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长江最美协助巡护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巢湖渔政总站副队长 寻访长江最美协助巡护队

寻访长江最美协助巡护队

2024-01-21 00: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极目新闻记者 陈倩

摄影记者 王永胜

【编者按】

一步一步,勾勒长河的轮廓;芦花风起,守护江河如过往。浩荡长江,有这样一群守护者,昔日“打渔人”变“护鱼人”,用汗水甚至生命,深情守望着母亲河。他们,就是长江协助巡护员。

2023年7月31日,是第16个“世界巡护员日”。据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最新统计,长江全流域已经建立起700多支协助巡护队伍,协助巡护员人数达2.5万余人。他们已成为渔政工作的一支重要协助力量,对于长江“十年禁渔”持续推进有着重要意义。

今年2月,由农业农村部长江办指导、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和极目新闻等单位主办的“2022年度长江流域渔政协助巡护优秀队伍和队员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6月,极目新闻派出多路记者,分赴长江流域15个省市深入采访,从长江源头到长江入海口,从长江干流到两湖水系,寻访长江协助巡护队员的工作现场,记录他们守护母亲河的行动与心声,并推出2023年“寻访最美长江协助巡护队”系列报道。

在长江沿岸,哪个城市的江段最适合观看江豚?很多人都会选择宜昌。葛洲坝大坝前江水流速平缓,而且清澈,还有大量江豚爱吃的小鱼,每天都会吸引不少“观豚人”。像宜昌这样可以在市中心观察到江豚的日常活动的城市,在长江沿岸只有3个。宜昌城区协助巡护队,正是这一江段的守护者。

5种违法动作会被及时“捕捉”,高科技让巡护更高效

宜昌城区协助巡护队成立的时间,比长江十年禁渔行动还要早,而且和江豚保护联系紧密。

2017年,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就在宜昌开展“拯救江豚行动”,2018年,湖北省内第一家协助巡护示范点落户宜昌,宜昌长江江豚协助巡护队成立,6名队员都是渔民。2020年7月1日起,长江宜昌城区段葛洲坝以上水域,暂定实行10年禁捕,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实行永久禁捕。这也让巡护队员们的身份变成了退捕渔民。现在的宜昌协助巡护队,巡护的范围是整个宜昌城区江段,保护的对象除了江豚,也包括整个江段的水生生物。

作为湖北协助巡护队的“老典型”,今年再访宜昌协助巡护队,感受到的是浓浓的“科技范”。

巨大的监控屏幕,这在多数渔政协助巡护队的办公室已经不算少见,但是在宜昌协助巡护队,监控有更大的用处。宜昌渔政监察支队副队长莫宏源介绍,他们的监控采用了新的识别程序,可以识别诸如锚鱼、抛网等5种违法捕捞动作。只要监控里发现这样的人,就会及时录像,并发出警报,提示巡护队员和执法人员迅速赶往现场处理。5月17日晚9时许,监控及时地锁定了江边的一个在违法垂钓的人。当执法队员赶到时,他已经把钓竿扔进了江里,但正是监控的指引,让巡护队员在附近捞起了钓竿,让他的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除了智能监控,现在巡护队还用上了无人机,除了巡逻、拍摄,它还有喊话功能,可以劝导违法行为。

过去向长江索取,老渔民为了担当加入巡护队

宜昌城区协助巡护队,现在负责宜昌主城区68公里长江江段的巡护,10名队员,全部是退捕渔民。

在加入巡护队以前,何宝兵是一名打渔30多年的渔民。他说,祖祖辈辈都是干渔民的,自己也向长江索取了30多年,是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请来的专家们给他们培训,让他意识到了保护长江的重要性。“我们要有担当,把保护长江的使命扛起来。”

何宝兵还记得,巡护队刚起步时,江边还不时能看见电鱼的,抛网的,一人多根鱼竿、多个鱼钩的,都曾经碰到过。他说,一开始,配合执法,劝阻违法垂钓,难度确实不小,巡护员为此没少挨过骂,队员刘承林甚至还因此在推搡中,被鱼钩划破了脸。是长江大保护工作的推进,特别是长江十年禁捕行动的开展,让他们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容易。

“现在在我们江边,电鱼、毒鱼、炸鱼、抛网的,都看不见了。”队员周刚说,不仅如此,现在劝阻违法垂钓行为,还会有其他路过的市民帮着一起劝,长江大保护的理念已经在宜昌人的心里扎下了根。“现在走在江边,岸上就能看到水里一群群的鱼,水更干净了,鱼更多了,支持我们的市民也越来越多。”

周刚是十年禁捕行动开始后补充进巡护队的,和何宝兵这些第一批加入的老队员一样,他现在也会在巡护时,经常注意看江豚会在哪里出现。

“有时候十几天没看到,那真是着急”,何宝兵说,最开心的事情就是,从2019年以来,几乎年年都能看到新生的小江豚,从最开始的一两头,到现在粗略估计,宜昌江段经常出现的已经有近30头,分成了好几个群体。

葛洲坝前,江豚的身影此起彼落

6月20日,极目新闻记者登上宜昌渔政监察大队的巡护船,沿着巡护队平时的巡逻线路,向葛洲坝大坝方向航行。这里也是宜昌江段观赏江豚的网红打卡点之一。

“这段时间涨水,遇到葛洲坝船闸通行的时候,闸门打开,小鱼会被吸引到附近,江豚不愁吃的,在这一带经常能看到它们。”何宝兵对江豚的习性已经摸得一清二楚,他说,差不多到下午五六点了,这会,江豚应该来了。

“就在前面,看那里!”周刚突然手一指,就在他指的方向,船头前方,一个小小的黑点在江面的波涛间冒了一下,马上又不见了。

“注意看我们前进的十一点方向,它应该马上又要出来了。”果然,一两分钟之后,小黑点在周刚“预报”的地方又露了一下头。随着船只的航行,江豚的身影也开始多了起来,甚至还有几头江豚,在离船较远处,不断跃出水面,黑色的流线型身躯清晰可见。“这些江豚和人一样,都是有家庭的,大豚带小豚,组成一个小群体活动,我们能大概认准的就有好几家了。”何宝兵笑着说。

在这片适于观豚的水域,每天都会吸引不少观豚人。在今年5月30日,“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湖北的实践”专题宣介会上,来自宜昌的摄影师杨河就讲述了自己拍摄江豚的故事。2022年的一天,杨河正在江边拍摄江豚,突然发现一只江豚在水里不断挣扎。杨河发现它的尾巴被绳子缠住了,越挣扎,勒得越紧。他赶紧掏出手机向渔政部门求救,不到一刻钟,渔政救援就赶到了。与此同时,三峡海事局向事发地水域所有船只下达了紧急停航的调度令,给“黄金水道”按下了暂停键。几经努力,这头江豚得救了。后来,杨河继续每天在岸上蹲守,用镜头记录它的康复过程:伤口一点点愈合了,疤痕慢慢消退,只在皮肤上留下了一点印记,恢复后的江豚很快就和同伴一起,在江里愉快地进食。在宜昌,有很多像杨河这样的“观豚人”,也在默默地守护着这群“微笑天使”。

志愿者与志愿服务,守护的队伍还在扩大

宜昌城区68公里的江段,相对于10名队员的巡护队来说,是一片广大的空间。巡护员每天的日常巡护时间都在8小时左右,如果遇到配合执法,彻夜蹲守也是常事。虽然有电瓶车、巡护船,近年来还有无人机的帮助,但巡护强度仍然很大。给巡护队有力支持的,还有众多志愿者组成的“民间守护队”。

2018年,共同参与湖北省内第一家协助巡护示范点建设,筹组江豚协助巡护队的,除了提供支持的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阿拉善SEE长江项目中心,以及作为执法部门的宜昌市渔政监察支队,还有宜昌本地的公益组织“稻草圈圈”,他们也是宜昌市首家市级注册的环保公益组织。作为社会化参与长江大保护的尝试,宜昌市长江江豚协助巡护队的模式,也被“稻草圈圈”复制到了宜昌下辖的枝江、宜都、秭归等市县,共同组成一条保护长江的生态走廊。

除了协助组建巡护队伍,“稻草圈圈”还举行了环保主题宣讲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累计讲演100多场,常驻志愿者200多人。

在长江大保护的工作中,宜昌市还摸索出了长江生态保护志愿服务考察机制,对情节较轻微的尚未造成损害后果,并且自愿认罪认罚的违法捕捞行为当事人,在渔政部门的监督下,完成相应时限的志愿服务,经过听证可作出不起诉决定。这种渔政部门和司法部门联动合作的“不起诉+社会服务”工作机制,也在无形中扩大了长江大保护理念的影响力。

【湖北省宜昌市城区协助巡护队】高峡出平湖,你们守护着城市的一江清流。行走江上,科技赋能,你们的脚步,陪伴着日升日落,陪伴着又一头小江豚出生长大,陪伴着又一尾中华鲟放流归家。

(来源:极目新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