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四妻、男权至上、包办婚姻,这些在巴基斯坦都是真的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巴基斯坦允许娶几个老婆 一夫四妻、男权至上、包办婚姻,这些在巴基斯坦都是真的么?

一夫四妻、男权至上、包办婚姻,这些在巴基斯坦都是真的么?

2023-11-10 06: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500

文/Aaron

图文:审稿-小阿、排版-文琪

封面图:© Abuzar Xheikh / Unsplash

“在巴基斯坦结婚,都是由父母说了算,没有丝毫婚姻自由。妇女似乎生来就是为了嫁人。家人不愿意浪费钱供女性上学,导致她们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婚后也处于弱势地位,甚至连离婚的权利都没有。”

包括《经济学人》在内的很多知名媒体,在报道巴基斯坦的婚姻情况时惯常采用上述语境。巴铁朋友看了后,斩钉截铁地说:“不是这样的”,甚至委屈到脸部肌肉变形。

500

经济学人的报导

向很多巴基斯坦朋友了解后才知道,巴基斯坦面积广大,各个地方的婚俗和观念并不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而且,不同的家庭,在处理方式上也大不相同。

 婚姻由谁决定 

这个问题上,中巴两国在具体细节上有点相似,主要区别在于“整体印象”。中国的整体环境推崇“婚姻自由”,而巴基斯坦整体上呈现出“包办婚姻”的印象。其实,伊斯兰文化强调的核心家庭观念是责任、义务和尊重,并不以控制子女意志为终极目标。

在实现家庭责任的目的时,可能会采用看起来像“包办婚姻”的形式。这种区别在于旁观者与内在者之间的不同理解。举个例子,在中国人的观念里面“爱国”是一种被推崇的思想,但部分外国媒体却认为这是钳制言论自由。中国人也会为此据理力争说这是外媒对于中国的不了解。

针对巴基斯坦的婚姻风俗,特别是家庭观念,当地人认为是积极正向的,外人却认为是蒙昧落后的。

500

巴基斯坦的费萨尔清真寺

图:Wikimedia Commons

在中国结婚,也往往代表着两个家庭的缔结。父母看到家庭门第悬殊、学历背景不合的,极力反对而打散的鸳鸯也不在少数。所以,如果我们说在中国结婚不需要征得父母同意,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如此言之凿凿也是不可能的。

我的巴基斯坦朋友相对客观地说,在巴基斯坦建立婚姻关系,一般有三种途径:第一是双方父母直接决定;第二是男女双方彼此喜欢,再征得父母同意;第三是相亲。

一般情况下,结婚由父母决定,但一切也在变化。之前,双方父母决定某桩婚姻,子女谨遵父母之命。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女方家庭也并不是像报道说的那样,随便找个人家把女儿嫁了。

500

巴基斯坦新娘和新郎在婚礼上

© Sayyida Mariyam / shutterstock

像很多国家的家庭一样,巴基斯坦父母也会考虑很多因素,包括教育程度、能否相互扶持、经济状况等。一般会选择教育程度和文化背景相似的家庭。在穆斯林文化里,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应该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承担各自的义务。

大多数情况下,婚后男人出去挣钱养家,女人操持家务,因而择偶时,父母也会考虑两位新人的相扶相持程度。而对于经济状况的考虑就更是出于对于新人未来生活上物质基础的关心。

如果男女双方先自由恋爱了该怎么处理呢?几乎和中国一模一样,男女双方恋爱到想彼此想托付终生时,请求双方父母的同意。有点区别的是,巴基斯坦的父母掌握着最终决定权。

500

巴基斯坦的年轻男女

© Abuzar Xheikh / Unsplash

如果父母决定的婚姻,当事人并不同意又该怎么处理呢?有时候,父母会不顾及子女的反对,强迫他们结婚。这听起来就有点粗暴,但穆斯林文化里强调孩子对父母的尊重。其实在中国文化里也有或多或少相似的地方,父母强迫子女结婚或离婚的情况也并非个例。

如果子女坚决反对,绝不顺从又会怎样呢?有些子女会选择与心上人私奔。不过这样的情况不常发生。如果发生在中国的话,父母对子女私奔几乎毫无办法,只能屈服,至多在气头上时说一句“断绝关系,不准再进家门”,等看到孙子出生,又乐得合不拢嘴。

而在巴基斯坦,对私奔的处理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可能是低调的大团圆,即父母最终同意子女回家,但这样圆满的结局却特别少。另一种是宗教式的生死别离。在巴基斯坦的伊斯兰文化里,很难宽恕私奔这种悖逆的行为。男方家族中男性家庭成员可以实行“生杀大权”,真的将逃跑的恋人杀死。

500

私奔的情侣被各自亲人荣誉谋杀

截图:economist.com

但需要说明的是,在寥寥无几的私奔者里,并非都会落得这般结局。况且,人们的观念也在变化,这种悲剧的发生也在减少。

相亲和催婚是中国婚恋市场的两个主题。毕竟通过相亲可以扩大择偶范围,有助于高效地筛选出合适的伴侣。巴基斯坦也有相亲,不过仅有大约3%左右的婚姻通过相亲缔结。至于催婚的现象,在巴基斯坦也有,不过也取决于家人的观念和方式,各不相同。

 女性的受教育情况 

2014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在被调查的17个亚洲国家中,巴基斯坦女童的受教育情况最低。巴基斯坦女性识字率在40%左右,男性在69%左右。2014年,17岁的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同时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她不惧一切,为女童争取受教育的权利。

500

《时代周刊》的封面——马拉拉

阻碍女童受教育的因素主要在于家庭观念、经济状况、政府投入,以及恐怖势力。巴基斯坦的家庭模式仍然是男性婚后承担更多责任,因而男性受教育对一个家庭来说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对女孩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少。但这并不是说,所有巴基斯坦家庭都如此,地域差异也存在。

另外,巴基斯坦部分地区恐怖活动比较猖獗,政府的军事的投入比教育的投入更多。巴基斯坦分男校和女校,女校设施简陋。因缺少合适的老师,连简单的实验仪器都只能封存在柜子里。教室也很小,有的甚至没有桌椅板凳,孩子们直接坐在地上学习。

而恐怖势力反对女性上学,经常炸毁女校。马拉拉就是因塔利班恐怖袭击而受伤。虽然改革比较缓慢,但巴基斯坦女性受教育的情况也在改善中。

500

坐在地上上课的学生们

© A M Syed / Shutterstock

 婚前协议 

在中国,不少人愿意签订婚前协议。巴基斯坦也有协议制度。巴基斯坦女性通常担心的问题是婚后自己能否出去工作,吵架之后孤零零在婆家该如何处理,以及离婚后基本保障能否实现?

巴基斯坦签署的婚前协议叫做“昵卡协议”(Nikah nama),它更像是结婚证和婚前协议的结合体。结婚登记时,在协议里面写上双方的名字,通过签字表示婚姻缔结。这个部分,很像结婚证。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条款规定了结婚后夫妻各自的义务以及离婚的处理。但协议的部分并非采用统一的模板,而是因人而异。

500

签署协议的巴基斯坦新娘

图:Wikimedia Commons

《经济学人》的报道中称女性在签这个协议时要么不识字,要么连看都不看,而且婚姻登记人还会受贿后随便篡改其中的条款。巴基斯坦朋友说,这些并不一定是刻意或故意给女性下套,而是有的女性根本不在乎条款的内容。我感觉,这个逻辑就像中国男人为了赢得芳心,什么条件都先答应一样。

大部分昵卡协议中都有关于离婚的条款,叫做“Haq Mehar”。女性提出离婚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条款中已经规定了女性有提出离婚的权利,这样的话,离婚后女性可以拿回保障自己生活的嫁妆;第二种是条款中没有给予女性离婚的权利,如果离婚就拿不到嫁妆,要净身出户;

500

昵卡协议

第三种是女性若能证明存在以下情况之一,就可以提出离婚,也可以拿到嫁妆:男方两年未给女方提供资助,男方虐待女方,男方未经同意再取二房,男方在婚姻期间有阳痿或有性病、精神病、麻风病两年以上的。

尽管在巴基斯坦,一夫最多可以娶四个妻子,但由于经济能力等原因,大多数巴基斯坦小伙子只娶一个妻子。不知这是否可以类比,在中国,虽然可以一夫一妻,但有不在少数的人依然单身。

除了上述情况外,还有工作权和夫妻矛盾处理等问题。是不是所有巴基斯坦女性结婚后都全职在家呢?绝对不是,这也要取决于每个家庭的开明程度、观念、经济情况、教育情况等。有的妻子愿意出去工作,有的则不愿意。那夫妻双方发生矛盾了要怎么处理呢?方式方法也不是完全相同。像中国一样,有的公婆向着儿子,有的公婆向着儿媳,有的不插手让小两口自己解决。

来源:环形星球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微信:xiyuduhu2020

您的转发点赞,是对都护君最大的支持!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