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图梦想家:明明是PHEV,为什么总被人叫“增程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岚图增程式有什么缺点 岚图梦想家:明明是PHEV,为什么总被人叫“增程式”?

岚图梦想家:明明是PHEV,为什么总被人叫“增程式”?

2024-06-16 17: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图文 | 王巍

编辑 | 王巍

出品 | 搜狐汽车·E电园



可能是岚图FREE那句“可油可电,宜城市宜远方”的口号太暧昧太深入人心了吧,以至于岚图梦想家 1.5T+双电机的配置(以下简称岚图MPV)一公布,连我都不自觉地往增程式上想。

截取自岚图FREE官网

实际上压根不是那么回事。

人家明明是支持发动机单档直驱的、可串连可并联的、P3+P4的、典型的DHT PHEV。

岚图为此专门加急开了个发布会,澄清了一下,真是难为他们和正在为此加班的我们了(完稿时已经凌晨2点多了)。

本文着重解决两个问题:

① 啥是增程式混动?

② 为什么说岚图梦想家不是增程式混动?

准备好饮料瓜子,下面的1500字异常充实。

【·什么是增程式混动?·】

不知道大家在火车站买过这玩意儿没有?

手摇发电机,连上线,接上负载(手机),这就是增程式混合动力的雏形了。

我家里还有一个mini版的,小学订《我们爱科学》杂志送的礼物,可能你也有一个同款哈。

汽车领域成熟的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REEV,Range Extend Electric Vehicle)零件要多很多,我随便找个图大家看看就明白了。

理想ONE就是这样的

一个标准的增程式混合动力拓扑结构就是上面这样。

增程器负责带动发电机转动,发电机发电并输送给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轮胎。电池组可以外接充电,也可以存储发电机富裕的电量以备不时之需。

发动机是以“增程”为目的,借以对“纯电”里程不足的补充。

实际上我们在这里也可以一窥增程式的究极要义——电池足够大,发动机可以小。

总结一下,什么是增程式混动?

一定是全里程发动机不参与轮边扭矩输出(咱们严谨一些),体现的就是其“几乎纯电”的本质(虽然也排尾气),但由于可以外接充电,所以在学术上也被算作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的一种......

【岚图梦想家为什么是PHEV,而不是REEV】

因为人家发动机能直驱啊!

这也是今天发布会的重点,我画了一张岚图梦想家在各个工况下的能量流动图,大家看一下就明白了。

【直驱模式奠定了和增程式的不同】

看到没有,在增程器和前轴之间,岚海动力设置了一组离合器。直驱的时候,后桥断电,发动机直接通过单档减速器驱动差速器,然后驱动车轮。

此时电驱动全部歇菜。

其实你可以形象,像岚图梦想家这种体重超大,撞风面积超大,而且只有1挡减速器来直驱,真正用到直驱的速度区间是不会太宽广的,而且此时的燃油经济性,不会太好。

官方给出的速度区间是70km/h,我觉得基本合理。

如果真的需要极致动力,对应的逻辑应该是双电机四驱或者前桥并联+后桥电驱,何必依靠一个只有100kW的发动机来苦撑呢?

【人家还有串并联呢!】

我把串并联模式下的原理图一并画出来了。

串联其实有很多工况,主要看电池需不需要充电,但是为了说明意思,咱们就一张图带过了。

串联下,增程器和发电机1硬连接,发电机给驱动电机1和电池一起供电(假设电池SOC低,需要充电),电池组同时给P4后电桥供电,这时就是标准的串联。

并联也很好理解。

离合器1结合,增程器直接驱动前车轮;此时电池组也给驱动电机1和驱动电机2供电,三擎一起出力,这时就是标准的并联。

纯电模式更好理解了。

增程器歇菜,离合器1歇菜,电池组给驱动电机1和驱动电机2一起供电,驱动车辆。

这个时候电量不够了怎么办呢?那就切换成串联或者并联呗~动态控制嘛。

动能回收,不用解释

【动态控制是精髓,咱们不钻牛角尖】

其实以上5张图并不严谨,哪里不严谨呢?

分流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以秒(甚至是毫秒)为频次的,根据SOC、发电机功率、发动机功率、离合器通断状态、前轴轮边需求功率 、后轴轮边需求功率 、车身俯仰角、前轮速、后轮速等等参数实时计算变化的,理论上来说,你需要画N张图来表征各种工况下的能量流动情况。

但这样我们会陷入一个思维怪圈——即无论如何解释都是徒劳的,因为总有情况你没有考虑到。

但是,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我尊贵的读者朋友们,可能对混动了解不多,甚至一无所知。

所以,咱们用5张图来表达普适性的规律,那些钻牛角尖的东西,就交给时间、阅历和知网吧。

【总结一下】

写了半天,都忘了放一张岚图梦现家的图片,差点舍本逐末。

怎么样各位?气势还是有的吧!

内饰看着也不错。

话说这辆车最低配要卖到36.99万元起步,着实不便宜啊。等下次有机会体验一下,再跟大家详细聊聊开起来怎么样吧。

今天就到这里,尊敬的读者朋友们,再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