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微专题: 城镇建设与城市转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工业上楼的区位变化图 核心素养微专题: 城镇建设与城市转型

核心素养微专题: 城镇建设与城市转型

2024-07-07 10: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解析】考查长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特征、分布及变化情况。

1.读左图,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的城市为上海、南京、合肥(注意常州2001年属于Ⅰ型,但2016年已经下降为Ⅱ型);读右图,三个城市只有上海临海且海港规模大,南京、合肥没有临海也没有海港,A错;上海、南京沿长江分布,但合肥没有沿江,B错;只有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合肥距离长江入海口距离较远,C错;结合右图图例可知,合肥、南京为省级行政中心,上海为直辖市,行政级别都较高,D对。

2.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主要是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舟山等城市,其中盐城和滁州位于上海的西北部,安庆、滁州、宣城位于上海的西部,舟山位于上海的东南部,以上海市为中心,这些城市分布分散于长三角的不同地区、不同方向,总体分布为西部多、东部少,空间分布不均,也没有对称性,故A、C、D错;它们的共同点是处于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的边缘地带,空间分布上都呈现出边缘性,B对。

3.读左图,2016年呈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由Ⅱ型变为Ⅰ型)、扬州、嘉兴(由Ⅲ型变为Ⅱ型)、舟山(由Ⅳ型变为Ⅲ型)等;结合右图可知这些城市与长三角的其他城市相比,邻近上海,与上海距离都较近,A对;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为直辖市),而这些城市中有省会城市也有地市级城市,因此职能、城市性质不同,C错;城市级别不同、规模不同,城市经济的发展模式、产业部门往往也不相同,上海经济最发达,其发展主要是依靠位置、雄厚的经济基础、交通、科技优势等,产业部门中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大,而扬州、嘉兴等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产业转移、劳动力资源、上海等城市的辐射带动等,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小,B、D错。

(2019·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德国鲁尔区曾是以煤炭、钢铁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经过综合整治,经济由衰落走向繁荣,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目前,该区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老龄人口比重高居德国之首。该区医疗保健业发达,拥有100多家医院、近万名医生及数以千计的保健站、药店等。波鸿市人口近40万,是重要的生物制药基地,多所大学的医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09年,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落户波鸿市,并新建保健园。图5示意鲁尔区的城市建成区和波鸿市的位置,图6示意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和保健园在波鸿市的位置。

(1)概括鲁尔区城市的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6分)

(2)分析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达的原因。(6分)

(3)说明在波鸿市建设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的优势条件。(6分)

(4)指出波鸿市保健园选址的合理性。(6分)

【答案】(1)(数量多,规模小)以中小城市为主;城市密集(建成区连片,城市间距离近)。

(2)鲁尔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经济发达,医学研究水平高;曾经环境污染严重,健康问题多,对医疗保健需求高;老龄人口比重大,对医疗保健需求大。

(3)有多所大学(高等院校),医学科研力量雄厚;有生物制药科学园,医药研制水平高;位置适中(有利于医疗保健和医学研究、医药生产间的联系和相互促进)。

(4)保健园靠近生物制药科学园和鲁尔大学,可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位于城市边缘,环境较优,安静。

【解析】考查区域城市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达的原因,工业区位因素,保健园的合理布局。

(1)读材料可知,鲁尔区目前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说明鲁尔区城市的等级规模特征是城市数量多,计算可知平均每座城市10万人,城市规模小,以中小城市为主;鲁尔区城市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图例可知,建成区连片,说明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近,区内城市分布密集。

(2)医疗保健业的发展受经济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达是由于德国是欧洲经济的“火车头”,而鲁尔区又是德国“工业的心脏”,经济发达,材料中指出鲁尔区境内有“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说明其医学研究水平高;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达与其市场需求关系密切,该区曾经是以煤炭、钢铁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导致健康问题多,对医疗保健需求高;还有题中材料指出该区“老龄人口比重高居德国之首”,说明老龄人口多,一般老龄人的身体状况较差,故对医疗保健需求量大。

(3)波鸿市建设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的优势条件可从位置适中、技术先进等方面进行分析。读波鸿市的位置图及图乙可知,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位于波鸿市,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医学科研和医药研制水平高;波鸿市的位置适中,便于医疗保健与研究及医药生产间的相互联系协作。

(4)波鸿市保健园选址的合理性可从技术先进、环境条件等影响因素进行思考作答。读保健园在波鸿市的位置图可知,保健园靠近生物制药科学园和鲁尔大学,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可为保健园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保健园位于波鸿市边缘地带,离市中心较远,园内环境清洁优美,利于保健。

城市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最集中的体现。人地协调观是高考中对学生考查的重点。在高考题中多以中国城市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现象作为背景资料,如以生态城市作为规划理念的一些城市规划,包括工业区、住宅区的规划设计,还有海绵城市、花园城市的设计等,在城市的管理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在一些条件合适的小城镇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特色小镇,对一些收缩型城市转型的研究等都是高考题围绕出题的热点,往往给出大量的材料,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解读材料的能力,考查学生城市规划、水循环、城市绿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地理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热点追踪:

1.以生态城市理念来进行城市规划

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向,是一种趋向尽可能降低对于能源、水或是食物等必需品的需求量,也尽可能降低废热、二氧化碳、甲烷与废水的排放的城市。它围绕着“低耗、节约、绿色、宜居”等。如杭州规划的海绵城市,发挥自然的滞、蓄、净等功能;住建部提出改变封闭式小区为开放式住宅小区;部分沿海城市改造升级老旧工业园区,出现工业上楼现象,上海中心大厦的独特设计等。

①以生态城市建设为背景资料考查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城市绿地的作用、城市规划的一般原理等相关知识。

②结合材料,考查学生对生态城市含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学法指导]

①掌握生态城市的概念:是一种趋向尽可能降低对于能源、水或是食物等必需品的需求量,也尽可能降低废热、二氧化碳、甲烷与废水的排放的城市。在解题时要注意掌握节能、排污少、资源利用方面,因此要掌握相关的太阳能的特点及开发利用,水循环与水资源的相关知识。

②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一般在城市绿地、海绵城市、花园城市考查方面都会涉及到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要注意以不变应万变,即掌握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反之即可解题。城市化造成硬化路面增多,则阻碍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增加地表径流,减少蒸发等。城市绿地能增加下渗,阻滞地表水流动,增加蒸发等。

③城市规划关键是居住区与工业区之间的布局关系;二者之间一般有卫生防护带相隔开,并且要考虑到风向、河流流向等,尽可能减少工业区对城区的污染。

2.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如绿波带就是在指定的交通线路上,规定好交通路段的行驶车速,信号控制机根据路段距离调整各路口绿灯,以确保某一个方向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都能正好遇到绿灯顺畅通过,是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功能之一。

①以某城市为背景资料,考查有关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GIS的原理与应用。

②能根据材料分析某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改善城市环境方面的作用。

②以发展的眼光来分析问题,理解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学法指导]

在城市管理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主要是3S技术,因此重点掌握3s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的区别是解题关键。全球定位系统主要是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和海拔)、速度和时间,具有全天候、高精度和自动测量的特点,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如在城市中的打车、交通事故快速出警等方面应用较广。遥感技术是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和系统,在远离被侧目标的位置对被测目标的电磁波特征进行测量、记录与分析的技术,即“遥远的感知”,可以用来观测城市的大气污染的程度,污染源的分布等;地理信息系统是地图的延伸,可以解决与分布、位置有关的基本问题、趋势分析、模式问题、模拟问题等几方面的问题,可以进行查询功能。在城市管理中应用广泛,如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城市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城市环境管理等。

3.特色小镇

培育中国特色小镇是指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住建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主要是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提供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建设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以某特色小镇为背景资料,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能力,对该特色小镇的“特色”的理解,要求能根据材料对当地的地理环境有较准确地把握;考查特色小镇相关的产业等区位条件分析,以及产生的影响。

[学法指导]

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能根据材料解读小镇的“特色”,找出其特色产业,然后对其区位条件进行分析。这种特色小镇一般立足于当地的地理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独特的产业模式,一般来说规模小,充满活力,能展现地方特色。

4.收缩型城市的转型

2019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第一次提到了“收缩型城市”。人口规模在1万以上的人口密集城市区域,面临人口流失超过2年,并经历结构性经济危机的现象,人口流失是主要的衡量指标。往往以中国某收缩型城市为背景资料,考查相关城市产业结构、人口流动的原因与影响等。

①以中国某收缩型城市为背景资料,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

②以中国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为背景资料,考查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的措施等。

[学法指导]

此类题目解答的核心知识点要围绕着“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即是什么人在迁移,为什么迁移”。一般来说,中国的收缩型城市大部分分布在东北地区,其人口外流的原因和影响有:经济发展速度放慢,经济差异使人口外流,尤其是青年人口的离开,导致城市老龄化程度提高,城市逐渐收缩。资源逐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是导致一些城市收缩的原因,主要指一些资源枯竭型城市。目前某些大城市吸引人才的人口政策,也吸引人口迁入。

5.以城市群建设为代表的区域城市联动发展

城市群是在城镇化过程中,在特定的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域空间里,以区域网络化组织为纽带,由若干个密集分布的不同等级的城市及其腹地通过空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城市-区域系统。城市群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生产要素逐步优化组合的产物,每个城市群一般以一个或两个(有少数的城市群是多核心的例外)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由若干个空间距离较近、经济联系密切、功能互补、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发展城市群可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自身的发展。

以某区域城市群的发展为背景资料,要求学生比较分析不同城市的地理特征的差异;考查城市群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析;能借助材料,评价城市群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并能提出合理的建议。

[学法指导]

此类题解答时的核心知识点有两个“城市的区位条件和城市群的特征”。注意解答时要充分解读材料,抓住“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基础和条件进行分析。

①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方面进行分析。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宗教、旅游、科技等。

②城市群的特点:城市群是城市组合,其特点有地域上邻近;核心城市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外围城市产业分工与合作,交通与社会生活、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相互影响;有发达的交通网络相互联系。

文章来自公号高中地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