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猜题”大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常识题如何提高 独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猜题”大法!

独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猜题”大法!

2024-06-12 17: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里我首先要声明,

1、猜题大法,是在你确定这道题不会做的时候用的。如果你会懂得相关知识点,肯定是按正常做题方法做,而不是硬猜。

2、猜题大法,只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正确率,不能保证100%适用。我们的目标是尽量使常识题正确率提高到60%左右,而不是说所有题目都能猜对。

能理解上面两条说明不来抬杠的同学继续往下看。

大家要知道,我们行测考试中“常识” 这个题型全称叫“常识判断”,而不是“常识背诵”或者“常识记忆”。

所谓“常识判断”,本身就是要求大家 结合基本生活知识,通过合理的判断推理得出答案。2020年国考考试大纲更新了,在常识考试大纲里,也明确是考察考生 “应知应会”的知识。

2020年国考考试大纲: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

所以,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其实是可以根据命题人的命题时候用到的 应知应会的原则,结合答案的选项跟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基本知识,通过合适的推理判断,实现尽可能的排除干扰项,有效提高我们的正确率。

这也是我开篇说的,常识做题不靠背,懂得“猜”,可以有效提分,这里的“猜”,就是科学的推理判断。

可以说,如果掌握方法,常识达到50-60%正确率是最起码的,而且不用花很多的时间来复习。

明哲公考的各位老师,都是已经上岸的公务员,同时还有5年以上的公考培训授课经验,我们一直在研究并教授给同学们最有效的实战技巧,我相信,最懂公务员考试的老师,一定是自己能够上岸的老师。

常识“猜”题大法

接下来,我们重点来介绍“猜题大法”的原则与技巧:

(一)三大命题原则

1、应知应会原则。这是命题人的命题思路,考察的是考生应该知道的知识,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可以去通过我们生活中应该知道了解的常识去推理,同时,如果遇到答案非常专业化的信息,除了从业人员/专业人员,一般人不懂得的信息,那一般不是正确选项,可以排除。

2、细节规避原则。一些选项内容非常细的点成为正确选项的可能性不是特别大,猜题的时候不要优先考虑有这种特征的选项。比如有一些法律题目,答案写到法律时效由X年变成X年,这样琐碎的信息一般可以排除。

3、考试公平原则。要确保所有考生在考试中是公平的,比如国考是针对全国各地所有考生的,如果选项中有出现某几个省份考生可能会特别熟悉而其他省份考生陌生的信息,一般不是正确答案。

(二)五个推理方法

1、排除法。常识题最重要、最常用也是最优先用的就是排除法,因为我们常识考察的知识点很多很碎,我们不能保证每个选项的知识点我们都会,但同时,正常情况下我们也不会说每个选项的知识点我都不会。因此优先排除我们能确定不对的选项,可以有效提高做题正确率。比如正常直接蒙正确率25%,如果我们能排除一个干扰项,剩下3个蒙,正确率就有33%,如果能排除2个干扰项,那正确率就有50%。

2、联想法:也叫类比举例子,通过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经验,或者已有的知识,对选项展开举例联想,代入生活中具体例子,根据正常人情世故选择和题干相近的选项,或排除无关选项。

3、 去同存异法:如果发现选项中有两个内容或者特征大致相同的,就可以将其排除掉,并保留那些差别较大的选择项,再将剩余的选项进行比较、判断,最终确定符合题意的答案。同时,如果有两个正反矛盾的选项,一般情况会是一对一错,答案出在这两个中,这也是“存异”。

4、绝对词法:题目的选项中,有“所有”、“全部”、“任何”等比较绝对化的词语,如果选错误选项,则此项多为正确答案;如果选正确选项,则可以直接排除,正确答案在剩余的选项中产生。

5、 逻辑置换法。如果选项中,有内容构成是:由A变成B结构的,很可能是迷惑项。因为在命题时候,命题人有可能通过把AB进行逻辑置换后,来给考生设置陷阱。

接下来,我先拿国考常识真题给大家进行演示,常识猜题大法在实战中怎么用,以下真题全部来自《2018年国考行测地市级真题》:

【例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关于民法总则和民法通则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民法总则施行后,民法通则暂不废止

【B】民法通则规定了我国民法的基本规则,而民法总则的内容更加广泛

【C】民法总则是编纂民法典的第一步,吸取和借鉴了民法通则的相关条款

【D】民法通则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民法总则将其改为三年

【猜题大法】

如果按照常规做题思维我们是不是要先了解一下民总和民通这两部法律,理清背后的一个原理和他们之间的关系。那么有的同学会说民法总则、民法通则是什么我完全不懂啊,看完题目一脸懵逼不知道怎么选?

我们根据我们刚讲过的猜题技巧,慢慢的体会一下,我们来分析下这道题:

首先看一下D选项,D选项的话,它将诉讼时效两年改成三年。那么大家来想一下,我们命题的时候,强调大家是叫做什么?应知应会,对不对?

那么我问你一下,两年、三年对于法律的同学,对于法学系的同学,或者对于这个行业的律师是应知应会的,对于你来讲是不是要应知应会?对一个学管理学学文学学艺术的,你要记住这样琐碎的东西吗?而且他改成两年和三年,对你来说有没有实际的意义?

所以应该来说它不属于应知应会的范畴,而且很多法学的同学可能都不知道这个事,所以这个选项是不用选的。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其他选项。这道题目让我们选择错误选项?就代表有三个选项是正确的,是吧?首先D咱们就不考虑了,因为他不可能考那么细的,只看ABC。

那么ABC当中一定有两个选项是对的,A 项的“暂”和 C 项的“第一步”,通过A民法总则施行后,民法通则暂不废止,我们能分析出民法通则先出来,C项民法总则吸收借鉴民法通则,也能分析出民法通则先出来,这两个选项的内容二者有相互呼应相互印证的关系。

所以我就认为他们是正确的。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B它可能存在什么陷阱,大家看这是民法通则,这是民法总则。那么大家再想民法总则和民法通则, 它在逻辑上很容易给你做一个置换,这是常识命题的一个规律 。一个错题选项的规律,它可能存在这种偷换或者是颠倒顺序的关系,所以我就认为B是错的。

这道题我们用到了应知应会原则和逻辑置换法,这样讲也不一定100%对,我承认,但是至少我们在这种不会做的情况之下,我们慢慢的学会排除了一些选项,我们找到了可能最正确的答案。以后,你做常识的时候,都可以按照我这种逻辑来思考,一定要理解一下正确选项它的这种特征是什么

再来看一道题:

【例题二】下列关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试点地区预防腐败局的相关职能被整合进监察委员会

【B】试点地区的监察委员会从属于行政系统

【C】试点地区的监察委员会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D】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

【猜题大法】

来看看我们怎么样把它给猜对,我们首先来看一下D项,D项可不可能成为答案,为什么?他违背了 考试公平原则。

比如我恰巧是北京的、山西的、浙江的,我参加国考,我们省不就天然有优势吗?其他省份考生可能就不知道这个事情。所以这个选项大概率先排除。

排除了D,来看看C选项,试点地区的监察委员会由人大产生?B选项监察委员会从属于行政系统,大家知道行政系统和人大完全是独立的,对不对?所以答案肯定是在BC当中了,因为这两个是矛盾的。

这里用到去同存异法,其实我们做逻辑里面学过真假命题,矛盾命题必有一真一假,这也是其中的用法。

然后我们重点看BC,B这里说到监察委员会“从属”与行政系统,如果我们把它还放在系统里边还叫什么监察体制改革?大家想想,如果监察系统从属于行政系统里边,那么你监察的还是当地的领导干部,你还管什么呢?不能独立那么就达不到改革效果。所以这题答案选择B。

再接着往下看一道题

【例三】关于2015年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以来进行的改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活动

【B】组建中央军委联勤保障部队

【C】军委机关由多部门制改为总部制

【D】成立陆军领导机构和战略支援部队

【猜题大法】

我们来看看怎么猜

首先第1个: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活动,这个选项肯定是对的,为什么?军队还有偿服务,你军队来干嘛?来赚钱?军队以后要怎么打仗?所谓文人不贪财,武将不怕死,如果说军队的人都想着赚钱,每个士兵都想着赚钱,谁给你上战场,所以A选项肯定是对的,就不用考虑了。

大家来看一下BCD三个选项,其中一个错误的证明有两个对的,是不是?我们来看一下,我也不知道哪个对哪个错,但是有没有逻辑推演,大家注意看一下形式,这个命题的形式很重要,大家看B选项的组建,D选项的成立,那么你应不应该知道中央新成立了军委联勤保障部队,可能都应该知道,而且BD这两个选项从形式上对仗工整,它对的概率很大。

大家看看C怎么样?它命题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军委机关由多部门制改为总部制,你看所有的这些并列的内容它就有可能出问题。 它很容易出现一个所谓的逻辑颠倒,你还记得前面那道题我们的民法通则,还有民法总则吗?

所以这个题目我们要想一下, 它可能是由总部制改成了多部门制。然后你再想想我们原来就有总参总政总装总后,我们原来就有总,你现在改了还改成总,那还改什么?所以很显然他可能是做了一个颠倒。

接着下一题

【例四】下列哪一说法符合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A】王某3月1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3月5日正式上班,劳动关系自3月1日起建立

【B】李某在签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为防止其反悔,可向其收取500元押金做担保

【C】张某所在甲公司与另外一公司合并成立了乙公司,应由乙公司继续履行与之签订的劳动合同

【D】赵某在甲公司任职,同时在乙公司做兼职翻译,乙公司应当与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这道题考察我们劳工合同法相关知识点,对应法条学起来很枯燥,你也不一定记得住, 这道题我们直接来猜,这题我们主要用到了举例联想法。

来看A项,那么你想想3月1号签合同,3月5号正式上班,3月1号开始劳动关系建立可不可能?哪个用人单位有那么傻,3月1号给你签了劳动合同,然后就建立了劳动关系,然后你晚了4天来上班,他这4天还给你发工资,做企业又不是做慈善!

B选项,李某在签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为了防止其反悔,可向其收500元押金作担保。大家来想一想,劳动合同法是保护谁的?劳动合同法是保护劳动者的,对不对?那么大家想想,如果用人单位要收5千呢?5万呢?这个劳动者如果他没有这个钱的话,还没办法工作了。这不符合 《劳动合同法》成立的初衷嘛。所以B也是错的。

来看看C项,我们举个例子老板想要开除员工了,他就找个人在外边成立一个新公司,然后他就要跟新公司合并,到要发工资给员工的日子了,公司合并了老板就不履行责任了工资发不了了,这可能吗?你合并那是你的事,但是劳动合同你要负责到底,明白了吗?理论上来讲如果合并可以把员工所有的劳动合同都不算,劳动合同还有什么意义呢?所有C是对的。

大家来看D选项,赵某在甲公司任职在乙公司做兼职翻译,然后应当与其签劳动合同,大家看这是一个兼职?你们在大学里面做过兼职,你们去给别人发个传单,在麦当劳肯德基里面打个小时工,要不要签劳动合同?肯定不要吧?

【例五】下列研究课题与其查阅的主要参考文献对应错误的是:

【A】商周时代的艺术成就——《中国青铜时代》

【B】南宋都城的城市建设——《从平城到洛阳》

【C】晚清的政治改良运动——《从甲午到戊戌》

【D】明末中西文化交流史——《利玛窦与中国》

这题可以用联想法跟排除法,其他几个选项你都不懂也没事,你看到B,B项提到【南宋】都城, 既然是南宋,肯定是在南边咯,书名里面出现【洛阳】,洛阳肯定是北方的,因此B项错误,直接得出答案,其他不管。

好了,看完这篇关于常识猜题技巧的文章,我希望能够给大家一点点的启发, 常识复习说实话,苦海无边,无论怎么复习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就像大海捞针一样,所以我今天是从完全不一样的角度带着大家切入的,希望尽可能的让大家花最少的时间,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文章开头说的那个重要模块的内容相对来说范围较窄,但涵盖的考点比较多,考频也比较高,我们《行测申论精选800题》常识判断第9节课,小熊老师花了一节课的时间把这一模块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梳理,还没听过这节课的同学一定不要错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