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统计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广东省人口老龄化数据统计 广东省统计局

广东省统计局

2023-07-19 14: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内容摘要:本文利用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和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分析粤东西北地区常住人口状况及其变化特征,并对促进该区域人口健康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粤东西北  人口  分析

 

  2013年7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出《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这为加快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人口资料是最基本的国情、省情和区情资料,了解粤东西北地区人口状况及其变化特征对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常住人口状况与变化特征

  (一)常住人口增速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根据2013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13年年末广东常住人口总量为10644万人,其中粤东、粤西、山区(下文统称为粤东西北地区)的常住人口为4928.81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46.30%。与2010年相比,粤东西北地区常住人口增长2.16%,比同期全省增幅(1.94%)高0.22个百分点。各区域的详细增长状况见下表。

  

表1  2010和2013年粤东西北地区常住人口增长情况

区域

2010年常住人口

(万人)

2013年常住人口

(万人)

2013年比2010年增长(%)

全省

10440.94

10644.00

1.94

粤东西北小计

4824.55

4928.81

2.16

粤东

1689.03

1717.21

1.67

粤西

1525.55

1565.92

2.65

山区

1609.97

1645.68

2.22

 

  

  根据公安部门统计,2013年年末粤东西北地区户籍人口总数为5603.44万人,占全省户籍人口总量的63.97%。这说明广东本省户籍人口分布与常住人口分布差异较大,本省户籍人口主要集中在粤东西北地区,而常住人口则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占53.70%)。从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总量的差异推算,2013年粤东西北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本省户籍外出人口与省内外其他地区流入人口的差值)为674.63万人,其中粤东地区为125.16万人;粤西地区为281.13万人;山区为268.34万人。

  (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较低

  2013年粤东西北地区人口城镇化率为48.76%,比全省平均水平(67.76%)低19个百分点。分区域看,粤东、粤西、山区人口城镇化率分别为59.22%、40.34%和45.85%,比全省平均低8.54-27.42个百分点,其中粤西和粤北地区2013年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比全国平均(53.73%)低13.39和7.88个百分点。纵向分析,2013年粤东西北地区人口城镇化率比2010年提高1.87个百分点,比同期全省提高幅度(1.58个百分点)高0.29个百分点,但比全国同期增幅(3.22个百分点)低1.35个百分点,说明粤东西北地区不仅人口城镇化率低于全国,而且发展速度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人口变化方面看,粤东西北地区人口城镇化发展慢主要是人口回流慢,常住人口和城镇人口增幅小,人口向珠三角地区迁移流动的趋势没有改变。

  (三)常住人口性别比低,15-64岁人口的总抚养比高

  考虑到一般情况下人口结构的变动相对缓慢,为了更准确反映粤东西北地区人口结构特征,本文主要使用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描述该地区的人口结构特征。2010年,粤东西北地区人口性别、年龄构成具有两个显著特征:

  1.常住人口性别比相对较低。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粤东西北地区常住人口性别比为104.70,比全省常住人口性别比(108.98)低4.28,比全国常住人口性别比(105.21)低0.51,属于常住人口性别比较低地区。在粤东西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性别比差异比较明显,粤东和山区常住人口性别比最低,分别为102.86和102.61,远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粤西地区常住人口性别比较高,为109.09,分别比全国和全省平均高3.88和0.11。2010年人口普查粤东西北地区户籍人口的性别比为107.52,比全省户籍人口性别比106.34高1.18,可见流出人口以男性人口居多是导致粤东西北地区常住人口性别比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

  2.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例高,15-64岁人口总抚养比高。粤东西北地区人口年龄构成的显著特征是0-14岁少儿人口比重明显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分别比全国和全省高5.69和5.43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比重明显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分别低5.57和7.4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则比全省平均高2.01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略低0.12个百分点。由于少儿人口比重高,同时老年人口比重也达到8.80%,使粤东西北地区成为总抚养比较高地区。2010年,粤东西北地区15-64岁人口抚养比为45.13远高于全国(34.28)和全省(31.01)平均水平。

  

表2  粤东西北地区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

地区

0-14岁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

15-64岁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

65岁及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

总抚养比

少儿人口抚养比

老年人口抚养比

全国

16.61

74.47

8.92

34.28

22.30

11.98

全省合计

16.87

76.33

6.79

31.01

22.11

8.90

粤东西北小计

22.30

68.90

8.80

45.13

32.37

12.76

粤东

22.77

69.92

7.31

43.03

32.57

10.46

粤西

23.34

67.38

9.27

48.40

34.64

13.76

山区

20.82

69.28

9.90

44.34

30.05

14.29

  

  净流出人口规模大,少儿人口比重高说明粤东西北地区是全省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地区。2010年人口普查,全省只有1个60岁以上老年人与未成年亲属居住或只有1对60岁以上老夫妇与未成年亲属居住的家庭户共有23.36万户,其中粤东西北地区为17.83万户,占76.32%。

  (四)常住人口的婚姻状况稳定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长表汇总资料,粤东西北地区15岁及以上人口中,未婚、有配偶、离婚以及丧偶人口占比分别为28.62%、64.49%、0.78%和6.10%,其中有配偶人口比例比全省高0.9个百分点,离婚人口比例比全省低0.03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婚姻状况比较稳定。

  与全省比较,粤东西北地区15岁及以上人口各种婚姻状况有两个特点:一是未婚人口占比低,比全省平均(31.45%)低2.83个百分点。粤东西北地区未婚人口比例低主要是常住人口中的青年人口占比低。2010年粤东西北地区20-29岁常住人口为752.2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5.61%,比全省同龄人口占比低6.34个百分点。二是有配偶人口的性别比低。粤东西北地区有配偶人口的性别比为95.35,比全省低5.84,说明有配偶人口中男性外出的比例高。

  (五)6岁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44年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计算,粤东西北地区6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44年,其中男性为8.85年,女性为8.02年,按目前国内学制设置相当于初中教育程度。同期,全省6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23年(其中男性为9.55年,女性为8.88年),总体上相当于高中教育程度。

  粤东西北地区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占比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0年,粤东西北地区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占15岁以上人口的3.82%,其中男性为1.51%,女性为6.14%,分别比全省平均高1.42、0.63和2.11个百分点。

  粤东西北地区人口受教育状况特征不仅与当地教育事业发展状况有关,同时也受到人口流动以及年龄结构影响。粤东西北地区青年人口外出比例高,区域内少儿人口比重远高于全省,老年人口比重也比全省平均高2个百分点。由于6-14岁少儿人口大部分以小学教育程度为主,因此少儿人口比重高会拉低6岁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而在文盲人口中老年人口的占比较高,故老年人口占比高,文盲人口占比也会相对高。

  (六)自然增长人数占全省的57.30%

  2010年粤东西北地区自然增长人口为36.72万人,其中出生63.89万人、死亡27.17万人,自然增长、出生和死亡人口数分别占全省总数的57.30%、58.95%和61.33%。粤东西北地区出生、死亡人口占比高与其户籍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占比高以及计划生育工作相对薄弱有很大关系。2010年人口普查粤东西北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为423.87万人,占全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的59.82%,老年人口数量多,相应地死亡人口总量会大。按照2010年人口普查10%长表资料汇总结果推算,粤东西北地区多孩率为14.54%,比全省平均(8.88%)高5.66个百分点。可见,粤东西北地区出生人口总量大除了户籍人口基数大这一客观因数外,计划生育工作相对薄弱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七)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占比接近五成

  2010年人口普查,粤东西北地区就业人口中三次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依次为49.79%、25.32%和24.89%,一产就业人口比重接近50%;与全省三次产业占比比较,一产高25.35个百分点,二产、三产分别低18.28和7.05个百分点;与全国比较,一产占比高1.66个百分比,二产高1.16个百分点,三产低2.82个百分点。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的分布情况说明,粤东西北地区工业化进程明显滞后于全省,就业人口结构相对落后。

  (八)家庭户户均人口规模相对较高

  粤东西北地区家庭户状况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家庭户户均人口规模大,为3.79人/户,明显高于全省(3.11人/户)以及全国(3.10人/户)平均水平;二是家庭户人口规模大。2010年人口普查粤东西北地区家庭户人口达4545.82万人,尽管常住人口只占全省总量的46.20%,但家庭户人口却占全省家庭户人口的51.09%。从家庭户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看,粤东西北地区家庭户人口占比为94.32%,远高于全省平均(85.29%);三是家庭户代际构成以二代户为主。与全省家庭户以一代户和二代户为主不同,粤东西北地区家庭户中二代户的占比超过50%,二代户是家庭户代际构成的主体。总体上看粤东西北地区的代际构成要比全省复杂,1代户占比较低,2代和3代以上家庭户占比较高。

  

表3  粤东西北地区2010年人口普查的家庭户状况

区域

家庭户

户数(户)

家庭户

人数(人)

1代户占比(%)

2代户占比(%)

3代户及以上户占比(%)

家庭户户均人口数(人/户)

全省合计

28630609

88979305

41.04

42.67

16.29

3.11

粤东西北小计

11985949

45458180

25.61

50.92

23.46

3.79

粤东地区

3600662

16012355

17.98

52.41

29.61

4.45

粤西地区

3985825

14521382

27.61

53.83

18.56

3.64

粤北地区

4399462

14924443

30.05

47.08

22.87

3.39

  

  对于家庭户构成状况,除了民俗传统因数外,社会经济发展因素也起重要作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较快地区会出现大量的集体户人口和1人独自居住的家庭户,同时夫妇或一对夫妇与子女居住的小核心家庭户比例也会高,这对家庭户户均人口规模和家庭户代际构成产生深刻影响。粤东西北地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全省,是导致家庭户户均人口规模大,家庭户代际构成相对复杂的原因之一。

  二、促进粤东西北地区人口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以工业化为主导,适当扩大常住人口规模,加快城镇化进程

  粤东西北地区人口发展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低,人口城镇化率低,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没有经济发展作为基础,特别是没有工业化基础,无法支撑人口城镇化发展,也不可能改善人口就业结构。由于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目前,粤东西北地区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年龄结构相对老化,受教育程度不高,通过转移现有农村劳动力推进工业化难度较大。因此,粤东西北地区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双转移”政策实施力度,适当扩大常住人口规模,吸引部分外出劳动力回流,特别是吸引本地户籍高校毕业生回户籍地工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加大城市建设力度,推进市区人口非农化

  按照2014年年初全省行政区划,粤东西北地区下辖28个市辖区,2010年人口普查常住人口为1845.83万人,占常住人口总量的38.30%。尽管粤东西北地区市辖区常住人口占比不低,但从人口就业和住房设施看,市辖区城市化特征不够明显,城市发展质量和市区人口的非农化还有待提高。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长表资料,粤东西北地区28个市辖区一产就业人口占比达29.67%,比珠三角地区高25.50个百分点。在家庭生活和住房设施方面,主要炊事燃料为柴草的家庭户占15.82%,住房内无自来水、无洗澡设施、无厕所的家庭户占比分别为20.74%、11.17%和12.64%,以上各类家庭户占比均远高于珠三角地区市区家庭户的占比。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部分地区撤县改区后,城市建设发展滞后,人口非农化进展慢,市辖区的城市特征不明显。针对上述问题粤东西北地区在积极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应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努力打造有本地特色的城市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拓展非农就业岗位,促进市区内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市区人口的非农化进程,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大幅提高中心城区人口的聚集度,逐步缓解城市人口高度集中珠三角地区的格局,使全省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比较协调的良性循环。

  (三)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降低多孩生育率

  粤东西北地区户籍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人口规模大,2010年人口普查多孩生育率为14.54%,比全省平均高5.66个百分点,比全国高8.00个百分点。除粤北地区多孩生育率为9.76%外,粤东和粤西地区的多孩生育率均超过15%,分别为15.07%和19.16%,因此粤东西北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丝毫不能放松,否则将会对全省计划生育工作成效带来严重影响。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分类指导和综合治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人口流出地和流入地共同努力,以降低多孩出生为突破口推动粤东西北地区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迈向新台阶,为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供稿单位:人口和就业统计处       

                                                                                  撰    稿:王  彪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