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银研究|区域专题】国企改革研究之数据篇(2023)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广东国企有哪些央企公司 【招银研究|区域专题】国企改革研究之数据篇(2023)

【招银研究|区域专题】国企改革研究之数据篇(2023)

2023-07-09 15: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2年,决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现高质量圆满收官。本报告在“国企改革研究数据篇”(《千帆竞发:从区域“全景图”看地方国企改革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区域国有企业的分析框架,从数量与规模、经营情况、杠杆水平、资本运作和创新能力等五个维度,全面跟踪比较三年行动以来,全国30个省/直辖市国有企业发展的主要变化,并从“量”“效”“质”三方面,盘点三年行动期间区域国企呈现出哪些新气象。

■在“量”方面,东部保持总量优势地位,但中西部加速追赶的趋势十分明显。其中,中部地区规模增长尤为显著,绝大部分省份发展提速。尤其是安徽,国企数量和总资产增速均位居全国前列。西部地区四川、新疆增速较快,尤其是四川在国企数量多、资产大的基础上仍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成为西部地区国有工业企业第一大省。而东部省份的增长主要体现为资本快速做大而企业数量稳步增长,例如江苏、广东、福建。

■ 在“效”方面,西部地区整体效率提升最明显。随着三年行动期间国企做强主业和瘦身健体,西部地区的盈利能力和人均效率均有所提升,尤其是受益于2021年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多数西部资源型省份国有工业企业盈利显著改善。东部和中部地区经营效率相对平稳,个别省份由于疫情期间人员流动受限,总资产利润率下滑。东北地区在三年行动期间,大力推动瘦身健体和机制改革,辽宁、吉林两省人均效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在“质”方面,全国有17个省资产负债率较2019年有所降低。其中,安徽、海南、新疆在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仍保持资产负债率下降,且总体杠杆水平低于55%,表明三地国有工业企业发展质量较高,规模增长对负债的依赖相对较低。河北、河南、青海的资产负债率从高位有所回落,国企债务风险防范初见成效。从长期发展质量来看,东部地区仍旧领跑,在资本运作和创新投入方面大幅领先。一是在头部国企资本市场融资方面,超六成的新上市国企位于东部地区;二是创新引领方面,六成以上的创新型上市国企也聚集于东部;三是对创新型人才的激励方面,东部地区国企的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也最为活跃。

■ 展望未来,地方国企将进一步加强对“质、效”的考核。提升ROE和营业现金比率两项新增指标的相关工作(如资产盘活、资产并购/剥离、加快存货/应收账款周转等)有望提速。从具体举措看,一是地方国企围绕产业体系建设,仍将大力推动战略重组与专业化整合。二是在“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和全面注册制的背景下,各地推动国企上市的诉求将更加迫切。三是创新将成为各地国企的重要命题,随着 “科改行动”扩围 ,企业使用股权激励工具将更加灵活便捷。四是在数字中国的浪潮下,各地国企布局数字产业有望加速,国资监管以及国企数字化改革的重要性也将进一步提升。五是各地国企在细化企业属性和定位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推动“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同时,地方国企党建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增加。

正文

2022年,决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现高质量圆满收官。本报告在“国企改革研究数据篇”(《千帆竞发:从区域“全景图”看地方国企改革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区域国有企业的分析框架,从数量与规模、经营情况、杠杆水平、资本运作和创新能力等五个维度,全面跟踪比较三年行动以来,全国30个省/直辖市国有企业发展的主要变化。考虑到疫情对单年数据扰动较大,本文主要指标以2019年为基数,对2020-2021年的变化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增速(两年复合增速),以便观察在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各地国有经济的发展趋势。 

图1:区域国有企业分析框架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研究院

数量与规模:东部保持优势地位,中西部增长迅速

1.1 国企数量:东部增长缓慢,中西部加速追赶

2021年末,我国国有工业企业共计2.5万个,较前一年增长14.1%,两年平均增长10.3%。从区域分布来看,仍保持“东部最多,西部和中部其次,东北数量最少”的梯次分布;头部效应依然显著,山东、江苏、广东、四川、山西的国企数量均超过1200个,连续三年稳居全国前五。

从各省国企数量来看,2021年主要有以下变化:首先,头部五省中,四川连续两年保持较快增长,国有工业企业数量反超广东,成为全国第三。其次,东部地区由于国有经济整合重组进程较快,国企数量多但增长较为缓慢。除山东、江苏外,东部各省国企数量的排名均有所下滑,增速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上海、天津和北京,国有工业企业数量近两年接近零增长。再次,中部地区整体国企数量增长较快,尤其是江西、安徽、河南,近两年国企数量增速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西部各省分化仍然显著,四川、陕西、新疆排名靠前且保持较快增长,内蒙古、云南、重庆近两年增速显著低于全国。

图2:2021年各地区国有工业企业数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2》、招商银行研究院

图3:2021年各地区国有工业企业数的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2》、招商银行研究院

1.2 资产规模:东部优势稳固,中部占比提升

2021年末,我国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规模总量达56.5万亿元,两年平均增长9.7%。与2019年相比,东部地区的优势依然稳固,占全国总资产的比例保持在四成(40.3%)。其中,北京依然以超4万亿的规模一骑绝尘;广东近两年保持较高资产增速,总资产超过山东位列全国第二位。中部地区国企总资产增速较快,占比较2019年提升1.2个百分点至22.0%。其中,山西是全国占比提升幅度最大省份,在全国能源价格上涨的拉动下,国有工业企业总资产突破3.7万亿,挤进全国前三。中部省份中,除湖北、河南两个国资大省受疫情拖累外,其他各省两年平均增速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和东北地区依然是各省分化的形势。值得关注的是,陕西国资近两年增长较慢被四川赶超,而广西成为西部近两年总资产增速最快的省份。

图4:2021年各地国有工业企业总资产和户均资产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2》、招商银行研究院

图5:各地国有工业企业总资产两年平均增速(2020-2021年)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2》、招商银行研究院

表1:2021年各地国有工业企业数量和资产规模情况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研究院

注:1.表中“巨大”反应了企业数量和资产总量指标的头部效应显著;其中,“企业数量”的分档标准为600个、850个、1200个;“资产总量”的分档标准为1万亿元、1.8万亿元、2.5万亿元。

2.增速指标均为“两年复合增速”,以全国30省/直辖市平均增速为基准,划定一个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范围区间,在区间内为“平稳增长”,低于区间为“小幅增长”,高于区间则为“快速增长”。其中,“企业数量增速”的全国平均水平为10.3%,平稳增长区间为9%-11%;“总资产增速”的全国平均水平为9.7%,平稳增长区间为7.5%-11.5%

经营效率:东部领先但增速放缓,中西部效率大幅改善

2.1 创收能力:“东高西低”格局不变,中西部营收快速增长

2021年,我国国有工业企业总营业收入35.1万亿元,较前一年增长25.4%,两年平均增长10.4%,共有15个地区营收超万亿。从区域分布看,仍保持显著的“东高西低”梯次分布。

与2019年相比,东部地区头部效应进一步稳固。广东、山东、江苏和上海地区营收连续三年稳居全国前四,营收占全国超1/4(26.7%)。其中,广东不仅国企营收全国第一,且近两年持续保持高速增长,2020-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达15.4%。中部省份营收出现显著分化。山西国企受益于能源价格上涨,总营收大幅提升,跃升至中部第一。江西则在疫情冲击下,国企整体营收下滑,仍未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海航集团风险处置和改革重整,海南国企营收大幅提升,两年营收增速位居全国第一。 

图6:2021年各地国有工业企业总营业收入和户均营业收入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2》、招商银行研究院

西部地区整体营收规模小,但保持较快增长。内蒙古、重庆、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四川、广西等8个省份,两年平均增速高于10%。头部的陕西由于两年平均增速较低(7.7%),营业收入总额被四川反超。东北地区仍然是辽宁国企营收规模较大,增速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吉林、黑龙江两省持续营收偏低且增长乏力。

图7:各地国有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两年平均增速(2020-2021年)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2》、招商银行研究院

2.2 盈利能力:东部排名下滑,西部盈利显著改善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地方国企盈利情况显著改善。2021年,我国国有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为2.4万亿元,两年平均增长23.3%。从区域格局来看,头部效应减弱,共有8个地区利润超过1300亿,半数为中西部省份。其中,陕西赶超广东位列全国第一,山西、四川、内蒙古等跻身全国前列。广东、江苏、山东、上海等东部省市排名下滑。

图8:各地国有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和户均盈利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2》、招商银行研究院

排名的变化体现出利润增速的东西部差异。2020年-2021年,西部地区整体盈利快速改善,除贵州(4.4%)外,国有工业企业利润两年平均增速均高于18%。东部地区盈利增速则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上海、浙江两地,利润总额两年平均增速为负。中部地区仍分化显著,其中山西省在全国能源价格上涨的拉动下,国有工业企业盈利明显,利润总额大幅提升,挤进全国前四。值得注意的是,东北的辽宁、吉林国企盈利也在快速修复,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图9:各地国有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两年平均增速(2020-2021年,除青海)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2》、招商银行研究院

资产利润率指标也反映出西部国企资产使用效率的改善。全国排名前六的省市中有四个为西部地区省份。与2019年相比,陕西、内蒙古、新疆、重庆、青海、甘肃等西部省份盈利能力快速提升,并反超部分东中部地区。

图10:2021年各地国有工业企业资产利润率及变化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2》、招商银行研究院

2.3 劳动效率:东部维持领先,中西部人均效率提升

2021年我国国有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稳中向好,人均创收252.1万元,创利17.6万元,平均两年增长率分别为24.6%和11.5%。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领先的头部效应仍然显著,浙江、上海、北京、福建、广东、江苏地区人均创收稳居全国前列。其中,福建两年平均增速东部第一,人均创收超过广东、江苏。中西部多数省份人均创收水平增长较快,但仍与东部地区存在差距。海南、云南、广西、江西等地人均创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图11:2021年各地国有工业企业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2》、招商银行研究院

图12:各地国有工业企业人均创收两年平均增速(2020-2021年)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2》、招商银行研究院

表2:2021年各地国有工业企业经营效率情况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研究院

注:1.表中“巨大”反应了营业收入和人均创收指标的头部效应显著。2. 增速或变化指标为“两年复合增速”或“两年累计变化”,以全国平均增速或变化为基准,划定一个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范围区间,在区间内为“平稳增长/上升”,低于区间为“小幅增长/上升”,高于区间则为“快速增长/上升”。

3. “营业收入”的分档标准为7千亿元、1.2万亿元、2万亿元;全国平均增速为10.4%,平稳增长区间为8%-12%;“利润总额”的分档标准为500亿元、1000亿元;全国平均增速为23.3%,平稳增长区间为15%-30%;“总利润利润率”的分档标准为4%、4.6%;全国平均增速为0.9%,平稳增长区间为0.6%-1.2%;“人均创收”的分档标准为230万元、250万元、400万元;全国平均增速为11.5%,平稳增长区间为10%-14%;

杠杆水平:西部省份普遍下降,东部地区半数提升 

2021年,我国国有工业企业总体资产负债率为58.0%,比2019年增长0.14个百分点。全国有10省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于60%,其中,4省位于西部,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各2省。需要注意的是,山西、青海、宁夏三省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于70%的预警线。

三年行动以来国企整体运行质量不断提升,全国17省资产负债率较2019年有所降低。从区域分布来看,西部普遍下降,东部半数提升。杠杆水平降幅位于全国前列的主要是吉林、安徽、海南、重庆、天津等地;同时,需要重点关注国企资产负债率提升较快的广东、湖南、贵州、山西、黑龙江、山东、四川等省份。

图13:2021年各地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2》、招商银行研究院

图14:各地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变化(2021-2019)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2》、招商银行研究院

资本运作:国企资本运作提速,东部活跃度领跑 

4.1 上市进程:国企上市提速,六成新增在东部

截至2022年末,A股的国有上市公司共计1263个、总市值29.39万亿,分别占A股全部企业和市值的25.61%和35.4%。在国有上市公司中,共有央企411个(总市值14.96万亿)、地方国有企业 852个(总市值14.43万亿)。

图15:2022年地方国有上市公司数目(仅A股)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从区域分布看,地方国有上市公司呈现明显的东部集聚特征。上市国企数量排名前七的地区均为东部省份,占全国的比例高达55.3%,较2019年提升了2.3个百分点。其中广东上市地方国企数量(116 个)大幅领先,占比达到13.6%;天津、河北稍低,但也在 15个以上。中部地区紧随其后,安徽(36个)、湖南(33个)、河南(29个)表现突出。西部地区四川(36个)、陕西(28个)相对突出,而青海、内蒙古、宁夏不足 5 个。东三省数量较少,全国占比仅4%。

近年来,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推动下,地方国企上市明显提速。2020-2022年,每年新增上市地方国企数量分别为17、32和19个,较2019年(8个)大幅上升。东部地区表现远超其他地区,超六成的新上市国企在东部地区,其中广东、浙江、江苏、福建新上市国企数量最多。中西部地区新上市国企合计占比达30%,其中安徽、四川、河南、陕西四省新上市国企数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湖北等11个省份2019年以来没有地方国企上市。东北地区新上市国企数量最少,仅有4家,但是三省都有新上市国企。

图16:2022年地方国有上市企业市值规模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总市值方面,东部地区整体优势依然显著。除河北、天津外,其他省市上市国企总市值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山东、上海、广东三地上市国企总市值均超过1万亿元。中西部地区分化较大,其中贵州、四川、山西、安徽、陕西上市国企总市值较高。贵州、四川两省国有上市公司总市值高是受益于优质酒业企业,排名全国前二,如果分别剔除茅台和五粮液两大酒企,则贵州和四川的地方国企总市值下降到461亿元和6975亿元;陕西上市国企总市值增长较快,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4.2 激励和并购:国企加速资本运作,东部活跃度最高

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期间,国企的中长期激励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上市国企通过各类资本市场工具开展激励愈加频繁。2020-2022年,上市地方国企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次数分别为52、70和55次,较2019年的42次显著上升。

从区域分布看,地方国企的激励行为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2020-2022年,东部地区累计占比高达68%(120次),其中广东25次,大幅领先于其他地区,是第二名山东(19次)的1.3倍;值得关注的是,福建国企资本市场活跃度加速提升,近三年来激励次数显著增加,2022年当年激励活跃度全国第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国企激励机制改革仍在探索阶段,整体节奏较缓,仅四川(8次)以及湖南、河南(均为6次)激励行为较为活跃。其中,四川上市地方国企数量在西部地区排名第一,其激励次数也相应排名第一;东三省中吉林表现突出,仅有14 家上市地方国企,但进行了 4 次股权激励。此外,全国有六个省份,三年行动以来上市国企没有开展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

图17:2020-2022年地方国有A股上市公司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情况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地方国企在股权激励机制方面逐步完善,但与其他类型的上市公司相比,地方国企对股权激励工具的应用仍更为谨慎。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整体激励行为有所增加,2022年全市场共发生激励691次,其中地方国企占比仅为 4.8%。作为深度绑定核心人才、充分激发员工活力的有效工具,地方国企仍需在激励方案的操作性和推进的时效性方面不断优化,充分用好资本市场工具。

图18:2020-2022年地方国有 A 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情况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在并购重组方面,国资仍是并购重组市场的重要参与力量,但近年来地方国企重组交易与并购市场同步遇冷。2020-2022年地方国有上市公司并购事件共有 118次,约占全市场的23.6%,在国企改革背景下,A股市场涌现出了一批通过并购重组促进“混改”的案例。不过逐年来看,地方国企整合并购数量也在下降,从 2019 年和 2020 年的44次和45次,下降到 2021 年和2022年的各 34和39 次。从区域分布看,近三年国企并购行为最活跃的是东部地区,占比59.3%。其中,广东(17次)、浙江(14 次)、上海(11次)、山东(11 次)头部效应显著。三年行动期间,河北、黑龙江、贵州、宁夏四省未统计到上市国企的并购重组。

创新投入:投入强度保持稳定,粤鲁两省位居一二

2020年开始,国资委将研发投入强度【注释1】纳入央国企考核指标体系。这一指标用来衡量企业在研发和创新上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指标越高,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创新能力就越有利。此外,科研创新具有一定的外溢性,国企引领创新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期间,上市央企的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不断提升;上市地方国企的平均研发支出也达到3.4%,在营业收入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研发投入强度保持稳定。

图19:上市央企和地方国企研发支出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平均法)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具体来看,在852个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中,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注释2】的企业(下称“创新型上市国企”)共有324个,占比38%。其中,六成以上的创新型上市国企聚集于东部地区,广东、山东两省远超过其他地区。中部的湖南、安徽、河南,西部的四川、陕西创新型上市国企均超过10家。此外,排除上市公司总数的影响,从创新型上市国企的占比来看,广东、山东两省依然领先,其他东部和中部省份紧随其后,西部的贵州、宁夏、陕西也排名居前。

图20:上市地方国企中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的企业数量和占比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区域国企画像: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带来哪些新气象?

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现高质量圆满收官,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对此,本文在已有分析框架上,重点聚焦于“变化”,以2019年为基数,对2020-2021年各地国有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进行了分析。本章我们从“量”“效”“质”三方面,对上述分析进行总结,盘点一下三年行动期间区域国企呈现出哪些新气象?

6.1 谁的发展在提速?

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大,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一项重要任务。从“量”的维度,2021年全国国有工业企业的数量与总资产分别上升14.1%和12.9%,增幅较2020年的6.7%和6.6%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虽然东部仍保持总量的优势地位,但中西部加速追赶的趋势十分明显。其中,中部地区规模增长尤为显著,绝大部分省份发展提速。三年行动期间,中部地区侧重整合重组,以增资引战和上市等多种方式促进优势产业链发展,尤其是安徽,国企数量和总资产增速均位居全国前列。西部地区四川、新疆增速较快,尤其是四川在国企数量多、资产大的基础上仍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成为西部地区国有工业企业第一大省。而东部省份的增长主要体现为资本快速做大而企业数量稳步增长,例如江苏、广东、福建,仅山东的企业数量仍保持较高增长。此外,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仍较为缓慢,三省总资产增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3:各地国有工业企业规模增速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研究院

注:“增速快”对应表1中企业数量和总资产规模两项均“快速增长”;“增速中”对应企业数量和总资产规模中仅有一项“快速增长”;“增速慢”对应企业数量和总资产规模均为“平稳或小幅增长”。标红地区表示总资产规模“负增长”。

6.2 谁的效率在提高?

三年行动期间,地方国企对经营效率的关注主要集中在盈利能力和劳动效率方面,结合这两方面我们对各省国有工业企业进行画像。整体来看,2021年全国国有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和劳动生产效率均有所改善,资产利润率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人均创收同比增长24.7%。

西部地区整体效率提升最明显。随着三年行动期间国企做强主业和瘦身健体,西部地区的盈利能力和人均效率均有所提升,尤其是受益于2021年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多数西部资源型省份国有工业企业盈利显著改善。东部和中部地区经营效率相对平稳,个别省份由于疫情期间人员流动受限,总资产利润率下滑。东北地区在三年行动期间,大力推动瘦身健体和机制改革,辽宁、吉林两省人均效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与2019年相比,2021年有5个省份资产利润率下降,其中上海受“上海电气应收账款暴雷”的拖累,2021年利润大幅负增长。

表4:各地国有工业企业经营效率变化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研究院

注:经营效率“提升”对应表2中,利润率“大幅/平稳上升”且人均创收“快速/平稳增长”;经营效率“平稳”对应利润率和人均创收两项中,有一项仅为“小幅上升/小幅增长”;经营效率“下降”对应企业资产利润率“下降”。

6.3 谁的质量在转好?

从“质”的维度来看,三年行动期间各省均重点加强国资监管和国企风险防控,全国17省资产负债率较2019年有所降低,其中,西部有7省、中部4省、东部4省、东北2省。其中,安徽、海南、新疆三省在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仍保持资产负债率下降,且总体杠杆水平低于55%,表明三地国有工业企业发展质量较高,规模增长对负债的依赖相对较低。而河北、河南、青海的资产负债率从高位有所回落,国企债务风险防范初见成效。

此外,从长期发展质量来看,东部地区仍旧领跑。尽管东部规模增长放缓、效率提升空间逐步缩小,但东部国企在资本运作和创新投入方面仍然大幅领先。一是在头部国企资本市场融资方面,超六成的新上市国企位于东部地区;二是创新引领方面,六成以上的创新型上市国企也聚集于东部;三是对创新型人才的激励方面,东部地区国企的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也最为活跃。值得关注的是,在以上三方面,广东、山东均位居全国前两位。

表5:各地国有工业企业杠杆变化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研究院

注:红色表示东部省份、蓝色表示中部省份、黄色表示西部省份、绿色表示东北地区省份。*标表示该省国企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70%。

前景展望: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进一步提升质效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2020年-2022年)是党和国家近年来着力推动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项重大工作。整体来看,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改革总体要求下,地方国企在“量、效、质”方面均有显著改善,并且呈现出鲜明的区域特色。东部地区国企在此前规模、效率优势的基础上,更多承担了引领创新的使命。一方面积极探索用足用好资本市场工具,优化国有资本运作和国资监管;另一方面,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逐步完善对科技人才的激励。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国企则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加速追赶。中部地区政策出台多、行动力度大,通过混改、并购等方式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的效果显著。西部地区通过瘦身健体和机制改革,使得经营效率和人员效率大幅提升;并借助2021年资源型国企盈利改善的机遇,降低债务水平,提升国企运行质量。东北地区国企改革的重点一直在于“卸包袱、活机制”,从数据来看,近年来提质增效也取得一定成效。

2023年,“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拉开序幕,进一步加强对国企“质、效”的考核。年初,国资委将“两利四率”考核指标调整为“一利五率”,用净资产收益率(ROE)替代净利润,用营业现金比率替代营业收入利润率。从考核导向看,地方国企将更加注重提高经营效益、优化资本结构等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围绕两项新增指标,例如提升ROE的资产盘活、资产并购/剥离,以及提升营业现金比率,加快存货、应收账款周转等工作有望提速。

图21:区域国有企业分析框架与“一利五率”考核体系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研究院

新一轮“提质增效”有何不同?与三年行动期间的“补短板,强弱项”不同,二十大报告要求国有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因此,新一轮提质增效要让国企真正“做优做强”:一是产业体系方面,国企应在产业链中发挥龙头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在向战略新兴产业布局的同时,引领传统产业数字、智能、绿色化转型;二是科技创新方面,国企需加快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和科技创新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培育;三是安全发展方面,国企要增强对重要能源、资源的托底作用,加大对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债务风险的底线。四是体制机制方面,继续深化市场化经营和市场化选人用人,并将党建融入现代公司治理体系。

从具体举措来看,一是地方国企围绕产业体系建设,仍将大力推动战略重组与专业化整合。二是在“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和全面注册制的背景下,各地推动国企上市的诉求将更加迫切。中西部地区随着体制机制理顺,国企的资本运作有望更加频繁。三是创新将成为各地国企的重要命题,随着“科改行动”扩围【注释3】,企业使用股权激励工具将更加灵活便捷。四是在数字中国的浪潮下,各地国企布局数字产业有望加速,国资监管以及国企数字化改革重要性也将进一步提升。五是国资委已经启动“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各地国企在细化企业属性和定位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科技创新力、产业引领力、品牌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值得关注的是,地方国企党建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增加。

表6:中央及各省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相关举措

资料来源:新闻整理、招商银行研究院

注释

1、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支出/营业收入*100%

2、这一比例参考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之一,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3%。

3、5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分别召开“双百行动”、“科改行动”扩围深化现场推进会。其中, “双百”企业从449户扩充至580户、“科改”企业从440户扩充至672户。名单地址:

http://www.sasac.gov.cn/n2588030/n2588924/index.html

本期作者

责任编辑|余然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