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日本、 德国、美国、芬兰的劳动课程设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幼儿园劳动课程方案 看看日本、 德国、美国、芬兰的劳动课程设计

看看日本、 德国、美国、芬兰的劳动课程设计

2023-08-14 02: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家政课包括:烹饪基础、衣服整洁、房间舒适等内容。

烹饪基础要求孩子对烹饪感兴趣,制定烹饪计划,清洗烹饪材料、切菜、调味、盛放、餐后收拾等具体方法,掌握基本的煮、炒等烹饪技巧,学会蒸米饭、做便捷汤,安全卫生使用相关工具等。

衣服整洁要求学校要指导学生洗衣服,缝扣子、用针线缝制布袋、抹布,垫子,锻炼孩子手、脑、眼动作的协调能力。

房间舒适是指,学校要指导学生对房间进行大扫除,学生要自己完成校园环境的打扫工作,毕业时清洗课桌椅,将干净的学习环境留给学弟学妹。另外,学生每天都要打扫厕所,一方面可以学习厕所的打扫方法,另一方面是教育学生工作没有贵贱。

(2)午餐教育

某小学,学生的午餐由小学生轮流分配,午餐吃完后,值班学生还要将餐具整理好。午餐之后,该小学的学生还进行20分钟的大扫除。学生们分工协作,干得有模有样。据该学校老师介绍,通过大扫除,让学生们感受到奉献的喜悦和意识,懂得集体活动的重要性。

(3)田地教育

许多日本中小学校都有一块或大或小的田地,供教师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劳动教育。教学田地不只是农村学校才有,一些城市学校也有。有条件的学校会有一片小花园,或者小菜园。没有条件的,会用花盆代替。另外还有一些学校会跟政府借用一块地来做种植教育,比如在政府规定的公园里,河堤边上等。

让劳动教育融入校园和家庭生活,是日本劳动课程体系最值得学习的地方。

02、德国

优秀的师资参与劳动教育

德国十分重视劳动教师师资的实践能力。教师必须在各类教学范围和学习场所同时具备了高等教育教学法和职业经验,才可能定向成为劳动教育的教师。

德国小学劳动教育一般叫“常识课”。在1~2年级与德育课合并,3~4年级才单独上课。小学常识课每周4节,其中2节为史地,自然常识,2节为手工劳作。手工劳作1~4年级的教学内容包括:纸工、编织、木工、陶器等。

德国十分强调和重视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技术教育,把它视为学生职业生活和进入社会的重要准备和基础,是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设计

有四大类:技术、经济、家政和职业。

技术:主要有金/木工;电子电工;技术制图;现代办公技术等。经济:财金初步;银行贷款等经济活动。家政:缝纫、烹饪与营养、编织等。职业指导:了解各种职业性质特点;求职方式、写求职信函、面试等。

专用教室和实习制度

德国有五种劳动技术专用教室,即金加工、木加工、烹饪、办公室管理、缝纫和编织。德国劳动教育的专用教室,不仅设备齐全,而且设计讲究,这种设计使学生今天的学习与将来的真实环境联系起来。

德国中小学除了在学校专用教室开展劳动教育外,还有一个很有特色的实践环节——由学生自己联系企业实习,这既是一种锻炼,也使工厂希望学生将来成为本厂的一名学徒成为可能。

课程成果展示

劳动课程以制作为中心,课程成果与产品密切相关,借此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培养习惯——这一总体过程称为项目。项目产品可以为以下形式:

文字描述:书写访问企业的报告;书写求职信;出墙报;书写广播通迅稿。形象描述:技术制图;绘画;制作录像带。表演:求职过程的角色模仿:劳动技术方面的表演;具体的、有形的产品:模型、工件、玩具、服装、农产品、食品。

劳动教育注意学科间的衔接及全面教育。如同德国一样被精心设计,体现了教育方法的深度钻研。其理念:如强调和实践的联系,对标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培养习惯等。而在此基础上,对教师的培养、师资模式等,都值得借鉴和学习。

03、美国

围绕职业生涯开展劳动教育

美国的劳动教育围绕着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而开展,课程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基于成为家庭有效成员的劳动教育。二是基于就业的劳动教育。三是基于公民培养的劳动教育。

学生通过劳动课程的学习,了解并接触当代社会形形色色的职业,以保证每个人都能根据自身兴趣、资质与特长,学习到一种或多种职业技能。经过一定的劳动锻炼,从而在中学毕业后可以自由选择职业或继续升学。

课程设计

职业认识阶段(k1-k6) :通过学习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自我认知意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认识劳动的价值,提高儿童对职业的了解。

职业探索阶段(k7-K10) : 通过职业探索熟悉职业的分类和“职业群”,并开始在职业群中做出尝试性的选择;

职业选择阶段(k10~K12):帮助学生在其选择的某些职业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并逐步确定未来发展方向。

职业搭建阶段(高中阶段以后):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帮助搭建学生搭建与规划职业生涯。

另外,美国教科书上对学生各个年龄阶段应承担的家务有明确规定,这是未来独立自主的进行生涯规划的基础。

美国劳动教育课程与其它基础素养教育是相互交织的。通过多样活动的形式,把体育、艺术、爱国教育等内容融入其中,鼓励学生在劳动中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增强合作和责任意识。同时,面向职业生涯教育的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规划职业发展路径,在步入大学或进入社会之前,对于职业选择能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选择。

04、芬兰

悠久成熟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

芬兰劳动教育在课程设置和评价标准方面有着较为成熟的体系,包括手工课、家政课、编程课及综合课程等。

课程设计

芬兰国家课程约每十年修订一次,芬兰2013年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于2016年在中小学全面实施新课程。芬兰的传统劳动教育课程——手工课有着150余年的发展历史,另外还有家政课和综合课程等门类。

(1)手工课

芬兰规定每年级每周手工课的最少课时标准:

一、二年级1节,三至六年级1.25节,七至九年级2-3节。

目前芬兰手工课主要包括两大门类:

一类为针织、缝纫、布艺等在内的“轻手工”课程,另一类为木工、金属技工、电子等在内的使用机械设备的“重手工”课程。

(2)家政课

家政课是芬兰规定7-9年级的必修课程,每周至少1小时。

主要涉及三个主题:

一是食物选择与食品制作。学习食材的准备和烘焙制作技能,理解饮食文化是自我身份认同和家庭身份认同的一部分。

二是与生活起居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学会合理地使用水、电、天然气、洗涤用品等资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是家庭消费和理财能力。了解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掌握获取最新消费信息的方法,了解金钱与家庭生活的关系等。

(3)编程教育

芬兰在新课标中对编程教育要求较高,早在学生一年级就开设。与其他欧洲国家将编程作为单独的专门的课程相比,芬兰更倾向于将其融入到手工、数学等不同学科中来开展,这也是其编程教育模式的独特之处。

如三至六年级的手工学科,要求学生探索使用机器人和自动化相关工具设计与完成手工作品;七至九年级的学生则要通过编程来更好地设计作品等。

编程教育的融入进一步增强了手工教育的科技属性,也使手工教育这门150余年长盛不衰的必修课获得更新更强的生命力。

(4)综合课程

除上述课程之外,每所学校每学年需保证开设一门每周一课时的综合课程(跨学科项目课程),要求贴近实践、贴近社会,以问题或现象为导向,反映出劳动教育的特点。

芬兰的劳动教育对我国中小学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开展具有借鉴价值。首先,其劳动教育有着明确的价值观培育目标,让孩子学会尊重劳动和热爱劳动。其次,芬兰劳动教育中的手工课与数学、艺术等知识紧密相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运用能力。第三,将编程教育融入劳动教育设计理念很有特色,可为我国中小学编程课程的开设带来一定启示。

了解了这些国家的劳动课程设计,我国的劳动课应该如何开展呢?

选自:基础教育课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