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药的跨国推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尼泊尔文化传统 传统中医药的跨国推广

传统中医药的跨国推广

2024-07-11 04: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多主体参与的中医药跨国推广合作策略:困难和支持

摘要

中医药蕴含中国文化精髓,也是中国优势健康产品和服务的重要代表。当前,中医药走出去面临文化壁垒、技术壁垒和政策法规壁垒,形成多主体参与的中医药跨国推广合作策略有助于形成合力,加大推广力度和效果。

本研究以尼泊尔为国别研究对象,邀请参与中医药在尼泊尔推广的多方主体,包括高等院校(加德满都大学、特里布文大学)、研究机构(国家传统医药研究与培训中心)、医疗机构(加德满都大学杜力克医院)、卫生援外组织(中国援尼医疗队)、文化推广机构(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当地社区组织(帕坦市社区)等,采用名义小组方法,邀请11名来自于这些组织的人员参与讨论,分析这些主体合作开展中医药跨国推广面临的困难和所需的支持。

研究发现,合作开展中医药跨国推广面临的首要困难是政策法规壁垒,其次是中医药专业人员缺乏和当地人对中医药认识欠缺;相应地需要的支持包括提供中医培训与咨询、完善国家政策法规和财政支持。

1. 引言 

长期以来,中医药在促进中国全民健康覆盖、提高人民的健康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包括的钥匙。”中医药走向世界,与其他国家就传统医药开展交流与合作是发展大势,将为促进全球健康作出重要贡献。

1963年,中国向阿尔及利亚派遣了第一支援外医疗队。50余年以来,已向全球五大洲、60余个国家派遣了援外医疗队。中医药一直是中国派遣援外医疗队的特色,深受非洲多国领导人和政要的喜爱。在非洲,针灸医师为17个国家元首、政要及其家眷提供了疾病诊疗和卫生服务,派遣至非洲的援外医疗队,包括仅2名队员的医疗队,均需至少配备一名针灸医师。中医医师在中非外交关系中体现了其特有的卫生外交优势,中医药也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2013年,随着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医药跨国推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发展机遇。尼泊尔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经济水平落后,卫生资源不足,需要依赖更经济可及的传统医药卫生资源。目前,80%的尼泊尔人生病时都依靠传统医药治疗。

从尼泊尔疾病谱来看,腰痛、缺铁性贫血、慢性阻塞性肺病、抑郁和偏头痛是导致尼泊尔伤残损失寿命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s)最高的五大病因。慢性阻塞性肺病、缺血性心脏病、中风、下呼吸道感染和腹泻是前五致死因素。不难看出,慢性病已成为尼泊尔的主要疾病负担之一。

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病方面有其独特优势,腰痛、偏头痛、中风等是中医优势病种。因此,在尼泊尔开展中医药推广将能为尼泊尔人提供一种新的卫生资源,且具有简便廉验的优点。

中医药在尼泊尔的推广处于起步阶段。尼泊尔本国传统医学阿育吠陀源自印度,其政策法规对阿育吠陀的准入相对完善,但对中医药的准入仍存在诸多壁垒。

此外,既懂中医药专业、又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中医药推广人才欠缺,孔子学院、援外医疗队、援建的中医中心是当前承担中医药推广的主要主体,以中国官方支持为主,尼泊尔本地机构和民间机构参与不足。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多元化多主体合作开展中医药跨国推广存在的困难和所需的支持,以探索多主体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将中医药推广到尼泊尔。

2. 方法

本研究选取11位来自教学、医疗、科研、社区等机构成员参与讨论。讨论将成员分为两组:一组为机构管理者或卫生政策研究者,共六名;一组为中医药推广实践者,共五名。

讨论开始之前,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援尼医疗队针灸医师、国家传统医药研究与培训中心研究员分别代表各自机构从中医药教育、医疗和科研三个角度阐述中医药在尼泊尔推广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然后,开展小组名词讨论,持续时间为120分钟。各组分别由一名研究人员主持,一名研究助理协助,参与讨论者分别列出五个阻碍中医药推广的最大困难和五个最需要的支持,依次记为5分、4分、3分、2分和1分。

参与讨论者完成第一轮投票后,研究助理将第一轮投票结果收集上来,汇总和提出重复名词,形成清单及得分,研究人员根据清单展开访谈,参与讨论者阐述他们认为的困难和所需支持的原因;然后,两名研究助理将两组清单汇总,按分数高低将所有名词排列在白板上,两组参与讨论者再次从白板上投票选出五个最大困难和最需要的支持,然后阐述原因。研究助理汇总第二轮投票分数。

3.  结果

11位参与讨论者中,女性占54.5%,研究生学历占54.5%,教授(45.5%)是参与者的主要职业,中医药教育(72.7%)收到参与者们较为普遍的关注(表1)。

表1  11位名义小组讨论参与者基本信息

总分来看,中医药跨国推广的多主体合作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政策(29分)、经费(20分)和语言(18分),这三个困难被提及的次数也是最多的,分别为8次、5次和4次;从均分看,最大困难是中医药法规、政策法规和法律,均为5分(表2)。

表2  中医药跨国推广的多主体合作困难

总分来看,中医药跨国推广的多主体合作最需要的支持是培训(44分)、财政支持(24分)和政策和政治游说(15分),被提及次数最多的支持分别是培训、财政支持和人力开发,分别为8次、7次和6次;从均分看,最需要的支持是培训(5.5分)、与专家交流和讨论(5.0分)、政策和政治游说(3.7分)和中医药知识(3.7分)(表3)。

表3  中医药跨国推广的多主体合作所需的支持

结合访谈内容,图1将表2中内容相似的问题进行了合并,确定最大的问题有八类,其中政策法规障碍、中医专业人员缺乏和中医认识欠缺成为最大的困难(图1)。

结合访谈内容,图2将表3中内容相似的问题进行了合并,确定最需要的支持有九类,其中中医培训与咨询、国家政策和法律支持和财政支持最被需要(图2)。

4.    讨论

4.1 最大的困难

政策法规障碍是各主体开展中医药推广面临的最大困难。

以中医药教育为例,加德满都大学医学院期望能与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武汉大学、中国中医药大学等合作提供中医药相关学历教育,医学院在访问湖北中医药大学后也提出共同举办针灸专业本科班的想法,但要落实存在诸多政策法规方面的障碍,如学分互认、学历认证、双方政府支持性政策欠缺、毕业生就业等。

以中医药服务为例,中草药的使用、中医医师执业资格、中医诊所的开业资格、中医药服务安全性和有效性等均存在诸多需要建立和完善的政策法规。否则,无执业资格的行医者会涌入,产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从而有损中医药的口碑。虽然针灸治疗在尼泊尔卫生部具有较为清晰的规定和认证途径,但针灸仅是中医药服务体系的一个部分,完整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尚需更多促进政策和法律法规保障。

以中医药产业为例,中草药本地化种植、中草药产品的生产和使用均面临诸多国际市场准入相关政策法规障碍。

因此,根据需要,两国不仅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本国适宜中医药教育、医疗、科研和产业发展的国内政策法规,还应通过友好协商和合作交流,加快提出双边政策法规,为中医药推广形成良好、规范的法制环境。

中医药专业人员缺乏是开展中医药推广的第二大困难。

孔子学院与文化中心均无中医药专业人员;援外医疗队只有两名;国家传统医药研究与培训中心只有一名;此外,阿尼哥协会中的医生会员均为临床医学毕业,成员只选修过中医学,均无拥有完整中医药学历教育背景的成员;尼泊尔中医学会只有不到30名会员;此外,尼泊尔还有一个针灸协会。

因此,在尼泊尔本国可参与中医药推广的在中国接受过教育的中医药专业人员十分有限。今后还需依赖与国内相关机构如中医药大学、中医院等的合作,培训更多的中医药学历教育毕业生,并开展正规短期培训,才能解决这一困难。

第三大困难与中医药推广不足直接相关:即中医认识欠缺,这也间接反应了尼泊尔境内开展中医药推广的群体规模较小,未能产生较大的辐射效应。

孔子学院和文化中心各自开展的中医药文化宣传、养生保健体验等活动固然具有较好的文化推广效果,但开展的活动的次数并不多,这些活动对中医药专业知识要求也较宽松,但对中医的认识很难深入。因此,一方面需要扩大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力度,一方面需要扩大中医药人才的供给,鼓励多部门、多学科共同参与,开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健康教育与疾病诊疗、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

研究还发现,当前中方有不少中医药推广经费支持来源,如孔子学院可向汉办申请尼泊尔学员可赴中国参加短期中医药培训项目、援外医疗队专项科研经费每年每批医疗队可申报20万元人民币、国内中医药大学和中医院也设有各种类别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专项经费等。为落实《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每年发布“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项目申报”,资助力度较大。

然而,这些项目缺乏整合,信息共享不足、整体规划有所欠缺,呈现碎片化支持状态,迫切需要一个平台,统筹规划中医药推广的重点领域和重要活动,开展社会调查、临床试验、研讨会、交流互访等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图2显示,经费障碍、平台欠缺、研究不足均是当前面临的困难。

此外,作为跨国的文化传播与推广活动,语言和文化是必然障碍。学习当地语言、文化、宗教,邀请当地学者、跨文化研究专业人员的参与,有助于克服语言文化障碍。

4.2 最需要的支持

中医培训、国家政策和法规支持是在尼泊尔开展中医推广最需要的支持。开展中医药推广需要突破技术层面和法律层面两个壁垒。

研讨会参与者均是各所工作机构开展中医药推广的主要执行者,除了援外医疗队的一名针灸医师外,其他人员均不具备中医药教育背景。他们有意愿开展中医药推广活动,但缺乏中医药相关知识和技术,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各自所在单位也没有一家属于专门的中医药教育、医疗、科研和产业机构,很难深度开展中医药推广相关活动。因此,抛开法律层面的壁垒,中医药技术层面的支持最为迫切。

然而,当中医药推广活动从一般的宣传活动向更专业的学历教育、医疗、产业等领域深入时,法律壁垒就显得十分突出。因此,尼泊尔需要借鉴中国经验,尽快形成支持和接受中医药的国家政策和法律制度,保证各种中医药推广活动合法化、规范化。

此外,其他需要的支持涉及人、财、物、合作平台等方方面面。这说明,尼泊尔中医药推广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人力资源、或是财政支持均未充分匹配。在中医药教育、医疗、科研和产业四个领域,均需要科研证据的支撑,以便为更好地推进中医药教育、医疗和产业的落地提供有效证据支持。因此,科研合作也是最需要支持的一个方面。

此外,这里提到的构建能力是开展中医药推广合作的综合能力构建,不仅仅需要中医药专业知识,更需要多学科背景知识的融合,因此迫切需要培养一批中医药推广的复合型人才。标准化是中药走出去的最大技术壁垒。中国中药企业如想成功走出去,在中药国际化产业道路上,仍需合理处理中医药个体化和标准化的矛盾。

5.    政策建议

针对以上中医药在尼泊尔推广存在的各类问题及支持,不难看出,中医药在尼泊尔的推广多年来一直深陷于仅提供针灸、推拿、拔火罐为主的中医服务,而中草药和中药店均未能合法进入尼泊尔市场。

这一局面形成的实质在于中医药推广由民间推动,尼泊尔政府更迭频繁,两国政府未就中医药推广达成有效共识,双方缺乏有效沟通和规划,以及未能提供后续的支持行动,造成了中医药推广相关配套政策法规的缺位。

经过多年政权更迭,2017年底,尼泊尔和完成了历史性的政治转型进程,完成了联邦体制下三级选举并成立了三级政府,开启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为中尼两国深化中医药推广合作奠定了基础。

在此基础上,两国中医药推广机构需携手合作,利用“一带一路”倡议诸多政策,为在尼泊尔开展中医药推广获取资金、技术等支持,以加强各行为体开展中医药推广的诸多能力建设,以及政策法规建设,并开展多方合作。

具体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动:

1) 加强中医药推广的跨部门协作,推动尼泊尔中医药相关者衡策法规的完善;

2) 搭建中尼中医药跨国合作平台,培养一批中医药专业知识扎实、预言过关且具有较丰富跨文化交流经验的中医药推广专业人员;

3) 加强中医药推广各类组织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将官方为主的推广模式向官方引导、民间为主的模式转变,深入社区和居民,提高中医药认识;

4) 结合中医药教育、医疗、科研和产业需要,分别预算所需财政支持,使各维度中医药在尼泊尔实现联动推动。

作者简介:

蔡毅,武汉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医学博士,美国杜克大学全球健康中心联合培养博士,现任武汉大学健康学院全球健康系讲师,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药物政策和医疗保险改革及其国际比较、中医药国际化尤其是一带一路国家的中医药推广等,目前研究现场主要为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南亚国家和中国周边国家。

编辑:潘雨    江祥雪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