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传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年兽是真的假的 “年”的传说

“年”的传说

2024-05-26 21: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每到除夕就会到村子里,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村子中的人每年为了躲避“年”,都要上山避难。但是有一年一个妇人遇见一个老人,老人用红色的衣服和鞭炮吓走了可怕的“年”。从此每年除夕为了驱赶“年”,家人团聚一堂、贴对联、燃爆竹、张灯结彩,好不热闹,这也使“过年”成了一种风俗,成为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年兽,是民间神话传说中的恶魔,从先秦至清,历代神话、志怪、传奇、逸事笔记,如《山海经》、《搜神记》、《聊斋志异》中均有记载。过年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和文化心理,也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彰显。过年的习俗,延续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也体现出不同年味儿。

南北方过年的区别主要是食物的不同,北方人多以吃饺子为主,饺子,音译为“交子”——按照中国古代天干地支时法,在子时吃饺子,就意味着新旧相交,吉祥如意。南方人则吃年糕或汤圆,“糕”字,在汉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阐释过,吃年糕和汤圆寓意着团团圆圆,节节高升。

中国56个民族,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个民族风俗亦不同;如汉族就是为了抵御“年兽”,要放鞭炮,互相祝贺拜年;藏族会举行隆重的“跳神会”,表示辞旧迎新;彝族会挑水回家,水挑的的越多,意味着新年便会雨水丰登;蒙古族则用哈达赠与亲戚朋友,把幸福健康赠给他;壮族以吃年粽子为主,还有打陀螺、跳舞、赛球等娱乐活动;布依族的姑娘们会在水塘边打水,争做最勤劳的姑娘;满族分为“红黄蓝白”四旗,旗帜色彩鲜明,风采迷人;侗族组织打“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百姓齐跳舞,共欢乐;白族会“方高升”,把整个的大竹子装上火药点燃放到空中,示意高升;土家族的摆手舞会,舞姿优美,节奏鲜明,体现了白族人民的热情开朗;傣族的“泼水节”,人们互相泼水,寓意洗去污垢,新的一年幸福安康;黎族会“春节围猎”,并把猎物分割,其乐融融;鄂伦春族会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福牲畜兴旺,还会跳集体舞;苗族会烤酒,杀猪宰羊庆丰收。还有其他的民族春节特色,但无一例外,都是对新一年的期许和祝福。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过年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以其厚重的历史载入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一年一年,一代一代永久传承,永久不歇。

重点回顾

来源:白石山林区基层法院

编辑:张大治 田兴志

初审:柏巍

复核:徐冠

微信号 : jilinshenggaoyuan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

原标题:《“年”的传说》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