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随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年画的寓意和象征总结 文化随行

文化随行

2023-10-10 22: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说起天津卫

有人便想起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

确实天津的美食不胜枚举,远近闻名

但天津还有三绝,您一定也都听过

杨柳青年画、泥人张、风筝魏

他们伴随着天津这座城市共同成长

也孕育了天津独特的地域文化

今天就来说一说

著名的天津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镇位于天津西部,距市中心大约15公里,在北宋时期被称做古柳口。据传说元末明初时期,当时有一名长于雕刻的民间艺人避难来到杨柳青镇,逢年过节就刻些门神、灶王出卖,镇上的人争相模仿。

     到了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通,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杨柳青,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了极大发展。

     清代光绪以前是杨柳青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那时,天津杨柳青镇及其附近村庄,大都从事年画作坊生产,可谓是“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年画因以产地得名。

康乾时期,杨柳青年画的风格严谨,背景简洁,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画。

     嘉庆、道光年间,杨柳青年画的风格渐趋活泼,画面热闹、色彩丰富,背景也各式各样。

清末民初,农村凋敝,石印年画兴起,杨柳青年画生产日渐衰落。到国内革命战争、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因为社会原因,年画业逐步转到天津,杨柳青年画印制上又逐渐采用洋纸洋色,作工日渐粗糙,虽仍然保持红火热闹之特色,但整个年画业已日趋衰落。杨柳青年画随即搁置发展,年画在生产销售上均受到很大破坏,画店相继倒闭,有些则主要以刻印神码勉强维持,至解放前已濒于艺绝人亡的境地。解放后,杨柳青年画重见天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周恩来总理曾到杨柳青画社视察,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解放后曾多次举办杨柳青年画评选活动,涌现出许多的优秀作品。随着政府对年画的扶持和民间艺人对乡土艺术感情之深,杨柳青年画发展迅猛,其知名度也日益提高,杨柳青的年画作坊蓬勃发展起来。

以周总理视察杨柳青画社为题材创作的年画作品

可以说,过去在杨柳青,制作年画的画工生存环境是很残酷的,不仅画的差了容易没饭吃,画的慢了还容易吃不饱饭。但也正是这种严苛的生存环境,使得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大大加快了用笔和印制的速度,精益求精,另辟蹊径,寻求出作品质量与数量之间的平衡,为我们留下了这些经典之作!杨柳青年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图饱满、寓意吉祥、雅俗共赏,加之采用刻绘结合的特色手法,刻工精美、绘制细腻、色彩绚丽,被公推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首。更以其历史积淀厚重和文化连续性的特征而扬名海内外,是社会科学研究价值的一种综合的集精神与实用、历史和现世的物化成果,具有历史进程中“活化石”之作用,也是历史时代风貌的“百科全书”。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