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疫情二级响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应急响应级别三级标准是什么 什么是疫情二级响应?

什么是疫情二级响应?

2024-04-11 02: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 防疫人员在开展消毒工作。图/人民视觉

在13种情况下,应急响应的级别可以被定为二级,这些情况只要满足其中之一即可。

新冠肺炎是一种乙类传染病,自6月11日开始,北京市已经连续7天出现新增病例。据6月17日下午最新消息, 7日来北京累计新增病例已达到137人,波及9个区,并在三个省引发了相关病例,这与第9种情况,即“ 二级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2个以上县(市),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基本相符。

▲ 这次疫情反复的大部分病例,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新发地市场。图/Wikipedia

在北京市政府对外发布的上调响应级别的文件中,也明确说明了:“ 经综合考虑,我市应将响应级别从三级调至二级。”这符合第13种情况,即“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在本年的1月份,北京应急响应的级别之所以是一级,是因为它符合“ 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这个 一级响应的判定标准。 一级响应一般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判定,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对疫情严防死守,防疫工作重返 一级的可能性较小。

▲ 春节期间封城的武汉。摄影/李四

除了一、二、三级之外,我们还经常会听到政府会用 高、中、低三种风险级别来指导一个地区的疫情防控, 这个分级出自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与《应急预案》里的分级体系是两回事。

目前,北京已有1个高风险地区和27个中风险地区,简单来说, 低风险地区要防止输入病例,中风险地区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高风险地区除了内防外防之外,还要做到严格管控。

上调到二级意味着什么?

此次北京市在上调疫情响应级别后,也给出了相当明确、具体的防疫措施,其中许多举措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社区封闭管理:这意味着测温、查证、验码、登记等手续仍要继续。对于高风险街道所辖的小区居民,更是只能进不能出,需要进行居家观察并做核酸检测。

2.公共交通限流:公共交通要重新开始控制满载率了,乘客需要戴好口罩,配合测温。

3.学生停止返校:恢复各年级线上教学,高校学生停止返校(家长们估计都要“疯了”)。

▲ 听说又不用上学了?图/视觉中国

4.企业下调到岗率:二级响应级别不需要停工停产,但鼓励远程办公和错峰上下班(社畜们又能每天晚起一小时了),进入园区、写字楼的防疫手续也更严格了。如果想出京出差,必须要有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5.商超、餐厅继续营业:二级响应级别不需要停业,但是测温、登记少不了,同时提倡不聚餐、聚会、聚集。

▲ 测体温。图/图虫·创意

6.公共场所实施限流:图书馆、博物馆和公园、景区都要限流30%,去之前要预约;室内外体育健身场所同样也要限流预约;篮球、排球、足球等团体及对抗性运动项目场地、文化娱乐场所和地下空间体育健身场所、游泳馆等都要关闭;会展、体育赛事和演出活动也都取消。

7.日常防护要加强:平时带着口罩,人多的时候戴上口罩。

▲ 出门还是要戴好口罩。图/视觉中国

8.看病要预约。

9.旅游出行:非必要情况就不要出京了,旅行团也停了,出境游更不要想了。中、高风险街( 乡)、新发地市场相关人员直接禁止离京。

▲ 机场的防疫工作。图/人民视觉

10.特殊场所,封闭管理:养老、福利、精神卫生等特殊机构场所,都要封闭式管理,在养老院的生活的爸妈最近就无法探望了。

疫情,会再次爆发么?

6月4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福院士和冯子健教授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文章,该文首度披露,目前中国抗击新冠病毒的战略目标是“ 保持不发生本地传播或者使传播维持在较低水平,直至研发出安全有效的疫苗,并广泛接种以形成人群免疫屏障。”

▲ 美国CDC的核酸检测试剂盒。图/网络

为了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中国要将任何来源的新冠病毒的传播风险降至最低, 实现并维持发病和死亡很低的水平,将为紧急开发疫苗和治疗药物赢得时间。

这意味着,在疫苗研发成功之前,我们将长期与新冠病毒共存。高福院士与冯子健教授也在文章中承认:鉴于目前中国绝大多数人员仍然普遍易感新冠病毒,中国的确存在再次发生新冠流行的风险。

▲ 正在接受CGTN采访的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图/网络

虽然现在人类还无法彻底战胜新冠病毒,但 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降低自己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

如果我们都能做到: 少扎堆;平时戴上口罩,与他人保持距离;回家之后勤洗手,常通风,吃饭的时候分餐,少交谈;存在发病风险的时候不隐瞒,及时就医、上报;我们就是在为疫情防控出力,为疫苗的研发争取时间。

文丨 张雨晨

封图 | 图虫·创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