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古窑遗址旁重燃的火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建窑窑具 建盏古窑遗址旁重燃的火光

建盏古窑遗址旁重燃的火光

2024-03-07 15: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概是2006年,有个日本朋友邀我去日本玩。到了那里,我发现日本人对陶瓷艺术,尤其是中国古陶瓷特别地珍视和尊重,这是我此前从未体会到的。”

“这位朋友还如数家珍般地说了许多关于建窑建盏的知识,就好像是他们自己国家的东西一样……一只看似普通的茶碗,却让外国人有那么大的兴趣。建盏明明是我们中国人的艺术品,最顶级的‘曜变天目盏’却被日本人奉为‘国宝’,收藏在他们的博物馆里!”

曜变天目盏·日本

建盏是天目釉系中的一个品种,也是最高端的品种,产自福建南平地区的黑釉茶碗,才能称之“建盏”。建盏作为宋代八大名瓷,也是黑釉瓷的巅峰代表。建盏在宋代风行全国,作为皇室御用茶具,被认定是斗茶的最佳珍品。至元代趋于衰落,到明代彻底停烧,留给后人数十条龙窑与堆积如山的瓷片、窑具。

建盏在日本受到众多博物馆的荣宠,而对比之下,国内建盏竟然如此落寞,极少有人问津。这激起了吴兴乾强烈的爱国情怀,自此便走上了恢复传承中国建盏的道路。

“我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熄灭近千年的窑火,在建盏古窑遗址旁边重新燃起,重现建盏在宋代时的荣光。”吴兴乾梦想着把传统建盏手艺做成工程、形成系统,再把工程系统做回到纯正的工艺。

爱国之心收盏之路

为了传承恢复建盏,吴兴乾通过各种渠道和关系搜集宋代建盏。其间遇到过不少抢购建盏的劲敌,但他从未退让。他说:“虽然中国人讲究‘君子成人之美’,但是保护我们中国的宝贝更要紧。”因此只要是力所能及,他都会坚持把看中的建盏拍下。

钻研古法练艺之路

随着近几年建盏日益备受关注,失传800年之久的建盏烧制技艺再迎复兴,吴兴乾义不容辞地投身于这条复兴之路。为此他去到建阳水吉山间,开始烧窑。对于一个建盏界的初级玩家这无疑是艰难的,长达5年的时间里,他几乎访遍了建阳的建盏名师,并交了“学费”——购买他们的作品。久而久之,吴兴乾的烧制技术日益精深,其建盏作品皆采用精品原料,亲自手工拉胚,修胚,采用古法工艺。然而这却使得作品成品率极低,窑口堆满了瑕疵品。不过,正因如此,市面上吴兴乾的建盏作品堪称精品。它们就像简素静美的传统写意山水画,有直抵人心的意境与神韵。

柴烧青蓝毫深斗缸建盏·吴兴乾

功夫不负有心人

2013年6月,建阳建窑建盏协会成立,吴兴乾以扎实的功底当选协会副会长。随后,各种奖项纷至沓来。

2016年,第十一届海峡工艺博览会中,吴兴乾作品《建盏套装茶具》荣获金奖。

2016年9月,吴兴乾作品《油滴建盏》荣获第十届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2016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2016年10月,吴兴乾作品《仿宋银毫盏》获得2016年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金奖。

2017年1月,吴兴乾作品《银蓝斑撇口盏》获2017首届新思路(厦门)国际商品博览会工艺美术作品金帆奖。

2017年11月,吴兴乾两件作品《黑釉银斑碎油滴》获得第十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海峡工艺优秀作品奖”金奖和银奖。

2018年6月,吴兴乾作品《建窑黑瓷柴烧仿建青蓝毫钵》获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茶器设计大赛金奖。

2018年9月,吴兴乾作品《柴烧银毫渣斗》《青瓷胆式瓶》获得第三届“闽艺杯”陶瓷大赛金奖和铜奖。

2018年10月,吴兴乾作品《乌金葵口渣斗》,《青蓝毫渣斗》获得第十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百花杯”金奖。

2018年11月,吴兴乾作品《柴烧青蓝毫深斗缸建盏》获得第十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展金奖。

2018年12月吴兴乾作品《柴烧仿宋建窑青蓝毫胆式瓶》荣获福建省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2019年8月,吴兴乾作品《柴烧青蓝毫灯笼瓶》荣获2019中国(北京)国际精品陶瓷展览会暨第八届“大地奖”陶瓷创作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

2019年10月,吴兴乾作品《柴烧青蓝毫飞檐斗罐》在第三届建窑建盏文化博览会“工艺精品奖”评选活动中荣获文创奖。

2019年11月,吴兴乾作品《柴烧青蓝毫飞檐斗罐》荣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南京站举办的首届“百鹤杯”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百鹤奖”。

……

柴烧青蓝毫飞檐斗罐·吴兴乾

吴兴乾没有停下脚步,他要做出让自己满意、让众人叹服的更好的作品。春夏秋冬,严寒酷暑,窑内始终闪烁着吴兴乾忙碌的身影,他从未喊过累言过弃。如今,吴兴乾的建盏作品越来越受海内外玩家喜爱,而他也始终坚守在传承复兴建盏的岗位上不断的努力与探索!

“龙窑怀古•盏现淮安”建盏精品文化艺术展

展览时间

2020年11月14日——12月13日

展览地点

淮安市文化馆(翔宇南道13号)返回搜狐,查看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