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小河沟:水保治理成就黄土高原绿色翡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庆阳市西峰区房源 南小河沟:水保治理成就黄土高原绿色翡翠

南小河沟:水保治理成就黄土高原绿色翡翠

2023-07-27 13: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南小河沟:水保治理成就黄土高原绿色翡翠

南小河沟位于董志塬腹地西边缘,地处庆阳市西峰区境内,属典型黄土高塬沟壑区,流域面积38.93km2。南小河沟试验场国家场地部分以塬边线为边界,总面积4.8km2,东西长2.1km,南北宽2.3km。上游边界为花果山库区水面,下游边界至十八台土坝,内有9条支毛沟,涉及12道梁咀。1952年黄委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将其确定为综合治理试验基地,开始了全面试验布设和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经过60多年的不懈努力,南小河沟试验场在试验研究、综合治理、示范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黄委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集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技术示范、科普教育、生态观光游览为一体的综合基地和对外学术交流窗口,1957年荣获“全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先进典型”称号,1965年成为闻名全国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样板”,1982年3月被《人民日报》誉为“黄河中游上的一块翡翠”,享誉国内外。1983年2月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把南小河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成果拍摄成科教记录片《小流域综合治理》,公开向国内外发行。2009年6月,被科技部授予“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集体” 称号。2012年初被确定为第十一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和水利部第四批“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2013年6月29日,中央电视台CCTV — 4《远方的家--百山百川行》大型旅游节目拍摄组全天深入南小河沟试验场进行了拍摄,拍摄内容9月4日在《百山百川行》第89集《黄土高原上的绿洲》中正式播出。2007年水利部监测中心将南小河沟水土流失观测站网纳入全国水土流失监测网络二期系统之中进行建设,同时将南小河沟小流域列为全国五个水蚀典型监测小流域,每年为《中国水土保持公报》提供数据。2012年和2016年水利部将全国唯一个水土保持首席技师工作室两次设在我站,我站高级技师于川宁同志和金天龙同志作为水利部首席技师分别开展技能培训、名师带徒、技能比武和技术创新等相关工作。西北大学将我站纳入地理与生态观测网络,西安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科院西北水保所、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等单位研究生常年在南小河沟开展相关试验研究。

1952年黄委会西峰水保站在南小河沟流域下游开始修建陇东第一座土坝。1953年竣工,彻底控制了南小河沟的水土流失,并淤地100余亩。该土坝的建设,开创了陇东地区土坝固土保水的先河,此后数十年南小河沟先后建成土坝10座,并在庆阳地区水保治理中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作用,取得了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954年,南小河沟试验场在其支流杨家沟、董家沟和十八亩台设立了3个水文站,在流域内不同坡度、坡向、不同植被、不同立地条件的地方布设了76个径流场,并在南小河沟流域范围内设立群众委托雨量站和场内定点雨量站11个,探讨径流泥沙来源规律,初步得出高塬沟壑区67.4%的径流来自塬面、86.3%的泥沙来自沟谷,塬水下沟后所增加的侵蚀量占流域总侵蚀量的77.9%的科学结论,从而提出了“保塬固沟”的治理方针,并在实践中提出了“塬面农田整治和沟头防护工程;沟坡整地造林、发展果园、种植牧草;沟道修建拦蓄工程、营造防冲林”的塬、坡、沟“三道防线”综合治理模式,具体措施:1、在塬面农田整治的基础上,按照各区域的控制面积修建涝池、水窖、蓄水坑塘、人工湖;塬边、沟头、崾岘布设沟头防护工程等,拦截或有序排放来自塬面的径流。2、在缓坡耕地修建水平梯田,种植经果林,大于25°的陡坡耕地退耕种草,发展舍饲养畜;荒草地修建水平阶、水平坑种植水保林;现状幼林及疏林地实施生态修复,通过上述措施拦蓄来自坡面的径流。3、在支毛沟修建柳谷坊,沟滩营造防冲林、苇地,支毛沟口及干口因地制宜修建骨干坝、淤地坝拦泥固沟,抬高侵蚀基点,稳定沟坡,防止崩塌、滑塌、泻溜和沟床下切,制止沟岸扩张,达到全面拦蓄径流泥沙,淤地造田,涵养水源的目的。三道防线综合治理模式在庆阳地区12条大塬和300多条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得到采用,并在黄土高塬沟壑区26000km2土地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有效的控制了该区的水土流失。

展开全文

1953年,南小河沟试验场从外地引进27个苹果新品种和8个梨品种、3个桃品种,在花果山、范家山、长青山建立果园,建成了陇东地区第一座山地果园。开始了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试验研究,年产果品5万多公斤,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陇东第一园”的建设,使苹果生产在南小河沟周边村组得到迅速发展,累计推广4700多处、48万亩,带动了庆阳地区苹果产业的不断发展。花果山果园的典型示范作用,在陇东地区苹果产业发展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

1960年,采用定向爆破筑坝筑成花果山水库大坝,后经多次加高和除险加固,形成库容524万m3,坝高45.9m的集防洪、拦泥、保护科研基地和国家重点水土保持观测站以及水资源利用为一体的小(1)型综合性水利工程。1979年开始了水面渔业养殖试验,探索出了鲤鱼、莲鱼、草鱼等6个品种的养殖技术,使水保工程治理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结束了庆阳地区无渔业规模生产的历史,并在合水、宁县、西峰得到了推广应用,带动了陇东地区的渔业发展。充分利用水资源进行下游灌溉和城市补充供水的试验,效益显著。

60多年来,南小河沟试验场引进多种林草品种,并对当地已有品种进行调查研究,经过比较培育,优选出辽杨、侧柏、油松、美国黑核桃、狼牙刺、苦参、紫穗槐、沙棘、怪柳、虎榛、黄花柳、草樨、紫花苜蓿、红豆草、苏丹草、无芒雀麦、黄官草、多年生香豌豆、牧场草、康巴早熟禾、黄兰沙埂草、黄花菜等多种适宜陇东地区生长的优良林草品种。并在该区植树造林、小流域治理中得到推广应用,特别是黄花菜、沙棘的试验推广,形成了何家畔黄花菜基地和武沟沙棘基地,为农民充分利用土地、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南小河沟现在有乔灌树种140余种,草种30多种,素有“陇上植物园”之称。

近年来南小河沟园区建设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的原则,把发展生产、建设生态、培植资源结合起来,加强科技创新,初步建成了科学试验、技术示范、科普教育和生态观光四个基地,建成南小河沟数字小流域系统,为试验、示范、科普基地提供信息管理和支持服务。同时把水利、水保及生产等设施作为生态景观整合,增设观光服务设施,推介宣传并开通外界入园生态观光线路,成功打造出具有黄土高塬沟壑区特色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发挥着典型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

在大量的试验研究基础上,黄委会西峰水保站在南小河沟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综合治理工作,建成坝地0.7hm2,造林345.33 hm2,草地48.1 hm2,场内治理程度达到87.66%以上,林草覆盖率达83.92%。平均径流拦蓄效益55.6%,拦泥效益97.2%,基本达到了泥不出沟,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0%。国内外众多科技工作者先后来此地进行学术交流、科学考察、旅游观光,南小河沟的治理成果为同类型地区的治理与开发发挥了典型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使这块“黄河中游上的一块翡翠”更加璀璨。

在大量的试验研究基础上,黄委会西峰水保站在南小河沟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综合治理工作,建成坝地0.7hm2,造林345.33 hm2,草地48.1 hm2,场内治理程度达到87.66%以上,林草覆盖率达83.92%。平均径流拦蓄效益55.6%,拦泥效益97.2%,基本达到了泥不出沟,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0%。国内外众多科技工作者先后来此地进行学术交流、科学考察、旅游观光,南小河沟的治理成果为同类型地区的治理与开发发挥了典型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使这块“黄河中游上的一块翡翠”更加璀璨。在大量的试验研究基础上,黄委会西峰水保站在南小河沟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综合治理工作,建成坝地0.7hm2,造林345.33 hm2,草地48.1 hm2,场内治理程度达到87.66%以上,林草覆盖率达83.92%。平均径流拦蓄效益55.6%,拦泥效益97.2%,基本达到了泥不出沟,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0%。国内外众多科技工作者先后来此地进行学术交流、科学考察、旅游观光,南小河沟的治理成果为同类型地区的治理与开发发挥了典型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使这块“黄河中游上的一块翡翠”更加璀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