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国《文心雕龙》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召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庆祝学校四十周年的话 庆祝中国《文心雕龙》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召开

庆祝中国《文心雕龙》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召开

2024-06-28 08: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站讯]8月8日,由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大学文学院、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联合主办,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承办的“庆祝中国《文心雕龙》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学会第十七次年会”在青岛举行,国内外《文心雕龙》研究的主要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文心雕龙》与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设。

大会开幕式上,中国《文心雕龙》学会会长、首都师范大学左东岭教授,国家图书馆原党委书记、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原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詹福瑞教授,全国政协常委、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文史哲》主编、《孔子研究》主编王学典教授,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杜泽逊教授致辞。

左东岭教授表示,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一个成熟稳定、充满生机活力的学会。山东大学在《文心雕龙》研究领域成果突出,“龙学”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已经成为学校的重要名片。我们今天重新回到学会成立的历史现场,应当总结历史经验,使“龙学”继续沿着前辈开拓的路径进一步提升水平,为中国文论研究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詹福瑞教授在致辞中对已经故去的为中国《文心雕龙》学会作出重要贡献的先辈学者表达了深挚敬意。他认为,中国《文心雕龙》学会是“时代的产儿”,是应改革开放而生的“幸运儿”。学会的成立说明国运决定文运,文运关乎国运。学会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则说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中国学术正确的走向,也是中国学术未来继续坚持的发展方向。

王学典教授简要介绍了儒学高等研究院的发展概况,特别是《文心雕龙》研究的学术传统和杰出成果。他强调,山东大学的“龙学”研究,尤其是儒学高等研究院的“龙学”研究,是在中国古典学术的框架之内和古典学术的脉络之中展开的。正值第三次学术大转型之际,《文心雕龙》研究乃至中国文论研究应当积极寻求新的突破点,以此与中国式现代化视野相融合。

杜泽逊教授简要地讲述了从陆侃如先生到牟世金先生再到戚良德教授三代山大人“龙学”传承的故事,借此说明学术传统薪火相传的重要性。他认为,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四十年来砥砺前行,克服困难、创造业绩已成为其宝贵精神,学会已然成为中国《文心雕龙》研究的一面旗帜。

开幕式还举行了“‘龙学’前沿书系”首发式,左东岭教授和崇文书局总编辑叶芳共同为书系揭幕。该书系十种著作共计360余万字,由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戚良德教授主编,为国内外第一套“龙学”专题丛书,也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文心雕龙》汇释及百年‘龙学’学案”的中期系列成果。作者均为多年潜心《文心雕龙》研究的专家学者,研究内容多为“龙学”的前沿问题,本书系是新世纪“龙学”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大会开幕式由戚良德教授主持。

大会主题报告共分为两场,第一场主题报告由詹福瑞教授、左东岭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圣元教授担任主持与评议人。复旦大学蒋凡教授探究了《文心雕龙》与中国古代诗文吟诵吟唱的关系问题,并声情并茂地吟诵了《文心雕龙·声律》篇。辽宁大学涂光社教授重点探讨了《文心雕龙》这部文论巨典所显示的思想理论和文化发展的时代特征。香港中文大学黄维樑教授对《文心雕龙》的现代意义进行重新解读,认为《文心雕龙》具有普遍性和恒久性。日本福冈国际大学海村惟一教授深情回顾了40年来中日“龙学”交流的历程。中国人民大学袁济喜教授紧扣“龙学”的拓展问题,认为“文心说”的研究是关键,应当在中西互鉴视野下拓展《文心雕龙》研究。武汉大学李建中教授总结了20世纪“龙学”的四大名著及理论范式,认为黄札、范注和西杨、东王为现代《文心雕龙》研究树立了典范。中国传媒大学张晶教授专门研究《文心雕龙》各篇的赞辞,认为它们在命题的提出与熔炼方面具有典范意义。四川大学普慧教授在宗教神学的背景和语文学的语境之下对刘勰“神理”说的理论价值加以重新审视。香港岭南大学汪春泓教授在《文心雕龙》和《文选》的双重视角下,讨论了司马迁对“文”及“文学”的认识。首都师范大学陶礼天教授讨论了齐气与风骨的关系,认为与刘勰推崇的“风骨”审美理想相比,“齐气”属于“别构一体”。安徽师范大学李平教授围绕范文澜与黄侃及同门的关系展开研讨,对所谓“范文澜抄袭黄侃”以致“师徒失和”等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香港树仁大学陈允锋教授聚焦于《文心雕龙·征圣》篇中的“秀气成采”说,从宇宙视野出发建构刘勰的“文学地理观”。

第二场主题报告由李建中教授、李平教授、陶礼天教授担任主持与评议人。左东岭教授对近百年来的《文心雕龙》研究体系与理论方法作了总结,认为应加强文本细读的基本功夫,把握体要的基本门径,提升“龙学”的水平。詹福瑞教授聚焦《文心雕龙·乐府》篇,认为此篇虽重在论歌,却也是论诗,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内蒙古师范大学万奇教授则选取《比兴》篇重新释读,认为该篇具有不可忽视的现代意义。北京大学周兴陆教授关注“缘情绮靡”命题的古今阐释史,对“抒情传统”问题作出了检视和省思。首都师范大学夏静教授认为刘勰的“三代”情结既非常言之复古,亦非简单之折中,而是其心中不可磨灭之“乡愁”。山东大学程相占教授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心论与生生美学理论建构之间的关系,认为刘勰的“文心”论蕴含丰富的文化哲学思想。四川大学刘文勇教授对《文心雕龙·原道》篇“文之为德也大矣”作出重新阐发。北京师范大学姚爱斌教授对《沧浪诗话》“体制”概念释义予以澄清,并对严羽诗论体系及诗学思想作出整体性阐释。南开大学赵树功教授从“调”的本义及其演化出发,对《文心雕龙》“流调”与《诗品》“气调”的意蕴作了新解。暨南大学闫月珍教授以《文心雕龙》为切入口,深入论述了器物比德与中国文学批评的关系。

本次大会共设置五个分会场,其中四个分会场进行了分组学术报告,第五分会场则对“‘龙学’前沿书系”进行了专题座谈讨论。分组学术报告论文主题多元、内容多彩,中青年学者均有涵盖,内容涉及“龙学”的本体研究、专题研究和应用研究等多个领域,第一分会场有22位代表发言,主要围绕《文心雕龙》的文献考证、术语释读和学术综述展开,体现出尚实证、重细读、贵思辨、力创新的特点;第二分会场有24位学者发言,涉及《文心雕龙》的文体论、思想范畴、影响和接受、与中国文论的关系、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当代实践与应用等多个议题,同样体现出重文本细读、善于古为今用和具有文化省思等特点;第三分会场有24位学者发言,聚焦于《文心雕龙》的文献版本、思想体系、概念范畴、学术发展等多个方面,体现出文本细读与对读、学术反思意识突出的鲜明特点;第四分会场有25位学者发言,既有紧扣《文心雕龙》术语命题、文体文义、思想内涵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也有关注理论动态,在新的视域下重新激活《文心雕龙》的创意之作。第五分会场有22位学者和编辑、记者参与,对“‘龙学’前沿书系”十种著作进行了专题座谈和讨论,大家普遍认为这套书系是新世纪“龙学”研究的重大收获,它的出版本身便是值得庆贺的,作为献给学会成立四十年庆祝大会的一份厚礼,更是不可多得的,也为本次年会增添了厚重的内容和亮丽的色彩。

来自海内外近百所高校,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报、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书局、崇文书局、河北人民出版社等多所科研机构和新闻出版机构的1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30余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