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敦煌10|没有一念之执,如何到达远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广东偷渡路线图 听见敦煌10|没有一念之执,如何到达远方

听见敦煌10|没有一念之执,如何到达远方

2024-07-12 05: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玄奘负笈图》,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伟大的求法西行从“偷渡”起步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玄奘在长安碰到了一位来自印度的僧人叫波密多罗,他告诉玄奘,印度有一个叫那烂陀的寺院,是研究佛法的最高学府;那烂陀有一个叫戒贤的高僧通晓一切佛法经论,是当世的佛学大师。玄奘从他身上迅速体悟到印度佛学的智慧,感受到佛学发源地的魅力。这位印度僧人的话即将改变玄奘的一生。

在公元626年,玄奘向唐代朝廷申请“出国留学”,希望能去印度学习佛法。但申请了几次,皇帝都没有没有理会。这就好像是被拒签了,而且一拒又是两年。终于,玄奘决定自己出发,他混在逃难的灾民中“偷渡”离开长安。

据弟子们后来的记载,玄奘在风餐露宿了一个月以后,到达了河西走廊的门户凉州(今天的甘肃武威)。大唐建国之初,凉州处于突厥和吐蕃的夹击之下,这个边防城市的安全直接影响唐朝的稳定。公元627年,大唐和突厥的战争一触即发,凉州城空气非常紧张,军队戒备森严,没有官方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向西走。忐忑不安的玄奘虽然人在凉州,但他不知道自己如何才能走出凉州。

玄奘西行路线图

当时的凉州,从汉代以来一直是河西地区的文化中心和商业大都会,佛教气氛浓厚,所以玄奘决定设道场,一边讲经,一边等待机会。来听他讲法的人很多,每次散会之后信徒们都会布施大量的珍宝财物,玄奘除了留下一小部分作为旅费,其余的全部捐献给凉州的寺院。停留了一个多月以后,严峻的考验就来了。讲经期间,有密探向当时官府告发了玄奘西行的意图,凉州都督李大亮于是勒令玄奘立刻返回长安。

西行刚刚开始,难道就要结束?玄奘肯定不会放弃,他的坚定信念感动了凉州的佛教领袖慧威法师,秘密安排了两个僧人掩护玄奘悄悄地出城。在一个实行军事管制的城池,这其实是一场非常冒险的行动。从此,玄奘只能隐姓埋名,昼伏夜行。沿着河西走廊,他一路来到了赫赫有名的瓜州城。从瓜州往西,就是大唐的边境,边境之外,也就是玄奘一无所知的西域——那是他日思夜想的地方。

玄奘和他的胡人徒弟石磐陀

瓜州就位于敦煌的东边,是当时大唐西部边疆的最后一个军事重镇。如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当年的唐代瓜州治所,屹立在戈壁深处,它是中国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遗址。

玄奘在瓜州的讲经之地塔尔寺

当时的瓜州,充满了战争的紧张气氛,他再也不能堂而皇之地暴露在官方面前。于是玄奘找到一家客栈,悄无声息地住下,开始思考如何走出风声鹤唳的瓜州城。作为一个在当时算是“偷渡”西行的人,他首先得设法越过边境的关卡——这个关卡就是声名显赫的玉门关,它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唐代玉门关的确切位置至今仍然不清楚,但有学者认为,大唐的玉门关遗址很可能就淹没在今天的双塔水库下。

为了探路,玄奘很可能远远地注视过玉门关,这座戒备森严的关口,即使插翅也难以飞跃。

公元627年秋天,正在玄奘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叫李昌的地方官员找到玄奘,拿出一份通缉令;通缉令发自凉州,捉拿擅自西行的僧人玄奘。运气又一次拯救了玄奘,李昌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当面撕毁了官牒,但玄奘必须尽快离开。

绘制在瓜州榆林窟第3窟壁画中的《取经图》

据《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在万般无奈之下,来到当地的一处寺庙,祈求佛祖赐给他智慧。正在祈祷时他发现,一个胡人一直在尾随自己。原来,这个胡人叫石磐陀,希望玄奘为他授戒。普通的佛教徒经过高僧授戒之后,就成为居士;石磐陀相信,成为居士,意味着自己距离佛祖又近了一步。

受戒以后,胡人石磐陀就正式成为玄奘的徒弟。急需向导的玄奘没有料到,常年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石磐陀主动提出帮助他偷渡出境。

令我们当代人也没有想到的是,在距离瓜州锁阳城遗址不远的榆林窟,还有东千佛洞的壁画上,专家们都发现了绘制生动的《取经图》。榆林窟第2窟的《取经图》绘于西夏时期,距今大约八百多年。在画面中明月高照,彩云环绕,水月观音端坐,旅行者摸样的唐僧正在虔诚地膜拜,面对汹涌的河水双手合十,身后的徒弟手遮额头,牵着一匹驮经老马,形貌酷似一只猴子。

瓜州榆林窟第2窟《取经图》线描图

自从玄奘为石磐陀剃度以后,这个胡人就成了一个胡僧,胡僧与“猢狲”在发音上非常接近,会不会是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这样的音变?石磐陀是玄奘收的第一个弟子,而且身份是向导,这一点倒和孙悟空的身份非常吻合。

根据史料记载,石磐陀是身陷瓜州的玄奘最后的救命稻草。当玄奘牵着新买的一匹马悄悄来到瓜州郊外,与石磐陀如约会面,这位胡人徒弟还带来了一位年老的胡人,牵着一匹瘦小的枣红马。老胡人告诉玄奘,瓜州以西尽是戈壁和沙漠,商人们成群结队也经常迷失道路,很容易丢失性命。

东千佛洞第2窟《取经图》

“宁可就西而死,岂能归东而生。”但玄奘仍然听从了老者的建议,与他交换了马匹;据说,这匹枣红马在紧要关头可以辨识方向。就这样,玄奘和胡人石磐陀走上了茫茫西行之路。

“轻万死以涉葱河”

他们首先得通过戒备森严的玉门关,关外矗立着五座烽火台,从五烽往西经过八百里沙海之后才能到达西域的第一个小国——伊吾(今天的新疆哈密)。在经过一片荒无人烟的戈壁之后,玄奘必须在烽火台下取水。

他很快就被官兵发现,而且险些为箭鏃所伤。也是一种巧合,据守这座烽火台的首领本身也是一位佛教徒,他十分钦佩玄奘的气概,不仅没有为难他,而且还提供了途中所需粮食和水,护送他安全通过了前方的五烽。

随着身后烽火台的影子逐渐变小,玄奘的前方,是更为艰险的莫贺延碛。古时候这里也称为莫贺碛、沙河等,现在地理上一般称之为噶顺戈壁,也叫噶顺沙漠、伊勒呼玛沙漠、八百里瀚海等,它是新疆哈密市东南与甘肃省瓜州县西北交界一带的大片戈壁沙漠。《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有记载:“莫贺延碛,长八百余里,古曰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夜则妖魑举火,灿若繁星;昼则劣风拥沙,散如时雨。”唐代称西域为“碛西”,这个碛就是指莫贺延碛。

早在玄奘西天取经前的200年前,56岁的东晋法显法师用了17天时间穿越了凶险的莫贺延碛。法显《佛国记》载:“沙河中多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渡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十九世纪著名探险学家普尔热瓦尔斯基1879年曾路经莫贺延碛,他在日记中写道:“大碛直径110公里,海拔1600米,为波状平原,到处是高台,像塔一样的黄土悬崖,土壤掺着沙砾的卵石覆盖着,戈壁中既没有植物,也没有动物,甚至连蜥蜴和昆虫也没有,白天地面灼热,笼罩着一层像充满烟雾的浑浊空气,一路上到处可以看见骡马和骆驼的骨头,呈现出一派十分可怕的景象。”

千古奇书——《大唐西域记》

那么,玄奘在莫贺延碛经历了什么,又是如何穿越八百里流沙?这个胡人石磐陀有没有像孙悟空一样,跟随玄奘一起走到终点?在后来的西行路上,玄奘又遇到那些艰难和险阻?在舍命到达五天竺以后,他又学到什么做了些什么?

把悬念留给大家。推荐大家阅读一本书,由玄奘口述,他后来的弟子辩机笔录,在公元646年完稿的《大唐西域记》。这本书详细记录了玄奘亲自游历的110国家和他听过的28个国家的地理、气候、风俗、文化、历史、宗教等各种情况,从某种意义上说,玄奘法师可以算是最早的旅行达人。

藏经洞出土《大唐西域记》写本

作为一本生动的游记,《大唐西域记》叙述详尽生动,是研究中世纪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克什米尔地区及中国新疆的最为重要的历史地理文献。

2018年,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专程赴阿富汗巴米扬地区进行考察,而在《大唐西域记里》,早一千多年前,玄奘法师就记录了巴米扬有两座大佛的故事。

在《大唐西域记》中文本里,个人比较推荐中华书局出版、由季羡林先生校注的版本。在西方,最早研究玄奘法师和《大唐西域记》的是英国和德国学者,并被译为英文日本法文德文等各种文字,所以后来斯坦因才有机会读到这本书。

塔克西拉Jaulian遗址,传说玄奘法师曾住过两年的佛学院

玄奘到达印度以后,和戒日王结下了很深的情谊。他前后取经17年,在戒日帝国就停留了8年。戒日王不仅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辩论法会,而且在他辞行之际,又坚决邀请他参加 “无遮大施”法会,并多次表达挽留之意。即使是送别玄奘三天以后,他还是依依不舍,又追上玄奘,继续送行,足见情谊。

位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西北约50公里处的塔克西拉,是犍陀罗艺术发祥地,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也正是玄奘西游取经的最后一站,《西游记》中“西天”的原型。玄奘法师在公元650年来到塔克西拉,在此讲经说法整整两年,他的影响远远超出宗教之外。

历史上记载的他,有着无与伦比的个人魅力。这种魅力也许来自于他内心的平和、智慧与坚毅。无论是信仰佛教的高昌国王,还是不信仰佛教的突厥国王,他都能一一感化。这不仅仅需要高超的佛法,还需要近乎完美的人格。

高昌故城,玄奘法师曾与高昌国王结拜之地

我读了两遍《大唐西域记》,应该还会再读。似乎用任何文字都无法表达我的仰慕。

曾经看到一部名叫《莫高霞光》的动画短片,关于玄奘度过莫贺延碛的故事。我想那道霞光,一定是佛陀在黑暗里给予他的光芒,信仰之光。在莫贺延碛的野马泉旁,在沙海里滴水未进,他更加深刻体悟生命的意义。他去过很多国家,知道佛陀的理想只有脚踩大地才能实现。

麟德元年(664)二月初五,玄奘法师病逝于长安玉华宫内,葬于西安樊川北原。

信仰不易,需要度过重重难关。

杭州飞来峰浮雕《玄奘取经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