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下巴总是长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屁股长痘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为什么下巴总是长痘?

为什么下巴总是长痘?

2024-06-08 04: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四:季节变换。季节变换时,湿度骤然升高时,皮脂腺分泌的传导密码一时调节失灵,也会造成青春痘。如果处理得当,几天后就会消失。

第五:药物刺激。某些药物,如口服避孕药、减肥药和月经调理药,会刺激内分泌的失衡或引发毒素堆积形成所谓的“毒性暗疮”。

二、下巴长痘的原因

1、生活压力

在感到厌烦、紧张、不开心时,体内的压力荷尔蒙就会分泌。肌肤的循环机制也会被打乱,导致免疫力下降。肌肤对细菌的抵抗力因此变低,引起发炎等症状,从而会引发痘痘。

2、雄性激素及皮脂分泌过多

由于青春期发育或其他的原因引起垂体的异常冲动,造成肾上腺和性腺产生过多的雄性激素,而皮脂腺是雄激素的靶器官,皮脂腺不断的增大并分泌大量的皮脂;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个体的皮脂腺对正常水平的雄激素反应剧烈,导致痤疮的发生。

3、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

毛囊皮脂腺导管角质化障碍,构成了痤疮开始的特殊损害。游离脂肪酸可激发毛囊壁引起炎症,同时可激发毛囊皮脂腺导管上皮增生及过度角化,使皮脂分泌受阻、排泄不畅淤积而产生粉刺,低分子多肽可产生水解酶使毛囊壁损伤甚至破裂,导致毛囊内容物溢出真皮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出现从粉刺到囊肿性痤疮的皮损变化。

4、内分泌因素

内分泌失调是导致痤疮的最主要的因素。如果痤疮的续发部位一直停留在下颚和两鬓,建议可去看中医或西医,调理内分泌。

5、生活方式饮食习惯

若是患者长期睡眠质量差或长期疲劳,烟酒过量等都会导致痤疮出现。若是不注意头发、衣领的卫生、习惯于托腮抠脸、不彻底卸妆、洗脸等也会诱发痤疮的发生。

下巴长痘痘的调理方法一

1、排毒+补肾

每日至少抽出半小时运动,促进毒素从毛孔和大小便中排出。

尽量不要熬夜,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是肌肤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因此必须在这段时间熟睡,帮助肌肤排毒。

每天早上起来冲一杯柠檬蜂蜜水,能够清肠排毒,唤醒细胞。

如果嫌麻烦的话,一杯清水也是可以滴~(因为下巴长痘反映了肾功能亏损,因此注意合理均衡的饮食,尽量少吃高蛋白食物和喝酒,多吃蔬果和喝水)

2、控油+除螨

夏天皮脂腺分泌尤其旺盛,因此需要彻底清洁肌肤,包括堵塞毛孔的油脂和污垢,还有老化的角质。

建议每两个礼拜到一个月清除一次角质(敏感肌肤不要太频繁~);使用控油消炎补水的产品调理肌肤水油平衡。

3、按摩舒缓

洗净双手,用拇指在额头中央开始,从眉头到发际线;再从额头开始,用大拇指从额头中间到太阳穴方向推;到两颊的时候,可以用四只手指按压鼻窦之后向两旁移动到耳朵,效果很好。

4、饮食调理

雪梨芹菜汁:芹菜100克,西红柿1个,雪梨150克,柠檬半个。洗净后同放入果汁机中搅拌,饮用,每日一次(有清热和润肤的功效,适用于脸上长痘痘和下巴长痘痘的辅助治疗)。

枇杷叶膏:将鲜枇杷叶洗净去皮1000克,加水8000毫升,煎煮3小时后过滤去渣,再浓缩成膏,兑入蜂蜜适量混匀,贮存备用。每次吃10克~15克,每日2次。

5、保持充足的睡眠

熬夜与压力容易造成生理钟紊乱,导致荷尔蒙失调、影响内分泌,并进而间接地促使下巴上痘痘的形成。所以保持充足的睡眠,可以缓解下巴痘痘的爆出。

6、减少摄取油炸、辛辣、坚果类食品

这一类食物容易激发痘痘的生长,所以必须调整饮食习惯,多喝水且多吃青菜蔬果,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细胞排毒的能力,才能让下巴上的痘痘更快的消除掉。

7、及时卸妆

痘友们需要及时卸妆,可在彻底清洁脸部肌肤后,涂抹基础护肤品,或涂抹适合自己情况的祛痘修复产品。

8、切忌抠、挤、挑

痘痘如果用手或工具去挤压,不但不能除痘,反而会因手上的细菌造成二次感染,或因挤压的力道,造成皮下淤血~

下巴痤疮主要与内分泌有关,注意日常饮食与调理,油腻生冷刺激的食物少吃,此外,适当地运动也是加强排毒以及改善体质的好方法哦。

下巴长痘的调理方法二

1、提高睡眠治疗,调整身体内分泌。长痘痘的首要原因即是内分泌问题,因此,身体的调理是基础,要保证充足良好的睡眠和放松的心。可以在睡前喝一杯牛奶,静心打坐十分钟,帮助更好的睡眠。

2、坚持使用具有深层修复清洁效果的洁面产品,疏通毛孔。

3、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多喝温水。

4、不挤痘痘,否则会导致皮肤发炎,疤痕等问题,祛痘产品方面建议使用植物类型产品。速效祛痘产品不建议使用,此类型产品含有过多的激素等化学添加成分,长时间使用容易对皮肤造成伤害。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来源不明,若涉及到侵权,请联系丁叔删除,感恩,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