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绘本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幼儿园绘本绘画 《幼儿绘本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幼儿绘本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2024-06-25 04: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个人课题学期汇报

(2021.2-2021.6)

昆山高新区九方城幼儿园 丁怡心

我国幼儿教育近些年的发展可谓是大行其道,无论是幼儿教育结构的数量还是教育理念、教学方法都有了质的突破,这也说明了国人对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幼儿教育的认知程度普遍提升。绘本是一种科学、高效、有趣的教学对策,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都用较广的使用范围,并且教学效果和反馈非常良好。绘本教育特别适合幼儿美术教育,绘本可以将原本枯燥、无趣、抽象的知识和内容转为化幼儿能够看懂的、喜闻乐见的、容易引起兴趣的形式,从而大大增加了幼儿对美术的认知、理解和接受程度。

一、让绘本内容可视化,提升美术体验感

近些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哪个行业都在强调一个词“体验感”,如何提升用户在该行业内的体验感是关乎到该行业日后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教育行业也是一样,有效提升幼儿在教学过程中体验感不仅仅可以提升教育行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是可以提升幼儿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1]。”通过体验感的提升能够让幼儿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充分引导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在良好的教学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行为。那么该如何提升幼儿在美术学习中的体验感呢?最重要的是将课本中抽象、枯燥、无趣、生硬的内容转变为直观、丰富、有趣、活泼的内容,绘本教育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绘本是通过2D、3D甚至是4D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将文字内容转化为图片的形式,并配合手工、声音甚至是影像、动画等诸多辅助手段,让幼儿能够更加直观第感知美术,甚至可以触摸到美术,使原本陌生、抽象的美术知识变为可触、可感知、有熟悉感的事物。

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幼儿在教学中的体验感,激发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化、自主化,在让幼儿更好地接受美术知识的同时也让幼儿获得更佳的学习体验,使幼儿能够主动迎合教学内容,而不是抵触,这样就可以大大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例如:在让幼儿认知颜色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使用《莱尼喜欢蓝色》和《五颜六色的花园》这两个绘本,其中莱尼是一只小老鼠,它喜欢蓝色,并将身边一切事物都涂成蓝色,但莱尼却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更快乐。所以万事万物都有其独特的颜色,就如同花园之所以魅力是因为其中五颜六色的花朵,而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想象在《五颜六色的花园》绘本中填涂颜色。

二、让绘本内容故事化,提升美术趣味性

根据相关研究文献指出幼儿对图像、影像的接受能力强于文字、语言,幼儿更喜欢慢慢地接受,而不是生硬的灌输,其需要一个自然而逐渐递进的过程。“将教学内容故事化无疑是一种高效、科学的教学手段,将这些故事还是声图并茂地讲述出来,幼儿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就会变得更高,而且也会让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有趣[2]。”而且随着幼儿教育越来越多元化、丰富化、优质化,越来越多科学、先进的教学方式涌现出来,并且在我国幼儿园中得到普及。如区域活动、时间活动、游戏教学等就是当前主流的幼儿教学手段,绘本故事是其中最常见的教学内容之一,并且幼儿的反响极佳。绘本故事就是将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整合到故事之中,用绘本图册将故事呈现出来,并伴随幼儿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在学习绘本故事时幼儿可以感知美术的视觉魅力,将绘本的故事性与美术的艺术性联系起来,使美术在幼儿的心中不仅实用,而且有趣。

例如:在幼儿绘本《会动的小纸人》中,其美术教育的核心是,让幼儿学会利用折纸、拼接的方式学习美术创作。在开展美术教育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要让幼儿做好材料准备,如:纸盒、胶水、报纸、彩纸等物品。为了让幼儿对小纸人有一个整体感受,幼儿教师可以将自己制作的小纸人展示给幼儿,幼儿看到后都很喜欢,也想要动手尝试。接着,教师对幼儿进行分组,并让每组预想设想一个小故事,每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创作,小纸人拼接完成后,配合自己的故事进行表演。经过小组成员的相互协调合作,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很快产生,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增长,而且加深了对美术的学习欲望。又如:在幼儿绘本《我的连衣裙》中,幼儿教师以此为根基,通过对其内容进行不断研究,设计了“十里桃林”美术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尝试使用水粉笔点花方式绘制桃花。为了增强美术绘画的趣味性,教师在此次主题活动中,融入了小兔子动物形象,让幼儿在创造桃花林的同时,为小兔子建造一个“家”,通过故事情境的融入,使美术教育更加具有趣味性。幼儿在主题活动中,全程都在认真扮演“桃花林创作者”的角色,努力为小兔子创造桃花林。在此次美术活动中,幼儿不仅充分感受到为小兔子造林的快乐,更是掌握了美术点花技能。绘画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对绘画环节进行点评,并与幼儿共同欣赏绘画作品。在绘画作品中,小兔子被带到桃花林,它的裙子成为“桃花瓣连衣裙”,这些绘画作品将继续延续绘本作品。在绘画期间,幼儿体验到美术带来的乐趣,增加了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这种活动设计不仅符合绘本故事,而且适合幼儿美术技能的掌握,将故事情节贯穿美术教育,展现了幼儿园游戏化教育理念。

三、让绘本内容探索化,提升美术表现力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引导幼儿对新鲜事物进行不断探索,通过探索绘本内容,可以加强幼儿对美术的理解与表现,这对幼儿今后进行美术创作具有重要意义[3]。”将绘本作为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线索,以幼儿绘本为根基进行美术活动设计,通过不断探索绘本中的多样化表现手法,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美术表现形式。幼儿绘本的绘画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拓印、撕贴、印染、油画等。所以,幼儿教师可以将探索幼儿绘本内容为根基进行美术活动,选取符合幼儿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的表现方式。这些表现手法不仅能够提高幼儿对绘本的影响,还能促进幼儿的理解力与试图能力,使幼儿美术创作方式得以不断丰富。

例如:在幼儿绘本《小黑鱼》中,它是由自然物质与不同材料拓印而成的,以该绘本为基础进行美术活动教学,可以让幼儿也采用拓印的方法进行小鱼制作,为了让颜色对比更加鲜明,可以尝试使用少量黑色和大量红色进行拓印。采用拓印这种美术创作方式,不仅增加了美术教育的吸引力,还让幼儿在美术探索中逐步学会了控制颜料,增加了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又如:在幼儿绘本《莱尼喜欢蓝色》中,虽然没有英应用撕贴创作方式,但是在美术教育中,幼儿教师通过大胆创新,将故事情节融入教学目标中来,设计了“五颜六色的花园”主题活动,在美术活动中采用添画花朵与撕贴相融合的美术创作方式,幼儿可以随意撕贴制作各种形态迥异的花朵。由此可以看出,幼儿绘本中蕴含着很多美术创作方式,教师可以从中借鉴不同的表现手法加以综合运用,引导幼儿不断探索、尝试发现,从而不断加强美术表现力。

结束语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以幼儿绘本为根基进行应用教学,可以让美术课堂变得轻松愉悦、生动有趣,同时在绘本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习美术知识,可以更深刻体会美术学习的乐趣。利用绘本让幼儿身心处于自由而愉快的空间中,幼儿可以无拘无束、随意发挥、自由表达,从而将幼儿的美术绘画潜能充分挖掘出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