台/万人、22.1 台/万人,根据中美人均 GDP 变动差异,预计到 2025 年中国人均保有量将达到约 7 台/万人。目前国内高空作业平台租赁渗透率已高达 90%, 预计未来会保持相对稳定。基于上述信息,我们假设 2025 年中国高空作业平台设备市场保有量将从目前的约 34 万台增至 100 万台,年复合增速为 30%,租赁渗透率保 持在 90%,则 2025 年中国高空作业平台租赁市场保有量为 90 万台。

2) 高空作业平台平均价格:全球高空作业平台价格在各地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中国本土品牌市场发展迅速,一定程度上替代了高价的进口产品从而有效降低了国内 高空作业平台市场均价。总体而言,近几年全球高空作业平台市场价格以年均 3%-4% 左右的幅度下降,按此测算,2025 年高空作业平台平均价格为 2.62 万美元/台。我们 假设国内高空作业平台价格比全球平均价格低 10%,即假设 2025 年国内高空作业平 台的平均价格为 15 万元人民币/台。

根据对高空作业平台保有量和市场价格的预测,我们预计 2021-2025 年国内高空 作业平台设备市场规模分别为 588/743/939/1187/1500 亿元,年复合增速为 26%。

3) 出租率:目前公司高空作业平台的年均出租率为 85%,已达到较高水平。我 们以此为基准,假设未来出租率保持稳定,则 2025 年行业平均出租率为 85%。

4) 租售比:目前高空作业平台的租售比约为 30%,即价值 1 亿元的设备每年可 实现收入 3000 万元。预计未来高空作业平台租赁需求持续景气,租金价格将长期保 持相对稳定,由于设备采购单价下降,租售比预计会有小幅提升。我们假设 2025 年 高空作业平台租售比将达到 35%,年复合增速为 4%。

综上,我们预计 2021-2025 年国内高空作业平台租赁市场的收入规模分别为 135/177/233/306/402 亿元,复合增速达 31%。

2.2.3. 全球最大设备租赁企业:美国联合租赁公司(United Retails)

美国联合租赁公司(UR )成立于 1997 年,是全球最大的独立设备租赁商,在美 国国内市占率达 13%。联合租赁主要经营地点在北美,在美国 49 个州和加拿大的 10 个省拥有 1165 个门店,为工业、非住宅建筑、通用工具等行业客户提供超过 60 万的 租赁设备,设备总价值超过 140 亿美元,其中高空作业平台占比约为 27%。

2020 年,联合租赁营收超过 85 亿美元,税前利润约 18 亿美元,上榜美国财富 500 强。2021 年前三季度,联合租赁实现营业收入 69.40 亿美元,同比增长 11.02%; 归母净利润 9.05 亿美元,同比增长 52.61%。2012 年以来,联合租赁的平均 ROE 为 30.8%,平均 ROA 为 5.1%。

2.3. 华铁应急:国内市占率达 14%,已进入行业第一梯队

2.3.1. 公司高空作业平台保有量达 4.7 万台,规模优势突显

2019 年 3 月,公司设立“大黄蜂”,开始布局高空作业平台租赁业务,并持续 大规模采购设备。公司 2019-2021 年设备采购量分别为 0.9/1.4/2.3 万台,截至 2021 年末,公司的设备保有量已经达到 4.7 万台,约占全国设备总量的 14%,在行业内 排名第二,仅次于宏信建发,未来 3-5 年市占率有望提升到 20%。与宏信建发相 比,公司的收入和利润规模相对较低,但 ROA 和 ROE 略占优势,公司 2021 年的设 备年均出租率高达 85%,保障了较好的盈利能力。

高空作业平台属于买方市场,设备采购成本波动不大,但上游供应商会通过拉 长融资租赁期限、降低首付等措施变相降价。目前与公司合作的高空作业平台供应 商有徐工机械、中联重科、临工、湖南星邦,采购比例分别为 30%/30%/30%/10%。 公司对上游供应商的付款模式是首付 0-20%,剩余款项一般在 6 年内陆续付清。, 成本优势显著。行业内中小型租赁商大多以小规模投入的方式运作,难以形成规模 效应。公司作为行业头部企业,资产规模具有明显优势,能通过大规模集中采购, 降低设备购买单价,实现成本领先,与中小型租赁商相比,公司的采购成本约低 5%-10%。

2.3.2. 产品种类和客户资源丰富,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网络

公司重点布局高空作业平台租赁业务,并将依托该品类形成全国性线上线下一 体化网络作为战略发展方向。公司的高空作业平台主要租赁产品包括剪叉式(4/6 米、8 米、10/12 米)、曲臂式(13 米、14 米、15 米)和直臂式(20 米、22 米、24 米),可以运用于房屋修缮、外墙修缮、工程施工、场馆建设、市政绿化、影视拍 摄等多元化场景,具有施工效率高、作业速度快、安全性好、节能环保等特点,市 场发展前景广阔。

截至 2021 年 6 月末,公司已拥有高空作业平台超过 30000 台,在全国开设超过 100 家运营中心,较 2020 年末新增 40 余个,基本覆盖全国重要城市,服务半径辐 射重要城市的周边地区,站位国内高空设备租赁第一梯队。

通过前期网点铺设,公司已初步形成网络效应,通过密集的网络布局有效缩短 服务半径,提高服务效率的同时节约运输费用。此外,布局全国网络有助于公司实 时了解市场需求,布局长尾产品。公司已引入玻璃吸盘车、工程机械手、叉车等产 品,在有需求的地区不断流转,提高低频产品的使用效率,探索多品类设备租赁。

公司通过开发小程序等创设线上获客渠道,其中高空作业平台板块电子合同签 约率已达 99%。公司通过线下网点及线上获客渠道实现线上线下有效结合,持续提 升营销能力。

2.3.3. 8.1 亿元定增加码高空作业平台,达产后预计年均净利润 7299 万元

2020 年 8 月,公司进行了非公开发行股票资金募集,募集资金总额为 11.1 亿 元,扣除承销保荐费、中介费等发行费用(不含增值税)后实际募集资金为 10.9 亿 元,用于高空作业平台租赁服务能力升级扩建项目和偿还银行贷款。其中高空作业 平台租赁服务能力升级扩建项目总投资 8.1 亿元,项目规划建设期为 12 个月,实施 主体为华铁大黄蜂。项目达产后,预计每年营业收入为 1.94 亿元,年均净利润为 7229 万元。截至 2021 年末,该项目已实现净利润超 5000 万元。

在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中,公司高空作业平台的上游供应商徐工、中联分 别认购公司股份 3623/1993 万股,获配金额分别为 2.0/1.1 亿元,有利于持续夯实双 方战略合作关系。(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 传统主业稳步增长,积极并购整合完善布局

近年来,中国建筑业在经历了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如今正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 阶段,建筑业的关注点从新增建筑逐渐向存量建筑转移,以建筑更新维护为主的建筑 后服务市场正在快速兴起。在此背景下,聚焦建筑更新维护服务的工程机械设备需求 正在快速提升。

3.1. 建筑支护设备:龙头优势持续保持,2020 年营收同增 55%

建筑支护设备租赁业务是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2020 年实现营业收入 8.42 亿元, 营收占比 55%;2021 年该业务板块的营收提升至 11.96 亿元,同比增长 42.04%。

公司支护设备规模在中国基建物资租赁承包协会的会员中处于首位,钢支撑支护设备的拥有量居全国第一,龙头地位持续显著。公司主营包括地铁钢支撑、民用钢 支撑、铝合金模板、盘扣式脚手架、贝雷片、伺服轴力系统和集成式升降操作平台等, 也为客户提供成套方案优化以及深基坑维护等专业服务。其中,钢支撑和铝合金模板 是公司建筑支护设备租赁的核心产品。

1) 地铁钢支撑:公司提供地铁钢支撑产品的租赁、设计以及相关的成套的全流 程服务。传统基坑支护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护,与传统方法相比,钢支撑施工方法具有 环保、节省人工和成本的优点,设计结构安全合理,安装、拆卸方便,在实际操作中 施工风险小。地铁钢支撑在发达国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地铁基坑。随着我国城市地铁 大量兴建,地铁钢支撑的施工方法不断得到推广,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公司凭借优 异的技术实力、长期的行业经验和稳定的客户群体,在地铁钢支撑租赁领域技术与业 务规模处于前列,是行业中最具竞争力的龙头公司之一。

2) 民用钢支撑:公司提供民用钢支撑产品的租赁、设计以及新型的 HU/PC 围护 工法桩技术。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基坑支撑相比,HU/PC 围护工法桩技术与钢结构支 撑形成的预应力型钢组合内支撑工艺具有绿色环保、可重复利用、加快施工速度、大 幅节约建筑成本等优点。公司凭借在地铁钢支撑领域的领先地位切入民用钢支撑市场, 并逐步提升钢支撑在民用基坑维护中的应用,2021 年上半年开展项目 17 个,合同金 额接近 1 亿元,布局效果显著。

3) 铝合金模板:公司于 2019 年收购浙江恒铝,实现铝合金模板租赁业务的跨越 式发展。除租赁外,浙江恒铝在浙江和贵州建有铝合金模板基地,其生产能力和预拼 装能力已达到行业先进水平。2021 年 7 月,公司整合体内铝合金模板资产至浙江恒 铝,其拥有铝合金模板面积超过 70 万平方米,进一步推动铝合金模板的业务协同。

3.2. 地下维修维护工程:工法技术行业领先,持续拓展应用新领域

公司地下维修维护工程业务聚焦微创、非开挖式施工,工法技术居于行业领先地位。2019 年,公司通过收购浙江吉通后布局地下维修维护工程业务。浙江吉通专注 TRD 工法施工领域,2009 年率先引入国内首个 TRD 工法技术及设备,TRD 工法桩 机设备数量居于同行业前列。在 TRD 工法的基础上,浙江吉通消化吸收国外的相关 技术,开创性地将 TRD 工法升级成 TAD 工法。2019 年 8 月,浙江吉通引入全国首 台 MS 工法机,目前是拥有 MS 设备型号最全的企业。在前期充分的试验与推广后, MS 工法在道路改建、地基加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截至 2020 年末,公司及 子公司合计共获得 130 项发明专利,其中包含 16 个发明专利,114 个实用新型专利。

公司地下维修维护的应用领域广阔。地下维修维护工程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轨道 交通、城市管廊、地下商城、地下停车场等地下空间,众多下游应用领域的快速增长 将带动地下维修维护市场快速增长。

1) 轨道交通领域:截至 2020 年末,全国城轨交通运营线路总长 7978.19 公里, 其中地铁 6302.79 公里,占比 79%;由国家发改委批复已获公示的新一轮城轨交通建 设规划或建设规划调整方案中涉及新增规划线路长度总计 4001.74 公里,新增计划投 资额总计 29781.91 亿元。地铁建设成为地下维修维护市场成长重要支撑。

2) 地下停车场领域:截至 2020 年末,全国汽车保有量达到 2.81 亿辆,相比 2011 年增长接近 2 倍,2011-2020 年 CAGR 为 11.44%。相对而言,国内停车设施建设速度 远滞后于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停车位供给缺口巨大。 若将发达国家作为参照,停车位比例应以 1:1.3 左右为宜,而目前我国各城市停车位 比例多在 1:0.4-1:0.7 之间,停车位配比严重偏低,由此预计,未来停车市场整体规模 预计将有很大成长空间。

2021 年,各类工法的应用场景实现了进一步突破。随着微扰动、安全环保的施 工工法如 TRD、 MS 等的普及,市场对于这些工法的接受度持续提升,应用场景进 一步延申。目前公司已经成功将工法的应用场景拓展至地铁和高铁等轨交项目建设中, 并得到了有关运营维保部门的施工许可。轨交项目建设具有安全管理要求极高、工程 验收标准严格等特点。因此公司在这两大应用场景取得突破,有望进一步积累项目经 验,推动业务发展。

总体上而言,随着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对于地下空间的开发和探索正在不断深入,未来地下维修维护市场依然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4. 轻资产+数字化合力提升运营能力,突显公司管理优势

在租赁行业中,运营能力是实现高盈利的突破口。2021 年,公司通过推行轻资产 扩张模式和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运营能力,与同行相比管理优势显著。

4.1. 探索轻资产扩张模式,“转租”累计实现营收超 5000 万元

2021 年 Q1,公司与热联集团共同出资成立子公司热联华铁,打造轻资产扩张模式。由热联集团负责筹资,根据双方协议约定在未来三年投入不少于 30 亿元购买设 备,并交由公司负责运营。

截至 2021 年上半年,热联华铁累计采购盘扣式脚手架 2.86 万吨,签订合同 40 余 个,对应设备需求超过 10 万吨,累计签订合同金额近 7000 万元,超额完成报告期经 营目标。该合作模式成功降低公司对资金投入的依赖,在提升管理资产规模的同时降 低持有资产贬值的风险。在与热联集团的轻资产合作后,公司同时拓展了“转租”的 轻资产模式。由资金方负责出资购买设备,并以一定价格转租给公司,由公司进行二 次出租。目前该模式下转租设备价值超过 6 亿元,累计带来营业收入超过 5000 万元。 截至 2021 年上半年,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达到 65 亿,较 2020 年末净增约 17 亿元,其 中 8 亿管理资产来源于轻资产合作,占比 12.31%。

近年来,随着公司业务的持续扩张,公司资产规模不断提升,2021 年上半年公司 资产规模达到 84.51 亿元,较 2019 年增长 32.69 亿元,CAGR 达 27.7%。业务快速扩 张会导致资产负债率提升,公司持续推进轻资产模式,有助于在不断扩大管理资产规 模的同时降低对资金投入的依赖,实现管理规模的快速增长。

4.2. 推进数字化转型,持续优化业务流程

顺应互联网时代进行数字化转型,赋能业务发展,是未来公司增长的重要支撑。 在数字化能力打造方面,为有效支持创新业务发展,公司积极布局数字化,建立了专 门的数字化建设团队,搭建符合企业自身业务的“擎天系统”,有效协同各职能部门和 业务中心。通过数字化创新和数据智能推动内部组织革新和业务增长。在资产管理过 程中,公司能够实现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运用物联网技术,远程实时掌控设 备状态,确保公司资产的安全性。在业务管理过程中,公司不断推进业务合同、业务 工作等每个工作节点的标准化、“结算+财务”数据化,实现业务全链条的高效数字管 理。持续强化的数字化能力,为公司设备的管控、业务流程的优化、风险管理能力的 提升、业务的有效拓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目前工程设备租赁行业数字化程度偏低,而公司具有一定的金融属性,且数字化 推行力度大。2021 年 12 月,公司聘任前蚂蚁集团共享出行事业部总经理彭杰中为公 司总经理,帮助公司进行组织架构优化、数字化租赁平台搭建,强化推进数字化转型。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详见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