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与美景:汾酒与汾河景观环境史简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山西王家堡酒厂 美酒与美景:汾酒与汾河景观环境史简论

美酒与美景:汾酒与汾河景观环境史简论

2024-01-14 00: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水味不同,酒力亦因之各判”,点到了汾酒酿造工艺中的关键地方。清人曹树谷所作《汾酒曲》之一云:

神品真成九酝浆,居然迁地弗能良。

申明亭畔新淘井,水重依然亚蟹黄。

曹树谷还特别注明道:“申明亭井水绝佳,以之酿酒,斤两独重。”申明亭老井遗址在杏花村老汾酒公司厂房之内,所指为汾酒酿造工艺无疑。曹树谷特别提到了汾酒“居然迁地弗能良”的特性。也就是说,同样的工艺,迁往他方酿造,没有原产地好的水源,很难再酿出同样的美酒[4]。现代科学研究结果也充分证明了汾酒酿造过程中“地”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水上。熟语云:“水是酒的血液”,道出了酒与水之间交融相生的关系。笔者以为:“地”的因素,还应该表现在高粱的种植上。因为酿造汾酒所用的高粱,主要出生汾阳县及周边平遥、介休、文水、清徐等县,也就是笔者所说的汾水流域以及汾州府的范围[5]。而山西中部汾河沿岸,是山西高梁的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广且产量高,这对于汾酒酿造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6]。

清代诗人孙尔准又在《饮芸昉中丞杏花村酒赋谢》一诗中特别称赞了杏花村美好的环境:

杏花村枕汾水滨,村中风气含古春。

春光骀荡何所著,散入汾酒淸而醇……[7]

应该承认,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一般民众,对于山西山水环境大多缺乏深切的了解。虽然有“人说山西好风光”的歌曲在流传,然而,无法否认,对于山西地区山水环境的种种负面评价依然影响很大,诸如“穷山恶水”“十年九旱”等等。特别近数十年来,山西作为重要的煤炭能源与重工业基地,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更加深了外界人们对于山西环境状况的误解。其实,通过多年的研究,笔者认为:历史时期山西自然环境存有颇多值得称道的地方,不少地方称之为“秀美山川”,也不为过。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不仅群山环绕,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太原盆地山间水系相当发达,流量充沛,汾河流域的水环境与水域景观曾经是相当良好的。

序号

002

明清汾河流域的山水环境:

以汾州府为中心

汾河为黄河重要支流之一,发源于山西中北部的管涔山区,由北向南,纵贯山西中部,是山西境内最重要的河流,完全可以称之为山西人(特别是晋中地区)的母亲河。历史时期汾河景观带风景如画,环境美好,古今诗人留下不少优美的诗篇加以赞美,这些诗篇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为我们再现汾河当时的景象。明人裴邦奇《汾上夜归》一诗有云:“一篙烟水碧潺湲,几片秋云度远山。最爱白蘋洲上水,夜深常送钓船还。”[8]如明代诗人范晟在《晚渡汾河》一诗中吟道:

长流滚滚鸭头新,路隔东西据要津。

红蓼缀滩霞散锦,白蘋触岸浪翻银。

夕阳林杪催行急,水鸟沙头唤渡频。

闲听棹歌声欵乃,沧浪一曲濯尘缨。[9]

而汾河之滨的杏花村很早就成为一方名胜。如清代学者朱彞尊在《虞美人·寒食太原道中》一诗中云:

去年寒食横汾曲,

晓雨平芜绿。

今年寒食尚横汾,

又听饧箫吹入杏花村。

古今多少横汾客,

饮马台骀泽。

并州虽好不如归,

输与一双新燕旧巢飞。[10]

今天的汾阳市曾经是历史上汾州府的治所,而汾州府的重要地位与价值已为学者们所关注。这种重要地位以及丰厚历史文化底蕴,对于汾酒的发展与汾酒文化的形成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与支撑。下面,笔者重点就明清时期汾州府的水域景观环境作一些说明与解释。

据《明一统志》所载,明朝时汾州府辖汾阳县、孝义县、介休县、平遥县四县。四县之内,汾河之外,还有相当多河流及水体景观,构成了一个相当复杂的水体系统与水环境(见下表)。

明代汾州府水系及水体景观简表

序号 水名 简况 1 汾河 在州城东二十五里,流经介休、平遥二县 2 万谷河 在州城东北五十里,一名文水,又名文谷河 3 麻屈水 在州城西一十里,平地涌出,灌溉田畆,人赖其利 4 左水 在孝义县南二十里,一名贾顾水 5 土京水 在孝义县西一十五里,合胜水入汾河,一名西阳水。水经注西阳水出西阳溪即此 6 板谷水 在孝义县西北二十八里,东流入元象泊,出界内合板谷水,因名 7 胜水 在孝义县西八十里,源出狐岐山 8 源祠水 在平遥县东一十五里,平地涌出,西入汾河,以源上有祠,故名。 9 中都水 在平遥县东二十里,旧经:其水,出中都谷。 10 亭冈水 在平遥县南二十八里石岩中出,《图经》:此水自亭冈谷横流 11 原公水 一名贺鲁水,出自白彪山,涌注东流,分引溉田三十余顷 12 婴涧水 在平遥县东三十里,《水经注》:谒戾之山,婴涧之水出于其阴 13 侯甲水 《冀州图》:侯甲水起平遥县,北入太原界 14 谢谷水 在介休县西南一十里,源自谷中出,民引以溉田 15 石洞水 在介休县东二十里,平地涌出 16 洪山水 在介休县东南二十八里,北流,分为三道,民决以灌田 17 连山水 在介休县东四十里。《旧经》:水出连山,其源甚微 18 元象泊 在孝义县西一十里,一名胜水陂。《山海经》:狐岐山,胜水出焉 19 水桥泊 在介休县东北一十八里。西入汾河 20 邬城泊 在介休县东北二十里,本昭余祁薮,俗呼今名 21 张赵泊 在平遥县西北三十里,一名壤分泊 22 白龙渠 在孝义县西白壁关,民决以灌田 23 □石涧 在介休县东南二十里,源出绵上箭杆岭,下流,入汾水,久涸 24 黑龙池 在白雀山下,相传有黑龙化于此,因名 25 灵浮泉 在州城西南四十里 26 隐泉 在州城西北四十里,旧经:岩岭盘纡,有水伏流,因以隐名 27 冷泉 在孝义县西南二十里,炎夏清泠 28 三泉 在孝义县西二十八里,东流入板谷,溉田可十余顷 29 龙泉 在介休县西南二十里,平地涌出,北流入汾水,相传尝有龙见于此

太原盆地地形地貌图

山西境内多山,群山环绕,中间有数个地势较低的盆地,境内诸水大多发源于高山之上,因此,山川相连,是山西自然景观体系中的一个基本特征。清代汾州府下领一州:永宁州;七县:汾阳、孝义、平遥、介休、宁乡、灵石、临县(后又有石楼县),所辖地域横贯黄河与汾河两大流域。

关于汾州府的山川形势特点,乾隆《汾州府志》称:

府境之山,以汾水分东、西。西山自宁武府五寨县南六十里芦芽山,迤逦而南,在府属临县湫水之右者,曰紫金山,东南距县治四十里。西麓之谿涧四,西入黄河,东麓之谿涧三,东入湫水,皆山夹水涧,悉紫金山之枝麓也……汾东之山,自宁武府治西南四十里分水岭,迤逦布分,东南至乐平县西沾岭,右转,历八赋岭、侯甲岭,至府属平遥县之东,曰盘石山,西距县治六十里。有谿涧北流,二十余里,散于原野……[11]

乾隆《汾州府志》卷四《山川下》列有汾州府属的水系及水体景观:

1.黄河,黄河中游流经汾州府西面永宁、临县、宁乡数县。

2.湫水,出兴县东南八十里。

3.离石水,一名赤谼水,出永宁州北百九十里赤谼岭。

4.东川,出永宁州东北刘王(山军)之山。

5.吴城驿水,出吴城驿北山。

6.宁乡水,导源于远望山之左右谿涧。

7.枝柯泉之水,导源于宁乡县东二十三里。

8.锄沟水,导源于宁乡县西四十二里,曰蒲墕泉。

9.石口泉之水,导源宁乡西南五十五里。

10.暖泉镇之水,泉源所导,曰牛尾泉。

11.龙泉水,出石楼县东南四里,俗呼屈产泉。

12.温泉川之水,出石楼县西南四十里暖泉坡下。

13.汾水,出宁武府宁武县西六十里楼子山,即管涔山之别嶂也。

14.侯甲水,出沁州武乡县西北百里侯甲山。

15.婴涧水,出平遥县东南鹿台山。

16.过岭水,有二源。东源出平遥县江南过岭之阴,西源出县南超山。

17.亭冈水,出平遥县南山。

18.邬陂,俗呼邬城泊,在介休县东三十二里。

19.鸑鷟泉,出介休东南洪山,《水经注》谓之石桐水。

20.文水,导源太原府交城县西山。俗呼文峪河。

21.隐泉水,出汾阳县北谒泉山之上。

22.原公水,出汾阳县西北白彪山麓。

23.金锁关水,出汾阳县西三十里关峡,一名悬泉水。

24.文湖,在县东十里。

25.清沟水,导源汾阳县西南谿涧。

26.薛颉岭之水,有南北二涧,北涧曰善利渠,南涧俗呼金沙水。左右汾阳、孝义之间。

27.胜水,出孝义县西南玉泉山东北麓。

28.西阳水,出高唐山之南麓。

29.盘重原水,出原东谿涧,今俗呼孝河。

30.白沟水,导源孝义县西南十五里。

31.灵石北山水,俗呼王同河。

32.柳壁水,导源孝义县南三十里辽壁村。

清代汾州府水系示意图

汾州府地处太原盆地之南,三面为众山所环抱。关于汾州府地区的山川形势,乾隆《汾州府志》卷六《关隘》称,以吕梁山为界分为东、西两个四属州县:西四属州县为临县、永宁、宁乡、石楼等,其境内诸水皆归于黄河。而东四属县即汾、平、介、孝(还应有灵石县),其境内诸水皆归于汾水,故而汾水实为众水汇流之域。

东四属:汾阳、孝义在山脊之东,右山左汾,地势西高东下,故二县西境之水东流。平遥、介休,汾川行其西北,太原以西之山,环而至乎其南,地势南高北下。故二县南境之水北流,胥注于汾,而汾川缠络之墟,则东西原隰之所合也。

可以说,汾水中部谷地地处太原盆地的最低处,诸水汇集,沼泽湿地密布,构成了汾州府东部地区水域景观的核心之区。古代诗人们对汾河景色也有不少描述,让我们可以领略当时汾河的优美景致及其富水环境。如清人曹学闵《渡汾水》一诗云:

棹歌处处放晴川,风物依稀见昔年。

歌向中流传汉帝,渡经万里感唐贤。

当时行殿蒿莱没,几顷文湖荇藻连。

便欲携琴弹一曲,试看雁影落遥天。[12]

相比之下,元代著名诗人王恽的《汾水道中》一诗对于汾河山水环境刻画入微,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苍巅互出缩,峪势曲走蛇。

回眺惊后拥,迎看复横遮。

云林荡高秋,半岭翻晴霞。

十里九度水,清流带寒沙。

山溪本幽寂,激之声乃哗。

解鞍憇美荫,觉我心静嘉。

风枝满秋实,野菊被水涯。

幽馨散兰馥,红鲜缀丹砂。

二物固琐碎,托兴骚人夸。

我欣记所见,信笔书田家。[13]

诗中“十里九度水”之语最准确地写出汾河流域的富水环境。其实,水体景观的统计工作十分困难,难以确定统一标准。应该说,实际存在的水系、水体景观数量,要远远超出文献记载中的数字。如雍正《山西通志》卷二十记载汾州府汾阳县境内山川相连的景观名胜就有:

1.狐岐山,在县西南九十余里孝义界,一名薛颉山,又名薛颉岭。胜水出其下

2.白彪山,在县西二十五里,马跑泉出其麓上,有龙桥洞,方广十丈,辟两岩石梁,横续悬溜滴池,土人名北岭,南为羊耳山。石巉峰耸,林茂泉飞,邑胜境也。昔有驺虞见此,故名。相传商遣比干于驺虞山筑台避暑,今汾河滨有比干台。

3.谒泉山,在县北四十里文水界,阳为卜山,阴为陶山。山下有汤泉,一名汤泉,山上有石室,相传子夏居此, 又名子夏山。

4.万户山,在县西二十里,高八十丈,延袤二十里。巅平旷,可营万室,唐人谓之西冈。李永《山川记》:尧时洪水,诸山皆没,惟此巍存,济者万户,故名。

5.向阳峡,在县西三十五里,有水流出峡。

6.狄谷,在县西北二十里谷中,水竹环绕,雅有幽致。

7.青龙山,在县北三十里,孤峯独立,羣峯环绕,左右泉涧萦之。一名西顶,顶有甘泉,北十里为龙桥山。

8.汾河,在县东二十五里。《水经》:又南过平陶县东,文水从西来,流注之。

9.甘露泉,在东门外二十步,昔州人凿井,深未及隍,而甘泉涌出。

10.文湖,在县东十里。《水经注》:文水又南,径兹氏县东南十五里故城,东为文湖,东西十五里,南北三十里,世谓之西河。在县直东十里,湖之西侧,临湖又有一城,谓之潴城。水泽所聚,谓之都,亦曰潴,盖即水以名城也。

11.三泉,在县南二十里,源出三泉洞,西接灵浮,东南注板谷,流行春虢。河分为三堰,二隶汾阳,一隶孝义,其(共)水最清冽,濒泉冱阴,地冬结层冰,歴夏不消,城市以为凌阴焉。

12.清沟水,在县西南十里,一名董师河。源出尉陵溪谷口,流注㑹石家庄,泉经城南,入乔东诸村。

13.灵浮泉,在县西南四十里赵景王村,相传景王祷水而泉应。旧有三泉,今存一孔。

14.麻窟水,在县西十里,平地涌出。明大学士韩爌欲改名麻出。

15.禹门河,在县西二十里繇张堡,泉出至河口,伏沙潜注,东流转北,入马跑泉,汇流。

16.张堡丰泉,在县西二十里。

17.马跑泉,在县西二十五里,源出白彪山,即《水经》原公水也,一名壶溪。

18.向阳水,在县西三十里,一名悬泉水,出金锁关峡,流经涧河,合壶溪,东南入汾。

19.贺鲁泉,在城西北。

20.石鼻溪,在城西北。

21.禹导河,在县北十里,马跑泉之汇也,东流四十五里,会上林舍、安家庄、张家堡诸泉,入汾。一名禹门河,相传禹导洪水至此(原文按语:禹门、禹导,分为二河)。

22.隐泉,在县北四十里谒泉山巅。

23.闷泉,在县北八十里贾家庄。

24.文谷河,在县东北五十里,南流,会隐泉水,出谒泉山,径兹氏故城西,与文湖合,一名万谷河,又名文水,《地舆综要》:文水歴交城,汾(阳)水县,南入汾河。

文谷河及文湖,显然是汾州府附郭县汾阳县水域景观的核心之一。古代诗人关于文谷河及文湖的诗篇相当多,足见其地位与影响。然而,古今文湖变迁十分明显。关于文湖的变迁,清人曹树谷曾经指出:“文湖以受文水得名,唐曰西河泊,宋曰西河泺,明曰潴城泺。万历十一年(1582),奉例丈地,文湖适涸,将退出沙滩,升科纳税,兹湖遂永废。”[14]

文湖景观示意图

我们从古代诗人的吟咏中也能看出文湖的巨大变化。宋代诗人赵瞻的《文湖渔唱》一诗云:

湖光潋滟泛莲荷,欵乃渔郎惯此过。

笛韵吹残红蓼岸,橹声摇出锦鳞窝。

狂歌明月闲愁少,放浪扁舟适兴多。

莼菜鲈鱼供一醉,掉头归去卧烟蓑。[15]

又如明人郑仪《文湖渔唱》有云:

万顷银涛里,扁舟杂往还。

烟消然竹箨,日上整伦竿。

睡足芦花月,歌残云水湾。

得鱼横野渡,心与白鸥闲。

而清人眼中的文湖已没有了往日波光万顷的风光。如清人贾健《文湖渔唱》一诗已表达出不少的疑惑:

文谷经汾汇似湖,渔歌传咏迹模糊。

流波千顷舟明灭,欵乃一声人有无。

沧海昔曾变黍稷,桑田今又走鱼凫。

清音水面留风韵,想像芦花荡里呼。[16]

汾州府地区由于山多地少,农业生产条件并不优越,然而,好山好水出名酒,则是有目前共睹的。山西出名酒,早在明代已脍炙人口。如明人王世贞撰有《酒品前后二十绝》,评点天下名酒,其中有内法酒、关中桑落酒、山西平阳襄陵酒、山西汾州孝义羊羔酒、山西蒲州酒、山西太原酒、潞州鲜红酒、蓟州薏苡仁酒、山东秋露白酒、山东章丘酒、处州金盘露酒、金华酒、高邮五加皮酒、淮安酒、成都刺麻酒、建章麻姑酒、池州酒、荡口酒、顾氏三白酒、靠壁清白酒等。在他所评的二十种名酒中,出于山西的名酒就有5种,竟占了总数的四分之一,足以证明山西名酒在天下制酒业中的重大影响。这样,我们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汾酒至清代异军突出的历史背景了。[17]

结 语

输入标题

关于汾河流域水系及水环境的变迁,目前已有不少研究成果。研究者大都以文湖变迁为例,并以水涝灾害的加重为由,指出汾河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早已开始。对此,笔者倒是有些不同的见解。前苏联地理学家贝尔格曾经指出:“湖泊是地理景相(景观)中极短暂的要素;每一个湖泊在未来由于沉积物的淤积而后消失;某地方侵蚀作用的产物越多,显然凹就淤积得越快。雨下大的地方(如果其他条件都相同),侵蚀作用的产物就多,因此,多雨地区的凹地必然要比降水少的地区的凹地消失得快。”[18]可以说,历史时期汾河流域出现的一些景观变迁,很难说明水环境已经发生了剧烈变化。笔者以为:真正带来汾河流域水环境根本性变化的关键原因,倒是近数十年山西工矿业的超高速发展。如介休地区的洪山镇泉水(即鸑鷟泉)在近年来已陷于枯竭,据说完全是由邻县私挖滥采所引起的。笔者近来也走访调查了介休市邬城店一带,即古“邬城泊”所在之地。当地居民说,直到20世纪60年代,当地的水域面积仍然相当可观,而今天已完全干涸,成为村民宅基地。水环境之悬殊变化,令人担忧。

笔者在此想要强调:人是环境之人,酒为环境之酒。酒是水的精灵,与水环境有着最直接的关联。水质与水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汾酒的品质。汾酒的发展,离不开汾河的水环境与汾河景观带的支撑。为了汾酒的发展,为了三晋人民的福祉,必须高度关注水环境变化。美酒与美景相互交融,应该是今天汾酒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汾河是三晋大地的母亲河,汾酒是三晋好酒的代表。汾酒文化,不仅是包括汾酒酿造技艺,更包括围绕汾酒而衍生出来的文化产品,以及汾河景观带的环境文化。真正要将汾酒文化发扬光大,让汾酒屹立于世界名酒之林,有必要意识到“工夫在酒外”的重要性,大力加强以汾酒为核心的水环境与景观环境的建设,让咱们的杏花村变成世人所仰慕的“杏花源” “杏花谷”,为中国新型生态文明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注 释:

[1]《镜花缘》卷二十,清道光十二年刻本。

[2]《随园食单》卷四,清嘉庆元年小仓山房刻本。

[3]《浪迹续谈》卷四,清道光二十八年刻本。

[4]参见(清)方家驹等撰:《(光绪)汾阳县志》卷十四所引,清光绪十年本。

[5]参见衡翼汤:“杏花汾酒名扬天下”,《山西文史资料》1996年第4期。

[6]参见王呈祥等:“山西高粱生产的回顾与展望”,《山西农业科学》1998年第1期。

[7]《泰云堂集》诗集卷十六岐海集,清道光刻本。

[8]乾隆《汾州府志》卷三四《艺文志七》,续修“四库全书”本。

[9]引自《(光绪)汾阳县志》卷十四,清光绪十年刻本。

[10]引自《曝书亭集》卷二四,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乾隆《汾州府志》卷三《山川上》。

[12]乾隆《汾州府志》卷三五《艺文志八》。

[13]引自雍正《山西通志》卷二二一,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光绪《汾阳县志》卷一四“文水东注古文湖”注文。

[15]引自雍正《山西通志》卷二二三。

[16]前两首诗引自《(光绪)汾阳县志》卷一四。

[17]《弇州四部稿》卷四九,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 [苏联]Л·C·贝尔格著:《气候与生命》,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41页。

(本文原载于张琰光主编《晋商与汾酒》一书,山西经济出版社2015年出版。作者安介生为山西介休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END-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